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背景下湖南省高職生生涯發展規劃能力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2021-03-01 12:52徐代珍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7期
關鍵詞:生涯高職生院校

徐代珍

摘 要:新高考改革使生涯發展規劃指導在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增加學生選擇權的同時,也突顯出高職生生涯發展規劃在生涯意識、專業適應等方面的問題,要求高校適應新高考變化,強化高職生生涯規劃意識,對接專業、學科,整合教育資源,打造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生涯指導體系,使高職生有更多的生涯規劃沉浸式體驗,從而提高高職生生涯發展規劃能力。

2014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2021年,湖南采取“3+1+2”選科模式,“3+1+2”專業導向的考錄模式意味著它與學生未來要學習的專業和將要從事的職業息息相關,對學生的生涯發展規劃能力提出新要求,與此相適應,湖南省的很多高中開展了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使學生習得了基本的生涯規劃技能,也給高職院校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高職生生涯發展規劃能力的現狀

1.專業選擇隨意,規劃意識不強

大部分學生選擇就讀專業是按就業熱門程度、聲譽地位、錄取時是否調劑、父母或他人替自己選擇來確定的,只有少部分學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的,而能夠響應國家政策需求選擇專業的學生更是廖廖無幾。部分學生沉浸在高考失利帶來的挫敗感中,對所學專業提不起興趣,還有些學生入校后并不喜歡所學專業,甚至對所讀專業不滿意,但又沒有換專業的能力和勇氣。

2.自我認知不夠,自我調適能力較差

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專業測評工具,較客觀地認識到性格、興趣之間的區別和關聯,但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卻不確定或不清楚,對自我需要的定位不清晰,不能勇于正視自我。有些學生存在得過且過的心理,缺乏了解自我性格、興趣、能力、愛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

3.對外探索能力較差,應變能力不強

高職生在認識環境的能力上相對較弱,不清楚就讀大學及專業、職業的特點,不了解就業政策和社會對人才需要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對于未來、職業一片茫然。不知道各職業所需要的資格條件、職責要求,也不知道如何獲取職業信息,各行各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方式、薪酬待遇、發展空間等。

4.制定計劃能力缺失,計劃目標不一致

從調查、走訪中發現,很多高職生,特別是在高中階段接受過生涯規劃教育的學生對于目標、計劃的意識并不強烈,對制定計劃的基本要素、時間要求、路徑、反饋修正總體把握不好,對計劃的實施與調控缺乏監督和指導。大部分學生不能根據生涯目標制定目標的學習計劃,遇到困難不知如何解決,自我調適和修正的能力較差。

二、高職生生涯發展規劃能力現狀的原因分析

1.理想信念多樣化,目標意識不強

許多高職生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固化形成,理想信念不堅定,目標不確定,導致沒有統一的理想信念作引導,做事無章法,計劃行動不能達到統一,很多高職生的理念信念易受外界影響,總是在不斷地變化不定。

2.認識自我的能力欠缺,自信心不足

對認識自我的知識和工具了解不夠,缺乏了解自我的信心和勇氣,有得過且過、及時行樂的思想。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職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能夠明理不惑、自強自立,需要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將國家發展要求與個人發展需要結合起來,不斷探索自我,激發自我潛能。

3.價值取向多元,功利化傾向明顯

高職院校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較高,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很多大學生不是忙于追求理想信念,而是注重物質享受,囿于個人眼前的利益,不考慮整體的、長遠的發展。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在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知識教學、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和生涯發展指導方面都是圍繞就業展開,對學生自身的關注不夠。

4.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學習動力不足

高職生普遍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對信息的搜索、篩選、甄別能力有待提高,無目標、無壓力,需要在專業老師、輔導員的引導下,學會獨立思考,掌握方式方法,提升整體素質,積累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為就業做準備。同時,由于生涯規劃教育內容的表面化、理論化,高職院校生涯發展指導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學生缺乏真實的職業體驗。

5.生涯規劃師資有限,課程資源短缺

生涯規劃指導的專業性較強,涉及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專業發展迫在眉睫,特別是新高考改革的推進,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生涯規劃教師的專業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在高職院校,一般是輔導員或心理教師擔任生涯規劃任務,專業素養普遍不高,學歷、專業背景不一,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發展課程資源匱乏,很多高職院校編寫了校本教材,缺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統籌構建,家長、優秀校友、企業等方面的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生涯實踐課程的開發和利用率低。

三、提升高職生生涯發展規劃能力的對策

⑴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幫助高職生確立職業目標。高職生處在多元文化和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大,接觸面廣,要學會甄別信息,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才能更好地進行職業定位。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需要高職院校、家長和高職生齊心協力。高職院校要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專業和未來就業方向,形成規劃職業生涯的良好習慣;加強家校合作,使父母對孩子的能力特質、未來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引導孩子敢于規劃、學會修正;高職生也要調整心態,提升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正確地進行自我認知和定位,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路徑。

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生涯輔導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職院校既有幫助學生制定“學涯”的義務,又有幫助學生確定“職涯”的任務。高職院校要幫助高職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以學業為基礎,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引導高職生通過自我認識,促進個人全面發展。高職生在專業類型、成長環境、性格特質等方面存在差異,也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揚長避短,挖掘潛能,制定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教育方案。

⑶建立健全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教師隊伍建設,打造精通職場素養提升的優秀輔導團隊。要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以開展系列職業核心素養提升第二課堂精品活動為基礎,以相關科學研究為引領,推動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建設,促進高職生職業素養提升和全面成長成才;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的學歷層次、知識和能力結構,提高教師隊伍的從業門檻;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建立企業、社會組織和高職院校之間人員交流機制。

⑷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形成教育主體合力。充分融合校內外資源,加強校企合作,利用職教集團、創客中心、學生生涯發展工作坊等,為高職生提供多種職業體驗,提高高職生生涯規劃教育效果。根據學生的生涯規劃知識儲備情況和年級的不同,開展不同內容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一年級可以側重于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找準定位,初步制定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二年級側重職業生涯選擇的教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協同開展包含職業體驗、技能培訓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掌握職業知識與技能;三年級側重職業生涯管理教育,加大實習實訓力度,加大求職技能、面試技巧、就業形勢和政策、就業信息利用等方面的指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身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技能專長找準職業生涯規劃目標。

⑸加快生涯規劃課程內涵建設,完善考評體系。職業生涯規劃發展不僅是指就業指導,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為出發點,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培養立足于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有條不紊地決策和執行自身生涯規劃的全面發展的人,高職生生涯規劃發展課程除了包含專業和職業的認知課程外,還應包括生涯過程需要運用的決策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內容。在推進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將課程的設置和實施情況作為學??荚u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在教師的職稱評定、工作量認定等方面給予傾斜,使高職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同頻共振、積極推進。

總之,高職生生涯規劃能力的提高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個人共同合力來推進,才能真正體現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同等地位,幫助高職生獲得職業認同,未來獲得良好的待遇與社會地位,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愿景。

參考文獻:

[1]包海誠.“互聯網+”新高考職業生涯規劃指導[J].教育探索,2017(6):41-45.

[2]李兵,楊婷.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高職生就業能力的路徑[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8-50..

[3]李丹.新高考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與心理健康、大學適應的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8.

[4]廖康平,付從榮.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河北職業教育.2021(2):5-11.

*課題信息:益陽市社科研究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湖南省高職生生涯發展規劃能力提升機制研究》(立項編號2021YS220);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課題《楚怡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培育大國工匠的路徑研究》(課題編號XJKX21A021_21)。

猜你喜歡
生涯高職生院校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來已至,未來可期
一顆負責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三年制高職生與五年制高職生學習力比較研究
基于自律的當代高職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為高職生打造更多的“學習路徑”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