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中主要貿易術語選用分析

2021-03-04 23:22朱春蘭
科學與財富 2021年26期
關鍵詞:選用因素分析

朱春蘭

關鍵詞:貿易術語;分析;選用;因素

貿易術語,又稱貿易條件、價格術語,用來說明價格的構成以及買賣雙方有關費用、奉獻、責任的劃分,以確定買賣雙方在交貨和接貨過程中應盡的義務。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在規定價格時使用貿易術語,既可節省交易磋商的時間和費用,也可簡化交易磋商和買賣合同的內容,有利于交易的達成和貿易的發展。

一、國際貿易中常用貿易術語分析

(一) E組術語

E組主要有1個術語,即 EXW。該術語英文全稱為"EX Works(… name place of delivery)",中文意思為"工廠交貨(……指定交貨地點)"。該術語適用于任何單一運輸方式或多種運輸方式。

該術語下,賣方在其所在處所(工廠、工場、倉庫等)將貨物置于買方處置時,即履行了交貨義務。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準備的車輛,也不負責出口清關。買方負擔自賣方所在處所提取貨物運至目的地的一切費用和風險。EXW術語是賣方承擔義務職責最少的術語,如買方無法辦理貨物出口清關手續時,則不宜使用這一術語。

(二)F 組術語

F組主要有3個術語,即 FAS、FOB和FCA。

1.FAS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Free Alongside Ship(… named port of shipment)",中文意思為"船邊交貨(……指定裝運港)"。該術語適用于海運和內河水運運輸。

該術語下,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放置碼頭或駁船上靠買方指定的船舶旁邊,或取得已經如此交付的貨物時,即完成了交貨。買方必須自該時刻起,負擔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買方須自付費用訂立自指定裝運港起的貨物運輸合同。FAS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該術語不適合于貨物在交到船邊之前已經移交給承運人的情況,如貨物在集箱終端交給承運人,這種情況應當考慮使用FCA術語。

2.FOB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Free On Board( … named port of shipment)",中文意思為"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該術語適用于海運和內河水運運輸。

該術語下,賣方在指定裝運港將貨物裝至買方指定的船上,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貨物,賣方完成交貨。當貨物被交到船上時,風險轉移。自該時刻起,買方負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并支付一切費用。FOB術語要求賣方負責辦理出口清關,買方辦理進口清關。如果買賣雙方不擬以貨物交到船上作為完成交貨,而以貨物于裝船前在指定地點(例如集裝箱堆場)交給承運人完成交貨,則應采用FCA術語。

3.FCA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Free Carrier(… named place of delivery)",中文意思為"貨交承運人(……指定交貨地)"。該術語適用于任何單一運輸方式或多種運輸方式。

該術語下,賣方在其所在處所或另一指定地,將貨物交付給由買方指定的承運人或其他人,或取得已經如此交付的貨物,即完成交貨。如果有多個承運人,風險也自貨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時轉移。FCA術語下,雙方當事人應盡可能明確地規定指定地內的交貨地點,因風險和費用在該地點由賣方轉移至買方。如買方不通知在指定地內的特定交貨地點,賣方可選擇在指定地內他認為最合適的地點交貨。FCA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買方辦理貨物進口清關。

(三)C組術語

C組主要有4個術語,即 CFR、CIF、CPT和CIP。

1.CFR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Cost ?and Freight( …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中文意思為"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該術語適用于海運和內河水運運輸。

該術語下,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船上,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貨物,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必需的費用和運費,但交貨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于發生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額外費用自賣方轉移至買方。CFR術語要求賣方辦理出口清關,買方辦理進口清關。如果雙方當事人不擬以貨物交到船上作為完成交貨,而以貨物于裝船前在指定地點交給承運人完成交貨,則應采用CPT術語。CFR術語下,賣方不負責辦理保險手續和不支付保險費,不提供保險單據。有關海上運輸的貨物保險由買方自理。按CFR術語訂立合同,需特別注意的是裝船通知問題,賣方必須毫不遲延地通知買方貨物已裝上船。

2.CIF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中文意思為"成本加保險費,運費(……指定目的港)"。該術語適用于海運和內河水運運輸。

該術語下,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船上,或取得已如此交付的貨物,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必需的費用和運費,但交貨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于發生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額外費用,自賣方轉移至買方。CIF和CFR術語中買賣雙方的義務劃分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僅在于: CIF術語賣方必須為貨物在運輸中滅失或損壞的買方風險取得海上保險,賣方須訂立保險合同,并支付保險費。根據《2020年通則》,如買賣雙方事先未在合同中規定保險險別和保險金額,CIP術語下賣方只需按《協會貨物條款》ICC(C)或《中國保險條款》平安險別取得投保,最低保險金額為合同價款的110% 。如果雙方當事人不擬以貨物交到船上作為完成交貨,而以貨物于裝船前在指定地點交給承運人完成交貨,則應采用CIP術語。

3.CPT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Carriage Pa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中文意思為"運費付至(……指定目的地)"。該術語適用于任何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

該術語下,當貨物已被交給由賣方訂約的承運人,或取得已經如此交付的貨物時,賣方即完成了交貨。交貨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于發生事件面引起的任何額外費用,即從賣方轉移至買方。與FCA術語相同,如果為了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需要利用多個承運人,風險也自貨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時轉移。CPT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買方辦理貨物進口清關。CPT術語賣方負責安排運輸,簽訂或取得運輸合同,將貨物自交貨地內的約定交貨點(如有),運送至指定目的地的任何交貨點。賣方對買方無訂立保險合同的義務,通常需買方自行辦理貨物運輸保險。為了避免兩者脫節,造成貨物裝運(貨交承運人處置)后,失去對貨物必要的保險保障,賣方應及時向買方發出裝運通知。

4.CIP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中文意思為"運費、保險費付至(……指定目的地)"。該術語適用于任何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

該術語下,賣方除了須承擔在CPT術語下同樣的義務外,還須對貨物在運輸途中滅失或損壞的買方風險取得貨物保險,訂立保險合同,并支付保險費。如果使用多種運輸方式(常見于貨物在集裝箱終端交給承運人的情況),則適用使用CIP,而非CIF。需要注意的是:在 《2010年通則》及以往版本中,CIP術語下賣方應投保保險責任最低的保險險別,但是《2020年通則》修訂為:如買賣雙方事先未在合同中規定保險險別和保險金額,賣方需按《協會貨物條款》ICC(A)或《中國保險條款》一切險別取得投保,最低保險金額為合同價款的110% 。

(四)D組術語

D組主要有3個術語,即DAP、DPU、DDP。

1.DAP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Delivered at Place(…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中文意思為"目的地交貨(填入指定目的地)"。該術語適用于任何單一運輸方式或多種運輸方式。

該術語下,賣方在約定目的地的約定地點(如有),將裝在抵達的運輸工具上并做好卸貨準備的貨物交由買方處置,或以取得已經如此交付的貨物時,即履行了交貨。賣方承擔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一切風險和費用,賣方須自付費用訂立運軸合同或安排運輸。DAP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但不需要辦理貨物進口清關。如果買方沒有安排進口清關,貨物將被滯留在目的地國家的港口或內陸運輸終端,這時理應由買方承擔貨物可能發生的損壞滅失的風險。如希望賣方辦理貨物進口清關,則可考慮使用DDP。

2.DPU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Delivered at Place Unloaded(…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中文意思為"目的地卸貨后交貨(……指定目的地)"。該術語適用于任何單一運輸方式或多種運輸方式。

該術語下,賣方在指定目的地的約定地點(如有),將貨物從抵達的運輸工具上卸下并交由買方處置,或以取得已經如此交付的貨物時,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負擔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約定地點(如有)并卸下的一切風險。DPU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但無義務辦理貨物進口清關。如希望賣方辦理貨物進口清關,則可考慮使用DDP。DPU術語是《2020年通則》新增的術語,替代了2010版DAT術語,且列于DAP之后,這樣可更清晰地區分DAP和DPU兩術語,方便選用。

3.DDP

該術語英文全稱為" Delivered Duty Paid (…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中文意思為"完稅后交貨(……指定目的地)"。該術語適用于任何單一運輸方式或多種運輸方式。

該術語下,賣方在約定目的地的約定地點(如有),將放置在抵達的運輸工具上做好卸貨準備的貨物交由買方處置,或以取得已經如此交付的貨物時,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負擔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的一切費用和風險。賣方不僅需辦理貨物出口清關,也需辦理進口清關,包括出口/過境/進口許可證、安檢清關、裝運前檢驗及任何其他官方授權,并支付任何出口和進口關稅、稅捐和其他費用。如果賣方無法辦理進口清關手續,則不應使用該術語,而應考慮選用DAP或DPU。與EXW相反,DDP是賣方負擔最多義務的術語。

二、貿易術語選用考慮因素

在國際貿易中選用哪一種貿易術語,密切關系到買賣雙方的經濟利益。就我方外貿企業而言,貿易術語的選用應結合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考慮運輸條件。首先應考慮采用何種方式運輸。根據自己的運輸能力和對方的運輸條件選擇貿易條款。

2.考慮貨源情況。不同類別的貨物具有不同的特點,在運輸方面也有不同要求,安排運輸的難易不同,運費開支大小也有差異,這是選用貿易術語應該考慮的因素。此外,成交量的大小,也直接影響運輸方式的選擇。

3.考慮運費因素。運費是貨價構成因素之一,在選用貿易術語時,應考慮貨物經由路線的運費收取情況和運價變動趨勢。

4.考慮運輸途中的風險。在國際貿易中,交易的商品一般需要通過長途運輸,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風險,特別是在遇到戰爭或正常的國際貿易遇到人為障礙與破壞的時期和地區,則運輸途中的風險更大。

5.考慮辦理進出口結關手續有無困難。關于進出口貨物的結關手續,有些國家規定只能由結關所在國家的當事人安排或代為辦理,有些國家則無此項限制。

6.考慮增收節支。出口中多選用CIF/CIP和CFR/CPT,進口中多選用FOB/FCA ,這樣可增加收入節省支出,同時,運輸和保險都由我國外貿公司辦理,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運輸業和保險業的發展。

7.考慮安全收匯收貨。在國際貿易進程的各個環節中,都可能潛伏著對經營者造成損害的 風險,在貿易術語的選用方面,也應該考慮出口收匯和進口收貨的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進出口貿易實務教程(第八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吳百福、 徐小薇 、聶清.

[2]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20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中國國際商會 .

猜你喜歡
選用因素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解石三大因素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談拖拉機燃油的選用與維護
三級跳遠教學中的五種輔助教材探析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怎樣理解人是戰爭的決定因素?
什么是戰爭勝負決定因素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