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探析新形勢下高中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2021-02-18 05:17張愛云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教學融合

摘要:新時期,現代化的科技社會已經將教育行業信息化,作為社會發展的未來領航者,高中教師應順應時代的發展,通過信息技術和教學相融合的方式為學生多角度地傳遞教學信息,幫助學生將所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稀釋弱化,并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充滿新穎和樂趣。本文以高中地理信息技術教學為例,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印象,開拓視野,為學生地理學習指明正確路徑,為高中地理教學照亮前進的方向。

關鍵詞:高中地理;信息技術;融合;實踐教學

作為一門研究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發展關系的綜合型學科,高中地理基本涵蓋了事物空間分布和變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識,需要高中學生擁有立體的空間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圖文的形式,將學生的目光集中,使學生積極的探索和深入高中地理知識中去。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微課等多種信息技術來制作和展示先進的教學方案,將高中地理教學中各種形態的地理事項、差別空間等地理現象轉化為立體動態圖形,使學生直觀的分析和觀察到地理形態的不同,從而幫助學生拓展地理視野,建造高效的地理知識課堂。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意義

作為高中眾多學科中的一門,地理由于所涵蓋的知識面廣、邏輯性強、難度較大的特征,比如說抽象的空間位置,地球地殼運動和物質循環等形態。學生只是從書本上了解了基本知識,但是對于直觀的立體畫面并沒有什么印象,這就導致了地理知識不能有效的記憶長久,從而導致地理課上只是在紙上談兵。同時,許多地理教師只是對書面內容進行淺顯地講解,并沒有組織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導致學生不能夠將地理題所包含的知識點進行串聯,這一教學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地理成績。教師要想解決這一教學問題,就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和教學思想,在講解書本知識內容時要結合形象分析,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深刻領悟到地理所教授的內涵和景象。

信息技術是新時期科學發展的產物,有助于教師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由、民主化課堂,會為學生塑造無拘無束、自由學習的優秀空間。從信息技術的特點來看,絕大部分學生之所以能夠被它吸引,通常都是因為它本身的特點——趣味性[1]。通過高中地理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可以在視覺上和聽覺上讓學生正確認知地理學習,這讓每一位學生都對學習充滿了動力,并且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和活動中,這從根本上都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保證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有效知識和信息,能夠在和氣的狀態下完成愉快的地理知識學習。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整合的具體措施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地理作為一個較偏向理科類的科目,在理解以及表述方面需要學生有高度的邏輯概括性。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來創設出生動活潑的地理情境,讓學生眼前一亮并被深深吸引,便可在高度專注的狀況下深化了解與吸收各類地理知識,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會對地理學科產生濃郁興趣。

例如,在教學《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摒棄傳統的文字教學方式,將書本內容進行“活展示”: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唐山大地震》的相關視頻,向學生展示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財產所示損失,讓學生獲得一個真切的體會與感觸,從而奠定情感基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同時,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學生的各項感觀被充分調動起來,會更加愿意多了解一些相關的內容,從而勾起了他們學習的欲望,這對他們長期的學習和發展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二)設計微課視頻,培養學生學習思維

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的有機結合來巧妙設計微課視頻,能夠讓課堂上充滿生機與活力,也能夠將苦澀難懂的地理知識簡化成鮮活靈動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更好的詮釋地理內容,從而更好地推動高中地理課堂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有關“氣壓帶和風帶”知識教學中,通常教師只會讓學生將這些氣壓帶和風帶的名稱記住即可,不會對此進行深入的講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學生并沒有直觀的畫面感,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不理解這部分知識[3]。在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教學課堂中的背景下,教師要將每一個海洋的平面圖通過微課視頻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對每一個氣壓帶和風帶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和分析,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形成緣由,有效開拓了學生的地理視野,提升了地理學習效率和地理學習素養。

(三)開展翻轉課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傳統的線下教學主要針對教師,教材和班級,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意識,學習技能和素養的發展,也沒有反映學生的基本狀況。信息技術模式下,微課形式引進教學環節,可以保障學生能夠增強理解、形成相關探索意識。通過微課與翻轉模式的融合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大大增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推動了高中地理教學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河流地貌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將教學基本結構、重點探索方向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自主預習的形式將自己了解到的內容、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并通過收集重要數據來描述河流在不同發展階段所受的外力和地貌特征,同時總結自己的疑問;課堂內,技術通過“流水侵蝕”建模實驗之類的研究活動,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以幫助他們構建“河流地貌”知識體系,并教師隨機點名要求學生對相關內容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分享他們的實驗結果和知識,以信息技術中的優勢讓學生完成知識點的探索,在翻轉中提升教學效果[4]。

結束語

在網絡時代深層次發展趨勢的社會現狀中,信息技術營銷推廣和應用范疇愈發普遍。高中地理教師既要重視本學科的教授過程,也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在地理教學中滲透,讓學生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真正受益者。

參考文獻

[1] 周曉宇. 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17):163-164.

[2] 方一同. 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策略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11):39-40.

[3] 吳欣然. 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4):74.

[4] 魏勝華. 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地理圖像教學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23):77.

作者信息:張愛云,女,漢族,延邊和龍人,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方面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實踐教學融合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