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指導下的紀錄片英雄敘事

2021-03-07 12:38王研屹劉永寧
藝術科技 2021年21期
關鍵詞:文藝理論紀錄片

王研屹 劉永寧

關鍵詞:文藝理論;英雄敘事;紀錄片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1-00-03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基礎,強調歷史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相統一。全媒體時代,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指導下,紀錄片創作契合社會發展趨勢,從以電視臺為核心轉向在商業視頻網站大放異彩,個體、獨立制片等機構也在新媒體時代和紀錄片形成契合點,在創作上有了新的創作語法與美學特征,展現當下創作形態的多元性。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戰“疫”題材紀錄片記錄話語,觀照現實,在傳遞人文主義價值關懷的同時,也展現出我國的大國風范和同舟共濟的傳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庇⑿壑髁x作為各類藝術創作題材之一,其塑造的英雄精神是推動民族和國家前進的動力因素。因此,影視作品中的英雄敘事也是傳達主題思想、表現人類意志的創作手法之一,戰“疫”紀錄片對英雄形象的構建是中國意志的精神符碼和國家意識形態的直接體現,也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關于現實主義理論的實踐表達。

1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指導下紀錄片人物的呈現

1.1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實踐觀

實踐觀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整體思維方式,其核心是實踐。而紀錄片正是以真實為核心的紀錄影像,其中“非虛構”這一概念在紀錄片定義中是最為關鍵的,無論是人物、事件還是景觀都是這樣,要從客觀角度去記錄。其中第一條就揭示了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蛾P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實踐觀點指導我們要做有中國特色的紀錄片,它的本質決定了內容是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一部藝術作品是否真實在于它是否客觀。關于如何做,《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明確了路線,在紀錄片制作或文藝生產中不要過分看重紀錄片的“記錄”功能,把木訥、機械的記錄當作影像。相反,忽視紀錄片的“記錄”功能則會在影像中夾雜創作者的主觀思想,用大量的空鏡頭和說教的解說詞,把能引起觀眾內心情感共鳴的影像變成滿是說教、灌輸式教育的影片,煩瑣冗長且毫無意義,缺乏發人深省的內涵,忽視了思考,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1]。

1.2 馬克思主義典型人物文藝理論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強調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紀錄片特性之一——紀實性,通過展現真人、真事、真實場景來闡述導演思想,引發觀眾思考,客觀展現人物與環境的關系。紀錄片展現的主要人物承載著紀錄片的精神主旨,其中,英雄敘事最能表達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英雄敘事是“英雄情結和英雄崇拜心理的延伸,寄托了人類自我超越的渴望”[2]。從古代神話開始,關于英雄題材的神話故事一直是流傳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故事類型之一,這是由于故事塑造的英雄精神是時代賦予的文化特征,保留了人類文明歷史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使英雄事跡和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從而證明人類意志的價值所在,并激勵和鼓舞人們帶著英雄精神奮勇直前突破人類極限。當英雄敘事走進紀錄片的視野,對個人或群體英雄的客觀現實記錄不僅是對當下社會時代進行的真實還原,而且確立了新的記錄語言,形成了獨特的類型美學。在新媒體語境下,紀錄片呈現多元化發展,英雄敘事的價值進一步被挖掘,成為時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結合的產物。

紀錄片新媒體傳播呈現井噴式發展趨勢,各類優質紀錄片的好評印證了這種創作理念和傳播方式的可行性,對英雄人物的構建方式相較于傳統紀錄片有了新的審美取向和價值取向。與傳統紀錄片直觀反映主要人物的豐功偉績不同,新媒體語境下對英雄題材的選取有了更廣闊的視野?!段以诠蕦m修文物》還原故宮文物修復師的日常工作,成功塑造“匠人英雄”,展現其匠心工藝和匠人精神,反映當下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修復師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這個工作也得到了觀眾的追捧和熱議,新媒體傳播下,傳統文化被進一步認可和發揚?!堕W亮的名字》系列紀錄片通過不同敘事者講述的方式還原英雄人物的原本面貌,這些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名字再一次被呼喚、被銘記,將抽象的愛國精神主流意識具象化,為建國70周年獻上贊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讓這類主旋律紀錄片迅速進入觀眾視野,并融入現代生活。醫療類紀錄片在新媒體語境下方興未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醫生傳統的刻板印象,并且改善了醫患關系。醫生救死扶傷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曉,他們的形象被建構成與死神搏斗的平民英雄,展現了生命和人性的可貴。

面對公共衛生事件,人心惶惶,不僅要避免新冠病毒對人類生命的侵害,也要點燃人們對生活的信心,重拾對生命的熱情。在此情況下,紀錄片創作團隊讓鏡頭直面社會現實,真實反映疫情下國人的生活現狀,展現從普通群眾到國家領導人對國家的拯救行動,各方人士與時間賽跑對生命價值的珍視,是中國意志的精神符碼和國家意識形態的直接體現。此類紀錄片不僅關注當下,更表現人的精神意志,建構了一個個擔負國家重任的英雄形象,他們是時代先鋒,也是平凡的普通人,這樣的平民英雄在新媒體語境下更能給予群眾直面疫情災害的真實力量。

2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指導下典型人物形象構建

典型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的重要部分,現實主義要求創作者對現實客觀如實地反映,同時按照藝術規律創造典型形象,既要客觀展現歷史發展,又要表現人物與環境之間的現實關系,達到歷史的真實和現實的真實。戰“疫”紀錄片對當下疫情進行真實反映,通過英雄敘事,以小見大地用個人表現群體,用社會表現國家,展現中國力量和民族精神,給予人民群眾精神鼓舞。在敘事語言上,戰“疫”紀錄片的創作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每部紀錄片都有對生命獨特的表達方式?!段錆h,我的戰“疫”日記》通過個人記錄的方式,展現人民群眾對現實的真實看法;《冬去春歸》用解說的方式客觀反映疫情給社會帶來的重創和群眾對疫情的抗爭;《我是醫者》從醫生的視角表現醫生對病人的救助以及與病毒的對抗。新媒體語境下,戰“疫”紀錄片的創作理念也表現出一些共性,共同構建出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具有極強的社會現實意義。

按照線性敘事方式客觀還原疫情危機與對抗的發展過程,這種符合現實生活發展流程的敘述方式更易被大眾接受,從而使敘述的內容和傳達的意志清晰明了,起到弘揚正能量與履行社會責任的價值導向作用?!队⑿壑恰窂奈錆h關閉離漢通道之日起開始記錄,關注每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較為清晰客觀地將疫情從初發到控制、武漢從封城到解封全方位地展現出來。每個關鍵點都由英雄人物的行為產生,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帶領全體醫護人員奮戰一線,使金銀潭成為最早收治患者的主戰場之一;張笑春醫生的發現與呼吁讓診療方案進一步完善,新增的“疑似病例”給了患者活下去的希望,也讓疫情得到了進一步控制?!抖ゴ簹w》同樣按照時間線性敘事,從疫情蔓延開始記錄,中間呈現了以上海醫療隊為代表的馳援團隊從到達前線開始救助到成功返航的過程,援鄂醫療團隊折射出中華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意志和以人為本的國家形象[3]。

影視作品的敘事視角決定了創作團隊對題材和人物的選取,各個敘述視角也表現了不同的主題思想。戰“疫”紀錄片通過不同的敘述視角,多方面表現英雄人物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反抗精神。采用第三人稱敘事方式,讓敘事者處于上帝視角講述事件發生的全過程,《英雄之城》《冬去春歸》《生死43天》等紀錄片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表現疫情防控期間的生死時刻。解說詞對英雄人物及故事進行敘述,中間穿插人物的采訪,全面立體地表現英雄人物的真情實感。同時也有限知視角,通過個體講述故事,這樣的處理方式將現實客觀生活和人類的主觀情感相融合,使觀眾更有代入感?!剁娔仙健窂溺娔仙皆菏康囊暯浅霭l,面對疫情,他最初與普通人一樣不知曉很多信息,過程中也將視角轉向非典時期鐘南山院士與死神的殊死搏斗。整部影片始終圍繞鐘南山院士,從他的視角講述國家與疫情的抗爭,構建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戰士?!段錆h,我的戰“疫”日記》敘事視點轉向平凡人,他們帶著主觀情感色彩記錄下自己眼中的武漢,貫穿“做好自己,就是守住一切”的社會意識。

3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指導下典型人物形象特征

恩格斯說過:“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钡湫腿宋镄蜗缶哂衅毡樾?,但同時也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英雄敘事中的英雄形象并不是單一的,新媒體語境下紀錄片對英雄題材的選取由個體精英轉向平民大眾,表現出的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與個性。普羅普在《故事形態學》[4]中將人物歸納為七種角色:對手、被害者、幫助者、被害者家人、送信者、主人公和偽主人公。當前時代對英雄的界定已經發生轉變,放大角色某方面的特質,每種角色都可以具有英雄價值與精神。面對疫情危機,新冠病毒成為全球共同的敵人,暴露在室外的人都有可能成為被害者。相較于醫療類紀錄片,戰“疫”紀錄片并沒有對病毒進行知識普及,也沒有將重點放在傳統的醫患關系上,而是將鏡頭對準戰“疫”過程中在前線與病毒進行殊死搏斗的醫護人員、夜以繼日防控疫情的國家領導人、用自己的力量同國家共患難的無數普通群眾,塑造平民化的英雄形象。

在戰“疫”紀錄片中,戰“疫”先鋒和救人者被塑造為主人公英雄形象。在《鐘南山》中,鐘南山院士接受國家任命,統籌防疫攻堅戰工作,他是時代的先鋒,也是治病救人的醫護英雄。紀錄片還展現了他在非典時期的作為和家庭對他的影響,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從而更好地頌揚英雄情懷,傳承英雄精神,點燃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熱情?!段沂轻t者》展現了醫生群像,塑造了醫療英雄,他們面對病毒也有恐懼和擔憂,但依然穿上防護服走向戰場。戰“疫”紀錄片將話語權交給他們,有利于揭露真相,增進民眾對醫生群體的了解,對醫者、對生命產生敬意?!抖ゴ簹w》也用大量篇幅展現醫生群體,不是單純展現他們治病救人的過程,而是將他們建構成病人的朋友。醫生幫助患者傳遞家人信息,關注患者心理情況,救治過程有時順利,但有時也要面對生命的逝去,多方面的醫生特質被展現出來,平民化的英雄形象也由此建構。

疫情防控期間,很多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扮演了幫助者的角色。疫情防控期間,網絡紀錄片井噴式發展,其中個人用戶“蜘蛛猴面包”制作的《武漢日記2020》和央視推出的《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這兩部微紀錄片展現了武漢人民的生活故事,展現了個人的力量與價值?!队⑿壑恰分衅隆瓣P鍵之舉”記錄了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設過程,將鏡頭對準后方工作的普通員工,他們不在前線,卻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武漢人民順利得到治療,控制住疫情發展,是醫療英雄有力的幫助者,也是為社會默默付出的英雄形象。毛青專家帶著軍隊確保醫護人員的安全,他們是醫療英雄的保衛者,展現了軍人的擔當?!抖ゴ簹w》中社會志愿者、社區服務人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獻出自己的力量,他們彰顯了我國同舟共濟的民族精神,更是平民化英雄的代表。鏡頭也對準了海外華僑對國內的支援,從多個方面印證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意識,共同構建出英雄無畏的國家形象。

4 結語

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指導下,現實主義理論影響著紀錄片創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睂τ⑿鄣慕缍S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英雄可以是承擔社會責任的精英人士,也可以是普通崗位上的平凡群眾。疫情局勢的扭轉離不開各方人士的奮力拼搏,戰“疫”紀錄片的鏡頭記錄下了疫情防控期間的人生百態,用英雄敘事構建了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既是對現實的客觀記錄,也是對英雄人物的最高致敬,讓他們的故事得以流傳和保存。關注英雄人物的故事,戰“疫”紀錄片傳達創作者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取向,共同構建出中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具有極強的社會現實意義,能夠增強民眾對民族的認同感和對國家的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高楠.重讀《德意志意識形態》:對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論與文學理論相關命題的思考[J].中國文學研究,2021(4):1-9.

[2] 侯婧.絲綢之路題材電影的英雄敘事及英雄形象探析[J].當代電影,2018(11):155-158.

[3] 羅鋒,王巖.“誰在講述”與“誰的記憶”:新冠疫情紀錄片的歷史書寫與迷思祛除[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1,43(8):116-119.

[4] [俄]普羅普.故事形態學[M].賈放,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73-77.

作者簡介:王研屹(1996—),男,江蘇宿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電影理論。

劉永寧(1959—),男,江蘇徐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影視創作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文藝理論紀錄片
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當代價值與借鑒
——評《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視角下《幻滅》的現實主義藝術特征探析
一部微紀錄片的感悟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紀錄片之頁
中國文聯出版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著書系”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當代下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當代形態建構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