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發展策略分析

2021-01-30 15:03張茹
數字圖書館論壇 2021年4期
關鍵詞:館藏圖書館資源

張茹

(太原市圖書館,太原 030024)

元數據是描述資源特征的結構化數據,發揮著定位、查找、發現資源的基本功能。圖書館作為館藏元數據的生產與提供的重要機構,在元數據制訂、管理及服務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館藏元數據作為圖書館關鍵資產,推動著機構內外部數據獲取、交換及重用,通過數據深層次開發與再利用,提升了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

我國圖書館發展經歷了從重視資源建設到提升服務水平兩個主要階段[1]。資源建設強調的是資源的規?;皵底只?,旨在通過豐富館藏資源數量及其便利的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資源的可獲取性。當資源達到一定規模后,如何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及水平成為圖書館的關注焦點,其中學科、參考咨詢、個性化、知識服務等成為此階段的研究熱點。但服務的開展始終圍繞著資源且受限于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館藏元數據記錄作為資源的替代品,其質量水平也成為制約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因素。網絡開放性及用戶需求廣泛化推動了圖書館與外部數據交換頻繁,元數據作為主要交換載體,推動著圖書館館藏數據共享、重組、集成。國外圖書館界已意識到元數據的重要性,紛紛制訂了元數據發展戰略。英國國家圖書館制訂了《2019—2023年大英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發展戰略》,通過為館藏元數據實施統一的系統及標準基礎設施,旨在達到開發利用數據資產、資源發現及其廣泛社區利用目的[2]。OCLC于2020年發布了《下一代元數據轉變》報告,提出元數據應適應關聯數據環境,從定義標識符、館藏類型多樣化、元數據服務角度提出轉變思路[3]。正值我國圖書館啟動“十四五”戰略規劃編制之際,只有將元數據納入到圖書館長期發展規劃中,在圖書館內部達成共識,才能推動元數據在未來發展中發揮其關鍵作用。

1 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的發展價值

圖書館館藏元數據是館藏的數字表現形式,反映著館藏整體水平,包括書目數據庫、商業數據庫及機構庫、學位論文庫、特藏庫等自建庫。館藏元數據是圖書館元數據的核心,從元數據創建到使用,形成圖書館關鍵業務流程,支撐著圖書館各項服務功能。

1.1 元數據已上升為重要數據基礎設施

圖書館作為知識中心,收藏著人類各種寶貴的文化知識,擔負著知識加工與利用的重任。隨著數字化技術與方法的廣泛應用,機器存儲及處理數據能力增強,以元數據形式為核心的館藏數據,將融入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數字化經濟中,全面服務于用戶學習、生產、研發、管理、決策等各個環節,實現社會全面創新及科學化發展。元數據作為重要數據基礎設施,支撐著圖書館內外部的數據交換,圖書館元數據建設成為一項長期持續發展的建設項目。圖書館應著眼于建設標準化、開放性、持續性的數據基礎設施,旨在推動數據開放互聯和知識融通[4]。通過標準性表示及開放性存取,將元數據作為可開發利用的知識寶藏,嵌入社會各領域各個層面的應用中,以發揮圖書館的社會功能。

1.2 元數據是智慧圖書館發展的基石

從實體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到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旨在不斷提升圖書館知識服務能力,將分布異構的海量信息資源進行全面高效的知識發現與獲取、組織與整合、開發與利用[5]。智慧圖書館有機地將人與資源、資源與資源、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系[6],通過自動感知、情境相關、語義計算實現高度融合共享的圖書館服務。智慧圖書館的實現依賴于針對多源數據的元數據采集、生成、聚類、關聯、集成、重組等過程,通過對資源及用戶的數據進行細顆粒度表示及其計算,才會無處不在地按需提供適合的服務。實際上,用戶特征提取、情景分析、資源推薦、與各類應用的數據交換都是借助于元數據生成及互操作方法,將館藏資源組織成知識的形態,主動參與到用戶知識交流過程,實現知識的探索、發現、傳播、交流與創造[7]。

1.3 元數據是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的保障

圖書館服務開展需要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提供針對性的信息內容。用戶需求的分析及其館藏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都需對元數據進行一系列處理,通過對用戶及資源不同程度的描述,形成描述元數據、管理元數據、結構元數據及使用元數據。對用戶數據及館藏資源元數據進行匹配的基礎上,實現館藏元數據的聚類、整合、連接,支持瀏覽檢索、咨詢、推薦、專題服務。從信息服務到知識服務,從集成服務到個性化服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元數據建設水平及其館員的元數據素養。

2 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從元數據標準選取、元數據記錄創建、維護到集成應用,館藏元數據經過一系列處理流程以實現館藏資源的管理與應用。元數據管理貫穿于圖書館各業務環節中,高質量的館藏資源取決于元數據管理水平。從我國當前圖書館元數據發展水平看,固有的管理觀念、方法及手段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元數據作用的有效發揮。

2.1 元數據管理意識較為薄弱

編目工作外包導致編目業務逐漸弱化,圖書館編目人員數量減少。但隨著不同來源數字資源出現,資源共享及集成需求不斷增加,圍繞元數據生成及合并活動頻繁,外部信息環境對元數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新技術使用、元數據質量評估、元數據再利用等。圖書館管理者不僅要意識到元數據的價值,還應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當前國外許多圖書館設置了如元數據館員等新興崗位[8],并開展館員元數據素養教育,而當前國內的館員只熟悉傳統的編目環境,不了解圖書館內部的元數據類型,沒有認識到元數據的重要作用,缺乏元數據管理意識,對元數據的創建、合并、維護到更新全流程管理所涉及的技術及工具熟悉度不高。據相關統計,僅有20%的館員完全了解圖書館數據,25%的館員掌握數據處理技能[9],整體表現出元數據素養能力低下,館員元數據素養提升已成為圖書館目前發展的緊迫任務。

2.2 缺乏有效的元數據管理手段及方法

圖書館積累了豐富的針對實體館藏資源的管理手段及方法。隨著資源數字化處理技術的成熟,紙質資源已不再是館藏核心,數字資源成為支持服務開展的重要資源形態。數據資源的管理、開發及利用都在元數據層面開展,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充分了解數字資源的特征,掌握新型的元數據管理方法。但當前圖書館依然延用紙質資源的管理手段,注重資源的采購,忽視資源的二次加工,重視資源本身的外部形態管理,忽視資源內容層面的描述與揭示。資源描述基于傳統的編目管理思想,以單件為核心所形成的扁平化描述方式,難以表述資源之間、資源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阻礙了其與外部數據的集成應用。隨著所采集的數字資源數量及種類增加,圖書館管理人員并未意識到對元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及其深層加工,從而導致圖書館內部的元數據處于分散的、獨立存儲于不同系統中的現實狀況,數據孤島嚴重,缺乏對館藏資源元數據大規模的統一集成整合,影響數據重用及共享。據統計,各個高校圖書館平均擁有20個以上數據庫,但近90%的圖書館缺乏有效地資源整合途徑,用戶不能充分實現跨庫、跨類型的一站式檢索[10]。

2.3 元數據質量管理水平不高

圖書館書目元數據主要由書商提供,多采用簡要級次的數據描述,元數據整體質量表現良莠不齊,數據的一致性、規范性、完整性相對較低[11],尤其以MARC元數據標準所形成的書目記錄,格式復雜,大部分圖書館MARC數據尚未轉換成XML等通用形式,與其他數據進行交換具有一定的難度。當前圖書館缺乏明確的元數據質量評估指標及評估方法,忽視元數據的重用性,導致我國圖書館元數據構建成本高,利用率低,閑置于圖書館內部,多次開發利用少,并未發揮其應有的數據價值。

3 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的發展策略

當前語義網及數據分析處理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大范圍的數據集成應用。館藏元數據作為圖書館的關鍵資產,意味著需與圖書館外部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將館藏元數據有機融入更豐富的情境中,以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發展策略是推動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建立統一、標準化的元數據基礎設施,提升元數據質量水平,實現元數據訪問與協作、開放與重用,通過圖書館元數據價值的發揮,以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業務效率,深化服務內容。

3.1 館藏元數據資產管理策略

資產強調新價值的產生與創造。圖書館投入一定成本,依賴館員的智慧,通過對資源對象加工創建形成元數據,以確保其在元數據再利用中產生新的價值?;谠獢祿赜眯?,Greenberg首次提出元數據資產概念[12],認為高質量的元數據未來不斷地被再利用,會產生更大的價值。元數據資產管理策略旨在使圖書館將元數據上升為重要資產,采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與方法,實現元數據的持續增值。確定元數據資產管理的內容及范圍,形成元數據資產認定和登記機制,制訂相關制度及規范;構建中心式的元數據資產管理體系,對元數據統一管理;實現對元數據標準的管理,包含標準的需求分析、制訂、實施、維護及評估;規劃元數據全生命周期,形成從創建、集成到應用的全鏈條管理體系;明確元數據共享開放策略,涉及數據共享方式、數據開放協議與端口、數據安全及交換,推動元數據資產價值流通;評估元數據資產價值,制訂價值評估體系,從應用對象、范圍、使用頻度、效果等方面入手實施評估,促進資產價值最大化。

3.2 館藏元數據質量管理策略

OCLC焦點小組認為,圖書館的戰略目標如促進發現和使用、豐富用戶體驗、支持整個學術生命周期都是基于高質量元數據而實現的[3]。元數據質量戰略旨在通過提升元數據質量水平,使元數據具有良好的互操作及可重用性,帶動深層次開發與利用,實現元數據資產效益最大化。元數據質量持續提升依賴于科學的數據質量管理方法及其閉環式質量改進流程,從質量定義、質量評價、質量問題分析到質量優化實現全面質量管理。質量定義應明確高質量的館藏元數據的評估指標,應適用于當前數據網絡環境發展,包含資源描述采用高流行度的元數據標準,尤其選用內容標準,確保每個元素的含義清晰明確;元數據記錄顆粒度細,數據之間建立豐富的語義關系;元數據具有可識別性,擁有永久標識符;具有一致性的數據模型,并采用XML、RDF語言進行形式化描述;數據開放度高,提供數據開放端口,確保用戶多途徑獲取到各種格式的元數據[15]。圖書館應定期對元數據質量進行評估,并進行質量問題分析,發布元數據質量評估報告,確定質量提升目標,以不斷提升圖書館元數據質量水平。

3.3 元數據服務策略

元數據服務策略旨在發展以元數據為核心的服務,包含元數據創建及維護、元數據注冊、數據倉儲[13]、元數據素養培訓及教育等服務,通過對多種來源的元數據集中管理及重用推動元數據的跨社區應用。元數據創建及維護服務旨在構建成熟穩定的基礎服務設施,以實現元數據的高質量生成及管理。明確元數據管理規章制度,規范元數據創建及維護處理流程,開發元數據管理系統及技術,實現對元數據高效率地管理。元數據注冊服務利用注冊管理平臺實現對元數據的集中存儲和控制,促進元數據的發現、重用、管理。構建圖書館領域的術語服務系統,以支持對領域內術語的注冊、更新、發布及其使用。通過用戶管理、元數據上傳、下載、發布和維護等功能實現數據的統一更新與管理,方便圖書館內外部用戶獲取到元數據并進行再利用。數據倉儲服務旨在將不同來源的元數據記錄集中在數據倉儲中心,統一向外提供元數據記錄服務。包括采用一定的數據收割機制將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采集,不同格式數據的去重、整合及語義關聯,提供對外數據獲取接口,以實現元數據提供服務,通過一次生產,多次利用,以實現館藏元數據再利用。元數據素養培訓及教育服務旨在培養館員及其科研工作者的元數據素養能力,提升信息環境下創建、使用、維護元數據的能力。要求館員熟悉各種類型的元數據標準,掌握元數據標準設計方法,熟悉各種類型的元數據處理工具,能夠高質量地創建元數據記錄,實施元數據互操作。

4 結語

FAIR原則的發布推動了開放科學的進程,旨在提升機器自動發現和使用數據的能力[14]。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策略與FAIR原則保持一致,強調元數據的可發現、可獲取、互操作及重用性,支撐著數字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的轉變,推動著圖書館可持續發展。圖書館需要充分認識到元數據的發展價值,從資產管理、質量、服務三個層面入手,全面提升圖書館元數據管理水平及效率。圖書館館藏元數據發展受限于許多因素,如圖書館長短期目標、管理方法、技術力量、人員素質等,不同類型的圖書館也會因定位差異,館藏元數據發展策略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單個圖書館側重于元數據的資產管理、質量管理策略,而國家圖書館、聯盟圖書館更側重于元數據服務策略。而就元數據服務而言,單個圖書館的元數據創建及維護策略是重點,數據倉儲服務及元數據注冊服務更青睞于技術力量較強的圖書館。因此后期研究中,將深入分析各個不同服務策略實施的目標、條件及其適用類型,以推動不同圖書館聯合,共同提升元數據服務能力。

猜你喜歡
館藏圖書館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館藏幾件殘損《佚目》書畫瑣記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博物館的生存之道:館藏能否變賣?
資源回收
知還印館藏印選——古印篇
圖書館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介紹兩件館藏青銅器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