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漿洗

2021-01-19 12:54南在南方
讀者·原創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熏香棒槌衣物

南在南方

假春嬌是孫行者變的,娘娘是朱紫國王后,她說,“皇帝身上也有三個御虱”,頗有喜感。不過,這一次是“漿洗”吸引了我,這兩個字真是久違了,像是一下子回到小時候。

那時,我們還穿布衣裳,祖母還在紡線。外婆的織布機還擺在屋中間,一梭子過來,一梭子過去,白布盈寸盈尺。那時還有染坊,祖父穿一件月藍汗衫,鑲著布紐扣。那時,念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心里頭想著的就是祖父的樣子。

“那時”也不遠,20世紀70年代初。那時陜南鄉下沒有洗衣粉,也沒有肥皂,祖母或者母親洗衣服,總是裝一籃子草木灰,或者捶得毛茸茸的皂角。草木灰不起沫兒,皂角起沫兒,這兩樣東西,再加一根棒槌,就能把衣服洗得清清亮亮。

這是洗,還得漿。凈鍋添水,往里頭下一把米,燒開,等米剛剛膨脹,倒在大木盆里,把衣物放在米水里,并不搓洗,擺幾擺,擰幾下,搭在竹竿上,等著晾干。漿洗過的衣物有了一點兒硬度,風吹著,整件衣物都動,不像沒有漿洗的衣服,只有袖子、褲腿飄飄然。漿洗,大多用米,偶爾也用麥面糊攪在開水里。面粉多少不好把握,多了,就成了糨糊,漿洗不成;稀了,漿洗不管用。

一般人家里有兩個棒槌,一圓,一方。圓的用來洗衣,方的用來捶衣。漿洗的衣物得疊齊整,捶捶。為啥要捶?主要是讓衣物貼身。

我家的捶布石擱在一棵柰樹下,就是《千字文》說的“果珍李柰”的柰,它比蘋果小,我們管它叫“柰娃子”。捶布石是青色的,方形。

一般是祖母來捶衣。祖母一直很瘦,揚起棒槌的樣子很好看,當然,她紡線時的樣子也好看。她的很多衣服都是對襟的,布紐扣。砰砰,棒槌落下。我記得柰樹開花的時候,花落下來,我們都是一身的花兒……

偶爾也有借棒槌用的,像姑嫂兩人都要洗衣,問鄰居借一個用起來順手??垂糯≌f,說像西門慶這樣的大戶人家,棒槌也不夠用:一日,月娘打點出西門慶許多衣服、汗衫、小衣,教如意兒同韓嫂兒漿洗。不想這邊春梅也洗衣裳,使秋菊問他借棒槌。這如意兒正與迎春捶衣,不與他,說道:“前日你拿了個棒槌,使著罷了,又來要!趁韓嫂在這里,要替爹捶褲子和汗衫兒哩?!?/p>

漿好的衣物放在柜子里,要穿就穿,要蓋便蓋,感覺如何?汪曾祺的《翠子》里有一段:“便往被窩里一鉆,被蓋是翠子新漿洗的,非常暖和,有一點太陽氣味,一點米漿氣味,和一點(極少一點點)香粉味?!?/p>

翠子年輕,還用香粉,有點兒香粉味正常不過。

古人漿洗了衣物還要熏香?!肚Ы鸱健防镎f:“以微火燒之,以盆水納籠下,以殺火氣,不爾,必有焦氣也?!毖銜r,要放一盆水在熏籠下,不然衣服會有煙焦味。祖母沒有熏過衣服,只是等秋天木瓜熟了,放幾個在衣柜里,衣物就有了香氣。

蟋蟀也叫促織娘,到了秋天會叫,它的叫聲,好多地方翻譯得差不多,叫人“漿漿洗洗,添些寒衣”。從前的棉衣棉褲,得拆了棉花漿洗,再補些棉花,縫起來。有些懶婦不拆棉花,直接洗,這樣,棉花結了疙瘩,暖和不起來。

祖母眼力一直很好,古稀之年還能穿針引線,一輩子都在縫補漿洗。只是后來,棉衣棉被沒有了,新料子做的衣物用不著漿洗。

我們把那個捶布石當凳子坐了很多年,如今它還在老家;棒槌也在,只是讓蟲蛀得不成樣子。

我們那兒如今說“漿”的,只有漿水了。把芥菜切碎,水煮,裝在壇子里,隔兩天,用米或者用面煮點兒漿水倒進壇子里,讓它變酸。酸菜漿水,在老家是長久不衰的一味,澆在面條上,不知比放醋的好吃多少。

前兩天看到兩句話,“如渴思漿,如熱思涼”。有人注釋說,這里的“漿”是瓊漿。這不對頭,放在我們那兒,暑天,舀半瓢漿水喝,那才是解渴良品啊。

猜你喜歡
熏香棒槌衣物
鄒漢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手指飛舞 編出玲瓏花邊
中藥消毒熏香研究概況
凡·高《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荷蘭]
二則 暖閣熏香雪未晴
六朝瓦當元素在文創產品中的創新運用
保暖的衣物
動腦筋,仔細看
鏤空雙鳳朝陽紋熏爐賞析
衣柜大變身教你衣物遁形大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