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新模式助力河北省生豬產能穩步恢復
——專訪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高效養殖崗位專家張秋良和保定綜合試驗推廣站站長顏國華

2021-01-20 08:09周會會
中國畜牧雜志 2021年1期
關鍵詞:斷奶豬瘟豬場

▲ 本刊記者 周會會

編者按:非洲豬瘟給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全國生豬產能大幅下降。由于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和治療方法,養殖行業對生物安全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成為防疫復產的重要保障。2020 年,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高效養殖崗位與保定綜合試驗推廣站合作,積極響應河北省重點工作部署,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恢復和穩定生豬產能、保障市場供給上,充分發揮技術研發與推廣優勢,從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優化豬舍清洗消毒工藝技術、優化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斷奶育肥一體化飼養模式等方面發力,通過示范推廣新技術、新模式,助推全省生豬產能快速恢復并實現穩定生產。截止到目前,河北省生豬產能已恢復至2017 年正常水平的86%以上。為此,本刊記者特別采訪了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高效養殖崗位專家張秋良研究員和保定綜合試驗推廣站顏國華站長,對其團隊一年來的實踐經驗進行整理總結,為其他地區加快生豬產能恢復提供參考借鑒。

記者:生物安全措施對非洲豬瘟防控非常關鍵,您的團隊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張秋良:非洲豬瘟的防控離不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過去這一年,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總結了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途徑,認為豬場非洲豬瘟防控的關鍵就是控制人員、豬群、車輛、物資及污染物的進出,基于此,本團隊設計了距離生產區3 km 外異地出欄模式,提出在3 km以外中轉站、場區大門及外圍實體墻、場內辦公及生活區、生產區、生產單元設置“五道堡壘”的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方案,并優化了豬場“全進全出”生產模式和高效清洗消毒技術,使豬場疫情防控壁壘更加牢固。另外,為加快恢復養豬業產能,使養豬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編制了“規模豬場生產管理制度及考核指標體系方案”、“規模場智能化管理技術”、“非洲豬瘟背景下豬場生產管理制度”,從人員和物資進出管理、設備升級改造、各階段豬群飼養管理及轉群等方面進行規范,用于指導豬場恢復生豬產能。截止到2020 年10 月,已指導20 余個豬場實現復養生產,助力河北省生豬產能恢復至2017 年正常水平的86%以上。

記者:就豬場內部而言,您的團隊在防控非洲豬瘟方面總結了哪些經驗?

張秋良:清洗消毒是豬場生物安全措施的關鍵一環,豬場管理人員高度重視。然而由于豬舍清洗消毒工藝技術落后、病原微生物結構穩定性強等,多數豬場在豬舍清洗消毒過程中達不到理想效果,病原殘存率依然較高。非洲豬瘟病毒粒子有內外兩層囊膜,傳統清洗方法很難破壞其囊膜結構,使其釋放出核心粒子,導致消毒劑不能有效殺死病毒,使清洗消毒效果大打折扣。過去一年來,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引進了泡沫清洗技術,并從發泡劑用量及發泡水壓等方面對清洗工藝進行優化。泡沫清洗技術能夠去除豬舍內墻體、欄桿等表面的油脂、蛋白質、污垢、生物膜等,提高清洗效率,再配合合適的消毒劑就可以達到更佳的清潔與消毒目的,經過不斷的試驗,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將發泡劑稀釋比例由1:150 優化至1:200,發泡水壓從7 MPa 優化至5 MPa,并達到了最佳的發泡效果。此外,在消毒工藝方面,我們也提出了“泡沫清洗-干燥-消毒-干燥-二次消毒-效果評估”的消毒程序,且兩遍消毒要盡量選擇不同類型的消毒劑進行。

顏國華:我們將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總結的泡沫洗消技術進行了示范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為:保育仔豬舍清洗用水大幅減少,較常規清洗節約42.63%,清洗效率也大幅提高;保育仔豬轉出的均勻度提高,平均日增重提高6.03%,耗料增重比降低4.81%,仔豬成活率提高3.34 個百分點,豬只用藥成本降低2.71 元。仔豬在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方面的表現,也可以間接反映出該技術的應用效果。

記者:在豬群“全進全出”管理方面,團隊有哪些新的體會?

張秋良:“全進全出”是阻斷豬群之間疫病傳播的有效手段?,F階段的規?;B豬場主要以“后備-配種妊娠-哺乳-保育-育肥”這種傳統連續式養殖模式進行自繁自養,豬場每天配種、斷奶、分娩、轉群、賣豬工作交叉,人員在豬場內外各區串門,“全進全出”無法真正實現,生物安全體系形同虛設,存在疫病防控風險大等弊端,容易導致非洲豬瘟、流行性腹瀉、偽狂犬等病毒性疫病在全場內循環傳播。

為此,河北省生豬創新團隊集成、優化了兩項豬群“全進全出”管理關鍵技術。其一,優化母豬的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從生產周期上游解決豬場中的“全進全出”難題。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根據母豬生產節律和豬舍運轉規律,確立了三周批次化生產模式為最優批次化生產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從后備母豬的選育、母豬的精細飼養管理、圍產期的保健、輸精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優化。通過技術方案的優化減少了外源激素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這項技術也被我們團隊推薦為河北省2020 年農業主推技術,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了推廣。其二,優化斷奶-育肥一體化飼養模式,從生產周期下游破解豬場中的“全進全出”難題。多點式飼養模式在切斷各類病原體在母豬、保育豬、育肥豬之間的傳播途徑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三點式飼養模式存在保育場規模小、管理效率低,并且豬只轉運成本高、應激多的問題。本團隊在兩點式飼養模式的基礎上,引進斷奶-育肥一體化飼養模式,并進行了優化。在飼養管理方面斷奶仔豬采用“雙倍法”飼養,至70 日齡再分群;在豬舍建設方面,采用斷奶-育肥一體化豬舍配套育肥舍的建設方案。同時,在飼養管理過程中,配套集成了溫度控制技術、育肥期限飼技術等相關的飼養管理技術。通過優化減少了豬群的應激,節省了建設成本,為豬場生產效率提高提供了技術支撐。

顏國華:母豬三周批次生產管理技術和斷奶-育肥一體化飼養模式使“全進全出”管理在豬場真正得以實現,對提高生產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在綜合試驗推廣站示范推廣母豬三周批次化生產模式,示范場母豬平均分娩率從82.20% 提高到86.03%,斷奶仔豬數提高5.52%,斷奶仔豬的整齊度更高,更有利于保育及育肥階段的飼養管理。通過在綜合試驗推廣站進行示范推廣斷奶-育肥一體化飼養模式,豬只的平均日增重較傳統的保育、育肥舍分離飼養模式提高了4.45%,平均出欄時間縮短3 d,并且商品豬出欄體重均勻度更高,豬群的綜合成活率達到93.50%,較傳統飼養模式提高3.5 個百分點,豬只用藥成本減少4.38 元。

記者: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在產業扶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顏國華:2020 年,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加大了產業扶貧力度。一方面,通過對接產業扶貧龍頭企業,以點帶面開展技術幫扶,使龍頭企業每頭母豬年增加經濟效益500 元以上,通過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周邊30 余養殖戶進行了技術更新,提高了養殖成績,增加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對接國家級貧困縣淶源縣,對當地生豬產業發展模式、發展規模等方面的規劃進行了指導,并提供飼養管理方面的技術支撐,推動了當地生豬產業發展。

后記: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生豬產業繼續延續2019 年的市場主旋律,主抓復產能、保供給,在新冠肺炎疫情、飼料無抗、非洲豬瘟的多重壓力下,我國生豬產業仍能保持著快速的恢復與發展,實屬不易。

作為河北省生豬產業技術創新與技術集成的重要平臺,河北省生豬產業創新團隊與保定綜合試驗推廣站在2020 年積極協作,使科技力量更加快速地落地生根,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不僅為河北省生豬產業的恢復與發展提供了極大動力,也為我國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思考與借鑒。期待未來更創輝煌!

猜你喜歡
斷奶豬瘟豬場
仔豬斷奶后消瘦應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分類做好豬場防暑措施
夏季豬場如何驅趕蚊子
非洲豬瘟對菲律賓已造成1350億比索的損失
豬場每天利用糞污發電1.8萬度
豬場降本增效 聚焦五個重點
Hunter—Gatherers
豬瘟疫苗在豬瘟防治上的應用技術
解讀我國豬瘟的流行現狀及控制與凈化措施
冬天不宜給孩子斷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