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畫家的情感表達

2021-01-16 02:45李天琦
收藏與投資 2021年12期
關鍵詞:情感表達

摘要:1799年以后,批判現實主義思潮傳入俄國,優秀的俄國知識分子在各個領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批判現實主義思潮,克拉姆斯柯依在莫斯科成立了“巡回展覽協會”,依據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原則,用繪畫再現生活,揭示底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對上層社會統治者的不滿。列賓作為巡回展覽畫派的杰出畫家之一,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表現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并通過作品表現出底層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運用不同的人物形象姿態彰顯不屈斗志,給人以引導、鼓舞、激勵與震撼。

關鍵詞:俄國批判現實主義;巡回展覽畫派;列賓;情感表達

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

(一)社會背景

19世紀中期,在歐洲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了一定發展,但底層勞動人民依然過著艱苦的生活,而俄國的上層統治者卻窮奢極欲。1861年廢除農奴制后,民主思想開始廣泛傳播,社會各階層的意識迅速覺醒,先進的知識分子認為,俄國社會亟須改革和發展。

法國是批判現實主義的發源地,其主要思想內容是立足現實生活批判上層統治者,使文藝作品成為底層苦難人民的真實寫照。批判現實主義在俄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俄國知識分子在文藝批評、文學、繪畫等領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批判思潮。在美術學院中,充滿激情的俄國青年們,受當時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斯塔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屠格涅夫、果戈里等文學家、評論家的極大影響,在創作上自由選擇題材,不刻板,不吹噓,真實反映了19世紀俄國人民的生活環境,同情底層人民。批判現實主義繪畫承載著激昂斗志而誕生。

(二)批判現實主義畫家的情感表達

1870年,克拉姆斯柯依在莫斯科成立巡回展覽協會,使俄國繪畫進入黃金時代。遵循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原則,畫家不應追求生活中不存在的美,也不應美化生活,要真實再現和反映生活。在這種美學理念的影響下,巡回畫派成為一支獨特的文化力量,他們提倡畫家應在國民身上領悟生活本質,走進人民生活,創造出被大眾喜愛并接受的作品,如實描繪人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許多畫家表達了對底層勞動者苦難生活的同情,發展了現實主義風格。

現實主義畫家們選擇生活實景、社會情景、自然風景等現實題材,創作了大量的風俗畫、歷史畫、肖像畫、風景畫,作品富有鮮明的民族性、教育性、思想性、藝術性。代表畫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賓、蘇里科夫、西施金、薩夫拉索夫、列維坦等。巡回畫派的先導與核心人物是優秀的肖像畫家克拉姆斯柯依,他非常善于表現對象的心理活動和精神世界。列賓也是巡回畫派的杰出畫家,他創造了大量的歷史畫、肖像畫、風景畫,全面展示了當時俄羅斯的社會生活。蘇里科夫善于描繪歷史題材,繪畫了許多大場面的歷史畫。列維坦將豐富的情感寄于風景畫創作,體現了深刻的思想性。在俄羅斯,底層人民在黑暗中渴望曙光的出現,身心俱疲,列賓等人響應了人民的精神需要,創作了大量革命題材作品,用巧妙的手法在畫中預演了腐朽沙俄政權的滅亡。

二、列賓簡介和作品賞析

(一)批判現實主義畫家列賓

列賓是19世紀巡回展覽畫派的杰出代表,也是19世紀后期俄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之一。列賓出生于丘古耶夫,小時候便跟著畫圣像的畫師學習,1864年進入皇家美術學院,1873年至1876年先后前往意大利及法國旅行,對歐洲古典美術、近代美術作了大量研究?;貒?,他創作了大量的歷史畫、風俗畫、肖像畫,堅持在鄉野、村莊寫生,同革命民主主義知識分子保持密切聯系。他的作品以革命中的人民生活為題材,如《意外歸來》《宣傳者的被捕》《拒絕懺悔》等,也取材于俄國的重大政治、歷史事件,如《伊凡雷帝和他殺死的兒子》《索菲亞公主》等。1930年9月29日,列賓病逝于故鄉。

(二)列賓代表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分析

1.創作背景

這幅作品是列賓在19世紀80年代最出色的批判現實主義畫作。在1869年的學生時代,列賓去涅瓦河游玩,看到了令人震驚的畫面:在遠處,一群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纖夫組成的隊伍,身上套著繩索,在費勁地拉著平底的貨船。這一幕給列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辛苦勞動的纖夫使他產生了同情之心。列賓成長于底層環境,非常了解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從那時起,對人民的同情和對腐朽統治的強烈不滿驅使列賓產生了以這些勞苦的纖夫為繪畫主角的想法。1870年列賓與同學華西里耶夫再次去涅瓦河游玩,又見到了同樣的場景,此時他終于下定決心開始創作。為了這幅作品,列賓在之后的三年時間里兩次到伏爾加河實地考察,與纖夫成為朋友,走進他們的生活,并通過大量的寫生和實地觀察,終于在1873年完成了這幅享譽世界的巨作。這幅作品也是列賓的成名之作,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2.作品賞析

在《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構圖上,列賓巧妙運用沙灘的起伏和河灣的轉折,使11位纖夫形象如雕塑般屹立在黃色基底上。視覺上畫面整體扁平,具有強烈的壓抑感,精湛巧妙的構圖使畫面顯得非常宏偉,背景顏色灰暗迷蒙,空間空曠,使人很容易將視線聚焦于纖夫身上,切實表達了纖夫的孤獨、惆悵與無助,也是畫家同情心的流露。在畫面布局上,畫家細致構思了伏爾加河的景象:伏爾加河上烈日當空,沙灘荒蕪,近景中只有幾只破掉的籮筐埋入沙中,作為畫面的點綴,顯得更為凄涼;一隊由11人組成的拉貨船的纖夫隊伍映入眼簾。這些纖夫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拖著沉重的步伐,拉著貨船一點點向前移動。纖夫有老有少,在太陽的炙烤下,每個人都精神疲憊,衣服都破破爛爛,面容憔悴,無助之感直擊觀者內心。帶隊的一位白胡子老者,臉上溝壑縱橫,眼窩深陷,表情愁苦,似乎經歷過苦難歲月的無盡洗禮,但他神情堅毅,似乎生活賦予了他智慧的同時也使他飽經風霜。走在隊伍最后的一位纖夫,他耷拉著腦袋,隨著隊伍行走,往前一點點地移動,他對現實低下了頭顱,苦役使他麻木。隊伍中間一位身著亮色衣服的少年格外引人注目,他跟隨著隊伍前行,似乎剛成為一名纖夫,好奇地四處觀望,皺著眉頭,對這份工作可能還有一些不習慣,松了松勒在身上的沉重纖繩。這一少年與隊伍中其他纖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余的纖夫都被現實的苦難所壓倒,無奈地向前行走,他們大都低頭彎腰,已經無力掙扎。這是底層人民與殘酷現實生活的搏斗。

三、畫家的情感表達

列賓將藝術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通過深入觀察和思考,在了解的基礎上,廣泛、全面地描繪了俄羅斯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也體現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他將對底層苦難人民的同情融入每一張作品,揭露社會的黑暗,表達對沙俄統治的不滿。通過不同的作品中人物形象身上暗藏的不屈精神,列賓給底層人民以引導、鼓舞、激勵和震撼。他筆下的勞動人物,每個形象都閃耀著不同的光彩。

四、結語

在19世紀俄國的黑暗社會下,批判現實主義畫家用繪畫語言來抨擊腐朽統治,批判社會現象,表達對貧苦大眾的同情,用不屈的精神鼓舞和激勵著每一個人。批判現實主義使作家深入關注底層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展現了勞動人民的堅毅品質,使現實主義藝術在各個領域掀起創作熱潮,進而為大眾發聲,傳達他們擺脫困境的愿望,鼓舞了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文化。

作者簡介

李天琦,1993年7月生,女,漢族,河南長葛人,寶雞文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油畫。

參考文獻

[1]徐碩.解析俄羅斯繪畫藝術[J].劍南文學,2013(6):181-183.

[2]彭綺.以人民為主題的民族文化價值取向—十九世紀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繪畫淺談[J].藝術評鑒,2018(13):34-35.

[3]張恒源.簡述列賓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J].神州,2019(23):33-34.

猜你喜歡
情感表達
關于聲樂語言的美學元素探微
中國古典舞創作中的情感表達探析
播音主持情感表達與言語交際策略分析
淺談情感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達
淺析詠嘆調《我懷著滿腔熱情》旋律特點及情感表達
談朗誦對歌唱的作用
圖形創意在平面廣告中的情感表達
芻議繪畫藝術中色彩的情感表達
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對幼兒情感表達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