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幾個細節

2021-02-04 07:53楊燕
文學教育 2021年1期
關鍵詞:關注語文閱讀細節

楊燕

內容摘要:在語文教學改革面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仍有許多基層學校和教師在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細節問題時,輕視”語言表達”的細節訓練和實踐。必須立足”語用”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語用實踐,引導學生時刻關注文本,關注表達,致力于學生閱讀細節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這才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語文閱讀 關注 細節

在語文教學改革面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仍有許多基層學校和教師在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細節問題時,輕視”語言表達”的細節訓練和實踐。必須立足”語用”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語用實踐,引導學生時刻關注文本,關注表達,致力于學生閱讀細節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這才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扎實進行思維細節訓練

語文的學習,其實質是關于語言的思維訓練,缺乏思維訓練的語文學習往往是浮淺的,難以給學生的終身學習帶來長久的支撐。例如,關于課文帶給讀者的啟發,老師要顯然不滿足于簡單得出一個結論。設計一個思辨性很強的話題,激發學生思考與表達的欲望。當學生再次沉入文本,潛心品味文字,熱烈討論話題的時候,就會越來越明晰地讀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將閱讀的感性體驗有效上升到理性層面。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得到了深度訓練,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同時,在深讀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再次受到文本表達內涵的沖擊,無需喊出口號,這個思維過程已經深深植入了學生心底,學生自然而然獲得了精神的成長。

二.課堂閱讀教學要時刻關注文本細節

現在,某些語文課堂已經逐漸出現邊緣化的現象——很多時候都忽視文本,只把文本當教學的引子,而把教學重心放到了課堂活動的組織與課外內容的拓展上。應該說,常態的閱讀教學,尤其是詩詞教學,應該建立在對文本以及和文本相關的副文本的閱讀基礎上,應該讓學生通過認真讀書,讀出書的意味,讀出自己的心得。至于教師,更多的是應該考慮如何通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運用一切教學手段和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品味到原汁原味的作品。比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應該先從題目切入找出懷古詩的一般特點,再通過“賞眼前之景——想歷史人物——抒一己之懷”三個步驟引導學生解讀詩歌,從而讓學生讀出景物的特點、人物的形象與自己的感慨。時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語文教學對“回歸文本”的呼喚也越來越迫切了。

當前的閱讀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誤區是,教師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讀書,常常匆忙帶領學生過一遍文本,就急于在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人物的精神品質上大做文章。其弊端在于沒有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而是拋開文本空談感受,不利于學生對課文規范語言的積累和習得。到課文中去找依據,引導學生依據文本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這就杜絕了學生拋開文章套用一些空話、套話來代替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的現象。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再次潛入文本時,就會發現很多能佐證他們思考成果的文字依據,從而深刻地領悟到,文本本身。而比學生得出這個領悟更重要的是,他們逐步具備了熟練運用文本中的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讓學生結合文本,讀讀品品,說說議議,巧妙地體現了語文課程實踐性的特點。

三.關注作者細節表達的妙處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用好教材例子,就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表達上的特點,弄清作者是怎么寫的。由于受長期以來“重思想輕表達”的教學習慣影響,很多教師依然在解決文章“寫了什么”后即止步不前,對于文章寫法上的妙處,即作者是“怎樣寫”的卻常常忽略不計,致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緩慢。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作者寫法上的妙處。這種對文本表達形式的關注,意在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長期這樣訓練后,學生就會對文章的表達形式更為敏感,養成隨時關注表達的意識,會在閱讀中追問自己:作者這里為什么這樣寫?同時會反思自己的習作可不可以這樣寫?這樣,才實實在在打通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門徑,學生的語文能力才會有質的提高。

四.閱讀要關注細節和出彩之處

選入教材的詩詞都是經典,往往一個意象、一個詞語甚至是一個標點都能體現作者的匠心獨用與深刻蘊涵。在這些最容易被學生忽略卻又對表現主題有重要意義的細節處設置疑問,引入拓展性探究內容能很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促使其對詩詞的解讀更加透徹。

1.詩詞閱讀要抓住重要意象進行解讀。

意象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很多意象歷經千年后承載了很多文人的夢想與憂傷,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比如,“江月”這一意象就幾乎是蘇軾黃州生活的符號。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這一意象展開研讀,引導學生感悟“酹江月”的情結——永恒的自然之中小小的?“我”也許最終只是黃土一抷、墓碑一座,但面對茫茫大江,蘇軾坦然地接受了一切,這樣就把蘇軾個人的感情上升為了全人類都有的感嘆。顯然,這樣引導學生從細微之處入手解讀詩詞,能使學生的思維走向更高處。

2.閱讀教學要抓住重要詞語進行解讀。

自古以來,文人寫詩就注重煉字。從字詞的細節處出發鑒賞詩詞,不僅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獲得語言智慧的滋養,還可以讓學生在揣摩、品味語言的同時,使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發展。比如,抓住“多情應笑我,早生花發”一句中的“笑”,要求學生通過加詞詮釋這一“笑”的內涵,就可以在細節之中引發探究的契機,使學生的思維走向廣闊。

3.閱讀教學要抓住重要的標點進行解讀。

學生解讀詩詞時會經常忽略標點。嚴格地講,教材中所選詩詞中的標點都是后人添加的,未必都是最恰當的。因為,添加者對詩詞的解讀不同,所加的標點就可能不同。研究詩詞中的標點,目的不是找到那個最適合的標點,而是要挖掘潛藏在標點背后的作者的原意或詩詞文化的內涵。比如,“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和“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不同的標點,就可以引發學生對李清照的“愁”的多種解讀,促使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

五.從細節處質疑,在細小問題上下功夫

學生自己設疑,再自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從宏觀上把握了文章的整體,還從微觀上掌握了重難點,從整體到部分,由淺入深,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條理性,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順藤摸瓜,消化重難點,逐步了解文章內容?!皩W貴有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在教學語文寫人記事的課文時,帶領著學生圍繞標題用“誰”“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設疑。很快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產生了,小問題從對象入手,引導學生閱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細節問題由人到事,著重分析任務的變化。問題自然就涉及到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六.細節練習是加強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

最好是教師和學生能面對面地直觀交流和探討。只有在學生逐步領悟的前提下,才能一步步引領學生進入建立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思維狀態,開始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邦I悟”細節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上能及時感知、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而“鞏固”的目的是進一步強化所知,掌握所學,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寫人記事的單元教學內容前后的聯系比較緊密,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思考與教學決策,必須有利于學生從“學會”慢慢發展成為“會學”。教師不應孤立地對待每一個知識點,而應幫助學生不斷形成和發展良好的細節知識認知結構。如“環境與人物的關系”的學習就應建立在學生完全領會“環境描寫細節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合作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關注語文閱讀細節
關注48個生活細節
細節取勝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閱讀反思: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視角
奧朗德“關注”錦江增持雅高
美國宗教自由報告“關注”中國
時尚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