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2021-01-14 10:39劉乃赫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21年3期
關鍵詞:格麗克露易絲詩集

劉乃赫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43年出生于美國紐約,現居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曾獲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駐校作家、英語教授,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

作品推薦:《月光的合金》

作品介紹:本書是201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詩集,是對作者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首次引進。月光的合金》收錄了格麗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草場》《新生》《人生七階》,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作為美國后現代主義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后自白抒情詩在繼承和創新的過程中不斷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作者由于從小就受到家庭熏陶,她諳熟西方古典文學作品,如圣經故事和古希臘羅馬神話。在她的詩歌里,她創新性地把神話中的故事和原型人物與具有強烈自傳性內容及當代社會生活融為一體,把神話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嫁接在當代語境和現實之中,并對神話進行顛覆式改寫,首創了“組詩體”詩集這一獨特的詩集形式。她的作品中都沿用并不斷完善了這一形式。這一創新形式的運用使她的詩既具有自白詩和后自白詩的自傳色彩,又具有史詩般的厚重和氣勢;既具有個人抒情詩的親切感,又有現代主義詩歌的客觀距離感;既嚴肅深刻,又不乏后現代主義幽默和諷刺。

片段摘錄

1.……當知覺/埋在黑暗的泥土里,幸存也令人恐怖。

那時突然結束了:你所懼怕的,作為/一個靈魂卻不能/講話,

突然結束了,僵硬的土地/略微彎曲。

那被我認作是鳥兒的,沖入矮灌木叢?!ā兑傍S尾》)

適用主題:勇敢與真相;為事實發聲;不懼權貴……

2.早春,有時我看到它,正在非常遙遠的地方升起。

那時樹葉在它上方生長,整個地遮住它。

我感到它/透過樹葉閃閃爍爍,飄忽不定,像某個人用金屬湯匙敲打著一只玻璃杯的側面。

生命之物并非同等地/需要光。我們中有些人/制造我們自己的光:

一片銀箔/像無人能走的小徑,一片淺淺的/銀的湖泊,在那些大楓樹下的黑暗里。

但你已經知道這些。

你和其他那些人,他們認為/你為真實活著,甚至還愛著/一切冰冷之物。(《野芝麻》)

適用主題:生命;黑暗與光;人生價值……

素材延伸

陳中明:月薪兩千也有詩和遠方

陳中明是一家酒店的清潔工,今年61歲,來自浙江嘉興的他如今遠在重慶工作獨居,月薪兩千多元。因為年輕時就酷愛寫詩,現在他下班后,繼續堅持在10平米的出租房內寫詩創作,雖然沒有了年輕時的精神豐富,但他的詩字句里講述的都是普通勞動者的日常生活,展現出城市中的煙火氣息。陳中明寫詩20多年,目前他已經出版了一本詩集,正在為第二本詩集的出版籌劃中。

作品推薦:《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作品介紹:本書特別收錄了露易絲·格麗克部分早期詩作,可以從中觀察出作者詩風隨時間推移的變化。她的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于她將個人體驗化轉化為詩歌藝術。她的詩歌極具私人性,卻又備受讀者喜愛。但另一方面,這種私人性又絕非傳記,實際上,她也一直有意地抹去詩歌作品以外的東西,抹去現實生活中的作者對讀者閱讀作品時可能的影響。

片段摘錄

1.自我結束,世界開始。他們大小相等,相稱,一個映照著另一個。

適用主題:自我與世界;聆聽自我的聲音……

2.時間流逝,把一切變成冰。冰的下面,未來涌動。

適用主題:時間;未來……

素材延伸

休假戰士被氣浪沖飛仍救火:致敬軍人

2020年10月4日晚,位于廣東茂名市霞洞鎮老街的一家店鋪因線路老舊突然發生火災。這時,正在休假的第71集團軍士官崔成軒剛好路過,聽到火災現場的呼喊聲,迅速沖向著火點投入滅火。此時,現場的火焰已經躍出商鋪,但經過崔成軒及時撲救,火勢終于得到初步控制,然而就在這時意外突然發生,一聲閃爆,火勢再度增強,崔成軒也被爆炸的氣浪沖出數米之遠。但是身為軍人的崔成軒再次站了起來,不顧傷痛繼續和“火魔”戰斗。經過反復戰斗,火勢再次被控制。當崔成軒正趕往二樓滅火時,他的朋友出現并勸阻他說:“有兩個煤氣罐就在附近,再繼續進去十分危險”。但崔成軒全然不顧阻攔,反而說:“我是一名軍人,如果我不沖上去,煤氣罐爆炸,后果和傷亡難以想象!” 最后,在崔成軒和周圍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大火終于被撲滅了,整條街道安然無恙。而他卻選擇悄悄離開……事后采訪崔成軒時,他說:“當時根本沒有想到危險,只因為群眾需要我,只因為這是軍人的職責所在”。網友皆呼:致敬中國軍人!

時文鏈接

格麗克獲諾獎:在苦難深處冒險的詩人

□觀察家

在疫病大流行的今天,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選擇露易絲·格麗克獲獎,我覺得是極有深意的。如她在中國的譯者柳向陽所言,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雖關涉生、死、愛,但死亡一直是她詩歌的核心主題。

格麗克是這樣一位詩人,她為了抵達未知,一直在承受這樣的體驗,去挖掘、發現自己靈魂中那些未知的疆土。人的思想總是厭于思考苦難,就像鮮活的肉體厭惡死亡一樣,但格麗克則自愿隱身于人類這些最幽暗的角落,直到與所隱身處合而為一,一個真正的詩人就這樣向我們走來。也因這種執著,她的詩傳達出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死亡某些最隱秘的關聯。

在格麗克的詩中,不難發現她對那些我們熟悉的事物一直保持著某種驚奇,像對世界的某種意外感受。這種驚奇感,只有在極深的孤獨中才能體會到。從格麗克的生活經歷可以看到,她似乎一直活在一種精神的孤獨中。于是,格麗克讓詩成為自己,成為自己的本性、全部的身心,成為整個靈魂自發的噴涌,這是一個詩人最重要的特征。能做到這點的詩人不多。一個詩人需要完全敞開自己,如惠特曼所言“完全的個性坦白”。但這卻不是一個浸透于俗世的自己,而是一個超越個體存在而思考普遍價值的自己。格麗克正是這樣一個詩人。

尼采說,詩人是人們通向遙遠時代和印象的橋梁。格麗克大量的詩,都像從過去時代發出的一束光,卻在當下呈現出新的色彩,這光可能是已消逝的文化,也可能是曾經的苦難。格麗克如此做,不是像尼采說的為了使人生變得更輕松,而是讓人們對當下的苦難有更真切、更全面的認知。正是從直面苦難的清醒中,希望才能生長。

(編輯:彭宇)

猜你喜歡
格麗克露易絲詩集
露易絲·格麗克
露易絲·格麗克:靈魂是隨時起飛的鳥
美國詩人摘得諾獎,她用詩歌修補疼痛的靈魂
獨特經歷造就作品風格
DC開發《超人與露易絲》獨立劇集
斯戴芬妮·露易絲·廓萊克(1923-2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