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種植技術優化與病蟲害防治策略

2021-02-18 01:46陳敬波高鳳李凱強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技術推廣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陳敬波 高鳳 李凱強

摘要: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通過應用和推廣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能夠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同時也能減少病蟲害的出現。此外,分析玉米生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害和蟲害的類型,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護對策。并且做好病蟲害的防控工作,為推動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防治;種植技術;技術推廣

引言

玉米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是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我國有著很廣泛的玉米種植范圍,且用途廣,不僅可以供人使用,同時也是重要的牲畜飼料來源。為了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應該加大對玉米高效種植技術的研究,并且做好玉米栽培中的病蟲害防控。

1大壟雙行覆膜高產技術

是指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改變傳統栽培方法,將原來的兩條壟(壟寬 60 cm)合成一條(壟寬 80 cm),每個大壟種植兩行玉米,并實施覆膜栽培技術,確保玉米合理種植。覆膜栽植有疏有密,可提升田間通風透光率,增大玉米植株受光照面積,促使玉米群光合作用面積提升,提高玉米的生長發育能力,確保玉米果穗長,實現增產高產。具體技術操作如下。

1.1 整地起壟覆膜

選擇地勢平坦、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緩坡地,其中坡度不能大于15°。最好采用換茬種植,前茬作物最好是馬鈴薯、小麥、大豆作物,在收獲之后翻耕整地,深翻深度控制在 25 cm之內,但是不能低于 20 cm,及時清理種植地,確保后續玉米可以正常生長。如果是土壤耕作層較淺的地區,可以利用深松機進行深松,每間隔 2 年—3 年深松一次,深度控制在 40 cm左右。在整地期間可以施加基肥(每畝五氧化二磷 8 kg+農家肥 3 500 kg+純氮 13 kg),為后續玉米的健康生長提供充足養料。在大壟起壟作業中,壟高、壟深分別為 20 cm、25 cm,深施底肥,確保整地平整細碎,優化田間播種狀態,做好保墑工作。在起壟后及時覆膜(寬幅 100 cm超薄膜),使用土壤壓實,每間隔 2 m壓一條土腰帶(橫向),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在必要時可以覆蓋牲畜糞。

1.2 種子處理和機械化種植

結合當地種植條件,選擇優質品種,可以選擇抗逆性較強、根系生長旺盛、株緊湊型、能密植栽培的玉米品種[2]。比如科泰 217、吉單 953、陽光 A8、諾玉 808、玉金星 528、陽關 919 等,該類品種屬于中晚熟型,純度不低于 98%,更加符合當地的光熱、水肥條件。在播種之前要進行曬種,做好種子挑選工作,去除損害粒、殘缺粒,利用多功能的種衣劑進行包衣和攪拌,當地溫達到 8 ℃以上就可以進行精量播種,完成大壟播種作業,可采用機械化種植方式,合理確定種植密度。

2水肥管理技術

當前玉米產業發展迅速,與科學的水肥管理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根據作物不同生長期的需水量和需肥量,將灌溉水適時、適量地輸入玉米根部土壤,并合理控制施肥種類和施肥量,實現按需澆水、按需施肥,可以達到節約水資源和肥料資源的效果。 其中,采用節水灌溉模式,按照抓苗、育苗、發育、保護 4 個階段對玉米進行分批次灌溉。抓苗水灌溉時間在11 月中上旬左右,灌溉量在 650 m3/hm2左右;育苗水灌溉時間在玉米拔節期之后,灌溉量在 300 m3/hm2~450 m3/hm2;發育水灌溉時間在玉米出苗之后一個月左右,灌溉量在 370 m3/hm2~550 m3/hm2即可;保護水灌溉時間在抽穗開花期,但是該時期通常也是吉林省雨季來臨之際,因此不需要大量灌溉,只需要在旱季進行合理的水分補充,為玉米籽粒提供所需水分。

在玉米生長期間,應該采用分次施肥的方法,將底肥、種肥、追肥、一次性施肥相結合。其中底肥是指將微量元素與氮磷鉀肥進行有機混合,通常會施加磷酸二銨,并注意與種肥隔離達到 10 cm 左右,避免造成燒苗現象;在施加種肥過程中,可以將氯化鉀、磷酸二銨按 1∶3 的配比混合施用;在追肥過程中(6 月中下旬),采用分次深施方法,在距離植株 10 cm 左右處施肥,促進根系對營養的吸收,提升肥料利用率;一次性施肥一般常用于草甸土和黑鈣土,施加量在 850 kg/hm2左右,施加深度不能小于 12 cm,最大為 15 cm。

3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

3.1優選優質品種

玉米在生長后期容易出現病蟲害等問題,種植人員必須選擇抗病毒、抗病蟲害的玉米品種目前玉米病蟲害大致可分為半呼吸、半呼吸、銹病、黑穗病等。選種時,應以抗體強的品種為基礎,例如沃玉3號等。

3.2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第一,癥狀。在玉米生產的過程中,出現大斑病之后主要危害葉片部位,葉片會出現許多的灰色斑點,之后擴散還蔓延,導致玉米葉中間出現大面積斑點。在比較潮濕的環境下,大斑病可能出現發霉變質的癥狀,如果不能及時的根治,容易造成葉片的發黃,造成玉米的減產。第二,大斑病的防治。在種植之前,應該做好地塊的清理工作,如果深翻的方式消滅土壤中的蟲卵和病菌,減少患病的概率。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仔細的觀察玉米的葉片,一旦出現疑似病蟲害的葉片,要用藥治療,最大程度的減少大斑病所帶來損害。

3.3小斑病的防治

第一,癥狀。小斑病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害之一,發病之后病變部位出現橢圓形的病斑,顏色為褐色,隨著病情的蔓延,患病部位的植株可能折斷。小斑病的病菌在空氣和雨水的作用下能夠傳播,并且在溫度和濕度適合的條件下很容易發病。第二,治療措施。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能力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做好土地的清理工作,加強田間管理,將病株徹底的清除干凈??茖W的施肥,通過搭配磷肥和鉀肥的比例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發病的初期階段,可以使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進行全面的噴灑,選擇不同的藥劑輪換使用,否則會使病菌出現耐藥性,也能提高病害的防控效果。

3.4玉米黑粉病

第一,特點玉米黑粉病是常見的病害之一,發生頻率高,對玉米植株的危害較大,如果發病嚴重,會造成玉米的減產。玉米黑粉病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根莖和葉片部位,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很容易發病。第二,治療措施。對病源進行全面的滅殺處理,將病根拔出干凈。做好田間的施肥工作,科學的搭配肥料的比例,不能盲目和大量的使用氮肥,否則會造成黑粉病的出現和蔓延。在播種環節,可以采取粉銹寧拌種,能夠減少該病的發病概率。使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全面的噴灑,效果顯著。

結語:

由此可見,建議在今后玉米種植工作中選擇地勢平坦、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緩坡地,控制翻耕整地的深度,結合當地種植條件,選擇優質玉米品種,做好水肥科學管理的推廣和應用,將微量元素與氮磷鉀肥進行有機混合,并將多樣化綜合防治技術應用到病蟲害防治中,提升玉米產值和產量。

參考文獻

[1]劉佳中,李永強,謝淑娜,等.殺菌劑和殺蟲劑使用對玉米病蟲害防治及效益分析[J].植物保護,2020,46(2):234-242.

[2]徐進,朱杰華,楊艷麗,等.國馬鈴薯病蟲害發生情況與農藥使用現狀[J].中國農業科學,2019(16):2800-2808.

[3]丁婉秋.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策略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9(7):37.

[4]何發林,孫石昂,于灝泳,等.氯蟲苯甲酰胺拌種對 3 種玉米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護,2020,46(1):253-261.

猜你喜歡
技術推廣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淺談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分析
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