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胡同銘記老北京

2021-01-21 03:01牛雅雯陳元信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舊城改造歷史性胡同

牛雅雯 陳元信

摘要:當前北京正處于新一輪舊城改造中,胡同毋庸置疑地成為了改造的主體。胡同不僅是北京市二環內部分居民的主要居住區和生活區,同時也是民俗文化的載體。筆者以北京東城區東四胡同群為調研地點,查閱了相關文獻,結合實地調研結果、走訪獲得的民眾反饋以及線上問卷獲取的數據,在此基礎上淺析舊城改造對胡同歷史性的影響,并試圖提出建議。

關鍵詞:胡同;舊城改造;歷史性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近年來,人們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意識提高,歷史街區的文化沿革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胡同建筑群也不例外。筆者的研究立足于當代社會,以北京市施行的“舊城改造”政策為背景,通過實地考察、文獻研究、訪談調查等方法,深入調研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胡同群改造過程對其歷史性的影響。在取得調研地實況并作出歸納與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為胡同改造的歷史性提出建議,為北京西城區等地未來需改造的胡同群提供參考價值。

二、東四胡同的歷史

東四胡同群是北京胡同最完整的傳統居住區。其中東四三條到八條是在元代格局上發展形成的,街巷嚴格遵循大街24步、小巷12步的規制建造,街區內胡同排列整齊,四合院布局規整,顯現了完整的“魚骨”式的胡同肌理。歷經元、明、清多個朝代至今,90%以上的胡同肌理依然保存完好[1]。

改造修復工程不僅恢復出曾經老北京胡同的面貌,而且增強了胡同的美觀性。精美的磚雕、規制不同的門樓、青磚灰瓦的民居與豐富的歷史建筑構成一張北京新名片[2]。

三、胡同改造對歷史性的積極意義

如果說,過去的東四胡同中更多的是市井的喧囂,那么宣傳保護工作則挖掘出了胡同本身蘊含的文化內涵。

隨處可見的胡同介紹讓胡同的歷史事件和故事得以充分展現,讓游客或本地居民更加了解胡同的建造改造情況,滿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復古的街巷名稱牌、古香古色的建筑散發著歷史氣息,吸引著無數游客到此感受北京胡同氣息。由一間三進四合院建設的東四胡同博物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傳統四合院的完整結構,讓游客得以切身感受四合院文化。文物保護單位對于古文物的騰退進一步保護了以侯寶林故居、孚王府為代表的古文化遺跡。

四、胡同改造對歷史性的消極影響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胡同走上了模式化的改造道路——胡同商業化,也就是將居民騰退,使整條胡同變成完全的商業旅游區。

關于胡同改造與商業化的看法可以分為兩種。在深度胡同保護者的眼中,胡同應該生活的,商業化破壞了胡同的風貌。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商業化是胡同保護為數不多的選擇,越是商業化的胡同地區,保護的效果越好[3]。

筆者分析認為,適度的商業化可以適應社會發展步伐,給胡同賦予新的活力,但如果越來越多的胡同不加限制地走向模式化的流水線,我們離失去地道的老北京胡同便更近了一步。

五、民眾對于胡同歷史性變化的看法

(一)對胡同歷史性的保留與保護

筆者發布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胡同改造對于胡同歷史性的保留與保護獲得了大多數居民的認可。大多居民表示胡同內設立隨處可見的胡同介紹、文物古建介紹讓胡同的歷史事件得以充分展現,讓人們更加了解當地的歷史風霜。此外,古香古色的建筑和精致的歷史博物館不僅美觀,更予民眾以皇城文化的浸染,由歷史文化衍生出的經濟脈絡正蓬勃發展。

在歷史文物修繕整改與居民生活相斥的區域,大多數居民能都認識到其所居住的老宅、老胡同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同時他們也表達了盡快改善居住環境、盡量保護原址的意愿,極少部分居民有故土難離的情節,他們不希望被遷出現居地。

當然,不乏居民對胡同改造和的過于商業化與模式化表示擔憂。Vander等認為遺產城市在吸引許多游客的同時產生了收益與損失[4],南鑼鼓巷作為胡同改造的前車之鑒,雖在旅游業、文化產業常常被當作成功范例,但其周邊居民不堪其擾,原本正常的生活被大量涌入的游客、車輛打擾,一方寧靜被喧嘩所取代,許多受訪居民表示他們不愿成為下一個“南鑼人家”。[5]

(二)習俗、市井氣息的轉變

千年以來胡同作為北京人生活的主要空間,聚集了無數世代生活于此的當地居民??梢哉f胡同也是北京習俗的集中體現,有著最為繁盛的市井氣息。但是近些年來在現代化潮流的沖擊之下,北京胡同的居民習俗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許多轉變。

關于胡同的習俗轉變與市井氣息消失的原因,筆者將其歸納為改造方式沒有做到因地制宜。部分歷史文化街區已經難以逐個修復建筑物,針對此類街區目前采用的方法是與傳統街區相同的恢復重建方式。這種方式的愿景是將傳統風貌、現代設施、時尚內容熔為一爐,體現舊城在保護更新復興過程中的時間維度感。該方式的首要原則是歷史街區修復后應與周邊舊城風貌相協調,包括院落空間布局、建筑體量、高度控制、 庭院的尺寸等都應該模仿傳統四合院的做法。這些做法追求效率而拋棄了其風俗與市井獨特性,使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失去了原有的靈氣。

六、意見與建議

在歷史街區可以適當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但需要以不破壞歷史的街區的風貌為前提。具體來講主要應該注意開店的位置是否有擾民的可能性、墻體的顏色與胡同的一體性、門窗的顏色、以及質地、遮陽棚放置、空調燈光等因素。

對于希望在歷史街區經商的店主,可以將老北京文化元素作為自己創意的主體來源。例如將當地的民俗工藝,甚至一些當地門牌號較早的地鐵車票,黃包車形象融入到各種文創產品之中,作為一種歷史的記憶,不斷延續,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

最后,筆者認為歷史街區更新不僅是在建筑風貌和肌理上尊重歷史的文脈,也對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做出回應,增加人們對切實的空間體驗感,使人與新建成的環境能夠相互關聯。因此,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要挖掘出居民真正的生活特色和切實的需求,才能實現其歷史價值與文化產業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孫書同,鐘曼琳.北京老城胡同街巷的適老性設計建議——以崇雍大街改造設計為例[J].住宅產業,2021(09):39-43+68.

[2]陳瑩,金國紅,李昂.雨兒胡同四合院改造提升——基于南鑼鼓巷地區四合院更新的設計思考[J].北京規劃建設,2021(05):76-80.

[3]劉晨璇,丁可.高密度城市人居環境再生設計——以北京鮮魚口胡同改造為例[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1(07):57-59.

[4]趙雅. 胡同模糊性微景觀設計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21.

[5]陳佳煒,馬子豪,劉志強,馬超,姚朋.北京老城胡同建筑公共空間改造方法及使用狀況調查——以北京白塔寺片區和大柵欄片區為例[J].北京規劃建設,2021(03):98-104.

作者簡介:牛雅雯(2001-),女,漢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在讀,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方向:生態學。

陳元信(2002-),女,漢族,江西上饒人,本科在讀,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方向:環境科學

猜你喜歡
舊城改造歷史性胡同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40年,中國實現歷史性跨越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兇案
淺析新時期下舊城改造的措施
律師服務城市危舊住宅區改造的創新思考
舊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觀營造
東明胡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