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據分析的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事人才發展趨勢研究

2021-02-03 10:37吳駿澤郭靜如
農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從業人員機構編制人力資源

吳駿澤 郭靜如

摘要: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作為“三農”工作的國家隊,肩負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使命。掌握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事人才發展現狀,分析了解國有單位機構、人員、工資變化趨勢,對當前摸清“三農”工作隊伍家底,研究編制“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提供指導和遵循。筆者通過對比2009—2019年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事勞動統計數據,詳細闡述了機構編制、從業人員、職工工資等變化情況,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隨著“三農”事業的不斷發展,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機構數量不斷精簡,從業人員素質不斷優化,職工工資待遇不斷提升,為守好“三農”戰略后院、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面對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事人才發展的新挑戰,重點從加強機構編制保障、優化人才政策設置、健全工資增長常態機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機構編制;從業人員;職工工資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志碼:A論文編號:cjas2020-0167

Personnel Development in State-owned Unit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ystem: Trend Research Based on Data Analysis

Wu Junze1, Guo Jingru2

(1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China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 Beijing 100125, China;2China State Farms Economic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122, China)

Abstract: As the national team of "Sanno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state-owned units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ystem shoulder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Grasp the status quo of personnel and talent development in state-owned unit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ystems, and analyze the change trend of institutions, personnel structure and staff salaries, could provide guidance and principles for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Sannong" work team, and formulating the“14thfive-year”agricultural and rural personne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By comparing the personnel and labor statistics of state-owned unit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ystem from 2009 to 2019, we elaborated the changing trend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mployees and staff salaries. 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Sannong" issues, the number of state- owned unit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ystem is continuously streamlined, the quality of employees is constantly optimized, and the staff salaries and welfare are improved, providing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Sannong”issues and realiz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hallenge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n personnel development of state- owned unit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ystem, such as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ptimizing the personnel policy setting, and forming a sound mechanism of salary increase.

Keywords: Personne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ystem; State- owned Un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mployees; Staff Salary

0引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系統“三農”工作的骨干力量?!靶】挡恍】?,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1]。要順利完成偉大夢想,根本上還是要靠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廣泛地集聚人才、更加有力地激勵人才、更加有效地使用人才[2]。2009年以來,全國農業系統國有單位人事勞動統計工作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形成了2009—2019年統計資料匯編,其內容涵蓋了機構編制、從業人員、職工工資等基本數據,特別是對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才隊伍進行了劃分與展現,為厘清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發展現狀與變化趨勢提供了數據支撐,為今后三農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本依據。

1機構編制呈現穩中調優的變化趨勢

2009—2019年間,中國于2013和2018年進行了2次政府機構改革[3]。2009—2019年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機構編制數量呈現出不斷減少的特點,涉農機構在領域分布、層級劃分以及不同類型單位數量上都有較大變化。

1.1機構數量減幅較大,機構職能得到集中優化

2009—2019年期間,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機構數量呈不斷下降的趨勢(見圖1)。截至2019年底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共有約80000個,與2009年相比較,機構數減幅達43.0%。2018年黨和政府機構改革工作也是精簡機構的一次重要過程。這次改革的主線是通過深化機構改革進一步優化黨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確保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各領域各方面,從而實現黨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領導全覆蓋[4]。截至2019年12月31日,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機構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從全國涉農機構改革情況看,從上到下機構設置逐步呈現大綜合的調整趨勢,機構數量不斷精簡,職能更加集中統一,有效解決了工作職能劃分過細,機構分類過多的問題,形成了以農業農村廳(局)為主干的組織架構體系。

1.2不同單位類型機構均呈現大幅減少的趨勢

從全國農業農村系統整體來看(見圖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機構數均呈現下降的趨勢。從2009—2019年,機關單位數量從7000個左右減少到4000余個,減幅41.8%;事業單位數量減幅達41.7%;企業單位機構數量減幅達68.4%。

1.3各個層次的機構數量總體呈現穩中減少的趨勢

中央級、地市級、縣級、鄉級機構均有所減少(見圖3)。中央級機構從2009—2019年減少了13個,減幅達11.5%;地市級機構減幅27.1%;縣級機構數量相較于10年前,減幅達25%;鄉鎮級機構數量2009年超過80000個,至2019年減少到35000余個,降幅達56.7%。另一方面,省級機構數量總體呈現增加的趨勢,從2009—2019年增加223個,增幅8.7%??傮w來看,省部級、地市級涉農機構數量呈現基本穩定的狀態,縣、鄉鎮兩級基層涉農機構呈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1.4傳統領域的機構數量呈現整合減少的趨勢

從2009—2019年,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按主要領域劃分為種植業、農機化、畜牧獸醫、農墾、漁業。由圖4可見,種植業、農機化、畜牧獸醫、農墾、漁業五大不同領域的機構數量都呈下降趨勢。其中種植業機構2019年比2009年減少了37000余個,減幅為60.9%;農機化機構2019年占整體的8.3%,比2009年減少72%;畜牧獸醫機構數量占整體的24.0%,比2009年減少52%;農墾領域機構數占整體的3.1%,比2009年減少64.6%;漁業領域機構數占整體的3.4%,比2009年減少70%。

2從業人員結構不斷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農業部門采取切實措施,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為保障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5]。對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而言,農業農村人才是引領者和踐行者,更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要代表和載體[6]。隨著三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化。

2.1從業人總數呈下降趨勢

總體來看,從2009—2019年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員總數呈減少趨勢(見圖5)。截至2019年底,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從業人員總計約188萬人,比2009年減少55.8%;

2.2在崗職工人員情況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第一產業就業人員逐年減少,總體來看“三農”工作隊伍體制內人員在逐年減少[7]。2009—2019年期間,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在崗職工總體呈下降趨勢。截至2019年,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在崗職工人數168萬余人,比2009年減少51.9%(圖6)。

2.3職工數量在不同單位性質中的分布情況

由圖7可得,2019年國家機關在崗職工11萬余人,比2009年減少1.6萬人,降幅為12.8%;2019年事業單位在崗職工87萬余人,比2009年減少5.6萬余人,減幅為39%;2019年企業在崗職工近70萬人,比2009年減少約100萬人,減幅為64%。

2.4按機構層次劃分的職工基本情況

由圖8可得,2019年全國農業農村系統省級機構在崗職工53萬余人,相較于2009年增加了近4萬人,增幅為7.6%;地級機構2019年在崗職工超過50萬人,與2009年相比減少18萬余人,減幅為53.7%;縣級機構2019年在崗職工為64萬多人,相較于2009年減少58.1%;鄉級機構2019年在崗職工約33萬人,比2009年減少77萬余人,減幅為70%。

2.5不同領域中的職工分布情況

在崗職工主要分布在種植業、農機化、畜牧獸醫、農墾、漁業等五大領域。由圖9可得,2019年分布在種植業領域的在崗職工為30萬余人,相較于2009年75萬余人,減少了45萬余人,減幅達59.6%;2019年農機化領域的在崗職工人數為近7萬人,相較于2009年減少61.2%;畜牧獸醫領域2019年其在崗職工人數為18萬余人,相較于2009年時減少了22萬人,減幅達54.5%;農機領域2019年在崗職工就業人數為72萬余人,相較于2009年減幅達65.2%;漁業領域2019年在崗職工就業人數為3.5萬人,相較于2009年減少了6.7萬人,減幅達66%。

3職工工資待遇不斷提升

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相較于2009年,2019年從業人員的工資總額達到約1700億元,增長了約1.5倍(圖10)。

2009—2019年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工資總額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相較于2009年,2019年在崗職工的工資總額約為1500億元,上漲了約1.7倍(見圖11)。2009—2019年全國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從業人員人均工資不斷上漲,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農業系統國有單位從業人員人均工資已超 70000元。就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職工與其他行業職工待遇相比,涉農單位在工資分配、激勵、社會保障制度方面少有傾斜政策,而且傾斜力度不大[8]。下一步需在提升職工待遇上下功夫。

4提升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事人才發展活力的政策建議

4.1加強機構改革后的編制保障

2018年的行政體制改革是在構建中國特色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格局中進行的一輪行政體制改革[9]。落實好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機構改革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好機構改革成果是當前農業農村系統的重要政治任務。與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對標,農業農村發展將面臨巨大跟跑壓力,需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10]。據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人事勞動統計數據顯示,縣、鄉鎮兩級涉農機構中的編制數量受限,造成人才數量受限的局面,這不利于一線工作的開展。建議縣、鄉兩級人民政府適當將編制數量分配向涉農機構傾斜,擴充農業農村工作人員數量,加強縣鄉兩級干部人才交流力度,確?;鶎愚r業農村人才數量充足,質量過硬。

4.2優化農業農村人才政策設置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聚焦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不斷創新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為農業農村人才健康成長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11]。按照“高端引領、分類開發,示范先行、整體推進”的原則,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12]。當前基層農業農村人才上升空間存在天花板的問題,縣以下涉農企事業單位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很少,有些基層單位尚未擁有副高級職稱評定指標。下一步需要在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從業人員整體減少的背景下,進一步優化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制度,對長期扎根基層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技術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和任職年限要求[13]。

4.3健全職工工資待遇定期增長的常態機制

實現鄉村人才振興,須要有一支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14]。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定期增長的常態機制,為穩定隊伍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基層單位在編人員工資水平增長緩慢,在平衡日常生活開支處于緊平衡狀態,這就需要在制度上進一步加以優化。建議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完善基層人員職稱晉升、待遇提升政策[15]。建立績效考核與工資增長相銜接的有效機制,堅決落實“優者獎”的政策要求,讓敢于擔當、實績突出的骨干人才脫穎而出,保障其工作與生活待遇,形成鮮明的用人導向,激發農業農村系統國有單位骨干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2-06(001).

[2]吳金玉.關于創新農業農村人才評價機制的思考[J].種子科技, 2016,34(10):46-47.

[3]沈榮華.我國政府機構改革40年的啟示和新趨向[J].行政管理改革,2018(10):22-28.

[4]沈亞平,范文宇.黨政分工:新時代機構改革的深層邏輯[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20,22(3):40-48.

[5]胡永萬.統籌推進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聚力鄉村人才振興[J].農民科技培訓,2018(12):14-15.

[6]杜志雄.適應新農村建設需求,培養和造就大批農村新型實用人才——在廣東農村青年人才發展論壇上的演講[EB/OL]. http:// blog.sina.com.cn/s/blog_538192c40100ia3y.html,2007.

[7]莫廣剛.加快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研究[J].農學學報,2019,9(1):1-6.

[8]莫廣剛.以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J].農學學報,2019,9(12):87-91.

[9]宋世明.中國行政體制改革70年回顧與反思[J].行政管理改革, 2019(9):30-45.

[10]葉興慶,程郁,趙俊超,等.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9,31(2):3-4,52.

[11]龍新.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助力鄉村振興[N].農民日報,2018-12-26(001).

[12]畢美家.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人才隊伍[N].農民日報,2017-11-09(002).

[13]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J].湖南農業,2020(1):11-12.

[14]孫景淼等.鄉村振興戰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15]周曉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瓶頸及對策建議[J].世界農業, 2019(4):32-37.

猜你喜歡
從業人員機構編制人力資源
山東青島市張遠問: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具體指什么
廣西休閑旅游從業人員職業素質調查研究
淺談如何提高工程資料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
會計造假的原因分析及應對
關于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現狀與對策的思考
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