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參與“生態橋”工程項目的認知與意愿分析

2021-03-01 11:14王名惠申強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3期
關鍵詞:現代化建設生態農業工程項目

王名惠 申強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北京平谷大桃種植戶“生態橋”工程項目的參與現狀,掌握種植戶對生態農業認知及其參與情況,了解影響現階段“生態橋”工程項目農戶滿意度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改善狀況的對策建議,幫助政府更好地推進“生態橋”工程項目的實施,激勵種植戶參與“生態橋”工程項目的意愿,進而幫助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加快生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平谷大桃;“生態橋”工程項目;生態農業;現代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3-024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3.066

Abstract?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of?Beijing?Pinggu?Peach?growers?“Ecological?Bridge”?project?participation?status,the?cognition?and?participation?of?farmers?on?ecological?agriculture?were?mastered,?the?reasons?that?affect?the?satisfaction?degree?of?farmers?in?the?current?“Ecological?Bridge”?project?were?obtained,?and?based?on?this,?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improve?the?situation?were?put?forward,?which?would?help?the?government?to?better?promote?the?implementation?of?the?“Ecological?Bridge”?project,?encourage?farmers?to?participate?in?“Ecological?Bridge”project,?and?then?help?improve?production?and?living?environment,?speed?up?the?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of?the?ecological?agriculture.

Key?words?Pinggu?Peach;“Ecological?Bridge”?project;Ecological?agriculture;Modernization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明確指出: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這需要一二三產聯動發展,帶動鄉村富民增收和產業升級。

20世紀初以來,為了克服常規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在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思想的指導下,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成果和管理手段,結合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創立起來的,可以實現最大化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國內學者們對于生態農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和現狀有著不同的看法。有部分學者提出:生態農業的發展在于提升農民的農業素質與技能。要想加快生態農業的推行,就需要進行生態農業發展觀的創新、加大各方的支持力度來激發農民參與積極性[1]。而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在于培育生態農民,農民生態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2]。只有提升了生態農業從業者的認知水平和技能水平,通過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強化監督才能推動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3-4]。有部分學者通過對各地區發展生態農業的狀況的研究得出:生態農業發展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資金和科技投入不足、相關的法律制度建設不夠完善以及農業生產產業化程度不高[4-7]。其中農業管理體制的分散和政府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發展生態農業的積極性[8]。另外政府缺乏合理的融資機制,如果能夠建立合理的融資機制并將民間資本投入到生態農業經濟建設中將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9]。還有部分學者認為:農業環境污染嚴重且治理存在缺陷,阻礙了生態農業的發展。如河北省生態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是空氣霧霾污染、華北水資源缺失以及水質污染,而空氣和水生態是最大的農業生態問題[10]。如果大的生態環境都難以得到治理,生態農業發展將陷入止步不前的困境,環境的治理與生態農業的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可以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農用地土壤環境改良與農田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帶動貧困農民增收減貧、促進城市居民綠色消費和提升生態產品供給水平等方面著手,從而實現環境、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多贏[11-13]。

通過對國內學者的研究總結可知,發展生態農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體現在農民農業素質低下、農業資金與技術投入不足、生態農業相關的法律制度和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以及環境污染難以治理這些方面。但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并未探究農民為何不愿參與生態農業以及農業素質難以提高的原因。該研究采用實地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對參與北京平谷區“生態橋”工程項目的大桃種植戶進行了調查研究,探究農民對生態農業的認知和參與情況。

1?數據來源與樣本基本情況

該問卷于2019年10—11月調查并完成。在北京平谷發放紙質問卷,選取調查對象為平谷大桃種植戶。問卷采用一對一現場發放,通過種植戶自身填寫完成后上交回收,共有118種植戶參與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18份,有效率100%。

根據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種植戶基本信息(表1),種植戶性別分布以男性偏多;年齡普遍為中年人,31~60歲的種植戶占94.91%;絕大部分種植戶受過中高等教育,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上的種植戶占70.34%;收入普遍偏低。

2?農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認知與參與情況

2.1?農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認知情況

首先,從表2的數據不難看出,種植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功能認知主要歸結在廢棄桃枝資源循環利用、有機質還田改善土壤結構以及人居環境改善這3方面,另外降低生產投入和提升大桃品質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其次,在了解人數最多的3個功能中,了解程度并沒有對功能認知產生較大影響,無論什么程度的種植戶都普遍認為“生態橋”工程項目可以讓廢棄桃枝資源有效利用,改善人居環境并且改善土壤結構,這是生態農業如今發展的主要方向。相反,少數一般了解程度的種植戶反而認識到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其他功能,例如帶動品牌效應,促進農旅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客觀地說,不施化肥農藥種植水稻,稻田里搞養殖業的做法,傳統農業社會里農民不學都會??梢?,發展生態農業,在本質上不是農民了不了解的問題,而是農民愿不愿做的問題。這說明了農戶們缺乏生態素質的培養,沒有出現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思想。生態農業發展模式難以推廣,究其原因是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難以取得優勢。換言之,也是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并沒有很好地尊重生態農業的基本要求,僅注重眼前一時的經濟效益而選擇發展方向,使得農民忽視了生態農業發展真正核心的價值。生態農業的發展理念已經成熟,但是能夠付諸于實踐的卻少之又少,這反映出生態文明價值與經濟效益之間明顯的沖突。

2.2?農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參與情況

2.2.1?農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參與動因。根據表3可以得出,首先,降低生產投入以便獲得更高的收益是種植戶參與“生態橋”工程項目的根本原因。農戶只有吃飽穿暖,收入富裕的情況下,才會去關注生態農業對大環境的改變起到了哪些作用,進而貢獻自身的價值,參與到生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中去。政府要把握住農戶的心理變化,站在農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在農戶的內心樹立起生態意識,才能真正解決生態農業建設難的問題。其次,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是種植戶參與工程項目的次要原因,就地理因素而言,該調研地點是在北京周邊地區,相對我國其他地區而言,農戶素質較高,但仍有少部分農戶并不在意生態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由此可見,我國農戶生態農業意識依舊薄弱,任重而道遠。

2.2.2?農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滿意度。

根據表4的數據可得,大部分的種植戶對于“生態橋”項目的評價是正面的,但不滿意的主要來源是由于“生態橋”工程項目的運作模式有所缺陷,如交換模式死板、交易過程費時費力等。其次,從滿意度來看,種植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正面評價并非全是因為種植戶自身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萌生的,而是基于政府生態補償機制的推動作用以及“生態橋”工程項目帶來的額外收益產生的。然而生態農業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是資金投入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生態農業,可以通過政府的生態補償機制從財政上不斷地支持農民,但僅僅依靠財政來發展生態農業是有限的。銷售有機農產品,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生態旅游,都可能在市場上實現生態農業的經濟價值。不過,當今生態農業的市場經濟價值還很脆弱,這還需要不斷地探索。

因此,真正想要提升農戶參與到生態農業的建設中的積極性,必須讓農戶感受到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動力,給予農戶依靠生態農業營收的信心。能夠保障農戶增收,才是激發農戶參與的一針強心劑。

2.2.3?農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需求。

通過農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期望調查(表5)可以發現,除資金與技術作為發展生態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之外,65.3%的種植戶更在乎政府政策的扶持。近年來,我國針對生態農業發展提出的扶持政策層出不窮,但鑒于我國發展生態農業起步較晚,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所以應當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加強基本保障,從而使生態農業建設得以持續穩步發展,并以政策為導向,潛移默化的促使農民投身于生態農業建設,做到滿意放心的生產生活。

3?對策與建議

3.1?強化宣傳,樹立生態農業發展的理念

通過對種植戶“生態橋”工程項目的功能認知調查,種植戶普遍認知不夠全面,局限性太強。種植戶對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不強,而且農戶利益至上的思想是生態農業發展的一大絆腳石。應加大發展生態農業的宣傳力度,由政府強調土地有機質對種植戶大桃生產的長遠好處,提升農民群眾對生態農業的認識,樹立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先進理念,提高農民群眾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積極性。做到“農民為主,政府為輔”的生態農業參與模式,從而推動生態農業進程,體現生態治理成效。

提升農民的生態認知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農民的農業科技水平來合理宣傳教育。更不能強制農民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否則將會影響農民的積極性?,F代生態農業的發展必須一步一步來,欲速則不達。

3.2?發展現代生態農業,要以提高農民收入為前提

通過種植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功能認知的調查研究發現,種植戶不太認為使用有機肥可以對農產品提質增效并增加收入,更沒有通過生態農業項目發展而拓展產業鏈促進農旅結合以及樹立農產品品牌的意識。

在種植戶對“生態橋”工程項目的期望中不難發現資金與技術仍是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的一道坎。從種植戶個人增收的角度,制定公平高效的生態農業補貼機制,以此吸引種植戶積極參與。當下之急,在加大資金投入以及技術完善的基礎之上,更重要的是國家機器起到帶動作用,需要建立健全扶持決策,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規?;a的形成,不斷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政府出臺如桃枝循環利用等方案,讓農民從生態農業的發展中得到紅利,感受到生態農業經濟的強大活力,從而提高自覺性和參與積極性,推動生態農業向科學化和規?;l展。在把握住發展大方向的同時,也要處理好細節矛盾,保障生態農業項目可以穩健高效的實施推動,早日實現鄉村振興。

3.3?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升農戶生態農業接受力

通過調查研究可知,種植戶當前的文化水平已經普遍向高等教育發展。但目前農民的農業素質水平還有待提高,發展生態農業的理念和意識還不高。政府應組織農業科技人才在鄉村開展相關培訓課程,提高農民對生態農業的接受能力,這有利于提高現代生態農業的科技含量。通過提升農民的農業科技水平,使其生產的農產品提質增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農產品的綜合利用率。加強農業科技培訓還能夠有效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4?結語

該研究重點探究了影響農民自身參與生態農業建設的原因,主要歸結為兩點:一是農民顧及經濟效益而猶豫不決;二是農民因自身農業科技素養不足造成的思想意識上的生態觀念缺失。該研究結果為政府未來制定扶持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未來將調查生態農民的形成與鄉村振興之間的相互作用,探索生態農業對加快鄉村振興事業所起的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紅玉.生態農業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初探[J].農家參謀,2019(21):2.

[2]?仇竹妮.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中生態農民培育問題研究[J].行政與法,2018(9):65-73.

[3]?楊文歆.鄉村振興戰略下生態農業發展困境及對策構建[J].農業經濟,2019(11):22-23.

[4]?張新華,周麗琴.昆山市千燈鎮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6):188-189.

[5]?沈虹,毛春皓.鄉村振興背景下無錫生態農業的發展思路與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36):14-16.

[6]?周永,齊增湘.洞庭湖區生態農業發展瓶頸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22):258-260.

[7]?劉首文.我國智慧生態農業持續發展初論[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3(5):1-6,32.

[8]?李雅倩,梁瑞華.河南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路徑[J].鄉村科技,2019(32):22-24.

[9]?祝恩沁.淺談我國綠色農業發展的優勢及所面臨的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9(5):385-386.

[10]?耿香利.河北生態環境與生態農業建設[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9):48-49.

[11]?秦初生,袁輝,唐韜.桂林生態農業發展及其對農民生態道德治理的作用[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8,18(4):18-22.

[12]?魯榮,印秋明.做優農業生態?發展生態農業[J].農業裝備技術,2019,45(5):4-5,7.

[13]?張弛,席運官,孔源,等.生態環境視角下有機農業發展助推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1994—2019)[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9,36(6):703-710.

猜你喜歡
現代化建設生態農業工程項目
工程項目造價控制中常見問題的探討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試論水利工程管理的現代化與精細化建設
推進錫林郭勒盟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保證糧食安全,發展生態農業
加強工程項目檔案管理的有效途徑
成套集團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實踐和探索
工程項目與融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