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農民題材油畫作品對中學生的情感教育

2021-01-21 16:29江俊俊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中學生情感

江俊俊

摘要: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農民一直以來處于社會的主力軍地位,不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現代角度來看,農民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改革開放以來進入新時代社會,城市進程的加快使農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化身為農民工繼續投身于社會建設,在這一背景下,他們在城市中的生活狀態被部分藝術家密切關注,為他們創作了一幅幅優秀的農民題材繪畫作品。中學生正處于情感發展的成熟階段,學習這類作品能夠更好的發展與完善學生的人格與情感。

關鍵詞:農民題材;中學生;情感

第一章、新時代的農民題材

改革開放以后提出了“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方針,基于這個社會條件,油畫事業的發展蒸蒸日上,學生通過外出留學帶回了新的藝術理念。尤其是在80年代,“傷痕主義”盛行,眾多藝術家開始把目光轉向真實的農民、農村,更有藝術家深入農村,此時創作的作品都追求真實與現實,不再夸大其詞。在人物的設計上重點表現人物的情緒、生活狀態,對當時的人文精神體現格外關注。這個時期的農民題材油畫開始關注人性,重視人的主體地位。從90年代到現在,藝術家們開始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視角展現在農民題材繪畫的創作上,這個時期是現代化迅速加快的主要時期,都市藝術蓋過了鄉村藝術,藝術家們開始將目光投入到城市當中,隨著現代化的需求,農民的身份地位也發生了轉變,化身為農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解決就業問題,由于初來乍到,他們對城市的不適應和對自己前途的迷茫狀態被藝術家們觀察到,他們既保持了自己原有的農民的淳樸,又努力在與大城市建立緊密聯系,作為新時代的農民,他們的問題也會是當今熱會的一個熱點問題,藝術家們很好的抓住了這一現象,創作了眾多的新時代農民題材繪畫。

第二章、新時代農民題材繪畫與中學生情感聯系

1、“傷痕主義”題材

80年代是“傷痕主義”的高度發展時期,這段時間藝術家重在表現生命的本體,人文的情懷。代表性藝術家如羅中立、陳丹青等。羅中立的《父親》開啟了中國當代油畫與鄉土文化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畫面中父親的形象真實且富有極大的視覺沖擊力,采用寫實主義手法描繪了一位普通、平凡的父親形象。畫面中父親皮膚黝黑,頭裹白布,臉上與手上布滿了干枯的皺紋,眼窩深陷,手里端著一碗并不清澈的水,眼睛注視著前方,嘴唇已經干裂,僅剩一顆門牙,臉上還有一顆象征著凄苦的苦命痣,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他艱苦、生活悲慘的命運。他的目光更是引人思考,注目的一瞬間不知是看到了熟悉的人還是在緬懷過去。畫面色彩簡潔明了,用黃色的大片背景表現土地,這幅作品在當時引發了很大的轟動,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他畫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父親,更是畫出了中國一位普通老農民的形象。雖然給我們一種飽經滄桑的感覺,但是“父親”身上更能體現出來的是樂觀、積極,永遠向前看的農民形象,平凡又偉大。陳丹青的《西藏組畫》也是一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農民題材繪畫,他所描繪的是藏族人民真實的生活狀態,畫面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把當地的風土人情表現的淋漓盡致。畫面采用濃厚的色彩,沉穩厚重,這一系列組畫均采用藏族人的生活場景作為題材,重在表現人物生活的自然與隨意性,這種真實的表現人性讓我們感受到藝術與人性的結合之美。中學生學習此類題材的繪畫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與關注農民,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對農民的認識和關注都不足夠,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也能深切體會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初衷,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農民,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帶動學生積極向上,這樣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更好的了解作品。

2、“農民工”題材

90年代后興起一股“民工熱潮”,王宏劍屬于較早表現民工題材的,后期相繼有忻東旺、徐唯辛等藝術家一直致力于表現民工題材。他們的作品更注重多元化、多視角,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同時也更加體現了藝術家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王宏劍的《陽關三疊》,已經被中學美術課本收錄,畫面以藍綠灰色調為主,天空占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一字型構圖展開,畫面的正中央掛著即將消逝的月白,熙熙攘攘的人群安排在我們的視平線上,隨著天空逐漸明了,人們開始按奈不住心情,收拾行裝準備趕車出發,他們有的孤身一人、有的拖家帶口,但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走進城市去追尋更美好的生活。這幅作品非常貼近當時的社會狀態,是一幅與時俱進的優秀作品。銅焊絲也是在倡導人們應該去關注這一批身份剛剛轉變的人。忻東旺的《誠城》恰好也是與此作品的內容相類似,“誠城”第一個誠代表的農民工們的真誠,第二個城表示的是城市。畫面中畫著五個年輕人拿著碩大沉重的行李在等待的一個場景,五人形態各異,表情也各不相同,有的興奮,有的表情呆滯,對未來充滿迷茫,不知道這條路走得對與錯,但是又沒辦法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腳步。畫面人物塑造采用大色塊拼接的方式,人物造型感強,背景采用大面積平涂的方式,在畫面的左上方有一處若隱若現的城墻,代表的是即將踏入的城市,城市近在眼前單曲有感覺很遙遠,也是為了加強農民工心理活動的一種方式。還有徐唯辛的《工棚》、《打工圖》等等都是以農民工為題材創作的作品,他一直以來長期關注社會現實,他所畫的農民工憨厚樸實,將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態展現的淋漓盡致?,F在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關注到這一現象,并且用自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去展現這一社會現象。這類作品與中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城市建設中都有農民工的身影,路上、街邊經常有成群的農民工出現,中學生學習此類作品能夠更好的對農民工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理解他們的艱難,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并且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章、結論

農民題材繪畫作品豐富多樣,每一張優秀的作品中都含有豐富且深刻的情感教育內容,農民題材繪畫突出表現“真實”,反映的是客觀的現實生活,并且作品還蘊含豐富的精神內涵和人文氣息。新時代的農民題材作品與我們的生活更加相近,對于中學生來說,此類題材走進美術課堂可以拉近中學生與農民之間的距離感,他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優秀品質與淳樸善良的精神也能影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能養成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尊重農民、關心農民,用正確的目光和態度去對待農民,充分發揮出作品中的情感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昊. 20世紀以來中國農民題材油畫創作初探[D].中國美術學院,2019.

[2]葛士恒. 觀者的優越——當代藝術中的“民工潮”[A].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雜志社.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美術研究》雜志社,2009:14.

猜你喜歡
中學生情感
情感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臺上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沖動購物源于情感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