?

博物館線下展覽與線上展覽協同發展研究

2021-01-13 05:28李碧薇
黑河學刊 2021年2期
關鍵詞:線下博物館受眾

李碧薇

(黑河市璦琿歷史陳列館,黑龍江 黑河164399)

一、引言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核心工作,它能全面反映一個博物館的綜合實力,是文物藏品保護與研究成果的體現,是實現博物館文化價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博物館直接服務民眾的重要手段,體現著一座博物館的管理與服務水平[1]。

隨著互聯網技術引入博物館行業,展覽被劃分出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兩類。線下展覽即傳統的實物展覽,展覽場所在博物館,需要觀眾親臨現場觀展。根據選題視角、重點、展出時長等的不同,線下的陳列展覽可分為基本陳列、專題陳列、特展、臨時性展覽等類型。線上展覽也被稱為“云展覽”、“網上展覽”等,根據實現技術與呈現形態,線上展覽常見圖文在線展、實景三維展、三維虛擬展三種形式[2];按照是否完全脫離線下展覽進行原生設計,有原有實體展的數字化展示和完全脫離實體展覽而獨立存在的原生線上展覽;傳播途徑有官方網站、官方微信,集中收錄各地博物館的云展覽網絡平臺,淘寶、微博、抖音等網絡平臺聯合博物館進行的線上展覽三類[3]。

早在1998 年,故宮博物院就提出“數字故宮”的口號,開啟了故宮數字化建設,為線上展覽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在全球疫情形勢的嚴峻情況下,各地博物館紛紛閉館。自2020 年1 月開始,國家文物局指導各級各地博物館,積極拓展文物在線服務,“云展覽”成為“互聯網+”時代下,博物館對傳統展覽方式進行創造性轉化的標志性事件,成為特殊時期博物館服務的新形態[4]。據國家文物局官網顯示,2020 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地1300 多家博物館合計推出2000 多項網上展覽,總觀看量逾50 億人次。自此,線上展覽正式進入廣大人民群眾視野。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展覽異軍突起,各界從線上展覽能否取代線下展覽[5]、線上展覽的不足[6]、線上展覽的質量問題[3]、線上展覽的傳播模式與傳播效果[7][8]、線上展覽和線下展覽融合發展[9]等多方面展開討論。線上展覽是曇花一現,還是會成為未來展覽的主導?后疫情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的關系,如何充分發揮兩者在文化傳播上的作用,是博物館界需要探討的課題。

本文闡述博物館線下展覽、線上展覽的差異,試從線下展覽、線上展覽各自特點及時代發展趨勢對兩者協同發展進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博物館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協同發展的對策。

二、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對比

雖然線下展覽與線上展覽都是將文字、展品以一定組合、排列、設計等方式展現給觀眾供人欣賞,但它們在表現形式、工作流程、展覽時長、受眾、觀展體驗與展覽的反饋與互動等方面有諸多不同。

(一)展覽的表現形式

展覽的表現形式最能直觀地體現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的不同。線下展覽是實物展示,主要通過展板的文字說明,展品的空間擺放,展覽路線和空間格局的設計,造型、燈光、顏色的搭配和現場的講解或輔以高新智能手段等來傳播知識、傳遞情感。而線上展覽是虛擬展示,主要以網站、新媒體、app 為展示平臺,運用圖文、視頻、3D、AR 和VR 等技術與展示平臺相結合后所形成的用戶瀏覽界面來呈現展覽內容。

(二)展覽工作流程

線下展覽要經歷選題、資料收集、研究、展覽內容設計、展覽形式設計、施工、布展、宣傳及舉辦展覽相關活動等過程。

原生的線上展覽與傳統陳列展覽工作流程相比,無施工、布展等工作,但需相關的技術支持。其完整的工作流程可概況為展覽選題、內容策劃、技術選型、深化設計、制作開發、集成測試、運營傳播[2]。

原有實體展的數字化展示是在線下展覽的基礎上增加技術選型、深化設計、制作開發、集成測試、運營傳播等環節,不同經濟實力的博物館選擇的技術有所不同,工作流程和復雜程度有所差異。

(三)展覽時長

線下展覽受工作時長影響,只在博物館開放時間才可進行觀看。而線上展覽不受空間、時間、環境等外部因素的限制,除展覽公布方在自身平臺撤回展覽外,線上展覽可進行24 小時不間斷展示。

(四)展覽受眾

線下展覽的受眾是來到博物館參觀的人,他們可能是學生團體、社會團體或是游客。無論是哪一類人,線下展覽的觀眾都要來到展覽所在地,進入博物館進行參觀。線上展覽的受眾是終端用戶,只要有一部連接互聯網的設備,點開展覽界面即可觀看展覽。線上展覽的受眾不用親臨展覽現場,只要對某一方面的展覽感興趣,就可點擊界面觀看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展覽。

(五)觀展體驗

線下展覽展出的文物常常是優中選優,重要文物一般還設有專柜展示,觀眾可多角度觀賞精品文物細節。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等博物館的線下展覽更是展出可供觀眾觸摸的展品,拉近觀眾與古人距離,加深觀眾對展覽的認知。另外,線下展覽運用聲光電及場景復原、展館建筑等為觀眾營造與展覽主題相關的環境氛圍,給觀眾身臨其境感。

目前,線上展覽沒有明確的實施標準和門檻界限,若不嚴格操作會讓線上展覽變成簡單的文章瀏覽或單純的影像放映。無論是簡單的圖文展示還是實景三維展、三維虛擬展,都尚未達到讓人置身其中的感官體驗。

(六)展覽的反饋與互動

線下展覽的觀眾反饋以現場調查、留言臺留言或定位識別器為主,效率低、操作較為復雜,觀眾的建議、意見和疑問不能及時得到回復。而線上展覽的受眾可在官方網站或官方微信等展覽平臺上直接留言,管理員定期查看留言并進行一對一回復。

三、線上展覽和線下展覽協同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線上展覽優勢明顯,是博物館積極探索文化傳播的新途徑

線上展覽不受時間、空間、地域等限制,具有方便、快捷、信息直達用戶終端等特點,可擴大受眾范圍、豐富觀眾文化需求、拉近觀眾與博物館間的距離。

擴大受眾范圍。線上展覽可解決展廳緊張、臨時展覽過少的問題,是臨時展覽的補充和延伸。對于臨時展覽來說,線上展覽無形中擴大了線下展覽的持續效應和傳播范圍,一方面讓花費人力、財力舉辦的數月展覽成果得到保留,另一方面為未來得及到現場參觀的觀眾或想再次觀展的觀眾提供方便的觀看渠道。線上展覽還可向觀眾展示博物館未開放的展廳或暫未展出的珍貴文物,為觀眾提供更加詳細、深入的講解,降低觀眾接受博物館文化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保障不同需求的觀眾云游博物館的便利度,拓展博物館社會教育的受眾范圍[10]。

豐富觀眾文化需求。線上展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用戶可利用碎片化時間觀展。一方面,線上展覽實施快,以熱點事件為切入點策劃展覽,利用人們對熱點的關切心理,快速普及知識、正面引導觀眾。如中國科學技術館于2020 年2 月8 日上線推出全國首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網絡專題展廳——“新的對決”,不到24 小時就吸引了60 余萬公眾上線體驗,及時傳遞了科學的聲音和權威的信息[11]。另一方面,全面、多樣的線上展覽傳遞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公眾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觀展,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觀眾的文化需求。

拉近觀眾與博物館間的距離。線上展覽讓觀眾更容易觀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展覽,便捷的平臺操作也讓觀眾積極留言,進一步拉近了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

(二)線下展覽發展成熟,效益顯著,不能完全被替代

一直以來實體展覽都是博物館的核心工作,陳列部門是博物館的主要業務部門,其具備專業的人才隊伍和嚴謹的工作流程。優秀的實體展覽可宣傳城市形象、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每年有大量的學生團體、社會團體進入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現場觀展、講解、宣講和周圍環境的烘托下或帶給觀眾藝術享受,或讓觀眾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或使觀眾領悟革命先輩、英雄人物的精神,極大地發揮著博物館社會主義教育大講堂作用。

經濟效益。線下展覽產生的經濟效益有兩方面,一是觀眾直接在博物館內的消費,包括門票、講解費用、購買紀念品、餐飲等;另一類是如交通費等以進入博物館參觀為目的產生的博物館場所外的消費。2016 年,《五色炫曜——南昌漢代?;韬顕脊懦晒埂吩诒本┦锥疾┪镳^展出近4 個月時間。展覽期間,一票難求,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國內外觀眾“乘飛機、坐高鐵”到北京,一時間,“?;韬睢薄盎稹北榫?,“火”向世界[12],為北京,甚至是全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三)受眾需求多元,促使線下、線上協同發展

科技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如今,一些人選擇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獲取消息、學習技能,選擇宅在家里的“云”生活;還有一些人喜歡走入當地,親自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到現場“打卡”旅游。為更加廣泛地傳播博物館文化,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博物館需線下、線上兩手抓。

(四)業內權威重視博物館線上與線下結合

近年來,文博界利用各種平臺讓文物“活”起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穩定后,業內更加重視線上和線下的結合。2020 年,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發起的“國寶講述人(云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聯合嗶哩嗶哩平臺,經過線上征集初選、線下復賽決賽等流程,產生“十佳國寶講述人”。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日益成熟的當下,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應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既獨立又關聯的協同發展模式,以便提供更為優質的社會教育和社會服務,擴大博物館教育的受眾范圍。

四、線上展覽與線下展覽協同發展對策

(一)創新展覽理念,樹立線下展覽與線上展覽協同發展意識

博物館是樹立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博物館人是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關鍵,博物館人的工作理念影響著日常工作方向和博物館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博物館人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不能故步自封,停留在傳統博物館認知的模式里,認為做好實體展覽即可。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都是文化傳播的途徑,只有展覽質量的高低,沒有線下線上的優劣。博物館人需 打破原有固定思維,樹立包容、多元的展覽理念,發揮線下、線上展覽的優勢,促進線下展覽與線上展覽協同發展。

(二)量力而行,合理規劃展覽策略

我國不同級別、不同地域的博物館綜合實力不同,舉辦展覽的數量、質量也不同。博物館需結合自身實力,探索制定具有特色的、符合自身條件的展覽策略。

對于如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國家級、省級具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博物館而言,由于其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因而無論在線下展覽還是線上展覽的策劃、實施方面都有著較大的發揮空間。有實力的博物館除陳列部門外,還可成立線上展覽部門或線上展覽小組、創建網絡展廳,讓線下、線上兩個隊伍能更深入地研究、實踐各自專長,進行更加精準的創意化表達,提供更優質、更符合受眾需求的展覽。兩個隊伍既可獨自策劃展覽,也可將對方精品展覽根據需要稍做改動后辦展,以更立體的方式推廣博物館文化、服務公眾。

對于中小型博物館來說,線下展覽、線上展覽的舉辦都受人力、物力、財力的制約,這就要求中小型博物館需在分析自身實力的基礎上策劃展覽。許多中小型博物館存在旅游淡旺季,可在旺季游客參觀量大時主要舉辦線下展覽,輔以推送優秀的線上展覽,擴大博物館的影響力。在參觀量少的淡季,以舉辦圖文形式的線上展覽為主,留住互聯網上的“粉絲”;延長線下臨時展覽時間,增加臨時展覽參觀量。另外,中小型博物館還可嘗試以“博物館+直播”、“博物館+短視頻”的新形式傳播歷史文化、營造自身形象、吸引大量游客。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優質服務

如今,科技的進步、受眾對優質展覽的需求要求博物館不僅應具備專業知識過硬、快速掌握新技術的業務團隊,還需要有會講文物故事、善于捕捉觀眾需求的傳播隊伍。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提供高質量展示內容;一方面要根據線下展覽、線上展覽各自的特點精準策劃展覽;另一方面還要積極與微信、微博、抖音、嗶哩嗶哩等熱門平臺合作,提高博物館文化傳播能力,更好地服務大眾。

五、結語

博物館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協同發展是博物館多元性與包容性決定的,也是多渠道滿足公眾需求的必然選擇,是博物館展覽發展的新趨勢。博物館應與時俱進、合理規劃、有效組織,線下、線上雙管齊下,為大眾提供高品質展覽,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猜你喜歡
線下博物館受眾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COZMINE線下集合店
傳統線下與直銷模式孰強孰弱?這家動保企業是這樣看的
從“偶然”的疫情大爆發到“必然”的線下線上教學結合
博物館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網絡時代受眾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露天博物館
“密室逃生”線下擴張
韓劇迷受眾心理解讀——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