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高職學生婚育觀的影響研究設計

2021-03-04 22:53王睿劼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6期
關鍵詞:高職

關鍵詞:性別對立;高職;研究設計

2016年5月18日在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先進表彰會上做出重要指示:“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發揮好計生協組織作用,推動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貫徹落實,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與家庭和諧幸福,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钡鶕谄叽稳丝谄詹閿祿@示,202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是1.3,低于國際社會通常認為1.5的警戒線,被認為有跌入低生育率風險的可能。相關監測亦顯示,中國今年的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然呈現走低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呈現出長期下降趨勢,與之伴隨的是近年來勞動力供給的減少和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勞動力供給減少一方面源自勞動年齡人口的直接減少,從 2010 年開始,中國 15-59 歲勞動年齡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另一方面來自人口結構變動帶來的勞動參與率下降,2010 年的勞動參與率比 2000 年下降了 0.22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加速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9 年末,中國 65 周歲及以上人口為 17699 萬人,占總人口的 12.6%。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到 2050 年,中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高達近 30%,遠高于瑞典、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

探究生育率走低背后的原因及處理辦法已是當務之急,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婚姻的群體,其婚育觀對未來生育率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高職學生由于其獨立思考能力不足容易偏聽偏信,易被煽動的特質,筆者在日常教學與學生工作中發現由于受到當前互聯網上極端性別對立現象的影響,許多女性學生存在一定的“恐婚”、“恐育”、“厭男”情緒,這直接導致了其戀愛意愿的降低。并且由于此類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形成了相當激烈輿論對立,一系列對男性侮辱性的蔑稱在網上傳播,許多男性學生在此輿論影響下產生反向的單身意愿,因此大學生群體的戀愛意愿進一步降低。

在此現狀下,從傳播學角度對網絡極端性別對立思想對當代高職學生婚育觀進行效果研究、對學生對網絡極端性別對立言論進行認可度研究和如何在學校教育中扭轉此種對立進行對策研究已具有強烈的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

一、文獻綜述

通過知網、萬方等學術搜索引擎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我國大量學者從經濟發展角度進行分析,認為當前生育率持續走低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有部分學者從女性面臨的工作環境、社會觀念和子女養育負擔等角度展開討論。如《婚姻推遲、婚內生育率對中國生育水平的影響》(李月,2021)中說到“2011年以來我國全球化進程持續加深,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城鎮化快速發展,女性受教育年限不斷提高,各地房價也普遍持續快速上漲。伴隨著這些發展,群眾婚育觀念發生顯著轉變,生育養育成本也不斷提升,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導致了女性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現象”但除了此類傳統因素外,互聯網使用對生育率的影響也漸漸的被眾多學者提及,他們普遍認為互聯網使用對生育率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如在《互聯網使用對生育率的影響研究》(李飚,2021)中,作者通過定量研究發現互聯網使用對生育率的有顯著負相關關系,且對城市居民、高學歷群體(尤其是女性群體)有顯著的負向影響,由此作者得出結論“中國互聯網使用與生育率之間的關聯性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p>

性別平等與女性主義一直是傳播學與文化研究的熱點,這也反映了對真善美的追求,這里必須對性別平等和網絡上的極端性別對立進行區分,極端性別對立指的是并非為追求性別平等考慮而是為追求自身性別利益的、帶著極端對立情緒的一種現象。網絡極端性別對立現象是一個近年興起的輿論現象,也有部分學者敏銳的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并發現了此現象的危害,如在《互聯網"性別對立"境況形成原因研究——以"楊笠事件"和"丁真事件"為例》中作者指出“線上針對性別議題的極端對立可能會嚴重影響線下的正常交往。對于早已習慣通過互聯網構建自我認知的“網生一代”來說,在擬態環境中被煽動的情緒延伸至線下,從而危害正常社會生活,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保▌⒂^玉,2021)。從文獻中不難發現,當前生育率下降與互聯網極端的性別對立思潮塑造了一個所謂的男女極不平等的對立現象有著一定的聯系。針對極端性別對立現象有學者描述到:“網絡環境中關于性別的討論本來就是一個敏感話題,網民情緒在大環境中更容易被影響,極端女權和反女權主義者甚至以“田園女權”“直男癌”這種充斥著諷刺意味的詞來定義對方?!保◤埣{瑞,2020)。但是在針對性別極端對立現象對學生影響的研究當前還屬空缺,在研究性別對學生教育影響中學者們近些年還將目光較為集中于性別對立現象上。

綜上所述,當前針對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高職學生婚育觀的風險研究尚屬一個空缺領域,因此在當前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高職學生婚育觀產生負面影響尚屬小范圍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及提出對策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主要研究內容與目標:

本研究主要將以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在校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其產生的傳播效果,來發掘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對如今高職院校學生究竟有多大影響。并且希望通過對這些現象的研究來探明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在高職院校學生婚育觀問題上的有哪些負面影響,并針對這些負面影響提出在高校教育方面可以進行改善的方法。

本研究還將針對每個有性別極端對立傾向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確定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學生影響的深度。還將跟蹤調查中對學生進行持續的教育,并且通過觀察教育效果來修訂一套切實有效的從性別平等出發的婚育觀教育方式。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為指導,聯系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實際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從實際出發,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觀點來研究問題,主要運用了以下兩種方法:

問卷調查。借助圖書館館藏和電子資源,閱讀大量國內外關于性別極端對立現象研究的資料,查詢量表制作問卷。以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所有在校生為樣本,通過問卷形式來了解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學生婚育觀的影響效果,并根據問卷篩選出受其影響較深的學生作為后期焦點小組訪談的對象,同時撰寫橫影學院學生極端性別對立思想傾向現狀部分。

焦點小組訪談。在選定好訪談對象后,根據訪談對象性別選取課題組中同性別成員進行焦點小組式訪談,通過訪談發現何種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其影響較深、在婚戀觀上有無受到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影響。在訪談后完成《橫影學院極端性別對立思想學生訪談錄》,針對不同的訪談對象課題組商議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通過后續跟蹤談話、教育引導等方式進行糾正,并觀察與記錄效果。

四、研究問題:

(1) 互聯網極端性別對立現象對高職院校學生影響面有多大?

(2) 每屆學生中有多大比例學生在此現象影響下會產生對異性的錯誤的刻板印象?

(3)是否在這種現象影響下在社交媒體中使用過異性侮辱性詞匯?

(4) 在這種影響下是否產生了對異性的恐懼?

(5)此種恐懼是否產生了恐婚、恐育思想?

(6) 由此產生的恐婚、恐育思想該通過怎樣的教育解除?

五、預期效益:

課題組將通過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訪談去詳細了解當今學生對極端性別對立現象的看法,并探究其成因。針對持極端性別對立思想的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與分析,在研究中形成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為當前高職學生在當今復雜的互聯網輿論環境樹立正確的婚育觀提供一次積極正向的嘗試,也為浙江省高職大學生的婚育觀教育進行一定的探索。

由于部分網絡媒體的偏向性報道和部分意見領袖惡意解讀,當前互聯網輿論場在性別議題上呈現高度的對抗性,部分兩性網民之間因各自性別不同而互相謾罵,甚至有大量大有侮辱性的詞匯被創造與傳播。這些極端對立思想不僅僅造成了雙方在網絡上的對立,更投射到了現實中,引發了很多青年人的恐婚、恐育思想。本課題研究通過大學生入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窺見互聯網性別對立思潮雙方的思想狀態,以期尋求一個解決此問題的可能性或者提供一種看法和思路,希望可以引起學術界的關注與研究,為解決我國生育率走低的問題盡一些綿薄之力。

六、預期的解決措施:加強課程思政教育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發表了一系列講話,更是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而黨的教育事業作為培養意識形態的極為重要的一環,其更是重中之重。

黨的十九大會議中,更是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那么在教育工作中加強思政教育也更是勢在必行的了。但是傳統的“思政課程”中的內容過于枯燥宣講,形式上又單獨將思政作為一門必修課,很多學生會有許多的逆反心理,產生對抗式解讀,那如何以一種巧妙的方式將思政課的內容向學生進行傳播是黨的教育事業的廣大教師們所必需思考的問題了。

教育是多元而靈活的,在合適的時機已合適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合適的教育,是一種切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和“觀機逗教”。而在這樣的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之下,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也十分適應傳統與現代。

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顧名思義是一種從傳統的以思想政治教育課課堂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轉向了以多種課堂(如專業課、體育課等)中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這種教育模式考慮了全面培養的問題,以一種多種課程、多覆蓋、潛移默化的方式向學生傳遞了正確的思想政治內容,也為思政課減少壓力。從傳播學涵化理論的角度來說,這種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形塑恰恰會是一種十分有效,且切合當代社會的方式。

從“思政課程”的硬性模式到“課程思政”的軟性模式地轉換一般分為兩種模式:1、思政與課堂的硬結合;2、課堂與思政的軟結合。思政與課堂的硬結合是指在專業等非思政課課堂當中,對學生進行結合課程思政教育的宣講,這種模式的優劣也是十分明顯的,優勢在于可以直接的進行思政的教育,劣勢在于方式與傳統的思政課區別不大學生容易起逆反心理,且傳播效果與解讀效果容易不佳。課堂與思政的軟結合這種方式指的是將思政教學內容融入課程內容之中,教學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以巧妙的方式在講課程的知識點的同時進行思政教育,這種方式的優劣勢也非常明顯。優勢在于此種方式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可以巧妙的避過學生的逆反心理,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劣勢也是同樣的明顯:第一、這種方式不容易廣泛的使用,其對學科、課程的要求很大,需要是可以結合的課程;第二、這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與專業素養要求特別高,需要教師對專業課和思想政治內容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巧妙的表達;第三、尺度不容易把握,如果思想政治教育過少,傳播強度無法達到,如果思想教育過多,又會變為硬結合,引起逆反心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們也看到,無論在思想認識層面還是在實際操作層面,高校思政工作還面臨請多挑戰。比如,些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淡化、 道德選擇偏差、道德行為欠缺等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層的還是在于高校德育格局不夠大、資源不夠多、力量不夠強。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要強調,在發揮思政課作為德育教育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時,讓所有課堂都肩負起育人功能,讓每位教師都守好段渠、種好責任田,切實將“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

參考文獻:

[1] 李飚,賴德勝,高曼. 互聯網使用對生育率的影響研究[J]. 南方人口,2021,36(2):65-80.

[2] 王金營,劉艷華. 經濟發展中的人口回旋空間:存在性和理論架構——基于人口負增長背景下對經濟增長理論的反思和借鑒[J]. 人口研究,2020,44(1):3-18.

[3] 郭凱明,顏色,李雙潞. 結構轉型、生育率選擇與人口轉變[J]. 世界經濟,2021,44(1):106-125.

[4] 史效東,趙曉萍,任媛. 減緩生育率下降的對策[J]. 中國國情國力,2018(1):38-39.

[5] 葉華,吳曉剛. 生育率下降與中國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趨勢[J]. 社會學研究,2011(5):153-177.

[6] 肖程錢. 中國生育率變動的影響因素分析[J]. 福建質量管理,2019(15):234,233.

[7] 耿瑞霞,劉生龍,謝申祥. “一孩政策”、生育率下降與性別平等——基于中國微觀數據的經驗分析[J]. 學術研究,2020(6):94-101.

作者簡介:

王睿劼(1993.02),男,漢族,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講師,澳門科技大學傳播學碩士,研究方向:傳播政治經濟學。

猜你喜歡
高職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關于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的思考
高職大學生孝文化教育淺探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與應用
高職應有自身的“話語權”
高職“創業課”該怎么上?
提升高職“多元”吸引力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