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余華《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的形象

2021-01-28 07:42焦嬌浙江海洋大學浙江舟山316000
名作欣賞 2020年27期
關鍵詞:玉蘭余華三觀

⊙焦嬌[浙江海洋大學,浙江 舟山 316000]

引言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光輝一頁,先鋒文學作家們在這一時期“集體出擊”,迅速崛起,在文壇上熠熠生輝,作為先鋒派代表作家的余華成為人們追捧的大師。隨著讀者對其近乎殘忍與冷漠的敘事手法的熟悉,余華開始了向平和之路的探索。在轉型之路上,余華以其獨特的風格再次獨樹一幟,讓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看到這位“棄醫從文”的作家的醒世之言?!对S三觀賣血記》無疑是其中最具溫情的一部,本文從社會形象、家庭形象與形象轉變的意義三個方面簡析主人公許三觀的形象。

一、許三觀的社會形象

(一)純真與滑稽的城鎮青年

作品的開篇交代許三觀是城里絲廠的送繭工,父親的早亡并沒有使他斷絕與鄉下的爺爺和四叔間的聯系。他喜歡流連在鄉間,在瓜田里守夜,傾聽鄉鄰們在村頭、田邊的對話。年少的許三觀第一次賣血的契機也是從這里開始的?!斑@身上的血就是一棵搖錢樹了”,在沒有金錢需求的情況下,他首次踏上了賣血之路。青年許三觀在第一次賣血這件事上,向我們展示了他身為鄉間孩子的淳樸。他重視親情,容易信任他人,并且敢想敢干。對于許三觀的第一次賣血,作者在許多情節的設置上進行了幽默化的處理。例如在與龍根和阿方的賣血之路上,他們認為喝水可以使身上的血液稀釋,進而讓血變多。于是,許三觀抄起大碗猛灌井水,卻最終因為尿急而“功虧一簣”。這段情節向我們展示了主人公的滑稽形象。

(二)善良與卑微的社會小人物

許三觀身為社會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卻擁有可貴的善良品質。方鐵匠的兒子被一樂打傷住院,方鐵匠找上門來,要求許三觀賠償醫藥費。拿不出錢來的許三觀坦承自己沒錢,但他不賴賬,他讓方鐵匠搬空了自己辛苦掙錢買來的家具,卻在空蕩蕩的房間里捂住臉啜泣起來。最終,許三觀靠賣血還上了方鐵匠兒子的醫藥費。一樂并不是許三觀的親生兒子,許三觀也因此多次受到一樂生父何小勇和他妻子的羞辱與惡待,但許三觀從未想過“復仇”。在何小勇生命垂危時,他不顧人們的嘲諷,讓一樂去屋頂給何小勇“叫魂”。

許三觀身上有著難能可貴的高尚品德,也有著普通人的卑微與懦弱。妻子許玉蘭被劃成“妓女”身份,前去送飯的許三觀將菜和肉藏在白米飯底下,并向路人們展示自己的“清白”。他內心堅定許玉蘭沒錯,雖然心存愧疚,但他還是號召孩子們開家庭會議,“批斗”他們的母親。許三觀是“卑微”和“懦弱”的,卻并不是“壞”與“惡”的,他始終相信自己的親人,堅定自己的思想。

二、許三觀的家庭形象

(一)寬容、有擔當的丈夫

許三觀視一樂為自己最得意的孩子,認為他與年輕時的自己最像,可是當一樂越長越像何小勇時,往日的得意反而使他難堪。在街坊鄰里的沸騰議論下,許三觀成了一個戴綠帽子的“烏龜”,白白替別人養兒子。這對任何一個男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恥辱,但是得知真相的許三觀雖然嘴上總是唉聲嘆氣,卻依舊順從妻子,撫養兒子們。許三觀無疑原諒了許玉蘭,用實際行動將這件事從自己的心里漸漸鏟除。

妻子許玉蘭每個月要“過節”,借著這個名頭讓許三觀洗衣做飯。每每有重大事件發生時,許玉蘭都是坐在門檻上大哭、叫嚷。而許三觀往往是沉默著,最后靠著賣血來拯救這個家。許三觀是一個有擔當的丈夫,是家里的頂梁柱、妻子的依靠。每當作者將敘述視角從搖搖欲墜的家庭轉移到許三觀身上時,讀者們就能松一口氣,感到心安。

(二)樂觀、樸實的慈父

余華對許三觀形象的塑造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的壓抑、血腥、死亡與暴力??v使許三觀的生活也一直在經受苦難,但是他能在苦難中活出辛酸的幸福。在大饑荒時,人們沒有糧食,吃不飽飯。他們一家五口人每天靠著一盆稀飯度日,任何一點多余的活動都讓人餓得頭暈眼花。每當夜幕降臨,肚子餓得咕咕直叫的孩子們最期待的環節就是父親“用嘴做菜”。許三觀將孩子們日思夜想的紅燒肉用自己生動的話語描述出來,讓孩子們口水直流,成為他們每天晚上的精神食糧。這樣一種在災難面前的樂觀精神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了慰藉。

許三觀作為一位慈父,不僅很少對孩子們使用暴力,而且對三個孩子都傾盡全力付出,他一生十二次賣血主要都是為了孩子們。例如,許三觀為了討好二樂的生產隊長,讓二樂早日有機會回城,不得不在一個月內賣了兩次血,買酒置菜,并在身體已經非常不適的情況下陪生產隊長喝了幾瓶白酒。這種為了孩子的前途甘愿付出的精神,讓這個平凡的中年男子閃耀著慈父的光芒。最讓人震撼的是許三觀為了給一樂治病籌錢,一路賣血直到上海。難以想象,這樣一副干枯瘦弱的身軀是如何一路前行的。他在途中喝著冰涼的河水,只為“稀釋血液”,多賣幾次;他睡在狹窄的船艙中,只為節省路上的開支。最終,他因體力不支而暈倒,被人們送進醫院輸血。因為心疼自己的救命錢,他在醫院苦苦哀求,抱頭痛哭。他明知要拯救的兒子并非自己親生的,卻依舊能豁出性命,這種父親可以稱之為偉大。

三、許三觀形象塑造的意義

《十八歲出門遠行》使余華在文壇受到關注,而后的《鮮血梅花》《河邊的錯誤》《現實一種》等,都是帶有暴力與欺騙性的解構文本。余華通過這些裝滿暴力、死亡、血腥的作品,讓讀者沉浸在彌漫著人性之惡、陰郁與恐怖氣息的空間中,體會惶恐、悲痛與無望。然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余華作為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率先開始了先鋒文學的轉型。因此,我們在許三觀身上看到了明顯的不同,尤其是那種溫情的特征。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于1998年出版的作品,其風格的轉換與時代的背景密不可分。許三觀這一人物形象不再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而是一個真實的人物??v使許三觀的身上還有很多我們可以看到的苦難,但是這種苦難不再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悲劇,而是幸福生活下的磕磕絆絆。就連他的創造者余華也曾感嘆過,許三觀讓他從平常甚至庸俗的生活中看到了美好。

余華筆下的許三觀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帶有心酸與幽默的小市民形象:婚前的他是一個樸實而純真的大小伙子,帶點傻里傻氣的滑稽;與許玉蘭結婚后,他成為三個孩子的父親;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許三觀也逐漸地成熟起來。他是勤勞、樸素的丈夫與父親,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為一家人的生計奔波操勞;他也是蕓蕓眾生中不得不低頭的小人物,有著自己的謙卑與懦弱。

許三觀不再是一個文化現象、文化潮流的模板,而是在街上與你擦肩而過的白發老人,是你在醫院里偶然瞥到的佝僂身影,是那個說著粗話、吸著煙的底層打工者。他就是那個帶著生活的真情與社會的典型、在蕓蕓眾生中生存著的鮮活的人物。當代社會有許許多多的許三觀,他們為子、為夫、為父,作者余華以筆墨為黃泥,用真情灌之,用血肉鑄之,使其煥發生機。

① 余華:《許三觀賣血記》,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第5頁。

猜你喜歡
玉蘭余華三觀
一顆假糖的溫暖
三觀壁畫
一顆假糖的溫暖
你的三觀,我很喜歡
有用的人,都在讀無用的書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讀與寫(節選)
擴展閱讀
論《許三觀賣血記》中血的象征意義
用拔河繩上好耐久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