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法課程教學創新模式研究

2021-03-04 22:53劉婷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6期
關鍵詞:經濟法教學創新課程教學

劉婷

關鍵詞:經濟法;教學創新;課程教學

《經濟法》課程是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科基礎課。課程培養既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基礎知識,又熟悉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知識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就業創業有強力的支撐和促進作用。課程實現了與學生大一階段學習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有效銜接,為學生鞏固通識教育做了助力,同時課程以商法為主,幫助經管專業學生了解商業運行環境、制度、規則,為之后專業課程學習做了鋪墊。因為后期經管學生所有專業課程的學習都圍繞著商事主體。商事主體財務管理、戰略管理、營銷管理、稅務籌劃等。如果不了解商法的運行機理,學生未來的學習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一、目前經濟法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以教師灌輸講授為主,忽略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忽略情感價值觀的塑造。

(二)線上線下結合組織不充分,存在單純以線上發布資料,之后教師上課純教授的方式、沒有做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手段過于單一,也無法體現學科的前沿性研究、課程思政元素缺乏。

(三)傳統考核模式不理想,以終結性考核為主,過程性考查設計不夠,學生往往一考定勝負,這中間試題也很難設計出一套能考核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所以文科類考試,很多是在考核記憶力、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解決這些教學中存在痛點的關鍵是應該教學理念的創新。因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近年來,國家倡導推動新文科建設,高校作為教育主陣地應該主動作為。制度和科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兩個車輪,不可偏頗,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在大國博弈中贏得優勢和主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人。文科教育作為培養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戰場。它的建設,可以加快創新發展、增強文化自信、提升綜合國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新使命之下,經濟法課程教學創新理念圍繞以學生為中心、課程融合思政、多元智慧教育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創新具體以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為突破口。

二、對教學創新的認識和思考

(一)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

經濟法是一門含有很多部門法,課程體系比較龐雜的課程。學生很難通過課堂內時間學完所有經濟法涉及的知識。所以經過對教材的研讀、對OBE理念基于結果導向的設置,對標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調研畢業生能力需求,我們認為經管專業的學生,我們不是照著法律專業人才來培養的,而是培養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學內容創新點之一體現在課程教學大綱內容的選擇上:所以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以介紹了解市場經濟運行主體規則的公司法、企業法、破產法等商法為主。

(二)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創新設計可以以線下、線上、課下、課上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來完成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依托暢課平臺以移動教學端為紐帶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間是我課程的二維碼,下載暢課平臺后掃碼即可進入。

暢課平臺改變學校信息化現狀,真正實現線下線上教學無縫結合,將系統學習與自主碎片時間學習結合,助力構建智慧型教育教學環境。這種教學服務社交化支持移動端開啟雷達點名、實時了解課程動態、瀏覽查看學習課件、觀看微課、發起在線討論、提交與批改作業、隨堂定時測驗、即時投票反饋等教學活動。這種社交化的教學應用也激發了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和參與度。

具體實施包括:課前-發布資料,將慕課作為先修課程,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為師生線上交流提供平臺,為課堂教學節約了時間。我們選擇的課程都是慕課中國家精品課程以及學習強國APP中的優質資源、文章,教學案例、還有優質的紀錄片、書籍、學科前沿論文,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當一個好的導游,幫助學生在信息爆炸的網絡中篩選出優質的資源。

課中:由于在課前通過線下資源的共享,大大節約了教學時間可以用在其他中、高階能力的培養上。如果當堂課程安排了課前小組討論,那么小組會派代表講述觀點,各組在聽了其他組觀點后可以展開課上辯論、討論,最后教師進行小組點評、重難點的解析和知識點串講。如果遇到爭議較大的案例,還會組織課堂辯論賽,這樣,在課堂上就訓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濟法這門課程的高階能力是學生三觀的塑造,在商法的學習中,各部門法通過價值輸入培養其成為有理想、守道德,有較好合作共事與交流溝通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例如合同法的學習讓學生理解誠信契約精神,破產案件的重組案件中培養學生面對問題積極樂觀解決方案的態度。經濟法這門課程能夠提供給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

課后:在暢課平臺上設置了提交作業的截止時間,偶爾也會選擇系統中互相打分的形式,及時回復學生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課后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制作了一些簡短的抖音視頻、錄下自己的小感悟、小作品、既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了解、也增加和同學間合作互助的意識。學生這個過程中互相合作、相互尊重,鍛煉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力。寓教于樂的同時,將法律中的思政教育結合進來,做到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對接。不過這種方式我們雖然提倡和鼓勵,但是碎片化的知識信息不利于知識系統的構建,所以每章節授課結束后,我們鼓勵學生自制章節思維導圖,幫助知識框架的完整構建。

教學反思:營造了寬松活躍的氛圍,力求培養學生善學、樂學、活學;以鮮活的事例引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鮮活的事例引導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足之處是實訓環節少,今后努力通過多途徑帶領學生參加法制宣傳、社會實踐、法庭聽證、咨詢服務等。

(三)結論

經濟法的課程建設,可以加快創新發展、增強文化自信、提升綜合國力。所以經濟法課程建設的創新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汪義亞.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督洕ā氛n程中的運用.商業文化,2012,4

[2]高凌霄.關于經濟法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

猜你喜歡
經濟法教學創新課程教學
論經濟法的憲法性
經濟法在我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中職美術創新教學實施的方法探究
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
中職 《電機與拖動》 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國際化的探索性研究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經濟法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