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上多白云
——汪曾祺的繪畫世界

2021-01-16 12:24文/陳
藝術品 2020年11期
關鍵詞:紫藤士大夫文人畫

文/陳 緯

汪曾祺有諸多角色,他是作家、戲劇家、民間文藝家,是書畫家,是美食家,更是“生活家”。他自謂“抒情的人道主義者”,渾身洋溢著六朝以來中國傳統士人的精神風采,人們稱他“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

他的好友、著名作家林斤瀾說:“汪曾祺繼承了源遠流長的‘士大夫’文化。光‘士大夫’這三個字,就表明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東西。有人慨嘆只怕這樣的作家,以后不大可能產生了。因為那是需要從小開始的‘琴棋書畫’的熏陶,今后不大會有這樣的境遇?!?/p>

汪曾祺這種“中華特有”的“士大夫”氣,體現在他的創作上。他的文字充溢著“中國味兒”的語言美質,很淡卻很有味道,既樸實又典雅,既親切又雋永,表現出一種寧靜空靈的深邃。他曾在為自己《蒲橋集》一書所擬的廣告詞中說:“娓娓而談,態度親切,不矜持作態。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擬?!边@種“淡而有味”正是他孜孜以求的審美取向。

汪曾祺的“士大夫”氣更直觀地表現在他的筆墨中。他的繪畫和文字一樣天真清雅,意趣盎然,畫如其文,文與畫融合無間,溫情恬淡,平易近人。他說過:“有人說我的小說跟散文很難區別,是的。我年輕時曾想打破小說、散文和詩的界限?!蔽蚁?,他的文學與書畫,又何嘗不是打通了的呢。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在浙江美術館舉辦的“嶺上多白云——紀念汪曾祺誕辰百年書畫展”上,近百幅汪曾祺書畫作品為觀眾展示了一位傳統文人借畫筆抒發其內心真實的情感世界,這些作品的“純粹”來自他“無意于佳”的心態,而這正是傳統文人畫的精神所在。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边@是南朝隱士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中的名句,汪曾祺特別喜歡這首詩。他對自己的書畫嘗作詩自況:“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驎r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寧計故為新。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歡喜,攜歸盡一樽?!彼T谧髌飞镶j一方閑章“嶺上多白云”,他說:“我的畫,不過是一片白云而已?!庇^其作品,筆墨極簡,趣味涵泳,清新優雅,真摯如聆老友話語,親切動人。在這炎炎酷夏,一如取涼于扇,不若清風自來,溫馨乃爾。

中國傳統文人畫發韌于唐王維,借山川花木,抒發個人性靈,標榜“士氣”“逸品”,講究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重視書法、詩文在畫中意境的表現。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認為:“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薄拔娜水嬛袔в形膶W性質,含有文人趣味,不在畫中考研藝術上之工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p>

無疑,汪曾祺所畫的題材、呈現的筆墨意趣和所表達的情感都準確地詮釋了文人畫的實質。

他的畫,有故事,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大多能找到對應之處。比如,他畫紫藤,款題:“后園有紫藤一架,無人管理,任其恣意攀盤而極旺茂,花盛開時仰臥架下,使人醺然有醉意?!痹谒男≌f《鑒賞家》就有這樣的一個片段:季匋民畫了一幅紫藤,問葉三好在何處?葉三說:“紫藤里有風?!薄斑?!你怎么知道?”“花是亂的?!薄皩O了!”季匋民提筆題了兩句詞:“深院悄無人,風拂紫藤花亂?!?/p>

他的畫,有情懷,故鄉的記憶時時出現在他的筆下。他回憶老家高郵的端午節風俗“十二紅”,不但寫下散文名篇《端午的鴨蛋》,也畫,畫的題款:“故鄉過端午,盤列十二紅。今我在燕北,欣嘗地角蔥。故鄉昔年端午家家吃菜皆用紅色者,多至十二味,謂之十二紅,今此風已不可見?!?/p>

他的畫,幽默風趣。他畫“小荷蜻蜓”,本應題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畫好白荷初苞,正要下筆畫立于荷尖的蜻蜓,突腹饑,停筆去廚間燒水煮面,水遲遲未開,轉身回來再畫,卻畫的是振翅飛起的蜻蜓。他信筆題下:“一九八四年三月十日午,煮面條,等水開作此?!彼蜃幼缘溃骸拔以诘人?,小蜻蜓等我,等得不耐煩,飛走了?!?/p>

讀他的畫,要讀他的題字題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信手題下的跋語,總是讓人會心一笑,給人溫馨,遺韻無盡。他畫白牡丹,題“玉茗堂前朝復暮,傷心誰續牡丹亭”;畫白蒜,題“南人不解食蒜”;畫凌霄,題“凌霄不附樹,獨立自凌霄”;畫紫藤,題“有絳皆曲,無瓣不垂”;畫荷,題“殘荷不為雨聲留”;畫竹,題“胸無成竹”;畫“草原之花”,題曰:“草原之花多不可識,隨意寫之,是耶非耶!”……

汪曾祺自小癡迷畫畫,兒時的他喜歡看父親作畫,他還喜歡看街巷之間的畫匠店現場作畫,年少時關于書畫的往事記憶深刻,在他的小說或散文,每每言及書畫。他曾后悔沒考藝專,甚至40歲時還念叨著要回到美院讀書。他說過:“我本來是要讀國立藝專的,卻考上了西南聯大?!笨梢哉f,畫畫是他一生揮之不去的至愛。直到晚年,他才重拾兒時的畫筆,寫作之余,揮毫不輟。他的畫取材廣泛,舉凡世間草木、佳果至味,花鳥魚蟲,無不熱烈禮贊,演化為他眼中的人間喜劇,表達他樂觀通達的人生態度。他自謙稱他的畫“其實沒有什么看頭,只因為是作家的畫,比較別致而已”。別致在哪里?他在其《題畫二則》一文中說:“畫之品位高低決定畫中是否有詩,有多少詩。畫某物即某物,即少內涵,無意境,無感慨,無嬉笑怒罵、苦辣酸甜。有些畫家,功力非不深厚,但很少詩意。他們的畫一般都不題詩,只是記年月,徐悲鴻即為不善題畫而深深遺憾?!?/p>

中國繪畫有“文人畫”“作家畫”之分,這里所指的“作家畫”即是只重技巧而不重內涵的畫,近乎“畫匠”之意。不可否認,當今畫界,有內涵、有韻味、有意境的作品日見式微,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對傳統文人畫而言,西式藝術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中國傳統文化是綜合學科,文人畫除繪畫技法外,更多是注重詩書畫的高度融合,是由畫者的綜合修養決定的,由此而形成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決定著其藝術的高度?,F代藝術教育對傳統文化綜合素質培養的缺失,以及社會功利浮躁風氣的肆行,使純粹的傳統文人畫漸行漸遠,慢慢消失。當今一些明顯無筆墨基礎,不經童子功訓練,沒有受過傳統文化熏陶的“學者”“作家”“藝人”,附庸風雅,喜歡揮毫潑墨,也自詡“文人畫”,實則是一場誤會,是為“欺世”之作。

反觀汪曾祺的畫,恬淡里不乏清雅、拙趣中飽含溫情,既可見他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庸常小趣,也可感他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和超脫功利的人格魅力?;蛟S,這正是汪曾祺畫展給我們的啟示。

猜你喜歡
紫藤士大夫文人畫
宋韻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文人畫”里寫春秋
禪畫文人畫中的簡約與蕭散
紫 藤
中山君有感于禮
當代畫家 胡石
閱讀拙著需要回到歷史現場
文人畫:內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一路落花香(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