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金融助力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策略研究

2021-03-01 12:52藍丹丹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7期
關鍵詞:金融支持經濟發展貧困地區

摘 要:金融作為當前經濟發展的核心,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城鄉收入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一直是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政府近年來也在致力于扶貧工作,并不斷調整政策,以提高扶貧的效果和效率。

關鍵詞: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金融支持;策略

一、金融扶貧工作開展的重要性

金融在精準扶貧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各類金融機構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開發更適合農村貧困地區居民的金融貸款產品,降低貸款利率,為我國的精準扶貧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扶貧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單純的進行物質支持只是“授之以魚”,無法真正讓貧困地區的人民脫離貧困,也無法達到精準扶貧的效果[1]。因此,金融支持三農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現代化農業的支持力度,堅持帶動式扶貧,幫助當地居民實現穩定收入,從而保證脫貧的長久性和有效性。

二、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金融支持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支持系統不健全

就當前而言,我國關于農村地區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還沒有得到健全,金融供應主體之間的聯系還不夠密切,導致大部分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為例,其作為目前國內農業政策銀行中知名度較高的銀行,銀行內部的主要業務為支持收購信貸,而農業貸款等相關業務都是由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負責,最終導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可選擇范圍較少,最終漸漸走向衰敗。商業性金融機構主要包含中國農業銀行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但是隨著近幾年一些地區的農業銀行撤出了大量的農村網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只能辦理存款業務,而不支持貸款業務,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該貧困地區難以借助金融機構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二)地區經濟發展欠缺針對性

雖然現在大多數地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已經取得到一定的成效,甚至一些農業企業在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后發展規模已經非常大,并且內部體系建設也較為完善,但是整體發展卻不容樂觀,大多數地區的發展還停留在表面階段。貧困地區由于資金有限,大多都依靠種地謀生,由于基礎設施有限,相較而言容易忽略地區農業基礎工作建設,對于地區經濟發展只只重視表面效果,容易為所取得的小小成果歡呼雀躍,沒有建立長遠發展的目標,無法取得長久的發展;還有一部分地區連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大致方向都沒有明確,即使知道通過打造特色產業或是特色農產品來發展地區經濟,但是由于本身缺乏這方面知識,打造的產品沒有特色,導致很多資源被白白浪費,沒有“非他莫屬”的必要,自然也就無法獲得資金支持[2]。

(三)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農業市場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健全,一些政策以及制度還停留在表面階段,無法得到真正的應用,農業生產效率較低,內部資金流動緩慢,這都是限制以農業為基礎的貧困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一部分龍頭企業由于缺乏運營經驗,導致在企業的重組收購活動無法得到有效開展,農業保險沒有得到落實,影響金融機構對農業生產的風險預判,從而進一步加大了農業資金的供應難度。就當前發展情況而講,一方面,我國貧困地區金融支持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得到健全,民眾對于法律法規的認識還不夠明確,甚至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識,大多數農村居民的信用意識還不夠強;另一方面,貧困地區的民眾大多都沒有資金,資產不符合銀行抵押要求,而其他擔保機構收費過高,因此無法進行信用抵押,自然也就無法獲得金融支持。

二、加強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的措施

(一)完善農業資金渠道

資金問題是限制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這一問題,可以從下列幾部分進行解決:第一,建立健全各項政府農業補貼的陽光運行機制,使國家的一些相關政策能夠真正開展起來,使農民能夠從中得到真正的優惠;增加對農村信貸的投入,綜合各個縣的實際情況,創建由專業的金融機構作為主要核心,社會和政府作為輔助的農村信貸體系,減少農村信貸成本;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帶動農民增加投入的資金。除此之外,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大對市場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將金融支持精準扶貧過程中扶貧對象的界定標準、貸款期限、貸款額度和梯級額度、還款時間、逾期還款處理方式、擔保機制等具體化下來,保證整個精準扶貧過程有法可依,并加強對金融機構和政府主體的監督,以及對扶貧資金去向的監督把控。

(二)發展龍頭企業

政府部門可以為當地龍頭企業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支持規模較大的企業與小規模企業合并重組,從而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充分利用資源。除此之外,企業優化重組建立龍頭企業,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借助龍頭企業實現對當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將當地資源轉變成生產力,并且還能夠通過這些龍頭企業的發展為其它產業的發展提供經驗,引領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另外,金融機構之間要加強合作,研發創新適合精準扶貧的金融產品,解決貧困地區人們和中小企業的多樣化資金需求[3]。各金融機構間要共享各種信息資源,保證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貸款風險。金融機構可以聯合開展金融理財知識普及活動講座,向貧困地區的人們講解理財知識,提高他們的理財意識,解決過去有多少錢花多少的習慣,助推脫貧工作的開展。

(三)建立健全風險識別和擔保機制農村信用擔保機制

就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而言,由于農業發展形式比較復雜,可以采取同一區域農戶與中小企業相連合的方式,建立區域內擔保組織,組織內部分工明確,互相擔保,從而有效解決農戶缺少抵押資金以及小型企業信用調查成本過高的問題,顯著減少金融機構的風險。就貧困地區的村民個人資金較低,無法進行擔保這一問題,可以根據新時代的要求創新抵押和擔保機制,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采取同一區域農戶與中小企業相連合的方式,建立區域內擔保組織,組織內部分工明確,互相擔保,從而有效解決農戶缺少抵押資金以及小型企業信用調查成本過高的問題,顯著減少金融機構的風險。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農村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過程中的監管和信用擔保,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果,保證精準扶貧的最終結果,政府可以和金融機構之間加強合作,建立風險識別和處理機制,對于逾期還款或欠款不還行為進行處理,降低信貸風險。

參考文獻:

[1]郭曉蓓.金融支持精準扶貧路徑探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9.

[2]趙丙奇,馮興元.基于局部知識范式的中國農村金融市場機制創新[J].社會科學戰線,2017(1):34~45.

[3]張鵬飛,江三良.安徽省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實證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32~34.

作者簡介:

藍丹丹(1989.04),女,畬族,碩士研究生,就職于浙江金融職業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基金項目: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校級對策類課題,《現代金融支持浙江推進共同富裕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0212210206)

猜你喜歡
金融支持經濟發展貧困地區
山西省政府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1.42億元
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約7100億支持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上學不如“混社會”? 貧困地區的“厭學癥”如何治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