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校新聞媒體內容與形式的策劃和創新

2021-01-21 11:59宇文翔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創新工作新聞媒體高校教育

摘要:在社會整體進入到新時期之后,高校原有的新聞媒體內容與形式暴露出多項不足,高校新聞媒體需要結合發展趨勢,做好守正創新工作。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不僅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造成了影響,也對新聞媒體功能提出嚴格要求。近年來媒體格局與傳播方式發生顯著變化,高效新聞媒體既要展示校園形象,也要為教育工作提供相應服務,從而更好的凝聚育人合力和文化傳承創新工作落實到實處。通過細致分析新時期高校新聞媒體內容策劃內容的方式,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創新方案,在滿足高校新聞媒體信息傳遞要求的基礎上,強化新聞媒體育人功能,為社會各個領域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教育;新聞媒體;內容策劃;創新工作

【引言】新時期發展趨勢下,互聯網技術是新媒體發揮應用價值的重要支撐力量,在推動新聞媒體向多樣化方向發展的同時,對于拓寬信息傳播渠道具有重要意義。新聞媒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無形中對高校傳統上新聞媒體造成了嚴重沖擊,這就要不斷創新新聞媒體內容與形式,與現代化媒體建立良好關系,在保證高校新聞信息質量的同時,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新聞媒體是高校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一種重要媒介,為了滿足信息傳遞要求,應用新型傳播技術,在及時更新理念的同時,制定具有科學合理性的高校新聞媒體建設機制。本文從高校新聞媒體內容的策劃要點入手,展開闡述,針對如何做好內容策劃和形式創新工作進行全面探討。

1高校新聞媒體內容的策劃

1.1合理選擇稿件

高校新聞媒體是幫助高校向學生傳遞信息、正確價值觀等多項內容的一種重要媒介,主要傳播的內容以教學活動、學科建設、教書育人等多個方面的新聞信息為主。在實際選擇新聞稿件期間,就要保證符合高校學生信息獲取需求,也要保證新聞內容具有較為鮮明的校園文化特色。新聞媒體稿件選擇工作,會對新聞報道的策劃效果造成嚴重影響,所以需要保證每一篇的稿件選擇工作都具有規范性。

一是滿足師生信息需求。對于不同種類的新聞媒體而言,具備不同的受眾群體。高校新聞稿件具體分為兩種較為常見的類型,如選用學校內具備新聞價值的稿件、轉載或是摘編與高等教育最新成果具有關聯的稿件。

二是滿足高效新聞媒體報道要求。細致分析新聞信息,并且也要將這項工作列入到新聞編輯工作的重要環節[1]。在嚴格按照要求淘汰和選擇新聞信息稿件之后,既能保證新聞報道質量,也能提高新聞報道內容的可讀性。

1.2明確稿件選擇要求

高校新聞媒體內容是否具備科學和理性,會受到新聞稿件選擇工作的影響的。這就要在做好稿件選擇工作之后,按照新聞媒體的定位和信息傳遞要求,對新聞稿件記性初選和復選,從而及時將導向不正確的新聞稿件淘汰掉。

一是著重開展高校新聞價值分析工作,保證最終挑選出的新聞稿件具有應用價值。將新聞媒體與傳統形式下報紙傳遞信息方式進行對比,能夠發現新聞媒體內容對時效性的要求非常高,并且新聞報道內容也要具備全面性,如高校學生校園生活、文學、社會熱點等多個方面的新聞信息都要包括在內。

二是著重分析具有新聞價值的稿件,保證新聞媒體策劃內容與高校育人思想具有一致性,防止存在對學生、學校、社會有負面影響的稿件。

三是全面結合新時期高校新聞媒體內容策劃要求,保證新聞信息具有真實性和引導性,甚至也要將能夠反映高校當前具體發展狀況的信息,在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正確指導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各方面難題。

2新時期創新高校新聞媒體傳播內容的重要方式

高校上新聞媒體內容創新工作,在新時代發展趨勢下面臨嚴峻挑戰,無形中對新聞媒體工作者的專業能力提出了嚴格要求。全面融入“創新守正”這一理念,其中“守正”是開展創新工作的一項性內容,“創新”則是重要動力,在使用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趨勢期間,從多個不同角度出發,制定完善的創新發展方案[2]。高校新聞媒體在實際工作期間,結合校園文化底蘊、現有資源,保證新聞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價值。高校學生和教師在輿論傳播時,樹立大局意識,不僅要充分利用現有新聞媒體資源,宣傳和報道國家與學校的重要信息,也要保證內容策劃工作具有組織性和創新性。在實際落實“守正”這項工作過程中,高校新聞媒體需要避免受到傳統宣傳工作的影響,甚至也要防止產生娛樂化現象。高校將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效結合,在加深融合深度的同時,構建新型創新思路,保證高校在后續發展過程中成為教育部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2.1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高校新聞媒體宣傳特色,通常都來源于辦學傳統、學科特色、大學文化等。無論是怎樣規模的高等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具有特色的辦學傳統,這也是高等學校非常顯著的一個身份標簽。新時期,高校新聞媒體要將學科特色作為基礎依據,更加精準的呈現出校園形象??紤]到校園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靈魂,更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保障?;诖?,高校新聞媒體就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如將具有獨特性的優質文化內容,融入到新聞媒體宣傳工作中,這是目前提升高校新聞媒體信息傳播效果的一項重要舉措。

例如:以A高等學校為例,進行研究。為了能夠將創新新聞媒體傳播內容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該學校制作校史動畫、拍攝校史專題片,甚至也要深入挖掘校史名人事跡等,更好的宣傳辦學宗旨。此外,也將具有特色的學科建設工作融入其中,在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時,展現出學校自身教育優勢。

2.2加強策劃,形成熱點

新時期對高校新聞媒體內容策劃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一些高校的新聞媒體工作存在問題急需解決,具體表現為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策劃意識不足、新聞報道方式落后、新聞報道內容單一等[3]。為了能夠有效處理這些問題,就要將提升高校新聞傳播效果作為最終目標,在不斷強化新聞報道組織和策劃管控力度的基礎上,主動設置議題,之后通過系列傳播,形成強勢宣傳體系,從而正確的引導高校校園輿論走向。

2.3見微知著,形成共情

社會整體向互聯網方向發展,“去中心化”特征使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和權威性受到了一定影響。高校新聞輿論工作特征不斷變化,為了保證新聞內容策劃有效性,高校新聞媒體就要立足全局目,綜合考慮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各項問題,之后在解決問題這項工作中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比如:要將視角聚焦到高校學生設備身邊的人和事,通過創新新聞媒體內容的方式,達到共情共享的目的。此外,也要以公眾導向需求為主,從宣傳者轉變為服務者,在拓寬和加深新聞媒體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高校新聞媒體內容的服務功能和文化價值。

3新時期創新高校新聞媒體信息傳播形式的策略

新聞媒體是高校中具有較強福特性的輿論傳播工具,其在高校教育改革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新時期媒體融合環境不斷優化,高校新聞媒體緊跟發展趨勢,強化各個平臺之間的關聯性,在主動探析高校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出發點、落腳點之后,構建具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4]。這樣既能對高校新聞媒體內容、平臺、形式、渠道等多項內容進行重新定位和整合,也能為后續制定具備“集中采集”、“多元傳播”特征的媒體融合機制創造條件。通過將這些方式落實到實處的方式,可以保證高校新聞媒體更好的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大眾提供服務。

3.1傳播主體融入:激活個人操控社會傳播資源的能力

新時期,互聯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在“人人都是傳播者”這一思想觀念的影響下,我國高等院校已經進入到了“微傳播”、“泛關聯”的新時代。與此同時,在新型技術的輔助下,個人已經成為了新聞媒體傳播的主體,甚至也能使學生和教師成為社會資源的接觸者和操控者;還有一些高校師生的傳播能力和訴求非常高,由此帶來的個人操控社會資源的能力就會被進一步激活。

因此,高校在創新新聞媒體信息傳播形式期間,就要保持積極心態,吸納更多的高校傳播主體。這樣既能有效的融入到高校媒體傳播大格局中,也能保證校園新事實及時性,從而更好的利用新聞媒體引導校園輿論走向。新時期開展高校新聞融合工作,既要依靠高校新聞宣傳人員,也要將學生記者作為主要動力,從而保證高校師生充分發揮傳播功能。一是高校積極主動的適應媒體融合趨勢,在合理設置機構、做好人員配置工作之后,落實改革創新工作,從而構建教育融媒體中心。二是在高校內部自發形成師生傳播主體,如開展新媒體信息傳播形式創新工作,嚴格規范引導行為,形成新聞信息傳播合力。

3.2傳播空間融合:建立具有對話特征的互動場所

高校新聞傳播工作,并不是在封閉狀況下點對點的開展文本敘事工作,而是要在具備開放空間的狀況下,使新聞傳播者和接受者雙方認知、編碼、對比、解碼等[5]。在此之后,高校開展場景化新聞信息傳播工作,就可以更加有效的將雙方行為性和生活形態連接在一起。這種模式能夠使高校新聞傳播和輿論引導,得到更多受眾的情感認同。在認識到這一創新優勢之后, 高校新聞媒體就要充分利用這一特征,最大程度上保證媒體技術發揮應用優勢,如通過場景設置的方式,為媒體傳播提供相應的支持;之后傳播者與接受者雙方、甚至多方場景互動,科學有效的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傳播循環機制。這樣高校新聞媒體在傳遞信息期間,既能實現“信息共生”目標,也能達到“1+1﹥2”的傳播效果。

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將創設移動時代場景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就要結合高校新聞媒體信息傳播形式創新要求,充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新媒體技術,提升場景感知與信息二者之間傳遞適配性,構建多層次的互動場景傳播空間;充分應用音頻、視頻等多種不同類型的方式,更加快速及時的開展高校形象構建過工作。充分利用互聯網開放和共享特征,在使受眾體驗在開放網絡場域分享的同時,達到放大校園傳播效應的目的。

3.3傳播渠道融合:打造互通共融新格局

新時期媒體融合工作,為高校新聞媒體拓寬傳播方式提供重要保障。在打破原有舊媒體新聞傳播形式束縛之后,將傳統媒體的應用優勢與新媒體優勢有效結合,從而構建具有資源通融、傳播互融等多項特征的媒體融合格局。對于高校媒體融合而言,不只是簡單的將高校新聞傳遞媒體進行簡單的疊加,也要全面結合高校傳播內容、傳播平臺應用要求等因素,制定科學完善的改革創新機制,從而達到提升互通共融效果這一目的。在實踐操作期間,為了能夠提升媒體融合效果,就要從高校新媒體的管理運行機制這一角度出發,逐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一是做好高校媒體管理融合工作,在消除高校原有媒體之間的隔閡后,防止產生媒體孤島問題。充分應用統籌管理和矩陣運營方式,保證最終形成的媒體互融新局面符合新時期發展要求。

二是做好高校新聞媒體工作隊伍融合工作,遵循主體培養原則,結合內容生產的媒體人才隊伍構建機制,為高校學生落實自主管理和運營工作通過充足機會[6]。打破高校原有新聞傳播人才體制的束縛,在注重提升新聞媒體工作人員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同時,縮小高校各個媒介之間的差異,從而將創新高校新聞媒體信息傳播形式這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三是將高校內部和外部資源有效融合,防止高校融媒體建設工作,不受校內傳播渠道的內循環限制;同時也要做好合作工作,在打通高校新聞媒體與社會媒體渠道端口之后,不斷豐富社會共公共媒體輸送內容,以此來更加有效的擴大高校新聞媒體傳播規模。

四是利用不同渠道傳播新聞信息。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新聞媒體將微信、微博、官方網站等作為社會化微傳播的載體,這是目前提升高效新聞媒體信息傳播多元性的重要方式。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發展趨勢不斷變化,要求高校新聞媒體的不斷創新策劃內容的同時,制定具有針對性新聞信息傳播形式創新方案。通過細致分析高校新聞媒體內容的策劃要點內容的方式,重構新聞采集、生產、接收、反饋流程,保證高校實際開展的新聞傳播工作符合標準要求。融媒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將傳統形式下的新聞媒體與新媒體應用優勢進行結合之后,使原本單一的信息傳播方式,向多元立體化方向轉變。高校新聞媒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輿論工具,既具備教育功能,也具備高校輿論引導作用,這樣就能夠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此外,也要結合新時期新聞媒體發展要求,做好傳播主體、傳播空間、傳播渠道、傳播方式融合工作,在保證各類媒體發揮應用作用的基礎上,為后續高校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夏煒宜,陳駿蓉.媒介變革視角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轉型路徑[J].傳媒論壇,2021,4(20):44-45.

[2]襲祥娣.高校校園媒體新聞傳播對思政教育的影響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6):160-162.

[3]郭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傳播人才創新培養機制研究[J].科教導刊,2021(23):34-36.

[4]王婷,劉珥婷,郝越敏.媒介融合時代民辦高校校園新聞的探索與發展——以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文傳播報》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5):220-221+240.

[5]丁桂香.新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專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對策[J].新聞世界,2021(07):79-83.

[6]鄭淇元,徐大偉.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立體傳播平臺建設的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3):76-78.

作者簡介:宇文翔(1988年1月),男,漢族,陜西,碩士,陜西科技大學

猜你喜歡
創新工作新聞媒體高校教育
雪中放牧新風景
新聞媒體與我國當前公共領域的構建
河北“全覆蓋式”對各級新聞媒體進行財政支持
五大發展理念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創新工作的探討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供電企業建立群眾的黨建工作
創新基層黨建 實現有效覆蓋
淺析國有企業如何做好降本增效創新工作
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問題分析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