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高義的重慶情緣

2021-02-08 08:34劉曉娜
紅巖春秋 2021年1期
關鍵詞:周勇鄧小平學者

劉曉娜

編者按:在2020年的尾聲,重慶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朋友。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于當地時間12月20日去世,享年90歲。

早在2000年前后,因為研究鄧小平的緣故,傅高義就來過重慶。不過那時,重慶學界與傅高義還未正式建立聯系。重慶與傅高義的正式對話,始于2009年秋天在重慶舉行的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四次會議。作為第一召集人的傅高義,以其在國際上的重要影響力,召集了數十位國際頂尖學者來渝。自此,傅高義與重慶的故事,才算真正開始。

2009年秋,第一份見面禮

第一次來重慶開會,傅高義就送上兩份“大禮”:第一,將中日戰爭研究領域的各國學界領袖和資深學者都召集到重慶,用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周勇的話說,“他幾乎把當今西方主流學界的整個陣營都給搬來了”。第二,他還動用自己的人脈,邀請歐盟駐中國前大使魏根深和香港前總督衛奕信勛爵分別向會議發來賀信。

回顧2009年的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四次會議,周勇感觸良多。那時,“重慶抗戰工程”剛啟動一年,尚無國際影響力,本地學者只在書本上論文里見過傅高義、山田辰雄、方德萬、米德等國際頂尖學者的名字。眼下卻能跟他們坐在同一間會議室共同討論中日戰爭的話題,無疑是令人激動的。

那一年秋天,重慶的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學術味道。

實際上,能與重慶“結緣”,也是傅高義一手促成。他不僅是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學術會議的發起人,也是將第四次會議落地重慶的提議者、推動者。2008年,當周勇從中國學者楊天石口中得知,傅高義向他提議由重慶來舉辦第四次會議時,周勇便對這位素未謀面的美國老頭兒心生敬意。一位外國學者,能看到重慶在二戰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和對抗日戰爭勝利的杰出貢獻,這非常難得。

重慶欣然接下傅高義送的這份“禮物”,還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公開發布一份《重慶倡議》。當聽到這個建議時,傅高義一口答應。那種爽快的態度讓周勇略有點吃驚,“他很懂中國的人情世故,很給東道主‘面子”。

同樣,傅高義在重慶公開場合的首次亮相,給重慶學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案蹈吡x是這次會議的靈魂?!泵棵炕貞浧鹉谴螘h,周勇都如是評價。

而傅高義也有特別的收獲。彼時他正在撰寫一部關于鄧小平與中國改革開放的著作,周勇在會上將自己主持編纂的《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贈送給了傅高義,為他的研究補充了珍貴的史料。兩人的友誼就此結下。

會議開得很成功,可在傅高義臨走前發生了點小插曲。離開重慶那天早晨,他在賓館用剃須刀剃須,結果下顎被劃傷,血流不止,而國際航班已定,傅高義堅持要走。周勇立即協調渝北區醫院為傅高義止血、包扎,處理好之后,他陪傅高義直奔機場。傅高義登機后,周勇等仍然格外擔憂,直到傅高義來信報告平安,才松了一口氣。

2012年,在波士頓接待

“重慶朋友”

周勇一直致力于搭建重慶與海外學者溝通的橋梁。自結下友誼,他與傅高義時常通過郵件保持聯系。

2012年9月,周勇率重慶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海外資料搜集考察團一行23人前往美國,先后到舊金山、華盛頓、波士頓、紐約等地,搜集保存在海外的重要史料。其中,波士頓一站,首要任務是前往傅高義家中拜訪。

此時的傅高義于中國,比之前又多了一層意義,他的著作《鄧小平時代》英文版、繁體中文版已相繼問世。

當周勇等到達傅高義位于哈佛大學的家時,傅高義穿著藍色西服站在門口,彬彬有禮地與他們一一握手,并用流利的漢語說:“你好!你們好!”

傅高義請遠道而來的朋友來到客廳。他曾在這里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接受過全球媒體的采訪??腿嗽谏嘲l上落座,他則搬來一把靠背椅,坐在大家中間,親切地聊起來。

幾句寒暄后,便進入了正題。周勇向傅高義講述此行率團從西海岸舊金山登陸,然后一路向東尋訪資料的情況。話音未落,傅高義說:“我給你們找一位朋友來,他可支持你們?!彪S后撥了一個電話。5分鐘后,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來到傅宅。

經過深入交談,鄭炯文爽快地表示支持重慶抗戰工程,并承諾,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將檢索關于中國抗戰的資料,協助考察團在哈佛進行資料搜集。

周勇一行拜訪傅高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邀請他參加2013年秋在重慶召開的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五次會議,并向他介紹會議的準備情況。傅高義開心地對周勇說:“我很愿意支持您的工程。要是您派遣專家小組來到哈佛大學查閱資料,我當然會盡量給他們支持?!?/p>

時隔三年未見,從重慶到波士頓,主客身份的對調,周勇深深地被傅高義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一位國際頂尖學者如此虛懷若谷,實在令人欽佩。

當天的另一個重要談話內容,是傅高義的新書《鄧小平時代》。他主動提起2009年在重慶時周勇送給他的《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并大加贊賞,稱這本文集為他提供了鄧小平主政大西南時期的重要史料。說著他拿出《鄧小平時代》的英文版和繁體中文版,分別簽名后贈送給周勇。并告訴大家,目前正在與北京三聯出版社談出版合作事宜,估計不久會在中國內地出版。

這個消息讓在座的每個中國人都感到興奮。周勇當即向傅高義發出邀請,希望他2013年到重慶時去重慶圖書館做一場《鄧小平時代》的新書推薦會。傅高義欣然同意。

2013年,與重慶讀者的見面會

時間來到2013年,尚未等到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五次會議召開,傅高義已于4月來到中國參加博鰲亞洲論壇。

4月8日上午,他出現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提前來履行他對周勇的承諾:為重慶市民做一場《鄧小平時代》的新書推薦會。

周勇在機場接到傅高義,兩位老朋友來了個熱烈的擁抱。那天,陪同傅高義來渝的只有他的妻子和孫子,三個美國人從中國的一座城市轉到另一個城市,連個翻譯也不需要,足見傅高義對中文十分精通。

吃過午飯,傅高義并沒歇下,下午3點即趕到地處解放碑的重慶書城舉行簽售。彼時,《鄧小平時代》簡體中文版在中國上市不到三個月已熱銷50萬冊。當天的重慶書城人頭攢動,人們為買到一本傅高義親筆簽名的《鄧小平時代》排起了長隊。

走進會場那一刻,傅高義還用“中國式謙虛”幽默了一句:“這一次,我是賣書的小商人?!敝苡码S口回應:“小商人,大學者?!痹谶@里,傅高義接受了十多家媒體的現場采訪,全程用中文與大家交流,游刃有余。

“來到重慶,我特別高興,因為鄧小平當年就在重慶讀過書?!备蹈吡x說,重慶的求學經歷對鄧小平的發展非常重要。他認為,伴隨鄧小平一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正是在重慶啟蒙的,鄧小平的視野也是在重慶不斷擴大的。

說到這里,周勇告訴他,鄧小平當年就讀的留法預備學校,就在書城旁邊的夫子池?!斑@么近??!”得知自己與鄧小平當年讀書的學校離得如此近,傅高義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驚喜。

次日,傅高義在周勇的陪同下來到重慶圖書館演講,題目是《鄧小平與中國道路》。下午2點半,當傅高義走進重慶圖書館演講現場時,人群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由于現場座位有限,重慶的讀者只能提前搶票。有一名重慶郵電大學的學生為搶一張票,提前一個星期早上7點到圖書館排隊,因為每天只有前6個讀者可以獲得入場券。

可以說,傅高義上一次來重慶,用學術魅力征服了重慶學者;這一次,他憑借一本《鄧小平時代》走進了重慶大眾的視野。

雖然《鄧小平時代》已經出版,但傅高義并未停下研究鄧小平的步伐。2013年春天的重慶之行,傅高義迫切需要解決的疑問是:為何當年川渝能出像朱德、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楊尚昆這樣的英雄與名人?因此,剛下飛機他就與周勇討論過一輪。在書店簽售、圖書館講座、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再次把這個問題拋出來,意在得到更多的答案。

周勇作為地方史專家,早就研究過這個問題。不過,傅高義提出來之后,他又重新進行了思考、整理,在當天的講座上再次與傅高義分享他的觀點:“川渝地區曾經太窮,所謂窮則思變,沖出夔門是當時很多有志青年的抱負。另外,重慶在清末時就開埠,是西南地區經濟和交通的樞紐,是信息匯集和傳播的地方;還有就是明末清初時湖廣填四川,這里來了很多移民,移民有開創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精神?!?/p>

傅高義很認同這種解釋,他認為移民精神的確很重要,“移民有創造性”。

“今天,我孫子也跟著我來重慶了,他25歲,走了很多地方,他評價重慶是個很酷的城市。我也比較贊同?!边@次重慶之行,讓傅高義對這座城市的理解更進一層。除了“酷”以外,其底蘊厚重,更讓他印象深刻。

“中國先生”

2013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下的中日戰爭——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第五次會議”在重慶舉行。短暫告別五個多月后,傅高義再次來到重慶。

時隔四年再次承辦中日戰爭國際共同研究會議,重慶的抗戰工程已取得長足進展。會議期間,借助海外學者云集重慶的機會,重慶正在籌拍的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后方》導演組接到一項重要任務:對傅高義等與會國際學者進行專訪。

那時的傅高義,因為《鄧小平時代》簡體中文版正在熱銷,自然成為讀者和媒體追逐的學術明星。時間寶貴,原本他只答應接受媒體的集體采訪,無暇安排專訪。

15日早上,《大后方》總導演徐蓓在通往餐廳的路上“攔截”了傅高義,沒想到他很爽快答應,在集體采訪前單獨留半個小時做專訪。

“您希望說英文還是說中文?”徐蓓其實做好了用英文采訪的準備。

傅高義卻毫不猶豫地說:“說中文吧?!?/p>

不只是在專訪中,徐蓓在整個會議期間都很仔細地觀察這位“中國通”,她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細節:會議茶歇為嘉賓們提供了袋裝的速溶咖啡,不少外國學者將速溶咖啡倒進紙杯,卻被沒有咖啡勺給難住了。其他人一籌莫展時,唯有傅高義拿起一根筷子,熟練地在杯子里攪拌起來,旁邊的外國學者們一臉拜服的表情。雖然是一件小事,卻證實了一點:這位“中國先生”確實很懂中國。

當徐蓓跟周勇說起此事時,也勾起周勇對另一件小事的回憶。2013年傅高義在重慶圖書館演講前,在食堂吃工作餐。有人問傅高義,要刀叉不?他擺擺手,用筷子夾起一塊麻辣肉片:“筷子我用得很熟練呢,我還能吃辣呢,川菜的味道我很喜歡!”這讓在場的工作人員很吃驚,只聽說傅高義精通中國事務,沒想到他對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如此熟稔。

2015年8月,為慶??箲饎倮?0周年,紀錄片《大后方》在重慶衛視首播。人們在片中再次看到了傅高義,這也是他留在重慶的最后影像。

雖然在2013年之后沒再來過重慶,但傅高義與重慶的聯系從未斷過,周勇便是這條聯系的紐帶。

2019年7月,周勇再訪美國,專程去哈佛大學拜訪傅高義。

一年后,傅高義年滿90歲。7月11日,周勇給他發去一封電子郵件:“在您九十華誕之際,祝先生壽比南山,為世界而珍重!”“愿先生保重,期待在中國相見!”

傅高義回復郵件時寫道,很感謝周勇對二戰研究的貢獻。他還記得周勇到哈佛大學時的情景,現在因為新冠疫情,工作不多,希望今后繼續工作,也好繼續聯絡。末尾落款“老傅”,成了傅高義留給周勇的最后兩個字。

編輯/王堯

猜你喜歡
周勇鄧小平學者
血是流不出來的
鄧小平與中蘇論戰
程門立雪
一瓶假酒見真情
大學者
紅色讀物
萬里獨行俠 周勇的達喀爾記憶
鄧小平“怕”回老家
不戴綠帽子
鄧小平總書記題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