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感恩教育的路徑探索

2021-01-21 05:29張連連唐平剛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課堂滲透道德與法治課

張連連 唐平剛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自身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建設還處于摸索階段?;ヂ摼W大環境下的碎片信息日益增多,民族意識,傳統美德逐漸淡化。這不僅導致許多初中階段的學生缺乏感恩意識,很多家長、教師也會忽略學生的感恩教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于提升學生感恩意識、培養學生感恩情感,落實學生感恩行為有著獨特的學科優勢。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引起重視,探討感恩教育教學方法,學習感恩教育思想,促進中學階段學生自身的德育建設。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初中感恩教育;課堂滲透

引言:“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是滲透感恩教育的重要載體,面對當前許多初中學生感恩觀念缺失這一現象,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積極改變課堂模式,將感恩教育有機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升自我感恩教育思想水平,在課堂中激發學生感恩意識,在課下鼓勵學生為感恩做出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現代化強國培養優秀接班人。

一、現階段初中學生感恩意識缺失主要表現

在家中,很多初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生,容易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時常因為以自我為中心從而漠視親情,缺乏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越來越多的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到,某某中學生因向父母索求錢財得不到滿足而大動干戈,甚至動手殺人。

在學校,對于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關愛也沒有感恩的意識,校園暴力、師生沖突,時常爆發。對于老師沒有應有的尊重,受到批評就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社會新聞也時常報道學生與老師大打出手,甚而爆發流血沖突。亦或是做出在學校中欺負弱小,侮辱其他同學的人格等惡劣行為。頻發的新聞事件已為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敲響警鐘,在課堂中滲透感恩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感恩教育的優勢

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建立了以學生自我發展為中心的道德教育框架,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而感恩也是一種正確的道德觀念,感恩教育實際上也是道德教育,兩者特性基本一致。

道德與法治課課堂還具有實踐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感恩教育同樣具有實踐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去回報他人,感恩社會。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開展感恩教育,能夠在培養學生道德觀念、感恩意識上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將感恩教育滲透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途徑

1.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感恩教育的榜樣

教師應該深度研讀道德與法治教材,將感恩教育放在立德樹人的高度。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帶給學生自己的感恩之心,感恩祖國的培養與社會的包容。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在社會中成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經歷,講述自己在社會中對他人的感恩行為,或者對他人給予回報的故事。讓學生深刻了解在社會中感恩意識的重要性。

2.深度研讀教材,制定感恩教育目標

教師應當切實學習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要求,要自覺研讀教材,將感恩教育與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結合起來。這就考驗教師是否具備教學活動設計開發能力,能否充分挖掘教材中感恩教育資源并合理利用。不僅要將理論知識作為教學重點,更要制定具體的感恩教育教學目標,使得感恩教育多維度化。促進學生生成感恩的認知,培養感恩情感并引導落實感恩行為。感恩教育與應試不同,沒有唯一的答案,只能通過學生主觀的行為結果判定。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在教學《積極關愛他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探究與分享中對于小區設置衣物捐助箱這一行為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表達觀點,激發學生感恩情感,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給貧困地區捐助閑置的衣物書籍。真正做到促進學生從認知、情感、行為等多維度產生變化。

3.借助社會時事,陶冶學生感恩情操

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利用當下中國全民關注的時事在課堂中開展感恩教育,例如疫情下的醫護人員、外賣小哥、社區志愿者,他們不辭辛勞,為國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素材,培養學生感恩社會,感恩國家的家國情懷。例如,在教學《建設美好祖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新冠疫情防治中鐘南山先生的事跡,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觀念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應當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要努力完成學業,學有所成后報效祖國。

4.開展多元化的感恩教育活動

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教師可以利用節日的屬性,開展感恩教學活動。例如在清明節時,掃墓祭祀,感恩先輩。在中秋佳節,開展感恩寄思的活動,讓學生給自己遠方的親人、朋友寫一封信,感恩親友對自己的關愛。在父親節、母親節,為學生布置課下作業,一份感恩的卡片,一句深情的“謝謝”。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落實感恩行為,讓學生思考感恩他人、服務社會的途徑。用實際行動去回報他人、社會和國家的恩情。

四、結語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恩圖報是當代中學生應當具備的優秀品質。當今社會,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甚至社會,都面臨感恩品質的缺乏。因此,教育部門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感恩教育,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當首先擔此重任。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秉承立德樹人的理念,關注每位學生心理狀況,充分挖掘課本素材,認真組織課堂活動,實現感恩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歐陽柳.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2]任俊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感恩教育的路徑探究[J].中國德育,2020(20):47-50.

猜你喜歡
課堂滲透道德與法治課
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對農村初中后進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探討
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參與意識的路徑選擇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滲透
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研究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職英語課堂滲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實踐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