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崔玙墓志》考釋

2021-01-21 03:01張永基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摘要:近年來,隨著考古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古代墓志得以面世,這讓我們對許多史籍誤載或記載不詳的事件有了更多的了解。新出土唐人墓志是補訂唐代史料、研究唐代歷史的重要一手資料。崔玙為唐代高門大族博陵崔氏子孫,于兩唐書正史有傳,但記載頗簡,《崔玙墓志》詳細地記載了崔玙家世及其仕宦經歷,細究志文,有多處可以糾正史籍記載的錯誤:一是關于崔?之父的記載;二是關于崔?之子的記載;三是關于崔颋之子的記載。其次,志文關于崔玙仕途之中遭遇的長慶科場案和伯兄崔珙被貶始末,是唐代持續40年之久的“牛李黨爭”之真實寫照,可為“牛李黨爭”之研究提供新的資料。

關鍵詞:唐人墓志;博陵崔氏;崔玙;崔珙;牛李黨爭

一、 墓志概況與點校

1.墓志概況

近見新出土唐代《崔玙墓志》并志蓋拓片二紙,據悉,此墓志出土于長安,為私人藏拓,原石未知藏處?!洞瞢_墓志》全稱《唐故兵部尚書贈左仆射博陵崔公墓銘》,志蓋方形,邊長63厘米,陰刻篆書“唐故兵部尚書贈左仆射博陵崔公墓銘”,4行,行4字。頂周飾團花紋,四殺飾四神紋。志石方形,邊長90厘米,志石保存完好,字口清晰,志文楷書,連題計39行,題40字,文滿行39字,共1266字。墓志記載了崔玙的家族成員、仕宦經歷以及生前事跡等內容,撰書人為志主宗姪崔慎由,未載書丹人。

2.墓志點校

《崔玙墓志》為新近出土墓志,相關著錄很少,現依據圖版校錄志文如下。

蓋文:

唐故兵部尚書贈左仆射博陵崔公墓銘

志文: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上柱國安喜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贈尚書左僕射崔公墓誌銘并序

宗姪銀青光祿大夫前守兵部尚書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慎由撰

公諱璵,字朗士,世為博陵安平人,由兩漢歷魏晉而下,継有名德?;食袝崛酥M礭,是為六/世祖。曾王父諱儁,亳州臨渙縣丞,贈工部侍郎。王父諱意,博州聊城縣令,贈司空/烈考諱頲,左散騎常侍致仕,贈太保。太保娶滎陽鄭夫人,生八子,公於次為第七。天姿朗峻,幼/負奇操。顓精檢飭,動不踰矩。始丱,明兩經。既舉進士,再就京兆試,皆以尤薦,即大振發。長慶初,錢侍郎/為春官,主貢士,居要近者,或不如志,怙權搆毀,俄及譴斥,因有既第覆視之制,由是選拔艱切,不與常/嵗比。明年,公登上第,又明年,以試祕書省正字,充山南東道莭度巡官。職罷,隨調集吏部,判入髙等,名/及中書。宰相怒不受託,欲退削以摧有司,舍人承其旨,遂寢不下,補河南登封尉。大和二年/文宗皇帝設四科,徵天下士,公以直言對,授河南尉。以監察御史裏行,充東都留守推官。復以監察充/淮南莭度推官,轉殿中御史、侍御史,皆掌書記。拜真殿中,始至為巡使,會錫宴於曲江亭,京兆尹薛元/賞傲率不謁,擅鞭導卒,奏奪其俸。改侍御史、起居舍人。時/上思理本,多遵故事/坐紫宸,朝則得秉筆立殿堦下,親具紀述,且備頋問。忠誠讜論,衆所推重。轉禮部貟外郎,考博學/宏詞書判科,歷司勲、兵部貟外郎。李崖州德裕為宰相,挾恃專恣,恚嫉無忌,不附己者,輒排陷之。公伯/兄自門下侍郎平章事驟降至恩州司馬,公堅臥告滿,抵恩而覲,聞其行者,莫不隕涕。久之,除戶部郎/中,轉左司郎中/宣宗嗣位,一日頋丞相曰:首諫列司論駁,演吾命詞,皆吾侍臣所倚訪者也。不使先熟為政,可乎?將補/其缺,當用嘗牧宰者。公首膺是選,拜萬年令,俄以考功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禮部侍郎,賜紫/衣金印。歷戶部、兵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吏部侍郎、撿挍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宣歙池三州觀察使,遷/河中莭度使,撿挍如故。復以吏部侍郎徵/上將謁宮廟,有事于南郊,拜太常卿,充禮儀使。貞元中/德宗寵待藩垣,姑務優納,凡所貢請,一不違沮。由是韋令公臯奉聖樂,于司空頔順聖樂,悉行於宴饗/公以禮樂不宜自臣下出,抗疏罷之。拜禮部尚書,轉戶部、兵部。咸通七年七月八日薨于上都昭國里/第,年七十八/天子歎悼,廢視朝,贈尚書左僕射。其年十月廿五日葬萬年縣少陵原,祔太保墓次。夫人范陽/盧氏,同州録事參軍佐女,先公廿七年歿。夫人凡生四男二女,長與二女早夭。次濬,祕書郎;次澹,右拾/遺;次渤,監察御史。咸以文行稱。又一子漪,太子通事舍人,亦克承似。嗚嚱!公受天至和,輔以直氣,恭儉/由禮,端莊守正,潔重而常容衆,謙通而靡茍合。業文嗜學,蚤夜不懈。南宮草奏,洎掌書命,皆為當時/楷範。常曰:修詞飭躬,干祿取貴,不以公直廉恪獲譏於世,豈足道哉。故居貢闈,悉用己鑒,不徇干託,其/所柬拔,多躋華顯。名人偉器,磊磊林立。禁庭視草,備貟不過六人。用文學參朝序者,十不/得一。至而同嵗登第,並升其列者四。君子掌綸外掖,不與其數。丞相秉鈞巖廟,春官搜搴孝秀,逯天官/考科選,一時膺任,率公門下士。昆弟八人,迭踐臺閣,出藩入輔,不啻其半。友睦推於紳冕,威惠存乎鎮/撫。立朝處躬,始卒靡愧。儒林衣冠之盛,夐無與比,時所歎者??锞铀字g,竟不得柄而/無所施,吾道顯矣,亦何不足,此生人之不幸,非公之不幸也。慎由辱公獎私,實以同志荷知,仰德既深/且久,編刻垂後,敢以忝讓。銘曰:

德盛道光,莫若吾宗。惟公之全,孰與比同。入孝而仁,出義而忠?;莘笥谌?,亦罔不隆。矯矯/八龍,有德有庸。視公攸履,寧有可恥。言為世規,行為世軌。曷不升臺,歎靡在己。臧孫貽慶,令問孔煒。鬱/積而亨,付必於此。琢是銘文,永垂後昆。

二、志文相關人物及事件探析

1.撰文者崔慎由

按《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崔慎由,字敬止,清河武城人。高祖融,位終國子司業,謚曰文,自有傳。曾祖翹,位終禮部尚書、東都留守。祖異,位終渠州刺史。父從,少孤貧。寓居太原,與仲兄能同隱山林,苦心力學......太和三年,入為戶部尚書......慎由,大和初擢進士第,又登賢良方正制科......大中(唐宣宗年號)初入朝,為右拾遺、員外郎、知制誥,正拜舍人,召充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十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兼集賢殿大學士,轉監修國史、上柱國,加太中大夫、兼禮部尚書”[1]的記載,崔慎由出身名門望族,大和初年(827年)進士及第,唐宣宗時官至宰相,高祖崔融,仕北魏朝,官至國子司業;曾祖崔翹,仕唐朝,官至禮部尚書;祖父崔異,仕唐朝,官至渠州刺史;父親崔從,官至戶部尚書。

崔慎由與墓志主崔玙的關系,按《崔玙墓志》“宗姪銀青光祿大夫,前守兵部尚書,上柱國清河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慎由撰”與(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崔)出自姜姓,齊丁公伋嫡子季子遜國,叔乙食采於崔,遂以為氏......十五世孫意如,為秦大夫,封東萊侯,二子:業、仲牟。業字伯基,漢東萊侯......雅生揚州刺史忠。忠生散騎常侍泰。泰字世榮,始居歈縣......唐人姓書曰:漢司隸清河崔忠有三子,長曰泰,子孫居歈縣......南祖崔氏,泰少子景,字子成,淮陽太守......融生翹,唐禮部尚書清河郡公。翹生渠州刺史異。異生能,字子才,嶺南節度使、清河郡公。能弟從,字子父,淮南節度、清河公。生慎由,字敬止,相宣宗......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為漢汶陽侯,始居博陵安平,生融。融生石。石生廓,字少通,即“四皓夏黃公”也。廓生寂。寂生欽。欽生朝,漢侍御史。生舒,漢四郡太守,二子:發、篆。篆,郡文學,王莽召不起,生毅。毅生骃,字亭伯,長岑長,生三子:盤、瑗、寔......博陵大房,骃少子寔,字子真,後漢尚書,生皓。皓生質。質生贊。贊生洪,字良夫,晉大司農,生廓。廓生遄。遄生懿,字世茂,五子:連、琨、格、邈、殊......第二房,琨字景龍,饒陽令,行本郡太守,二子:經、鬱。經生辨,字神通,後魏武陽太守、饒陽侯,諡恭。二子:逸、楷??旨緞t,後魏殷州刺史、後將軍,生士元、士謙、士順。士謙,周江陵總管、武康郡公,生隋沂州刺史曠。曠生隴州刺史礭。礭生駙馬都尉、博陵縣男恭禮。恭禮生去惑、興宗。興宗,饒州長史,生臨渙丞雋。雋生懿。懿生同州刺史頲。頲生琯、珦、璪、珙、璵、瑨、球”[2]的記載,兩相印證,可知崔慎由與崔玙同宗,崔慎由為秦大夫崔意如長子崔業后人、屬南祖崔氏一支,崔玙為崔意如次子崔仲牟后人、屬博陵崔氏二房一支,按輩分論,崔慎由為崔玙宗姪。

2.墓志主崔玙

崔玙,是崔颋之子,按墓志“咸通七年七月八日薨于上都昭國里第,年七十八,天子歎悼,廢視朝,贈尚書左僕射。十月廿五日葬萬年縣少陵原,祔太保墓次”,崔玙卒于唐咸通七年(867年),享年七十八歲,葬于萬年縣少陵原(陜西長安城南)。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直有以虛歲計歲的傳統,視初生為一歲,故墓志主實際年齡應為七十七歲,出生年份應為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

崔玙“天姿朗峻,幼負奇操。顓精檢飭,動不踰矩。始丱,明兩經。既舉進士,再就京兆試,皆以尤薦,即大振發”,于長慶元年(821年)參加進士科考試,時年31歲。然本次進士科考試,因受“牛李黨爭”影響,原榜錄取十四人中﹐唐穆宗下令復試后僅孔溫業、趙存約、竇洵三人合格,裴譔一人被特許,其余十人盡皆落第,而禮部侍郎錢徽、右補闕楊汝士、中書舍人李宗閔等也因此被貶官,史稱“長慶科場案”。關于長慶科場案,《舊唐書·錢徽傳》記載較為詳細完整,相關研究可翻閱查屏球先生《黨爭政治與宮廷陰謀——由墓志看長慶科場案內幕》一文,此處不作贅述。

但是,除了史料明確記錄復試及第者(4人)和復試落第者(4人)[3]的姓名,其余考生姓名未提及。按《舊唐書·柳公綽傳》“性端介寡合,與錢徽、蔣乂、杜元穎、薛存誠文雅相知,交情款密。凡六開府幕,得人尤盛。錢徽掌貢之年,鄭朗覆落,公綽將赴襄陽,首辟之,朗竟為名相。盧簡辭、崔玙、夏侯孜、韋長、李續、李拭,皆至公卿”[4]和志文“長慶初,錢侍郎為春官,主貢士,居要近者或不如志,怙權搆毀,俄及譴斥,因有既第覆視之制,由是選拔艱切,不與常嵗比?!眱上嘤∽C,可知崔玙也在此次科考落第十人之列,其他5人應為盧簡辭、夏侯孜、韋長、李續、李拭,這些復試落第的考生,后來皆官至公卿,能力已得到證實。

據墓志與史書記載,現將崔玙可考證的為官經歷制成下表:

3.崔珙遭貶

崔珙,崔颋次子,崔玙長兄,武宗時官至宰相。翻閱史料,筆者發現兩唐書關于崔珙被貶一事的記載與《崔玙墓志》出入很大。

關于崔珙被貶時間。按《舊唐書·卷十八上》“會昌四年六月,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度支崔珙貶澧州刺史......敕責授官銀青光祿大夫、澧州刺史、上柱國、安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崔珙再貶恩州司馬員外置,以珙領鹽鐵時欠宋滑院鹽鐵九十萬貫”[5]和《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二》“會昌二年,進位尚書左仆射。明年,以兄琯喪,被疾求解,以所守官罷。與崔鉉故有怨,及鉉宰相代為使,即奏珙妄費宋滑院鹽鐵錢九十萬緡,又劾與劉從諫厚,數護其奸。貶澧州刺史,再斥恩州司馬”[6]的記載,崔珙被貶至恩州司馬的時間應在會昌四年(844年)左右,具體時間無法確定。

關于崔珙被誰所貶。按志文“李崖州德裕為宰相,挾恃專恣,恚嫉無忌,不附己者,輒排陷之。公伯兄自門下侍郎平章事驟降至恩州司馬”的記述,顯然包含了撰文者崔慎由對李德裕的不滿,將崔珙被貶的原因歸為李德裕為相后排斥異己所致。這與《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會昌初(841年),李德裕用事,與珙親厚,累遷戶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尋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兼刑部尚書、門下侍郎,進階銀青光祿大夫,兼尚書左仆射。素與崔鉉不葉,及李讓夷引鉉輔政,代珙領使務,乃掎摭珙領使日妄破宋滑院鹽鐵錢九十萬貫文,又言珙嘗保護劉從諫,坐貶澧州刺史,再貶恩州司馬。宣宗即位(847年),以赦召還,為太子賓客,出為鳳翔節度使。三年,崔鉉復知政事,珙辭疾請罷”[7]的記載顯然不符。

前面提到的長慶科場案與這里講到的崔珙被貶皆為“牛李黨爭”的結果,雙方各從派系私利出發,兩相傾軋四十余年。此后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除去大和九年(835年)甘露之變前夕,牛李兩黨都被當時掌權的李訓、鄭注排斥朝外,大體上是兩黨交替進退,一黨在朝,便排斥對方為外任[8]。日本學者礪波護在《中世貴族制的崩潰與辟召制——以牛李黨爭為線索》一文中,匯編了一個63名有朋黨活動的人員名單,其中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41人,崔珙之弟崔球、崔鉉便在其中;以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22人,崔珙、崔從也在其中[9]。那么,崔鉉與崔珙分屬不同的政治集團,從各自利益出發,相互排擠打壓在情理之中。

從兩唐書關于崔珙在會昌年間遭崔鉉彈劾第一次被貶,到“宣宗即位,以赦召還,為太子賓客,出為鳳翔節度使”,再到大中三年“崔鉉復知政事,珙辭疾請罷”,朝堂之上,二人處于兩不相容的態勢,基本是崔鉉拜相,崔珙便被貶或辭官。所以,崔珙被貶應是遭崔鉉排擠無疑。

但是,崔慎由在撰寫墓志時為何會將崔珙被貶的罪魁禍首歸為李德裕,是否另有隱情?據《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大和三年,(崔從)入為戶部尚書。李宗閔秉政,以從(崔從,慎由之父)與裴度、李德裕厚善,惡之。改檢校尚書右仆射、太子賓客東都分司”[10]可知,崔慎由的父親崔從與李德裕屬同一政治集團,關系甚好。是否后來崔從與李德裕結怨或是崔慎由與李德裕有嫌隙,難以證實,且至今沒有強有力的證據,所以這一事件的發展尚待進一步考證。

三、史料記載的錯誤

查閱史料,筆者發現,崔玙出生于隋唐時被稱為“五姓七家”之一的博陵安平崔氏,自東漢至唐代,名人輩出,仕宦當朝,多人官至宰相,顯赫于世?!洞瞢_墓志》的出土,為我們研究博陵崔氏提供了新的資料,不僅可補史載之缺,也能糾正史載之誤。

按新近出土的崔玙父子墓志記載,《新唐書·卷七十二·宰相世系》關于博陵崔氏二房的記載至少有三處錯誤?!缎绿茣份d“第二房崔氏:琨字景龍,饒陽令,行本郡太守。二子:經、郁。經生辨,字神通,后魏武陽太守、饒陽侯,謚曰恭。二子:逸、楷??旨緞t,后魏殷州刺史、后將軍,生士元、士謙、士順。士謙,周江陵總管、武康郡公,生隋浙州刺史曠,曠生隴州刺史礭,礭生駙馬都尉、博陵郡男恭禮,恭禮生去惑、興宗。興宗,饒州長史,生臨渙丞?,?生懿,懿生同州刺史颋,颋生琯,字從律,山南西道節度使;珦;璪,刑部尚書;珙,相武宗;玙,字朗士,河中節度使;瑨,長州刺史;球,字叔休?!盵11]

錯誤一:關于崔?之父的記載,(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與《新唐書·卷七十二·宰相世系》陳述一致,皆為興宗,鄧名世應是沿用了《新唐書》的記載。按已出土《崔颋墓志》載“曾祖去惑,皇單于大都護府士曹參軍。祖?,皇亳州臨渙縣丞,贈亳州司馬。父意,皇博州聊城縣令,贈右庶子”可知,崔?之父應為去惑無疑,而非興宗。

錯誤二:關于崔?之子的記載,按《北史·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載“崔鑒字神具,博陵安平人也。六世祖贊,魏尚書仆射。五世祖洪,晉吏部尚書。曾祖懿,字世茂,仕燕,位秘書監”[12]與(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載“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為漢汶陽侯,始居博陵安平,生融......博陵大房,骃少子寔,字子真,後漢尚書......遄生懿,字世茂,五子:連、琨、格、邈、殊”[13]及《崔颋墓志》載“曾祖去惑,皇單于大都護府士曹參軍。祖?,皇亳州臨渙縣丞,贈亳州司馬。父意,皇博州聊城縣令,贈右庶子”相應證可知,崔?之子應為崔意,而非崔懿,崔懿應為崔意十九世祖。

錯誤三:關于崔颋之子的記載,按《崔颋墓志》載“公八男四女:長子琯,舉進士,制策皆得第,為監察御史......次珙,明經出身,判入等第......次璪,前太常寺奉禮郎;次瑝,學究登科,涇陽尉;次璲,同州參軍;次球,次璵,皆前明經,見舉進士;次璋,翼王府參軍”與《崔玙墓志》載“烈考諱頲,左散騎常侍致仕,贈太保。太保娶滎陽鄭夫人,生八子,公於次為第七”兩相印證,可知崔玙為崔颋之子,有兄弟8人,這與《舊唐書·卷一百七十七》“颋有子八人,皆至達官,時人比漢之荀氏,號曰‘八龍’......玙,字朗士,長慶初進士擢第,又制策登科”[14]的記載相合,所以,崔颋八子應依次為:琯、珙、璪、瑝、璲、球、玙、璋。崔玙排行第七。

然《新唐書》只記載了崔颋7子,依次為:琯、珦、璪、珙、玙、瑨、球,長子琯、次子珙、三子璪、六子球、七子玙和崔玙父子二人墓志記載的名字基本相合,其余二子之名有誤。因墓志為當時人所寫,且撰文者為死者好友或親屬,所寫內容應當屬實,崔颋8子當以墓志為準。那么,史籍中所載崔珦、崔瑨是何許人也?翻閱史籍,關于崔珦,只找到唐代詩人許渾《送崔珦入朝》詩一首,內容為“書劍功遲白發新,強登蕭寺送歸秦。月斜松桂倚高閣,明夜江南江北人”,其他無載;關于崔瑨,《新唐書·卷七十二·宰相世系》載“(博陵)大房崔氏,骃少子寔,字子真,後漢尚書,生皓......慎生玄暐,相武后、中宗,玄暐生璩、珪、瑨、璆、璘,主客郎中”[15],可知崔瑨為博陵崔氏大房崔玄暐之子,而非崔颋之子。

四、博陵崔氏二房世系考

博陵崔氏自東漢至唐代,人物輩出,東漢時崔骃與班固齊名,以儒學聞名于世,“博學有偉才,盡通古今訓詁百家之言”,其他如著名書家崔瑗、崔寔等人享譽書法史。至隋唐時,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并稱為“五姓七家”,多人官至宰相,顯赫于世。根據已出土的崔玙父子墓志,結合《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與(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等資料的記載,可梳理出博陵崔氏二房的家族世系,如圖3:

五、結語

歷史已成往事,我們今日所見之歷史,因各種因素影響,已失去了原來之面目。后人修唐史,距離唐朝已去百余年,出現錯誤在所難免?!洞瞢_墓志》的出土,一方面可糾正史料中關于崔?之父、崔?之子、崔颋之子的記載;另一方面,透過崔玙仕途之中遭遇的長慶科場案和伯兄崔珙被貶始末,我們依舊能看到唐代持續40年之久的“牛李黨爭”對個人乃至家族的影響。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崔玙家族在唐代的宦海浮沉,正是封建王朝權力斗爭的一個縮影。當我們感嘆個人與家族命運的同時,似也能窺見一個王朝的興衰。

《崔玙墓志》全文一千二百余字,保存完好,幾無殘損,書刻俱佳。志主崔玙為當朝顯赫,書碑之人必是當時圣手,書風深受歐、柳影響,屬近年出土唐代墓志中的精品之作,其書法藝術可做專題研究,篇幅有限,此處不做陳述。

參考文獻:

[1][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577;4580.

[2][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M].江西人名出版社,2006:73;76.

[3]查屏球.黨爭政治與宮廷陰謀——由墓志看長慶科場案內幕[J].國學學刊,2018(2):52.

[4][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305.

[5][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600.

[6][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363.

[7][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589.

[8] 李艷麗.牛李黨爭的分野[J].法制與社會,2008(12).

[9][日本]礪波護.中世貴族制的崩潰與辟召制——以牛李黨爭為線索[J].東洋史研究,昭和三十七年(12):24.

[10][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579.

[11][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792;2796.

[12][唐]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1159.

[13][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M].江西人名出版社,2006:73;76.

[14][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587;4590.

[15][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779;2781.

作者簡介:張永基,男,漢,1995年3月生,陜西商洛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書法創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