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生/救助艇首纜和救助艇可浮索配備的要求分析

2021-03-05 02:37中國船級社王在忠
中國船檢 2021年2期
關鍵詞:救生筏水線救生艇

中國船級社 王在忠

王在忠 中國船級社(CCS)青島分社日照辦事處驗船師,主要從事營運船舶和新建船舶輪機電氣專業檢驗工作。先后在青島北海船舶重工和日照港達船舶重工等廠區參與VLOC、挖泥船、拖輪等船型的建造檢驗工作,在日照港和嵐山港參與VLOC、VLCC、各類型散貨船、集裝箱船等船型的營運檢驗工作。

在現場檢驗過程中經常發現救生艇和救助艇的首纜、救助艇拖帶用可浮索的配備問題,現場管理人員對此也不甚了解或理解較混亂。

發現的問題

1、某輪救助艇首纜并沒有附連在艇首固定裝置上,如圖1。

圖1 救助艇首纜固定裝置和首纜

2、某輪救助艇上配備的拖帶救生筏用可浮索,經測量發現只有30米,如圖2。

圖2 救助艇配備的可浮索

3、某輪一兼作救助艇的重力式全封閉救生艇中配備的拖帶救生筏用可浮索為25米長的兩根,如圖3。

圖3 全封閉救生艇內配備的可浮索

4、某輪重力式全封閉救生艇的首纜錯誤連接在艇鉤上,如圖4。

圖4 重力式全封閉救生艇首部

5、某輪重力式全封閉救生艇的首纜破損斷掉,長度不足,如圖5。

圖5 重力式全封閉救生艇首部和首纜

配備要求分析

1、救助艇首纜的配備和存放要求

國際救生設備規則(LSA規則)中關于救助艇首纜的配備要求:

LSA規則第V章5.1.2.2.5救助艇屬具中應有足夠長度和強度的首纜(Painter)1根,附連在4.4.7.7要求的脫開裝置,并設置在救助艇的前端。

其中,4.4.7.7的要求為:LSA規則第IV章4.4.7.7每艘救生艇應在艇首附近,設置裝置以固定首纜。當船在靜水中以5kn速度拖航前進時,該裝置應使救生艇不會出現不安全性和不穩定性。除了自由降落救生艇以外,首纜固定裝置應包括脫開裝置,以使船在靜水中以5kn速度向前航行時,首纜能從救生艇內部脫開。如圖6。

圖6 救助艇首纜固定裝置

按照LSA規則的要求:

(1)救助艇需要配備1根首纜,要附連在艇首的固定裝置上。

(2)首纜的要求是“足夠長度和強度”。按照其輔助救助艇釋放的作用其強度需要得到驗證;其長度應能起到輔助救助艇釋放的目的,考慮到救助艇釋放時并不是全部人員登艇,首纜的控制由船上人員操作,推斷救助艇長度可以參考救生筏首纜的要求“其長度應不少于10m加上從存放處到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或15m(兩者取大者)”。

(3)救助艇艇首要設置一個首纜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能在救助艇內脫開首纜。

2、救助艇可浮索的配備要求

LSA規則中關于救助艇可浮索的配備要求:

LSA規則第V章5.1.2.2.6救助艇屬具中要求具有長度不少于50m的可浮索1根,具有足夠拖帶5.1.1.7要求的救生筏的強度。

其中LSA規則第V章5.1.1.7的要求:救助艇應在海浪中具有充分的機動性和操作性,以能從水中拯救人員,集結救生筏并能以至少2kn航速拖帶船舶所配備的載足全部乘員及屬具或相當重量的最大救生筏。

LSA規則第V章5.1.1.9拖帶裝置應永久地安裝在救助艇上, 其強度應足夠集結或拖帶5.1.1.7要求的救生筏。

按照LSA規則要求,救助艇后部設有永久的拖帶裝置如圖7,具有2kn拖帶船舶所有配備載足所有乘員及屬具或相當重量的最大救生筏的功能。同時,為完成此功能,屬具中要求配備具有長度不少于50m的可浮索1根,同時其強度要滿足其預期拖帶功能。

圖7 救助艇拖帶裝置

同樣是可浮索,SOLAS公約第III章第7.1.2條對于帶可浮救生索的救生圈提出了要求:“船舶每舷至少有1個救生圈應裝有符合LSA規則2.1.4要求的可浮救生索,其長度不少于其存放處在最輕載航行水線以上高度的2倍或30m,取較大者?!比鐖D8。

圖8 帶可浮救生索的救生圈

兩種名稱類似的繩索,在船上的使用可能造成一定的混亂,實際維護過程中,在更換可浮索時,可能由于訂貨或分配的原因,將30m的救生圈用可浮救生索作為救助艇拖帶用的50m的可浮拖帶索,造成錯誤。兩者的區別對比如下表。

表 兩種可浮索的對比

另外,救生艇和救助艇屬具中都要求了“系有長度不小于30m浮索的可浮救生環2個”,此浮索和救生環現場配備樣式如圖9。同樣是浮索,現場配備應與拖帶用浮索區分。

圖9 救助/救生艇屬具中帶30m浮索的救生手環

3、救生艇首纜的配備和存放要求

LSA規則中關于救生艇首纜的配備要求:

LSA規則第IV章4.4.8.7救生艇屬具中要求有效的首纜2根,其長度不小于從救生艇存放位置至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的2倍或15m,取其長者。自由降落救生艇的2根首纜應設置在救生艇的前端附近供備用。在其他救生艇上按4.4.7.7所要求的與脫開裝置相連的一根首纜應設在救生艇前端,另一根應牢牢地固定在或靠近救生艇的前端供備用。

另外,LSA規則第IV章4.4.8救生艇屬具存放總要求為:“無論是本條規定,還是4.4所要求的救生艇屬具的所有各項都應采取綁扎在救生艇內,貯存在柜內或艙內;貯存在托架內或類似的支架裝置或其他適宜的方式系固于救生艇內。但是,如果救生艇靠吊艇索降落,艇鉤應不加固定以供撐開救生艇。屬具的系固方式應不致妨礙任何棄船步驟。各項救生艇屬具應盡可能小巧輕便并應包裝合適而緊湊?!逼渲袑τ诜墙德涫褂玫膶倬叩拇娣欧绞绞牵骸巴ㄟ^綁帶、儲物柜或隔艙、托架或類似安裝方式或其他適當方法儲存在救生艇內?!?/p>

圖10 救生艇首纜固定裝置

按照LSA規則的要求:

(1)所有的救生艇需要配備2根首纜,長度為不小于從救生艇存放位置至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的2倍或15m(取大者)。

(2)自由降落救生艇兩根首纜的存放:自由降落救生艇首纜非降落使用,其存放在救生艇內部前端附近,以便在救生艇降落后使用,艇首設置了纜樁等首纜固定裝置,從艇首門處可以實現方便連接,如圖11、圖12。

圖11 某船自由降落救生艇的兩根首纜

圖12 某船自由降落救生艇的艇首纜樁

(3)其他救生艇(除自由降落救生艇以外)兩根首纜的存放:一根首纜與艇首固定裝置相連接,存放在救生艇的前部,此“前部”可以是艇身上前部合適的地方,如前部設置纜樁,也可以是艇外前部附近,例如搭在艇前部舷側欄桿上,隨時使用。另一根備用首纜應牢牢固定在或靠近救生艇的前部,此處的“固定(firmly secured)”在LSA規則第IV章4.4.8的要求中給出了幾種形式:通過綁帶、儲物柜或隔艙、托架或類似安裝方式或其他適當方法。對于另一條備用首纜的存放,一般是艇內首部附近放置,如需要使用時,可以通過首門(封閉救生艇)實現首纜的連接安裝在原來第一條的位置。對于封閉救生艇,并沒有強制艇首設置纜樁以系固備用首纜。

(4)其他救生艇(除自由降落救生艇以外)配備的與脫開裝置相連的首纜的另一端不強制要求系在母船上(母船--救生艇所在的船舶),因為,首纜的使用是根據救生艇釋放實際場景決定。

貨船的非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釋放場景在做好釋放救生艇的準備后分為:①按照應變部署表的職能,部分船員按照各自職能在母船上共同釋放載有部分人員的救生艇,然后,在母船上的人員再通過登乘梯全部登上救生艇;②一人站在艇甲板邊緣上操作釋放載有人員的救生艇下水,而后,在母船上的人員再通過登乘梯全部登上救生艇;③船上總人員坐在救生艇內,由1人在救生艇內操作釋放救生艇下水。

根據救生艇的降落場景,釋放場景①和②如需要使用首纜,首纜的控制由船上人員進行操作,救生艇下水后,首纜系固在船舷欄桿等堅固部件上,以利于人員用乘梯登艇。釋放場景③救生艇的釋放是在全體船員登上救生艇后進行的,此時,母船上已經沒有其他船員,如果此時需要使用首纜來保證救生艇的釋放,考慮到救生艇首纜長度為“不小于從救生艇存放位置至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的2倍”,首纜可由救生艇內人員操作(首纜一端固定在艇前部首纜固定裝置上,繞過母船某堅固部件,另一端由艇內人員在首門附近根據艇釋放的速度進行控制),當完成救生艇釋放、艇機啟動后,通過首纜固定裝置快速解開首纜,救生艇完全脫離母船。

(5)雖然有(4)中對實際棄船過程中救生艇釋放場景首纜使用的描述,但日常演習救生艇釋放時,首纜的控制更多是由母船上人員控制,因此常見的第一根首纜的存放方式是一端固定在艇首固定裝置上,另一端與首纜一起搭在艇首附近甲板欄桿上,并做簡單綁縛,便于快速使用。救助艇的首纜的存放也常如此。如圖13、圖14。

圖14 某救生艇首纜存放

圖13 救助艇首纜存放示意圖

(6)兼做救助艇的救生艇,其首纜的配備應同時滿足救生艇和救助艇的要求,配備2根首纜。

配備要求的總結

通過以上檢驗發現的問題和LSA規則要求分析,對于救生艇和救助艇首纜和救助艇拖帶用可浮索的配備理解梳理總結如下:

1、救助艇:1根首纜(長度可參考不少于10m加上從存放處到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或15m(兩者取大者))+1根長度不少于50m的可浮索(具有2kn拖帶船舶所有配備載足所有乘員及屬具或相當重量的最大救生筏的強度,并注意與船上其他救生浮索的區分);

2、非自由降落救生艇:2根首纜(長度為不小于從救生艇存放位置至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的2倍或15 m(取大者)),一根首纜一端安裝在首部固定裝置上,另外一根備用首纜艇內前部存放備用,需要時連接在艇首首纜固定裝置上;

3、自由降落救生艇:2根首纜(長度為不小于從救生艇存放位置至最輕載航行水線距離的2倍或15m(取大者)),艇內前部存放備用,艇首有固定裝置,需要時連接;

4、救生艇兼用救助艇:2根首纜(要求參見非自由降落救生艇)+1根長度不少于50m的可浮索(具有2kn拖帶船舶所有配備載足所有乘員及屬具或相當重量的最大救生筏的強度,并注意與船上其他救生浮索的區分);

5、對于現場配備存疑的內容:長度不少于50m的可浮索其強度是否滿足LSA規則的要求“具有2kn拖帶船舶所有配備載足所有乘員及屬具或相當重量的最大救生筏的強度”,如何來判斷?現場常見的配備為直徑10mm或12mm的尼龍繩(救生圈帶的可浮救生索直徑多為8mm);

6、非自由降落救生艇的首纜使用,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導致了其存放形式存在不同。常見的是一端連接在首纜固定裝置上,另一端與首纜一起搭在艇首附近甲板欄桿上,并做簡單綁縛。

猜你喜歡
救生筏水線救生艇
國內海洋漁業船舶氣脹式救生筏使用研究分析和建議
大型船舶水線面視覺圖像準確檢測系統
氣脹式救生筏存放要點和常見問題
救生艇
風雨激振中斜拉索表面水線運動的三維數值模擬
自充氣救生筏
再大風浪也不會翻的救生筏
IMO同意有關全封閉救生艇通風要求的草案
規?;怆u養殖場水線管理
中海油服獲救生艇釋放鉤新型專利證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