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成大:古雅恬淡 書成其大

2021-03-03 11:14梁炳超
中華瑰寶 2021年3期
關鍵詞:范成大田園書法

書以詩顯,詩以人顯,人以德顯。范成大的書法、詩歌、品德足可成其大,在中國書法史上應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范成大的書法與詩有著怎樣的關系,他的『詩味』書法性格是如何養成的?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年)晚年歸隱田園時在蘇州石湖寫下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詩中的一首,描繪了隱居田園的生活樂趣。當時范成大久病初愈,回到石湖隱居,每日野外閑游則寫七絕即事一首,到年底集成六十首,書成《四時田園雜興詩卷》,詩書互映,體現出其晚年恬淡靜謐、消散自然的田園境界?!端臅r田園雜興》是范成大最后的名作,也是其田園詩的絕響之作。后人評之“不惟詞語膾炙人口,而筆墨標韻,步驟蘇、黃之下,使人健羨,名不虛傳”。

書香伴墨香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范成大出生于吳縣(今江蘇蘇州)。他的曾祖父曾任太子少保,祖父任太子少傅,父親為宣和五年(1123年)進士,其家稱得上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母親蔡夫人是北宋書法家蔡襄的孫女。蔡夫人遺傳了其爺爺的書法基因,寫字當然不會差,她也把這基因傳遞給了兒子。在蔡夫人的教導下,范成大自幼便與書法結緣,蔡氏書風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記,其書法性格的養成與母親的早期教育息息相關。

幼年殷實的家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為范成大提供了豐富的書法營養。范成大是伴著書香和墨香長大的,書法亦是伴著詩文一起成長,在詩文創作中養成的。他幼學聰慧、博聞強識,在祖輩的熏陶下,十二歲便遍讀經史,十四歲開始創作詩文,書法也嶄露頭角。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韋氏(顯仁皇后)從金國回朝,十六歲的范成大應試獻賦頌,名列前茅,得高宗嘉賞。此后,紹興十四年(1144年)始,范成大在昆山薦嚴資福禪寺苦讀十年,十年間以青燈古佛為伴,孜孜不倦,刻苦研學,不曾出寺門一步,并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號“此山居士”。

十年之功沒有白費,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高中進士,自此步入仕途,先后在安徽、浙江、廣西、四川等地任職。范成大為官清正,頗有官名。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后拜為中書舍人,后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加資政殿大學士。

在范成大十九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兩個妹妹遠嫁,家道從此中落。他因此經歷了一段困苦的日子,深刻體會到民間百姓的疾苦,并把自己的體會融入詩歌,一生寫下了大量反映底層人民生活和社會現實的田園詩歌。后來,他在四川做官的時候遇見了陸游,二人同有憂國情懷,常以詩文互動,遂成至交。相傳他們在酒肆飲酒吟詩,把詩題寫在素屏團扇上,酒還尚溫,墨尚未燥,便已被傳入樂府譜成曲子,萬人傳頌,可見其詩的感染力和普及度,可惜這些墨跡都未傳下來。

范陸二人同列南宋書法四家,在書法上也多有交流。與陸游不同,范成大沒有陸游對書法表現力的自覺意識,而是順其自然,書法以致用為尚,因而書風更加內斂?;蛟S是無意以書法名世,范成大把書法作為一種為詩文創作服務的書寫模式,那些書法線條隨著文字的流淌自然生發,字里行間書卷氣濃郁,獨具藝術內涵。

近世能書稱

有人認為南宋書法四家中范成大的書法功底最弱,其實是不準確的。南宋時期,范成大盛有書名,“近世以能書稱”,為朝野所贊賞,并不比其他幾家遜色。從范成大傳世作品來看,他的傳統功底相當深厚,足可與陸游、朱熹等人比肩,堪當繼往開來的優秀書法家。

范成大的書法受母親影響,宗于北宋書法家蔡襄,而蔡書上溯晉唐,屬于“二王”一脈,尤其受顏真卿影響較深。這些也對范成大產生了潛在的影響,從其行楷書作品中可以看出顏書和王書的影子。他的書法兼有“行、真、草書之妙,人爭藏之”,并深受宋孝宗喜愛,孝宗皇帝還經常和他探討古今翰墨技法。

范成大大字小字皆善,其摩崖石刻或碑文多以正楷書寫,清雋秀雅,有蔡襄風范。宋地理學家楊甲在其《縻棗堰記》里曾記述范成大在蜀地為官修繕縻棗堰的事跡:淳熙三年(1176年),范成大重修縻棗堰并在堰下筑亭,以榜書題匾懸掛,其字“道勁絕塵”,得古人筆意,即便不加任何裝飾,“而勝亦奇矣”。由此可見范成大榜書功力。

淳熙八年(1181年),范成大自明州(今浙江寧波)轉任金陵(今江蘇南京),臨行前游覽阿育王山,拜會佛照禪師,并書贈詩四首,后銘石為記,這就是《明州贈佛照禪師詩碑》。此碑刻保留了范成大的書法特征,筆勢飛動,如飄云舒卷、海浪逐風,法度森嚴,氣勢雄邁,神采斐然??上Т吮缲?,現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京都東福寺,不遜于真跡。

雖然范成大的楷書作品鮮有傳世,但是從其一些行楷書當中可以窺見其楷書源頭,悟其面貌。例如他題寫的《跋北齊校書圖》雖然只有六行,但字里行間顯現出蔡襄的楷書神韻,結字靈活,筆畫挺健,別有風致。岳飛的后人岳珂在其《寶真齋法書贊》中評:“近世能書,惟范(成大)、張(孝祥)相望,筆勁體遒,可廣可狹,如公亦足以名家矣?!笨梢娔纤螘r期,范成大的書法是得到世人推崇與認可的。

書能成其大

范成大的傳世墨跡多為尺牘書札和詩卷。書札多為草書,古雅恬淡,跡近楊凝式,如《中流一壺帖》《尊妗帖》《向蒙垂誨帖》《雪晴帖》等;詩卷多為行草書,受蘇軾、黃庭堅、米芾三家影響較深,遒勁圓熟,宛轉靈動,如《西塞漁舍圖跋》。

《向蒙垂誨帖》是范成大在淳熙四年(1177年)寫給住在吳興(今浙江湖州)友人的一封信,信中向友人說明他因身體不好,無法幫友人書寫碑志,想請他人代為書寫的相關事宜。這封信札共十六行,以小草書寫成,線條勁健而具有彈性,運筆連綿而流暢,字勢緊密相連,用筆圓轉自然,變化豐富,在短促的筆畫里體現出多種提按轉折變化。章法上字距結密,行距疏空,意態自然,張弛有度,像音符一樣跳躍,極富節奏和韻律。范成大從不刻意求工,只是讓筆墨順著自己的思路自然流淌,與唐孫過庭、懷素等人的小草作品相比,這看似不經意的墨跡中呈現一種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筆者以為,單就草書功底來說,范成大或許在陸游、朱熹之上。

《西塞漁舍圖跋》是范成大為數不多的長卷作品,也是其傳世代表作。淳熙十二年(1185年),毗陵(今江蘇常州)太守、畫家李結作《西塞漁舍圖》,請好友范成大、周必大等題跋。范成大欣然命筆,在畫后題寫了二百九十七字的長跋。西塞山為湖州勝景,唐代詩人張志和曾垂釣于此,并寫下《漁父詞》一首:“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蔽魅揭虼硕劽谑?,成為文人墨客雅聚之地,也為詩人畫家提供了創作素材。

范成大在《西塞漁舍圖跋》中備述西塞山勝景及與李結的情誼,中有“候桃花水生,扁舟西塞,煩主人買魚沽酒,倚棹歌之”等語,飽含深意,書文共美。此跋共三十二行,行楷兼備,行距寬疏,字距緊湊,筆力洞達,神態俊逸。通篇行氣連貫,一氣呵成,可見其非凡的文思及書法功力。跋文恭肅中隱含一絲粗放,古雅中又有幾分疏狂,行文結體深得米、黃之神,特別是最后幾行,情緒高昂,字勢開張,頗有幾分米芾的顛狂姿態。

從范成大的作品整體來判斷,其書法源頭雖然在蘇、黃、米、蔡四家,但取法頗高。他主張學習書法必須觀摹真跡,這樣才能看清楚筆畫中所蘊含的書法奧妙,然后加以提煉,為己所用,自然水到渠成,無須刻意去追求技法技巧。同時,他不拘泥于對學習對象的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加以變化,融入自己的詩人情懷和文人思想。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謂范成大“字宗黃庭堅、米芾,雖韻勝不逮,而遒勁可觀”。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言范成大:“書法出入眉山(蘇軾)、豫章(黃庭堅),間有米顛(米芾)筆,圓熟遒麗,生意郁然,真是二絕?!闭蛉绱?,我們看他的作品有法度,也有變化,即便個性不是十分明顯,卻有一種詩人獨有的藝術品質。

此外,范成大的品德修養也在其書法及詩作中有所體現,人們熱愛他的詩,喜歡他的書法,同時也是對他人格的推崇。他對后世的影響不獨詩歌,還有書法和人品。一直到清代人們對他的詩歌田園和書法境界還津津樂道,敬佩有加。書以詩顯,詩以人顯,人以德顯。范成大的書法、詩歌、品德足可成其大,在中國書法史上應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于石湖,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以彰其“慈惠愛民,布德執義”,后世遂稱其為“范文穆”。這位“石湖老人”把一生的情懷寄放于詩中,終老林下,與世無爭,功名利祿都化作塵土,唯有詩在書法的掩映下愈加燦爛,光照后人。

梁炳超,北京外國語大學工會副主席。

猜你喜歡
范成大田園書法
詩書畫苑
夏日田園雜興(其一)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田園美景
書法等
圖說書法(三十九)
喜晴
田園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