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食景觀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研究

2021-02-07 02:51盧燕成依依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城市綠地

盧燕 成依依

摘 要:該文總結了可食景觀的作用及其常見的應用形式,并且以揚州市引漕河濱水綠地為例,提出了以可食用植物為主要造景素材,結合不同的功能分區,創造特色鮮明,富含生產、科普、教育、游賞等復合功能的綠地,打造可食景觀,拓展城市綠地建造的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城市綠地;可食景觀;濱水綠地

中圖分類號 TU98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1-0088-03

城市綠地作為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在綠地一般性生態美觀的功能基礎上,要進一步拓展綠地的復合功能,將其綜合效益發揮最大化;豐富城市綠地的組成類型,增強綠地的科普性、教育性、特色性??墒尘坝^的應用是一個新的設計途徑。為此,本研究選取揚州市引潮河濱水綠地地塊,將可食性景觀融入城市綠地設計當中,在設計景觀的過程中,通過對各類可食植物的應用,運用豐富的造景元素,打造寓教于樂為一體的新景觀。

1 可食景觀概述

可食景觀是指用人類可以食用的植物構建而成的景觀, 即通過在城市中栽培果樹、種植蔬菜、創辦藥草園等獲取直接經濟效益[1]。它是指在城市地塊中利用已有的各類設施基礎上,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原則,創新發展的一種新型景觀。在設計中,可食性景觀的營造需要充分考慮美感,根據植物習性綜合安排。在實際應用中,可食景觀適用于大部分環境,可以為城市發展創造新的面貌??墒尘坝^不同于傳統景觀,在實用性上遠超過傳統綠化模式。

1.1 作用

1.1.1 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可食景觀中,植物的部分或全部組織可作為人們的食物,直接創造經濟效益。植物生產過程會吸引城市居民對這種特殊景觀產生興趣和關注, 繼而成功地由過去單調的舊有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更加高效的新型景觀發展模式[2]。

1.1.2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可食景觀不同于其他的園林景觀,它具有很強的時令性。人們可以作為設計者切實參與到可食景觀的培育過程中,從中體會快樂。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對于很多人而言,親自種植的食物才是最安全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可食景觀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發展找到平衡,促使人們反思,從而促進社會進步[3]。

1.1.3 豐富城市景觀面貌 通過創新性的應用可食用植物,兼顧生產性與美觀性。農業生產中的景觀往往缺乏美觀性與變化性,作物的種類比較單一,景觀效果缺乏變化。將農業生產中的果樹、蔬菜、藥草等元素經過藝術化的搭配,注重色彩、形態、質地、高度等各方面的組合,可以呈現不同于一般常規綠化植物的景觀效果。

1.2 應用形式

1.2.1 應用于公園綠地 城市公園綠地中,可以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綜合考慮植物的習性與生命周期,配置不同的可食植物,兼顧功能性、生態性及經濟性,讓人們體會到農業生產的特性,促進公眾的人際交流,增強大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比如,美國底特律的拉斐特綠地,設計者通過對日照角度的研究,找到最佳日照的角度安放高位蔬菜栽培床,園內有一條薰衣草長廊,行人在其中穿過,探索超過200多種可食植物,幾何形的花池保持在同一高度,使視野更加開闊。

1.2.2 應用于垂直空間 垂直綠化作為一種常見的綠化形式,可以解決用地不足和光照不均勻的問題。在植物配置過程中,可選用具有攀緣性的蔬菜,如四季豆、西紅柿、黃瓜等,既能夠觀花觀葉,又能夠品嘗果實,一舉多得。比如,揚州老城街巷中,圍墻空間栽植絲瓜、黃瓜、葡萄、茉莉、月季、木香等植物,將原本單一的圍墻空間變化為一幅幅動態的畫作,不同季節、景致不同。

1.2.3 與建筑組合設置 現代城市高層建筑大量興建,建筑的節能問題日益凸顯,運用可食植物對建筑物的屋頂、露臺、陽臺、地下空間等場所進行組合設置,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比如,揚州三森國際廣場,利用購物中心近2000㎡的各類空間,以可食景觀植物為主要素材,建造屋頂農場,利用立體栽植、器皿栽植栽等形式豐富建筑的立面,栽植不同形態的植物,并推出大量體驗活動,吸引消費者的參與,豐富企業的經營業態。揚州東關街中的建筑常結合不同的栽植器皿,精心進行櫥窗設計,采用香草植物和花茶類植物設計,建筑裝飾、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多專業結合,創造別致有生命力展示空間。

2 可食景觀的應用實例——揚州市引漕河濱水綠地

2.1 項目概況 本設計所在地位于江蘇省揚州市百祥路與文匯西路的交界處,交通便利,臨近住宅區、學校和幼教培訓中心。占地約15336m2,一條河流貫穿整個區域,將其劃分為2個部分,地勢平坦,臨近水源,原有植被數量較少,綠地功能單一。該濱水區,原場地主入口狹小,入口設置較隱蔽。河道兩側采用直線型整形駁岸,缺少變化性。西邊為住宅區,建筑較為密集,東邊為商業樓,故在日照方面略有些不足,其余兩面臨馬路,可達性強。

2.2 構思理念與總體布局 依據周邊環境的調查分析,將各年齡層次的人群對空間的需求融入設計當中,充分發揮濱水綠地在環境上的優勢,為附近居民提供散步、娛樂、休息、科普的場所。設計以曲線為主,條主要曲線勾勒出整個設計輪廓,如同彎曲的葉脈自由舒展在圖面上,通過多空間的組合,多采用流線型及圓形的構圖,配合色彩鮮艷的材質,使空間的賦予變化,動態感強烈。植物配置上,考慮生物多樣性,選用可食用植物作為主要元素,增強場地的吸引力。如圖1所示,本設計主要分為5個功能區,分別為南入口廣場、兒童娛樂區、休閑活動區、科普教育區、綠地保護區。并根據服務人群不同,在景觀設施布局以及植物種植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墒秤弥参锏姆植既鐖D2所示,多采用蔬菜、花卉、果樹、中草藥等各類植物,形成功能不同的活動區域。種植各類蔬菜水果,使用者在游樂的同時,辨識植物,認知大自然,珍惜生態環境。

2.3 特色景區

2.3.1 入口廣場區 該區域位于南入口廣場,廣場上運用圓分割出不同的空間,采用下沉與抬升的不同處理方法,增加空間的層次感。入口采用弧形臺階,取意步步高升,一步一個臺階,更上一層樓之意。由于入口區開闊性的需求,配置少量的喬木,從而保證視野的開闊,大量使用顏色鮮艷的植物,叢植在廣場中央起到焦點作用,增加廣場的動態感(圖3)。

2.3.2 種植體驗區 該區域主要由弧形長廊、空中走廊以及幾何形種植池組成?;⌒伍L廊為人們提供休息空間,游人可以休憩交談,長廊頂部由防腐木架構,上部種植葡萄以及黃瓜等攀緣植物??罩凶呃雀叱龅孛?m,如同紅絲帶跨越河兩岸,游人可從北入口處的木質樓梯上去,將整個公園的景色盡收眼底,獲得不同的游覽體驗。幾何種植池里栽種時令蔬菜,并按照蔬菜習性及形態組合成花境。由于蔬菜的觀賞期不同,可定期組織附近居民參與種植,將最后成果與他們共同分享,促使鄰里交往(圖4)。

2.3.3 玻璃溫室區 該玻璃溫室設置于場地的中心區域,溫室采用不同半徑的圓弧,組合成一個高低錯落的水池,池壁采用橙黃色材質鋪裝,色彩醒目,作為全園中心。水池從河中引水,利用高差引向水渠,沿著水系緩緩流至河道中形成循環,象征生生不息。主體建筑形如細胞結構,水池類比細胞核,是整個區域的調控中心。在植物配置上,充分利用豎向空間,用竹子搭架,配置各類攀緣的植物,如四季豆、黃瓜、豇豆等。在利用建筑物的陰面,栽植中草藥,如車前草、麥冬、蒲公英等(圖5)。

2.3.4 濱水觀光區 沿水體兩側分段布置不同的景觀設施,結合不同的水生植物,分區設置,營造曲折多變的水系景觀,結合不同形式的木質平臺,形成親水空間。水域中,以荷花作為主要植物,大面積栽植。荷花適宜的水深一般為0.2~0.6m,在設計過程中,將荷花配置在河兩岸,營造良好的造景效果。魚戲蓮葉間,荷花與魚的搭配使得水系景觀更具生機,同時魚類糞便可以作為水生植物的肥料,減少后期管理成本。水岸邊栽置直立性較強的茭白,增加空間的層次感。水面配置芡實、菱角等各類水生植物(圖6)。

3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城市綠地的景觀需求已不再停留在于觀賞的層面,需要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結合到一起。在傳統景觀營造過程中,景觀類植物的選擇往往比較單一,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墒尘坝^的運用,可以破解這一難題,通過合理的設計方法和布局形式,可以形成多變的特色景觀。另外,可食景觀還可以為都市人群提供一個歸園田居的機會,讓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由此可見,可食景觀在城市景觀中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王夢潔,胡希軍,金曉玲.居住區可食用景觀營造芻議[J].林業實用技術,2009(01):48-50.

[2]任栩輝,劉青林.可食景觀的功能與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5,12(10):737-746.

[3]韓梅梅.淺析城市園林景觀中的可食地景[J].園藝與種苗,2019,39(02):35-36.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城市綠地
CPTED框架下景觀元素對城市綠地夜間安全感的影響研究
城市綠地土壤現狀調查分析
淺談城市綠地園藝建設中植物景觀設計的思路
編制城市綠地養護規范和標準應注意的事項
城市綠地景觀的生態恢復研究
城市綠地養護管理中的問題與措施
淺談海綿城市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
城市綠地綠化種植與養護
城市綠地功能與作用的重新認識
透水性鋪裝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