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互動支撐系統的標識

2021-01-23 05:26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4期
關鍵詞:賦值子系統機制

(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510631)

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戰略以來,科技人才和產業技術創新得到巨大發展,科技創新能力開始邁向世界一流國家行列,部分創新領域開始進入領跑世界行列。人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是技術創新的載體,是技術創新人才引育的主體,上下游關聯企業構成產業鏈,產業技術創新活動和技術創新人才成長發展各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各自形成系統,同時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技術創新全過程。產業技術創新系統與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究竟是如何運作,兩者如何發生作用,影響兩者運行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對此,本研究運用復雜適應系統理論(CAS)分析兩個系統及其互動支撐系統的最優標識,探索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互動支撐系統的運行規律。

1 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互動支撐系統內涵

復雜適應系統(CAS)是指在系統的演化、發展過程中,主體能通過學習而改進自己的行為,并且相互適應、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復雜動態系統,具有聚集、非線性、流、多樣性4 個特性和標識、內部模型和積木3 個機制[1]。筆者所在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研究認為,根據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產業技術創新活動主要是由產業的技術創新人才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組織完成,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相互作用構成互動支撐系統,稱為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互動支撐系統(ITES)。ITES 由產業技術創新系統(IS)、技術創新人才系統(TS)以及社會環境系統(ES)3 個子系統組成。ITES 的主體是技術創新人才,以技術創新為紐帶,依托企業及上下游產業,在創新政策和環境激勵下開展一系列技術創新活動,不斷涌現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新利潤?!斑m應性造就復雜性”是復雜適應系統的重要特征,產業技術創新系統和技術創新人才系統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其主體都是能動性的人,屬于適應性主體,因創新活動而連結一起組成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互動支撐系統,具有復雜適應系統的典型特征。

1.1 產業技術創新系統

技術創新是指技術創新主體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改變技術創新客體價值形態的社會實踐活動[2]。產業技術創新是通過技術創新人才對產業內的技術、產品、銷售、市場等要素的創新或組合創新,引發產業上中下游價值鏈提升,促進產業調整與升級的系統過程;產業技術創新系統則是由參與產業技術創新活動各要素組成的系統,包括創新條件、創新管理、創新動力,如研發投入、實驗條件、激勵機制、創新文化、市場認可、信息交流、經濟效益等要素。張治河等[3]從產業創新技術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政策系統、產業技術創新環境系統和產業技術創新評價系統構建產業創新系統模型,將產業創新技術系統看作產業創新系統的核心;尤芳等[4]認為產業技術創新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內部系統是產業技術創新的內因,外部系統是外因,兩者相輔相成;汪良兵等[5]將高技術產業創新系統分為創新環境、技術研發、技術吸收、創新產出4 個子系統,采用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測度創新系統的協同度及子系統的有序度。

1.2 技術創新人才系統

技術創新人才是在經濟領域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并能使產品首次商業化的人才,包括有卓越精神的企業家、研究與開發人才、企業一線技術人才、市場營銷人才、管理人才,換句話說,從事產品的設計、模型、實驗、試產、成品、銷售全過程的人員都是技術創新人才[2]。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由各類技術創新人才及其環境等要素組成,不同類型技術創新人才、不同階段技術創新活動和整體技術創新環境共同構成技術創新人才系統。周方濤[6]認為科技創業人才與科技創業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動態平衡系統,進而提出涵蓋主體要素、服務與支持要素和環境要素的區域科技創業人才生態系統評價體系。盛楠等[7]結合創新驅動戰略實施需求,構建以基本素質為基礎、創新能力為核心、創新成果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石長慧等[8]從知識的生產者、擴散者和應用者3 個分析維度構建中國科技創新人才生態系統,并對系統運行的基本原理和演進機制進行闡述。

1.3 社會環境系統

社會環境系統是指產業技術創新系統和技術創新人才系統在互相作用過程中所依托的社會資源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的統稱,包括產業技術創新過程中所涉及的社會創新條件、社會創新體制機制、社會創新倫理等因素。社會環境系統對產業技術創新起到支撐、協調作用,甚至起到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如企業家和技術人員的社會責任感對技術創新的走向起到關鍵的作用;社會的寬容和包容對技術創新試錯機制形成同樣起到關鍵作用。

2 構建ITES 標識體系

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認為,在產業技術創新系統與技術創新人才系統融合過程中,ITES 的標識是該復雜系統中產生并維系系統內部作用的重要因素,是隱藏在系統內部組織結構背后的機制。標識是個體在環境中搜索和接受信息的具體實現方式,在主體與外部環境交互時,標識能夠促進選擇性相互作用,劃分復雜適應系統邊界,例如,人才可以用收入或者級別來進行識別,企業可以用產值或利潤來進行識別。

2.1 ITES 標識的選擇與確立

考察ITES 標識,需要重點考察產業技術創新系統、技術創新人才系統以及社會環境系統3 個子系統的標識。IS、TS 和ES 在標識與流的作用下不斷交換資源,在持續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經驗中實現創新的突破,促進創新成果商業化。ITES 標識體系構建過程大致經歷3 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獻研究。在中國知網(CNKI)以主題詞輸入用“技術創新人才”與“影響因素”、“產業(企業)技術創新”與“影響因素”、“創新環境”與“影響因素”等關鍵詞,收集從2010 年1 月到2018 年12 月的來源文獻資料,經課題組討論篩選出50 篇高度相關的來源文獻資料;對50 篇來源文獻進行深入研究,第一步篩選出60 個影響因素,經過課題組兩輪討論,第二步篩選出39 個影響因素。

第二階段,實地調研。課題組先后到廣東省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蘇省蘇州等地調研,共調研30 多家高科技企業、科研機構以及科技主管部門,深入了解當地人才與產業的對接情況,記錄技術創新人才以及產業技術創新中的需求和難題,進一步篩選ITES 的重要影響因素,確定ITES 標識。

第三階段,專家論證。運用層次分析法,邀請了47 位高校專家、企業專家和科技管理者對39 個影響因素進行評價,最后確定34 個標識,并對34個標識賦值,給出相應的權重。

2.2 ITES 標識體系的釋義

構建ITES 標識體系如表1 所示。

在技術創新人才系統中,創新意識指人才的心理活動與反應,具體包括創新興趣、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創新思維指人才具備的思維習慣和能力,具體包括好奇心、洞察力和發散性;創新能力指人才在創新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行為能力,具體包括知識運用能力、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動力指激發人才參與創新活動的外在動力,具體包括經濟收入、社會榮譽以及社會責任。其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對創新型人才特質界定的重要方面[9];創新思維是造就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可行路徑[10];創新能力和創新動力兩大要素被包含在創新型科技人才個體素質評價模型中,作為鑒別性因子[11]。。

在產業技術創新系統中,創新條件指企業進行創新活動的物質條件總和,具體包括創新投入占比、研發人員占比、創新時空自由以及創新共同體;創新管理指企業為維持創新活動正常進行的內部管理機制,具體包括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和分享機制;創新動力指激發企業投入創新活動的外在動力,包括企業利潤、社會榮譽以及社會責任。該子系統的二級標識R&D 占比和研發人員占比在來源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可認為是產業創新投入的基本衡量指標[12-14]。

在社會環境系統中,創新體制機制指人才與企業所在區域涉及創新活動的體制機制總和,具體包括稅收政策、投融資機制、產學研機制以及容錯糾錯機制;社會創新倫理指人才與企業所在區域廣泛認同的參與技術創新時應具備的倫理規范,具體包括道德修養、價值觀念和社會責任;社會創新條件指人才與企業所在區域激發創新活動的外在動力,包括創新認同度、創新包容性、社會科技水平以及社會創新水平。

表1 ITES 標識體系

3 ITES 標識的綜合分析

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分解后綜合,即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多個相互聯系的要素,再按照層次間的隸屬關系以及要素間的優劣關系分成目標層、準則層以及指標層,形成一個多層次模型;隨后建立基于指標層的判斷矩陣,邀請專家學者對每一層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打分,求解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與一致性檢驗后,計算各個指標的總序權重[15]。其實施步驟如圖1 所示。

圖1 層次分析法應用基本思路與步驟

本研究將ITES 標識體系中的標識層級與層次分析法中的層次體系一一對應,建立起層次分析法所需的多層次結構模型,如圖2 所示。其中,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產業技術創新系統和社會環境系統3個主體分別對應粗分因素準則層,創新意識、創新條件和創新體制機制等一級標識分別對應細分因素準則層,創新興趣、R&D 占比和稅收政策等二級標識分別對應指標層。

圖2 ITES 標識體系層次結構模型

采用托馬斯·塞蒂的1 至9 標度評價尺度建立判斷矩陣。該標度法符合保序性、標度均勻性、標度可記憶性等標準[16]。通過設計調查問卷,以在線交流和電子郵件等形式,邀請了47 位高校專家、企業專家和科技管理者填寫問卷,對ITES 標識體系的各個標識進行比較賦值。將47 份問卷數據錄入層次分析法分析軟件Yaahp0.5.3 中,篩選鑒別出15 份存在明顯邏輯錯誤的問卷,剔除作廢問卷后的有效問卷為32 份,有效率為68.09%。問卷具體填寫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調查問卷情況統計

根據表2,各領域賦值者的分布較為平衡,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數據分析。經加權算術計算模式,得出ITES 標識體系的總序權重,繪制ITES 各標識總序權重排序圖,如圖3 所示。在層次分析法中,權重越大的標識重要性越高。

圖3 ITES 標識體系各標識總序權重排序

4 ITES 標識的比較分析

4.1 最優標識分析

賦值結果顯示,產業技術創新系統的“企業利潤”在所有標識中最為重要,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創新意志”“經濟收入”“洞察力”“解決問題能力” “創新情感”“社會責任”以及技術創新企業的“激勵機制”則相對重要,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發現問題能力”以及社會環境系統的“稅收政策”相對其他標識也較為重要。這表明,產業技術創新系統的企業利潤以及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創新意志、經濟收入是企業與人才發展演化的關鍵要素,是促進產業技術創新系統與技術創新人才系統耦合的最優標識。經濟效益是企業的生命線,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豐裕的企業利潤是企業(家)投入技術創新活動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對技術創新人才和研發投入才有基礎和動力。創新意志是技術創新人才進行創新活動的內在動力,經濟收入是技術創新人才進行創新活動的外在動力。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技術創新活動的試錯性、風險性、高投入性、高回報性,需要企業(家)和技術創新人才持之以恒進行創新活動,而利益回報對企業(家)和技術創新人才同樣重要。

4.2 各子系統標識的比較分析

通過進一步分析,得出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產業技術創新系統以及社會環境系統3 個子系統的標識值,對各子系統的5 個最優標識進行觀察。

在技術創新人才子系統中(見圖4),“創新意志”是最優標識,“經濟收入”“洞察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情感”4 個標識緊跟其后。其中,“經濟收入”與“創新意志”賦值十分接近,可以視為等同,經濟收入是技術創新人才投入創新活動主要手段;“洞察力”排位第三,說明觀察事物變化及其規律的能力十分重要,是創新活動的切入點?!皠撔屡d趣”標識排位倒數第二,在企業的職務發明或技術創新過程中,更強調市場需要和企業需要;“知識運用能力”標識排位倒數第一,強調技術創新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用戶(消費者)為中心,滿足消費者需求。

圖4 技術創新人才系統標識權重排序

在產業技術創新子系統中(見圖5),“企業利潤”是最優標識,“激勵機制”“R&D 占比”“創新時空自由”以及“社會責任”緊跟其后。其中,“激勵機制”與“企業利潤”相比,賦值差較大,其重要性差異較大;“R&D 占比”“創新時空自由”以及“社會責任”賦值相對接近?!胺窒頇C制”標識排位倒數第一,說明企業內部的協調機制、共享機制不夠完善,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企業外部的協調機制、共享機制同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互聯網+”共享時代的今天,產業技術創新是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甚至是行業之間的協同創新,尤其是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針對基礎研究、公共技術、核心技術等方面的建設與發展,更需要建立科學的分享機制。

圖5 產業技術創新系統標識權重排序

在社會環境子系統中(見圖6),“稅收政策”是最優標識,“投融資機制”“容錯糾錯機制”“產學研機制”“社會創新水平”緊跟其后。從賦值來看,社會環境子系統的標識與其他兩個子系統標識相比,所得賦值較低,說明創新環境還沒有完全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深圳等地調研過程中,許多被訪問者十分強調社會環境對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性,容錯糾錯機制對技術創新人才大膽創新、敢于創新起到重要的保護和鼓勵作用?!暗赖滦摒B”“社會責任”標識排位分別倒數第一、第二,說明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社會責任常常被忽視,技術創新的負作用經常顯現,技術創新的異化問題引起人們日益追問。

圖6 社會環境系統標識權重排序

4.3 不同領域賦值者的賦值情況比較分析

由于自身利益和立場的不同,不同領域的賦值者對于同一復雜問題的分析權重會有不同的結果,對比分析分屬高校、企業和科技管理3 個領域賦值者對于ITES 標識體系中的因素排序(見圖7 至圖9),可以揭示不同領域人士對于ITES 標識的認識和傾向。高校專家指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人員,以大學教師為主;企業專家指在企業中從事經營管理的人員,包括企業經理、銷售主管、技術總監以及工程師等;科技管理者指政府部門和高校的科技管理人員,主要為相關科技主管部門的負責人。結果顯示,高校專家看重社會環境系統中的主要外部資源,即“稅收政策”和“投融資機制”;企業專家把產業技術創新系統的“企業利潤”和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經濟收入”“創新意志”放在最重要位置;科技管理者則關注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資源,尤其重視技術創新人才的“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意志”“發現問題能力”“經濟收入”和“社會榮譽”。

其中,在產業技術創新子系統中,3 類人員的權重賦值較為一致,都非??粗禺a業技術創新系統的“企業利潤”和“激勵機制”;但在其他標識中,高校專家更為看重產業技術創新系統的“社會責任”和“創新時空自由”,企業專家更為看重產業技術創新系統的“R&D 占比”,科技管理者則較為看重產業技術創新的“社會責任”。在技術創新人才子系統中,高校專家較為看重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洞察力”和“經濟收入”,企業專家則較為看重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經濟收入”“創新意志”“創新情感”“洞察力”和“創新興趣”,科技管理者則較為看重技術創新人才系統的“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意志”“發現問題能力”“經濟收入”和“社會榮譽”。

因此,為了消弭產業技術創新與技術創新人才之間的差異與脫節,技術創新人才應該增強自身的創新意志,培養創新情感,有意識地提高自身洞察力、發現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則要注意完善創新激勵機制,積極承擔在現代社會中的創新責任,注重技術創新帶來的社會榮譽,適當提高技術創新人才的創新時空自由;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重視社會環境再造,以利于企業(家)和技術創新人才開展創新活動。

圖7 高校專家的ITES 標識賦權結果排序

圖8 企業專家的ITES 標識賦權結果排序

圖9 科技管理者的ITES 標識賦權結果排序

值得注意的是,3 個領域的賦值者都將社會創新倫理中的“道德修養”放在最不優先考慮的位置,這反映了當前道德修養對于技術創新的驅動力尚顯不足,對于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的影響力明顯不足,與社會環境的其他標識的重要程度形成強烈對比。

5 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分析提煉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互動支撐系統(ITES)共有34 個標識,最優標識前5 名為“企業利潤”“創新意志”“經濟收入”“洞察力”“解決問題能力”,最弱標識前5 名為“道德修養”“社會責任”“分享機制”“創新包容性”“知識運用能力”。這些標識反映了當前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特點和痛點。許多龍頭企業、大型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有較強的欲望和積極性,能夠獲得高端的技術創新人才,能夠獲得政府多方面支持,進而獲得較高的商業利潤;與此相反,某些企業利用各種“技術”生產偽劣假冒產品,侵權行為嚴重,甚至有些企業為了高額利潤,專干傷天害理的事情,反映了某些企業家及技術創新人才失德失范,喪失社會責任?!暗赖滦摒B”“社會責任”應該得到全社會的認同和遵守。

在比任何時候更加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的今天,技術創新人才的培育與成長更加重要,社會創新環境需要更快重塑,崇尚創新、尊重創新,允許試錯、允許失敗,打擊侵權行為,嚴懲失德企業,構建健康有序的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創新人才互動支撐系統。

猜你喜歡
賦值子系統機制
不對中轉子系統耦合動力學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統同步方案研究
關鍵信號設備檢修自動盯控子系統研究
創新完善機制 做實做優考核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強賦值幺半群上的加權Mealy機與加權Moore機的關系*
算法框圖問題中的易錯點
利用賦值法解決抽象函數相關問題オ
皮革機制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