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原甲骨研究進展

2021-01-21 03:20劉越
文學天地 2021年12期
關鍵詞:古文字

摘要:甲骨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富,陜西周原出土的有字甲骨打破了殷墟甲骨的限制,向世人證明了周原甲骨的文化價值,并引領了國內對甲骨文的研究熱潮,取得了一定的文化成就,但其中仍有一些問題需要現代學者進行深入的辨析,從這些問題出發進而研究周原甲骨的特點及傳承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從周原甲骨中通假字與異體字的內容進行分析,解讀了周原甲骨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周原甲骨;古文字;文字演變

引言:

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對甲骨學的研究熱度不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周原甲骨的研究中,讓世人更加了解西周甲骨學,使之進入到研究的深層次。除周原以外,山西洪趙及北京昌平等地,都挖掘出一些周原甲骨文物,但周原甲骨仍然是研究的核心,是因為周原位于陜西岐山附近,本就是周王朝的發源之地,所以出土的甲骨文物更多,研究也更加細致,各類用于卜筮的甲骨文物正是文化的起源,可以幫助現代人更充分的研究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內容,成為現代人認識西周文化的重要史料。

一、周原甲骨的通假字與異體字文化內容

(一)通假字

通假字屬于一種替代字的概念,即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內容,只需要通過聲音是否相同就可以判斷通假字,如果兩個字在聲音方面沒有任何聯系,就不可以判定為通假字,所謂的聲音相近,是因為在秦漢之前使用的古音存在“通假關系”,現如今古今語音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現代人不能用現代漢語的讀音來理解周原甲骨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定義包括“假借”與“通假”兩種關系,二者看似相近,但是假借字要比通假字更加廣泛,曾有人解讀假借字為“先有語言,后有文字,人們用已經存在的同音字來表示這一內容”,在之后的語言發展中字的數量越來越大,所以這些原來用于“替代”的字就成為“通假字”。周原甲骨中有許多通假字,都是用相同外音的字進行替代,這是因為西周時期的字數量并不多,所以周原甲骨中通假字的數量也比較多。

(二)異體字

異體字就是屬于字義相同但外形不同的字,現代學術研究中的異體字定義比較多,主要分為狹義派與廣義派,在音義相同方面的要求比較嚴格,狹義派的觀點認為音義完全相同才屬于異體字,但廣義派則認為部分字的關系交錯復雜,不能僅將音義相同的字歸結于異體字。周原甲骨中的異體字比較多,嚴格的來說,周原甲骨中的異體字就是用法完全相同的字,學術上的區分并不能限制周原甲骨中異體字的研究,從周原出土的異體字依然為甲骨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異體字不能與通假字混淆,狹義派對異體字的研究更具有針對性,而廣義派對異體字的研究則具有普遍意義,所以對待周原甲骨異體字的研究要綜合狹義與廣義兩個方面,才能深層次的研究周原甲骨的內容。

二、周原甲骨的研究內容

(一)周原甲骨與其他甲骨之間的關聯

周原甲骨的鉆鑿形態多數屬于密集的方鑿,這一特點是其他甲骨文中所沒有的,這些方鑿痕跡平底而淺孔,孔的周圍多數會存在比較深的豎槽,字數一般比較少,既有直筆的字體,也有圓筆的字體,字體鏗鏘有力,雕刻工藝非常精湛。小的字形如同米粒,甚至會出現了指甲片大小的甲骨上居然有三十余字的情況,成為我國最早的微雕實物。周原甲骨的行款通常不是一個方向,但是其他地區出土的其他朝代的甲骨文卻多數是按照同一個方向書寫的,而且周原甲骨的損壞程度比較大,現代學者對行款的認知不夠完全,正統的周原甲骨應當是從右向左轉行,但也有與之相反的。周原甲骨的辭例并不像其他辭例那樣是相對完整的形式,在周原甲骨的辭例中只包括貞辭和卜辭。

(二)周原甲骨與其他甲骨之間的傳承

在周原甲骨出土的子甲之中,H:11、82、84、112四片周原甲骨最受人關注,這組周原甲骨的文辭比較長而且字體比較特殊,上面的行款非常整齊且內容比較重要,尤其是對甲骨文字形釋義的分析,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疑惑的部分,比如這些周原甲骨所屬的時期是西周的那一時期,從H:11和112中可以看到主語是“王”,但是“王”指代的人卻并不確定,有人認為是商王,有人認為是商人的先祖,也有人認為是周文王,將這些周原甲骨辨認為是周人對先祖的祭祀。但周原甲骨與其他甲骨之間的關系卻比較明確,周原甲骨中的文字與殷墟甲骨文相比,相同之處比較多,差異之處比較少,因為西周早期的金文和殷商中期的金文比較相像,周原甲骨就屬于此階段的文物,在兩個時期的周原甲骨文物對比中就可以看出,殷墟甲骨文過渡為西周金文的樞紐型演變作用。

(三)周原甲骨與其他甲骨之間的族屬

周原甲骨的族屬問題是現代古文字學術界爭議不休的焦點,各方面專家都有自己的見解,對此方面問題的探索也始終保持較高的熱情??傮w來說,周原甲骨的族屬問題,現代古文字學術界主要有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人為周原甲骨出自周人之手,多數來自于周文王時期,少部分形成于周成王時期,因為周朝自認為是殷商的附屬國,所以也祭拜殷商先王,應用與殷商甲骨相近的周原甲骨祭祀就合情合理;第二個觀點是周原甲骨并不是周王室的,而是商王室的,商王室為了祭拜先祖而使用周原甲骨,在周滅商以后,周人將這些周原甲骨帶到了周原,作為戰利品。第三個觀點認為周原甲骨中卜辭的祭祀者是商王,但是對這些信息記錄的卻是周人,所以由周人記錄留下的文物就是商王卜辭??傊?,現代古文字學術研究界關于周原甲骨族屬關系的觀點主要包括這三種。具體的來說,第一個觀點的產生,是因為部分學者認為,周原甲骨中包含了商王骨甲,很有可能是周文王還是西伯侯的時期所留下的文物,那么這些周原甲骨就應當屬于商王朝的文物,只不過是由周人所作,其特性與殷商周原甲骨相似。第二種觀點則是因為周原廟在商周時期就用于祭祀,商王室祭祀所用的廟也在周原,所以將這些周原甲骨保留了下來。第三種觀點的產生,是因為周朝與商朝處于奴隸制社會時期,并沒有獨立王朝的概念,周朝原本為商朝的附屬國,滅商以后成為大國,但深受商文化的影響,所以對商王室進行一些記錄也非常合理,更有學者認為殷商和西周之間屬于“甥舅關系”,所以周原甲骨與其他甲骨之間的族屬皆起源于殷商文化。

結束語:周原甲骨的發現推進了現代學術界對甲骨文字的研究進展,使現代學者對殷墟甲骨和周原甲骨之間的關系了解更加深入,是本世紀以來文物方面的重大發現,但也伴隨著許多研究工作中的難題沒有得到解決,需要學術界的研究者繼續深入研究周原甲骨中的相關問題,社會各界對周原甲骨的研究成果也非常關注,無論是在古文字方面,還是周原甲骨與其他甲骨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都需要學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宇信.論甲骨學研究“全面深入”的新階段(上)[J].中國歷史文物,2002(05):40-48.

[2]杜勇,李玲玲.周原廟祭甲骨族屬問題再探討[J].歷史研究,2020(06):173-187+221.

作者簡介:

劉越(1999年—),女,漢族,籍貫:山西省忻州市,學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書法,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古文字
“古文字”知識在古代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古丈字演變中的德育教育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古文字體現的思想性分析
巧用識字方法,激發識字興趣
古文字體現的思想性分析
試論古文字中飾筆的發展趨向
新視野下的文字學教學研究
古文字訛變問題研究回顧與再探
“ ”字小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