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民辦高?!叭恕迸囵B模式分析

2021-03-01 09:17袁惜語黃建華周晏妃
人才資源開發 2021年15期
關鍵詞:三全育人民辦高校導師

□袁惜語 黃建華 舒 暢 蔡 莉 周晏妃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的理念。該理念對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因其錄取分數線更低、招生范圍更廣,開展“三全育人”能夠將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理念得到更加廣泛的普及;另一方面,民辦高校的教育以市場為導向,更加靈活,開展“三全育人”一定程度上可以納入更多的社會主體,這有利于形成全社會、全員參與的“三全育人”的合力。

一、“思政導師+心靈導師+學業導師+企業導師”全員育人模式

“思政導師、心靈導師、學業導師、企業導師”的四導師制,相對于傳統的思政導師的輔導員制+學業導師的班主任制來說,責任細分后變得更加明確?!八膶煛敝平Y合了教師所長和學校人才培養目的所需,遵行“專業人干專業事”的原則,讓學生德有所循、心有所依、學有所向、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一)以輔導員為代表的中共黨員,是思政導師的主要力量,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保障了“三全育人”的落實

輔導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通過學生日常事務管理、黨團和班級建設等工作,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樹人”先“樹心”,心理健康是心靈成長的基礎,心靈成長是心理健康的發展和表現

以心理中心教師為代表的心靈導師,在原有的每學期開學的心理篩查基礎上,定期對學生開展團體輔導和個人輔導,常駐班級群,密切關注班級學生心理動態,確保學生思想積極、人際關系健康、自我驅動力良好。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專業能力是學業導師的主要職責

教學的有效性與持續性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課堂有重點而且要課下有答疑。以班導師為代表的專業導師通過對學生課堂教育與課后輔導的方式,解決學生學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降低學生獲得知識的門檻。

(四)企業導師制:民辦高校因其人才培養的市場導向性——在“企業中辦學”的模式,一直是其優勢

建立企業導師制,對于幫助學生知行合一、變學習的被動接收為主動探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企業導師為代表的就業指導教師,將學生的企業評價納入學生培養計劃進行參考,對于幫助學校對靶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具有直接意義。

二、“新生入學教育+課堂育人+周總結教育+就業創業教育”全過程育人模式

(一)新生入學教育

“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第一堂大課”。對于新入學的學生來說,也是興趣最高漲注意力最集中的一堂大課;統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心靈教育、專業教育、榜樣教育等內容,在新生入學教育樹好榜樣、立好規矩、定好調子。

(二)落實以“課堂思政”為代表的“課堂育人”方式

尋找課堂教育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透過專業輻射職業,進行職業道德、社會公德、集體主義、科學精神的教育。將專業教育與專業價值相結合,將個人興趣與個人能力提升相結合,將個人價值實現與中國夢的實現相結合。提高民辦高校育人站位,純化民辦高校辦學動機。

(三)以周末晚點名為代表的“每周總結教育”

德育與智育一樣都需要經過階段化的歸納總結才能得以鞏固和提升既有成果。以“每周事實”為切入點的周總結,就為鞏固德育教育成果提供了過程保障。具體實施方法,學??蓞⒄彰恐芤粐煜轮v話的方式、一周安排一個輔導員學習并培訓其他輔導員教師,逐漸做到標準化,以便于推廣和考查。

(四)以“大學職業生涯規劃”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挑戰杯等為代表的就業創業教育

首先,因材施教,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其次,根據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市場性,提供更多的在校期間實習機會與實習反饋,增加學校在就業創業中的宏觀調控,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技能、樹立信心。最后,還可以通過短期實踐強化信心,主動樹立個人人生目標,規劃個人目標實現的路線地圖。

三、“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心理育人+學生組織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

(一)“管理育人”打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學校社群環境

只有被公平對待過的人,才會公平地對待別人;只有被尊重的人,才更懂尊重的意義。學校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的縮影,學校的管理方式,充斥著全校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校的評先評優中凸顯公平、公正的原則,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和教師的行為。

(二)“服務育人”培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將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把“服務育人”的范圍擴大到教師層面。圍繞“師生”、關照“師生”,提升民辦高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培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好老師,然后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好學生。

(三)“環境育人”打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

發揮環境的底層育人功能,環境是一個地方的背景色,寬松舒適的人文環境能夠放松心靈、升華靈魂。注重在學校校園文化環境、學生住宿環境、就餐環境、教室環境、教師辦公環境上加大投入、優化和升級,不斷用更高的標準去培養更高標準的人。讓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切實感受到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讓學生在環境的熏陶中,自覺成長為一個對自己有要求對國家有貢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四)“心理育人”提升民辦高校學生的個人認同和學校認同,鞏固提高民辦高?!叭恕毙Ч?/h3>

民辦高校學生在學習和擇業中表現出的自卑感,在就業和考研深造中表現得特別明顯。以考研為例,民辦高校學生考研率常年維持在10%以內,且報考院校中90%是省屬高校。這其中,一方面是基礎問題,另一方面是對自身能力的懷疑。這就要求“扶人先扶心”,幫助學生理性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是循序漸進提升個人能力、增強信心的有效途徑。

(五)“學生組織育人”

民辦高校相較于公辦高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學生組織生活相較于公辦高校更加活躍和豐富。據不完全統計,一個行政班有超過2/3 的同學參加了至少一項學生組織,即使沒有參加的,在校園生活中也與學生組織有接觸。由此可見,學生組織幾乎滲透到了整個大學生的生活,且學生更有可能被自己同學影響,其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廣泛而深刻的,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育人功能,能夠將育人工作進一步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提高育人效率,強化育人效果。

四、反饋評價機制

引入基于經驗主義的Scrum 理論,確立“透明、檢視、調整”的敏捷反饋機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過程設計,確保其運行科學、成效顯著。感性經驗是知識的源泉,知識的獲得必須經由感性經驗的積累、總結和提煉,并在經驗中不斷得到驗證和再升華。經驗主義通常認為理論必須來源于對事物的觀察,必須是符合實際的,而不是單純的直覺或迷信。透明性是檢視的基礎,檢視是調整的依據。這就要求首先要做到“三全育人”的環節透明和過程透明,只有如此才能在檢視過程中看到真實的情況,從而適時調整,避免偏差。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民辦高校導師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民辦高校會計內部控制關鍵因素指標體系研究
導師榜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愛情導師
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