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大學檔案史料中的“紅色基因”解讀

2021-03-02 07:51馬仁杰
檔案管理 2021年1期
關鍵詞:安徽大學紅色基因校史

馬仁杰

摘? 要:安徽大學是一所紅色基因鮮明、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高校。安徽大學檔案館藏檔案記錄有共產黨人蔡曉舟抽刀斷指,誓死籌建安徽大學的感人故事。蔡曉舟通過任教、創辦學堂從事革命活動,提出“不設大學何以造就專門學術之人才”思想,于1921年7月聯絡同道組成“安徽大學期成會”。同年,在面向安徽政界、商界和學界名流陳述“報告安徽有設立大學必要之意義”時,抽刀斷指,用鮮血書寫了“誓死建成安徽大學”八個大字。在誓死籌建安徽大學意志的感召下,終于在1922年3月20日正式成立“安徽大學籌備處”。該籌備處雖于3年后擱淺,但堅持要創辦安徽大學的意愿從未間斷。

關鍵詞:安徽大學;蔡曉舟;檔案史料;校史;紅色基因;高等教育

Abstract: Anhui University is a university with distinct red gene and excellent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The Archives of Anhui University record the touching story of CAI Xiaozhou, a Communist, who broke his finger with a knife and defied death to construct of Anhui University. CAI Xiaozhou engaged in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by teaching and founded the school, h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how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cademic talents without setting up a university', in July 1921, contact fellow members to form the 'Anhui University term conference '.In the same year, when making a statement to Anhui political, business and academic celebrities that 'it has the necessary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a university in Anhui', he drew a knife and severed his finger, and wrote eight characters ' Anhui Univers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even in death' with blood .Encouraged by this spirit, the Preparatory Office of Anhui University was officially established on March 20, 1922. Although the preparatory office ran aground three years later, but the spirit lives on.

Keywords: Anhui University; CAI Xiaozhou; Historical Archives; School history; Red gene; Higher education

1 以開辦學堂喚醒民眾

蔡曉舟(1885—1933),安徽合肥人,共產黨員,近代安徽的知名愛國人士。蔡曉舟年輕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將”,是合肥吳山廟武裝起義的主要領導。蔡曉舟通過著書立說、任教、創辦學堂從事革命活動。

早在1908年,蔡曉舟就參加了熊成基領導的安慶馬炮營起義,失敗后,回合肥開辦新式學堂,希望以教育喚醒民眾,拯救國家。

1920年秋,蔡曉舟到安慶省立第一模范小學任教,并在高井頭開辦文化書店,向讀者推薦宣傳社會主義小冊子和馬克思主義叢書。

2 以學術研究改造社會

民國初期,蔡曉舟在甘肅工作,任過鹽運官,因為他對官場“依然腐敗”痛心疾首,又不甘沉淪,后到北京,經友人推薦到李大釗主持的北京大學圖書館任職兼作研究,力倡科學與民主。后與高一涵、程演生等在北京籌備成立旅京皖事改進會,編輯會刊《安徽》。其間結識李大釗等共產黨人,接觸了馬克思主義。

在這期間,蔡曉舟還在《新人》雜志上發表了《從文化運動到理想社會》一文,該文較早地闡述了中國所面臨的四大障礙即男女階級、智育階級、資本制度以及國和家的問題其實質就是爭取平等權,全面展現了蔡曉舟以文化運動來改造中國社會,從而達到理想社會的思想。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十幾所高校師生數千人集會游行,要求中國政府拒簽巴黎和約。蔡曉舟參與其中,帶著學生一路高呼口號。學生們的請愿和講演持續了一個月,6月5日后,上海、北京、漢口、長沙等地的工人開始罷工示威,北京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的學生,并抵制了巴黎和約簽字儀式。這就是著名的“五四運動”。

斗爭中,蔡曉舟一直關注時局變化,悉心搜集有關資料,決心把這場偉大的運動記錄下來,傳于后世。

蔡曉舟帶著他的表弟、北京大學文學系學生楊亮功夜以繼日地編撰《五四》一書,10多天后完成初稿。

全書包括五四運動之成因、學生游行示威始末、全國各界對五四運動的響應、各個媒體的輿論、全國各地支持五四學生的函電等,描述了五四運動的全過程,并對起因與影響作了分析。

1919年8月,用新聞紙印刷的25開本《五四》一書面世,一時間洛陽紙貴。這本書是記錄五四運動的第一本史料,在關于五四運動的所有資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除此之外,在北平期間,蔡曉舟還撰寫了《國語組織法》一書。這本書得到了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高度贊譽,稱其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文法書,并親自為之作序。同時,他還與王步文等主辦《黎明周報》《安慶學生》等刊物。其后,又創辦了《新安徽》,抨擊軍閥專制。上述報刊在青年學生中影響極大。

3 以創辦大學培養人才

蔡曉舟深深感到:“查吾皖地居長江中樞,省立中等學校近三十所,卒業者既日增,升學者自益眾,不設大學何以造就專門學術之人才”。[1]

蔡曉舟認為:安徽雖然人文淵源深厚,但安徽籍知名教授多在外地執教。于是,1921年7月,蔡曉舟聯絡同道組成“安徽大學期成會”,親赴北京、上海等地尋求支持。

1921年7月,蔡曉舟在北京東方飯店宴請在京的安徽政界、商界和學界名流許世英、李國鈞、龔心湛、江朝宗、胡適、柏文蔚、高一涵等數十人。

在這次宴請中,蔡曉舟慷慨陳詞,“報告安徽有設立大學必要之意義”,[2]并抽刀斷指,用鮮血書寫了“誓死建成安徽大學”八個大字。隨后,“由江朝宗、許世英、柏文蔚、李國鈞、胡適、高一涵、姚憾、吳復振等二十余人聯名函請安徽省長聶憲藩予以提倡”。[3]

1921年9月18日,北京政府派李兆珍任安徽省長,僅8天之后,李兆珍被迫離職。

在李兆珍被逐后,安徽旅京同鄉會提出“皖人治皖”的口號,提議由許世英出任安徽省長。北京政府采納了這一意見,任命許世英為安徽省長。許世英在接到北京政府任命前夕,明確表態支持籌建安徽大學。

1921年10月,許世英到安徽任省長。一個月后,許世英到安徽教育會發表講演,強調教育的宗旨是“傳播文明,灌輸知識”“論起道理來,國家設立學校,系專為培養人才起見”。[4]同年底,蔡曉舟組建“安徽大學期成會”“皖中名宿,均被邀入”。[5]

蔡曉舟親自擬定《安徽大學期成會簡章》,以聯絡同志、促進安徽大學的建立?!栋不沾髮W期成會簡章》詳細列舉了期成會的會務、經費等事宜,“如擬定大學逐年籌備計劃,籌集大學基金、經費及開辦費等,……,期限以大學正式成立日為止”,[6]并在安慶設立安徽大學期成會總會,在安徽蕪湖、京津地區和滬寧地區分別設立安徽大學期成會分會,正式開始籌備安徽大學。[7]

安徽大學期成會成立以后,蔡曉舟等人積極為安徽大學籌備奔走游說。同時,蔡曉舟計劃將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和正在籌備的工業??茖W校合并,作為安徽大學的基礎,然后,再添文理兩科,合為安徽大學。[8]

工?;I備處主任劉貽燕對此提議甚為積極,法專校長光明甫也大力支持。1922年3月,安徽工業??茖W?;I備結束,預計下半年開始招生。

蔡曉舟、光明甫、王肖山、李光炯等人在省教育會開會,再度提出將法專、工專合并組建安徽大學之事,并議定引入政府教育部門參與,將期成會改為籌備會。

1922年3月20日,經安徽省政府批準,“安徽大學籌備處”正式成立,由蔡曉舟、劉貽燕、徐光煒任安徽大學籌備處事務股干事,蔡曉舟任安徽大學籌備處主任,具體負責籌備安徽大學。

1923年2月,一直支持創建安徽大學的省長許世英,因遭到賄選議員和軍閥余孽的雙重攻擊而辭職,安徽大學籌備之事遂遭停辦,蔡曉舟的“安徽大學籌備處主任委員”當了3年,竟以未“期成”而擱淺,但蔡曉舟始終不渝地堅持要創辦安徽大學。

參考文獻:

[1]長沙泥木工人呈省長文(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四日)[J].黨的文獻,2011(01):6-7.

[2][3]沈寂.也談蔡曉舟其人[J].江淮文史,2000(04):145-149.

[4]許世英.在安徽通俗教育會成立會演講[N].安徽通俗教育報, 1921-11-14 (1).

[5]黃世農.安徽大學籌備問題[J].安徽教育周刊,1928(2): 21.

[6]皖人發起安徽大學期成會[J].新教育,1921(2).

[7] 安徽大學期成會簡章[J].安徽教育月刊,1921 (47).

[8]皖省高等教育之進行[J].新聞報,1923(1).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 來稿日期:2020-10-20)

猜你喜歡
安徽大學紅色基因校史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場展覽講述一部校史
讀校史 , 走進遼科的前世今生(一)
讀《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札記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肅農業大學校史育人的實踐探索
秦曉玥作品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激活紅色基因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中的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