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假共識效應與人眾無知對校園欺負旁觀者的影響

2021-01-21 05:29王娟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旁觀者

摘要:本文在系統回顧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介紹了虛假共識和人眾無知的概念、產生機制,接著闡述這兩種認知偏差對校園欺負旁觀者的影響,挖掘了造成這種認知偏差的原因,最后討論現有研究的不足與研究展望。

關鍵詞:虛假共識;人眾無知;校園欺負行為;旁觀者

1?引言

校園欺負行為是中小學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攻擊性行為,兒童在一段時間內重復遭受到來自一個或多個兒童的消極行為時。欺負群體一般分為欺負者、受欺負者和旁觀者三大群體。欺負者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經?;蝾l繁欺負他人的兒童,受欺負者是指經?;蝾l繁地遭受他人欺負的兒童,而旁觀者是既不欺負他人,也不受他人欺負的兒童(Olweus, 1993)。

據美國國家犯罪受害者調查“大部分校園欺凌事件都有旁觀者,學校發生的 80%的案件有一個或多個第三方在場,上學及放學路上的暴力事件中 71%的案件有第三方?!睘槭裁磿霈F如此大比例的旁觀者呢?虛假共識和人眾無知可以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

2?虛假共識效應和人眾無知的概念及產生機制

2.1?虛假共識

虛假共識(false consensus effect)指的是人們自己的選擇、態度或想法會使得他們對他人在這些方面做出估計時出現偏差,導致他們認為自己的反應相對來說是常見的,而且其他反應是不常見的,這樣就出現了虛假共識效應(Ross, Greene, & House, 1997)。

2.1.1?虛假共識的產生機制

作為一種對個體決策具有重要影響的社會感知偏見,Marks & Miller(1987)提出了虛假共識效應形成機制的四種解釋,即選擇性暴露與認知可及性、顯著性與集中注意力、邏輯信息處理以及動機視角。首先,當我們對其他人的反應一無所知時,會很理智地把自己的估計建立在一個自己熟悉的個體,即我們的自我之上;其次,當我們熟悉許多其他個體的反應時,也會表現出這種虛假共識,因為我們能夠得到的樣本可能是有偏差的;第三,我們可能只熟悉那些和我們一樣的人,即所謂人以群分,尋找志同道合的人;最后,動機也可能對虛假共識起作用,如果我們相信許多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反應和觀點時,我們會對自己的反應和觀點感覺更好??傊?,許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產生虛假共識。我們的推理啟發策略、因果關系理論、動機以及獨特的解釋都會影響到我們判斷他人是否會像我們一樣作出同樣反應。當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因素對估計他人的反應所產生的影響時,這種傾向會更加嚴重。最終結果就是,我們經??浯笏顺钟信c自己相同觀點的可能性,并且相信自己的觀點比他人所持的不同觀點更加普遍。

2.2?人眾無知

人眾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指的是大多數沒有意識到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樣,具有一些不想為人所知的反應的現象被稱為人眾無知?!叭吮姛o知”是由Floyd Allport(1993)提出來的,描述的是這樣一種情境:幾乎每個人私下都拒絕一個群體規范,但卻認為大多數其他成員會接受它。人們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時,第一反應是從其他人的表現中尋找線索,再推論自己應該怎么做。典型的故事便是皇帝的新衣,所有人都以為自己是唯一一個看不見衣服的人,而其他人都正常。大家因為懼怕自己是那個“唯一的傻子”,而不敢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表露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抱著同樣的想法,卻錯誤地以為別人和自己不一樣。

2.2.1?人眾無知的產生機制

當人們公開的行為并沒有反映其真實的態度時,就為人眾無知提供了舞臺。這種公開和私下反應的不匹配會產生人眾無知,盡管事實上人們公開的行為完全相同,但他們認為自己私下的行為與其他人是不同的。人眾無知可能是旁觀者在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面對緊急情況時較少采取干預行動的一個原因。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其他人都會“表現得無所謂”,難道不能從他們的日常行為中看出他們的觀念嗎?為什么我們就一定認為他人的行為真實反映了他們的態度呢?“被洞悉錯覺”(illusion oftransparency),人們有一個傾向,就是高估自己傳遞自身情感和意見的能力。言行舉止中小細節小線索可以推斷我們的態度,既然我們能意識到,別人肯定也能意識到,正因為有被洞悉錯覺才會有人眾無知的效應。

2.3?虛假共識與人眾無知的關系

從表面上看,人眾無知是指我們低估了其他人與我們享有共同的觀點,看上去似乎與虛假共識相矛盾,后者是指我們傾向于認為自己的觀點比人們所持有的相反觀點得到更多的支持。不過,重要的是要注意到這種沖突只是表面的。同時具有人眾無知和虛假共識是很可能的。這是因為虛假共識只是一種相對效應,它出現在持一種特定的態度的人認為這種態度比人們所持的相反態度更普遍,而人眾無知是一種絕對效應,它發生在人們認為自己的態度比實際情況更不普遍。

3?虛假共識與人眾無知對校園欺負旁觀者的影響

虛假共識作為一種認知偏見,當我們個人特質本來就有欺負、暴力傾向,就會認為這個欺負行為是正常的,認為周圍的很多人都跟自己一樣擁有同樣的想法,由于其他的原因自己不能作為欺負人,故默認欺負者所對被欺負者的行為。同時群體機制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當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受情境中強有力的因素所支配時,預期其他人也會跟我們做出同樣的選擇加劇了旁觀者行為。

人眾無知可能是旁觀者在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面對欺負行為較少采取干預行動的一個原因。面對校園欺負行為,盡管他們內心感到害怕、恐懼,并且認為欺負行為是不對的,但是外表卻表現得平靜自若,并且認為其他人覺得這個欺負行為是正常的,不值得自己做這個“出頭鳥”,自己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太過小題大做了,不能讓自己做一個膽小鬼、愚蠢的人,成為其他人嘲笑的對象,所以最后并沒有對欺負行為進行必要的干預措施,造成欺負行為的惡性循環。

4?不足與展望

4.1?不足

雖然已經關注到虛假共識效應與人眾無知效應,但從虛假共識效應和人眾無知角度去解釋旁觀者的行為還有待研究,相關研究仍然有待進一步豐富,中國人的態度形成與判斷過程具有強烈的揣摩、預測他人觀點的內在傾向,因此了解中國人獨特的態度形成機制,關注態度形成過程中虛假共識效應與人眾無知效應的存在及其影響力,這對正確預測個體行為并合理引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Bizman, A., Yinony, & Vizgardiski, N. (1993). False Consensus Among Middle-Eastern and Western Israeli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 chology, 133(4), 539.

Burns, L., Knussen, & Christina. (2005). False consensus and accuracy of perceptions of nurses

作者簡介:王娟 1996 女貴州六盤水 碩士研究生 教育心理 閩南師范大學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閩南師范大學 363000

猜你喜歡
旁觀者
腌菜
旁觀者:決定校園欺凌事件走向的關鍵群體
看螞蟻上樹
旁觀者
網絡欺負中旁觀者的研究評述
悔棋
問詢
說局
說局
沒有旁觀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