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林雜感

2021-01-28 18:41陳盈霏
錦繡·上旬刊 2021年1期
關鍵詞:文化底蘊

陳盈霏

摘要:千里朦朦去綠紅,水溪城郭靜無風,雁鐘鼓塔碑林寺,多少樓臺霧霾中。中國是5000年的文明古國,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給祖國留下了千萬寶藏,西安的碑林就是中國最大的碑刻博物館,它集古代的書法藝術和古代文獻典籍于一身,是先輩留給當代人的精神財富。整個碑林的建筑物講究的是軸對稱,乍眼看上去萬分協調,漫步于西安碑林,感受歷史撲面而來的厚重,觀看碑文欣賞字體驚訝飄逸之美,書體結合恰如其分。本文針對西安碑林游覽感悟進行相關說明。

關鍵詞:西安碑林;歷史感悟;文化底蘊

在歷史的長河里,你,作為民族之魂的載體,永遠沒淤泥而藹然含笑,斷頸項而長鍤在握?!}記

從未想過有一天會來到這里,只是沿著斑駁的城墻,惘然于古巷不知何處飄來的斷斷續續的笛聲中,在古樹掩映下不經意間瞟見了那赤色的石柱。是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后,那看似莊重的石碑被鍍上金邊,仿佛一位老者,承受歷史的風雨,超越了時空站在這里,笑而不語

這里,是西安碑林。

目光觸及那座矗立在正中央的石碑時,心中像是鋸齒在圓木上咬開了第一道裂痕,那么微弱,又那么強烈的情愫涌上心頭。那是象征著中央集權的方正四角,鐫刻在石壁上方正的漢字,是永遠不會隨著光陰的淘洗而褪色變質的,方正的準則,就這樣真切的印在眼眸中,蕩漾在了心頭。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時間里踏入古典之地,進入博物館。在剛進入碑林之初最吸引人注目的就是唐景云鐘,這是唐睿宗景云二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這口鐘的聲音清晰洪亮,音質純美,鐘上還刻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寫的一段銘文。在經過幾個小亭閣,就能夠看到出自于林則徐之首的碑林二字,前行數步迎客第一碑的石臺孝經便映入眼簾了,它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隸書為孝經作的序[1]。這表達了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經的原文,這塊石碑上集了隸書行書篆書于一體,是一塊非常神奇的石碑漫步青石小道,碑林的古色古風撲面而來,成千上萬的自卑讓人眼花繚亂。行走其間,不然感覺中華文化的宏大,游覽了碑林展廳后。那些石刻文獻資料紛紛映入腦海。進入第二展廳,這里陳列的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所書寫的碑石,其中有歐陽詢書寫的黃埔誕碑,顏真卿書寫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欣賞著唐代書法家們的著作,我不禁感慨那個盛世年代,像百花齊放一般的書法家們,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看著他們的肆意盎然,看著書法的交融綻放。

欣賞西安的碑林,對我而言是非常愉悅的,好似透過時空,隔著碑文和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展開了一場思想的對話。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是屬于行書,全碑上下上千余字,字體非常的飄逸全背,將王羲之的行楷行草雜糅,其間靈活重組,看著這些碑文??粗@些文字。它們仿佛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筆法的飄逸之美,靈動之美,讓我印象深刻。輕輕駐足觀察,發現了有些刻字較淺,所以將字刻畫的非常的瀟灑靈動,連帶著一些細小的筆畫都栩栩如生,這些刀法讓這些碑文展現在世人面前[2]。讓人倍覺震撼,在來到碑林的第三展廳,這里有倉頡的倉頡廟碑,宋代孟英和尚刻立的篆書目錄偏旁部首碑。和第二展廳看到的有很大的區別,但是讓人仍然感覺非常的震撼,隨后又參觀了其他的展廳,真實的感受到了拓字的過程,感受到了一個碑文誕生的不易,參觀完這些碑林后,我內心有諸多感慨,這是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智慧與才能的結晶,正是這些碑文讓后代的是人們能夠感受屬于文人墨客們的精彩。

那不是碑林,不是書法,是歷史,是民族的流淌著的血液。

停留在一處處時空,感念著先秦諸子及純樸的詩經中的民風,大動蕩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魏晉風度,鼎盛唐朝的華美詞藻篇章,鋪張夸飾的漢賦,嚴肅沉穩的明清字句…

文選,爾雅,顏真卿,柳公權,王羲之…

徘徊著,駐足在一座座石碑前,仿佛穿越時空,跨越千百年歷史,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仍舊鮮活…

觸碰一個個凹凸的文字,一塊塊陳舊的石壁,指尖下,仿佛涌動著一個個歷史的輝煌與疤痕,在譜寫著古老的歌謠,環繞耳畔,如泣如訴…

倉頡造字,“頡首四目,通于神明”“博采眾美,合而為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草,楷,行…從實用性到藝術美,不停留于符號,作為民族美感工具的書法,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凝聚起血濃于水的文化認同感,成為民族閃亮的符號。

這是中國漢字。

走出歷史,回到現實。陽光依舊。

也許以后的以后,有一個不知名的人慕名而來,停駐在某一處石碑前,忽然發現在一角有一處淚痕,而這處淚痕映照著的,是跨越時空的感動。

在碑林中游覽之后,我的內心得到了平靜,看到這些跨越古今,來到世人面前的碑文[3]。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些文人墨客將自己的智慧結晶凝結在塊塊碑文上,這些石碑鐫刻著濃厚的歷史撲面而來。一種莫名的感動涌上心頭,這是凝結了先輩智慧門的碑林,以自身的厚重感向世人展示了它的深厚底蘊,看到這些碑林,我有一種身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這是我國的精粹,這是我國的文化,這是先人們的智慧,這是歷史的沉淀,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倍感驕傲。

參考文獻

[1]曹繼紅.傳統文化視角下西安碑林博物館信息化保護與開發[J].參花(上),2020(10):65-66.

[2]王其祎.西安碑林名碑與書法藝術流脈[J].碑林論叢,2019(00):204-208.

[3]韓魯伊,張虹.漢字之美——游書法勝地碑林[J].課堂內外創新作文(小學版),2016(Z1):88-89.

猜你喜歡
文化底蘊
淺談聲樂作品的再創作
淺析電視娛樂主持人的素養
川劇丑角精妙絕倫
中國傳統元素在新中式空間中的傳承與發展
中小學語文課堂的多元建構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
文化底蘊對舞蹈創編的影響分析
中學教材中的又一悲劇形象
如何讓中學生在作文中體現文化底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