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缸子肉

2021-02-08 08:44王族
意林原創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搪瓷巴扎香菜

王族

吃缸子肉,必須是在缸子中吃,馕也由自己掰碎蘸著羊肉湯吃,那樣才味道醇正,形式完美。

缸子肉是清燉羊肉的縮小版,用搪瓷缸子煮出,在南疆家庭中多為早餐,在巴扎上配馕也可作為午餐。

我第一次吃缸子肉時,因為不知道湯太燙,加之受餐館中濃烈的香味誘惑,端起缸子便先喝了一口湯,結果被燙得嘴皮一陣灼痛。我頗為窘迫地放下缸子,老老實實等湯涼了后才開始喝。這時進來兩位老人,各自要了一個缸子肉,也像我一樣端起就喝,我想提醒他們小心燙嘴,但沒來得及開口,他們卻一口接一口地喝了起來,一臉從容愜意的樣子。我在一旁頗為吃驚,同樣的缸子肉,我喝燙嘴,他們卻一點事也沒有,原因在哪里?

就那樣第一次吃了缸子肉,但缸子中的羊肉和湯,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塊肉燉得爛熟,一口咬下去散發出酥松的肉感。那湯就更好了,不僅有羊肉的鮮美滋味,而且有黃蘿卜、恰瑪古和香菜的濃郁之味,讓人僅僅從一口湯就品出多種東西被燉煮的味道。

缸子肉的歷史并不長,20世紀60年代的喀什興修水利,公社考慮到社員們的伙食有些簡單,便派人送去羊肉和胡蘿卜改善生活,但工地上的鍋就那么幾口,無法燉出讓每個社員都能吃上的羊肉。社員們便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羊肉,卻想不出能吃上羊肉的辦法。一位干部看見每個社員腰間都掛著喝水的搪瓷缸子,靈機一動有了辦法。他讓炊事員按照社員人數,把羊肉和胡蘿卜切成相同的份額,然后分給每個社員,讓大家用缸子煮羊肉。那天人人都吃上了羊肉,可謂皆大歡喜。因為那個年代經常有大生產運動,所以用缸子煮羊肉從喀什流行開來,在新疆廣為流傳。

搪瓷缸子在80年代已退出人們的生活,但新疆的缸子肉流傳至今。常見的缸子肉多出現于巴扎,用的都是大號搪瓷缸子。擺攤者用缸子盛上清水,然后放進羊肉、西紅柿、恰瑪古、黃蘿卜、皮芽子、孜然、香菜、黃豆、鹽等,一大早就放在爐子上熬燉,等人們從四鄉八鄰到達巴扎,缸子肉已發出燉煮的香味。

人們做缸子肉的習慣是,一個缸子中只放一塊肉,但一定要選用肥瘦相間的,如果太肥,在煮熟后會讓人覺得油膩而無法下口,太瘦則又會導致湯過于清寡,只有肥瘦相間的羊肉煮熟后,才會達到肉嫩湯鮮的效果。

賣缸子肉的小攤前常常會出現壯觀的景象——數十個缸子或擠成一堆,或排成一長溜,冒出的熱氣把攤主遮蔽得若隱若現,至于缸子肉散發出的香味,則遠遠地就能把人的腳步吸引過去。攤主招攬生意的方法也很特別:來嘛,缸子肉吃一下嘛,我的缸子肉好得很嘛,你的眼睛已經享福了,你的鼻子也享福了,就剩下嘴了,你還狠心讓它當一回可憐的嘴嗎?

除了被招攬來的食客外,大部分人是逛巴扎逛餓后,自行到小攤前要一個缸子肉和一個馕,慢慢把馕掰碎,或泡在湯中等其變軟后吃,或蘸一下湯干吃。在巴扎上吃缸子肉者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壯年人或小伙子則往拌面或抓飯攤位上跑,他們的飯量大,缸子肉無法讓他們吃飽。

坐在那兒吃缸子肉的人,不論是來巴扎上賺錢的,還是閑來無事散心的,從他們吃缸子肉的神情便可知道,他們在這一刻最為愜意。

我在幾年后又去過第一次吃缸子肉的那家餐館,進門要了一個缸子肉,因為怕嘴巴挨燙,等到湯涼后才吃了。吃完肉要了一個小窩窩馕,掰碎放進湯中泡軟,吃得干干凈凈。吃完離開那個餐館,在路上一直想不明白,以前是同樣的缸子肉,我的嘴被燙了,為何那兩位老人卻安然無恙?

一直想知道答案。

猜你喜歡
搪瓷巴扎香菜
香菜的互聯網出圈記
北京的金山上
你知道香菜用英文怎么說嗎?
獨具魅力的新疆集市
基于喀什地區巴扎民俗文化的裝飾畫設計
太氣人!國外居然有人成立“反香菜聯盟”,“愛香菜聯盟”在哪里?
每個人家里都有過一個搪瓷盆
老乞丐
哪些人不宜吃香菜
玖申文化創意從日用到時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