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工市場如何把握未來主旋律

2021-03-05 02:37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
中國船檢 2021年2期
關鍵詞:海工鉆井深海

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 杜 亮

傳統海工市場深陷低迷,新興領域催生了“大海工”時代的到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對本就深陷低迷期的海工市場帶來沉重一擊,極大削弱了市場的積極前景。國際油價大幅暴跌,大批投資項目延遲或取消,不少企業走向破產,油氣巨擘開始能源轉型,傳統海洋油氣市場陰霾難散,復蘇之路艱難曲折。隨著全球“去碳化”,海洋可再生能源板塊發展迅速,海上風電、海洋氫能等領域將給持續低迷的海工市場帶來曙光,深海養殖、深海采礦等新興領域有望給海工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2020年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回顧

1、鉆井裝備陰霾難散,生產裝備是主要支撐

在新冠疫情和低油價的雙重因素影響下,海工市場持續低迷,隨著全球經濟和油氣需求不斷恢復,2020年底 WTI油價已達48美元,但全球自升式和浮式鉆井市場利用率仍處于歷史低位。據IHS統計,2020年主要成交了3艘FPSO、2艘FSO、15艘工程支持船,總接單量為56艘,總計126.1萬總噸。和2019年104艘、70萬總噸相比,按艘數計,減少了47.1%,以總噸計,增加了近80%。

2020年,俄羅斯和韓國訂船最多,以49.5萬總噸、2艘和43萬總噸、5艘,分別占據訂單總額的51%和45%,我國在2020年下單2艘風電安裝船,共計2.2萬總噸。建造國方面,中國和韓國包攬了世界90%以上海工船的建造,以總噸計,中國以65.29萬總噸、9艘的接單量位居世界第一,韓國以49.51萬總噸、2艘的接單量位居世界第二。

如圖1所示,從近5年的海工裝備成交量來看,由于海工市場供給過剩,船東沒有訂造新的鉆井船,平臺供應船和工程支持船下單較多,但其總噸位較小,在海工新船建造市場占有率較低。整體來看,得益于FPSO和FSO的訂單,2020年接單量要好于2018年和2019年,FPSO已成持續低迷海工市場的有效支撐。但在鉆井裝備方面,多家鉆井公司財務狀況受到挑戰,不少船東進入破產程序,鉆井市場承壓較大。

圖1 近5年海工裝備建造市場情況

2、海工交付量已達低位,供給過剩得到緩解

近5年來,海工行業經歷了長時間的衰退期,雖然新船接單放緩,但依舊很難改變供給過剩的局面。從圖2可以看到,2020年海工裝備交付量共交付94艘、104.3萬總噸,和2019年相比,以艘數計減少了28.8%,以總噸計減少了23.5%,是近5年交付量的最低水平,交付量的不斷降低給供給過剩帶來一定緩解。具體交付類型方面,平臺供應船、工程支持船和三用工作船交付艘數基本呈每年遞減趨勢,從交付總噸上看,FPSO占據主要份額。

圖2 近5年海工裝備交付量

3、海上風電逆風而行,新興海工蓄勢待發

2020年,全球多國開展“綠色能源轉型”,海洋上可再生能源中海上風電項目數量驟然增加,有數據顯示,2020年底歐洲海上風電施工船日租金已達10萬歐元,中國“搶裝潮”的出現也使得國內海上風電施工船供不應求,海上風電市場十分火熱。此外,隨著海洋工程領域向深遠海拓展,催生出深海養殖裝備、深海采礦裝備、海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海水淡化裝備等新興海工裝備,海工裝備產業正不斷壯大。

未來海工市場展望

1、海洋油氣復蘇艱辛,能源轉型增添不確定性

2020年全球海工市場波動劇烈,斷崖式下跌的油價給傳統海工領域帶來重創,海洋油氣市場在物流、利用率和租金方面面臨很大挑戰。但2020年底WTI油價已高于相關機構40~45美元的預測,鉆井市場呈現緩慢復蘇之勢,克拉克森也預測疫情得到控制后,2021年海洋油氣市場將好于預期,業界不少人士對2021年海洋油氣市場持樂觀態度。

近年來,全球能源清潔化發展,殼牌、道達爾、BP、埃尼等歐洲石油公司并不看好油氣的長期發展,向新能源、低碳業務轉移,而美國油氣公司和資源型國家石油公司則發展CCS和CCUS等技術以滿足低碳要求,能源市場的再平衡給為海洋油氣增添了較多不確定性,海洋油氣復蘇之路路途艱辛。

2、海上風電如火如荼,降本增效仍是重點

據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海上風電新船訂單市場占全球海工市場10%以上,隨著海上風電大型化、深遠化發展,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和專業風電運維船將存在大量缺口。同時,歐洲國家基于豐厚的海上風電資源開展了海上風電制氫研究,并取得一定進展,海上風電制氫平臺有望成為推動海洋氫能發展、構建零碳排放社會的有效手段。

當前,我國已提出2030和2060碳排放目標,碳中和倒逼風電發展,裝機容量大幅提升已成必然,但退補政策使得海上風電將在2022年步入市場競爭階段,在降低成本方面面臨風險和挑戰。目前,業內普遍看好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但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建造交付周期長,海上風電降本速度可能受到影響。因此,預判海上風電安裝需求,預研新一代海上風電安裝裝備,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或是降本增效的解決之道。

3、深海養殖百花齊放,規范標準還是空白

近年來,挪威、日本、智利等國都在加速發展深遠海養殖,我國政府部門、養殖企業、科研院所在推進深遠海養殖裝備研發和推廣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據了解,我國有關部門正開展促進深遠海養殖政策的制定,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國信、中集來福士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涌現了一批大西洋鮭、大黃魚、章紅魚、鮑魚等多個“1號”深海養殖裝備,在政策護航下,深海養殖裝備進程明顯加快,后疫情時代的冷鏈食品安全問題也為我國深海養殖裝備發展帶來契機。

總體來看,深海養殖處于發展初級和探索階段,面臨著裝備投資高、安全監管難、養殖裝備和養殖工藝技術融合度不夠的問題,還需要政府、養殖企業和裝備企業聯合發力,重點解決。就裝備層面來說,應盡快突破養殖裝備系統關鍵技術,降低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建立深海養殖裝備規范標準,促進深海養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4、深海采礦暗自發力,環境和技術受到制約

世界首艘深海采礦船因鸚鵡螺公司宣告破產面臨“擱淺”,但深海采礦熱度依舊。2020年,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起草了深海礦物開采法規,美國船級社發布海工行業首個海底采礦指南,中國船舶集團實現了硫化物采礦車原理樣機和礦漿輸送泵樣機的自主研制,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實現深海海底富鈷結殼試采,世界各國都在暗自發力,為后續商業化開采積蓄力量。

目前,環境和技術是擺在全球深海采礦的兩大難題。其中,深海采礦平臺總體設計、深水通信、礦物采集、礦物輸送等關鍵系統設備還不夠成熟,環境和法律法規問題研究還不夠深入,但隨著技術水平不斷進步,人們對銅、鈷、鎳、錳等金屬需求日益增加,深海采礦商業化進程正在加快,提出有效的深海采礦解決方案,研制低成本、技術高的深海采礦裝備是深海采礦商業化的必經之路。

5、“大海工”時代已經到來,綠色智能仍是主旋律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面臨市場需求低迷、能源結構調整等不利因素,在海洋油氣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進軍新興海工領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大海工”時代已經到來。隨著全球“去碳化”,今后10~20年內海工行業將面臨重大結構性調整,但“綠色”和“智能”依然是創新發展的兩大主旋律。我們應在綠色智能發展的大潮流中,抓住“大海工”時代市場發展機遇,直面挑戰,加快新產品和新方案的研究步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壯大海工裝備產業規模,推動海工裝備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將海工裝備產業由大做強。

猜你喜歡
海工鉆井深海
工信部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船舶海工裝備入列
吹響海洋強國夢號角——鎮江高新區船舶海工產業
隱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海上鉆井平臺
無處安放的海工行業
浮式鉆井平臺將迎來史上最大拆解潮
未來2年將有超過100座鉆井平臺報廢
振華重工研制國內首個鉆井VFD控制系統
“海工王者”的驕傲與焦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