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共讀: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有效途徑

2021-03-08 23:38丁文玉
閱讀(教學研究) 2021年11期
關鍵詞:親子共讀多元評價

丁文玉

【摘要】全面實施統編版教材后,就如何有效培養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和閱讀習慣,筆者通過積極倡導親子共讀,從精心策劃共讀方案、隨時關注共讀進程、多元評價共讀成果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幫助家長在親子共讀中塑造“讀書人”“朗讀者” “對話者”這三種角色,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關鍵詞】親子共讀 對話者 多元評價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構建了“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旨在引導小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但事實上,孩子進入小學中高年級后,很多家長很苦惱,給孩子買了那么多好書,可孩子就是不愛讀書。筆者在一次以“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親子共讀”為主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本班僅有20.6%的學生有親子共讀的經歷,10.1%的家長讀過家教類書籍。大部分家長習慣于碎片化電子閱讀,手機、電腦不離手,他們認為孩子已長大,沒必要像幼年期那樣由家長陪著閱讀。有的父母還談到自己缺乏參與親子閱讀的技巧和持久性等問題。

由此,筆者決定通過推廣親子共讀,讓小學生在與父母共同閱讀、快樂分享中愛上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每年的寒暑假放假前、新學期開學之初,筆者都會召開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親子共讀策劃會”。在會上,教師與家長、孩子一起探討共讀計劃,為家長和學生推薦閱讀書單,指導每個家庭根據自己的喜好確定孩子和父母各自閱讀的書單及親子共讀書單。最后,家長和孩子一起設計家庭閱讀創意活動方案。

各個家庭的親子共讀情況參差不齊,作為教師,只有隨時關注并指導每個家庭的親子共讀活動,才能提高共讀的效率。筆者主要從四方面進行引領,幫助家長在親子共讀中塑造“讀書人”“朗讀者”“對話者”這三種角色,并及時地進行積極、多元的評價。

一、共建家庭閱讀角,為做“讀書人”創設優雅環境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會對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養成和閱讀能力的發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筆者在線指導班級里的父母們,挑一個采光條件好的角落,根據孩子的喜好、性別精心布置家庭閱讀角。筆者給家庭閱讀角的建設提出了“五個一要求”,即一個小書架、一批童書、一張書桌、一盞臺燈、一個館長(孩子擔任)。一個月后,筆者班上已有89%的家庭為孩子設立了專門的閱讀空間。

“一書一世界,一家一港灣?!豹毩?、安靜、舒適的家庭閱讀角,是親子共讀好書的溫馨空間,是一家人的心靈棲息地。茶余飯后,閑暇時光,臨睡之前,一家人圍坐在閱讀角,父母或與孩子共讀童書,或閱讀自己的專業書籍,用“讀書人”的姿態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孩子閱讀經典童書,與父母共同比賽完成每日閱讀打卡任務。親子徜徉書海,歲月靜好,世界清明,沒有了往日的“學業焦慮”,沒有了親子間的“劍拔弩張”。

二、舉行共讀儀式,為做“朗讀者”創設溫馨氛圍

什么是儀式呢?在法國童話《小王子》中有一段關于“儀式”的對話: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焙傉f,“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比如說,我的那些獵人就有一種儀式。他們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們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個美好的日子……”

是的,儀式就是讓這一刻的價值和意義非同凡響。每個寒暑假前一天晚上,筆者都會在線指導每個家庭開啟第一次家庭共讀活動。孩子們邀請父母來到家庭閱讀角,輕輕翻開教師精心設計的《快樂閱讀手冊》,配樂合作朗誦手冊上的小詩《走進書里去》。

讀畢,父母鄭重地為孩子寫下讀書寄語。一個溫馨的閱讀角,一段美美的親子誦讀時光,一份深情的寄語,這種富有儀式感的讀書氛圍,讓親子間彼此信任,一起對即將開始的家庭閱讀之旅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筆者還倡導每個家庭根據自身情況,開展“每日晨讀”或者“每周一次親子共讀”活動。從此,雙休日、寒暑假,每個家庭每天的居家生活從孩子的瑯瑯書聲中開始,在親子分享好書、暢談感悟中結束。

三、開展共讀分享會,為做“對話者”架起溝通橋梁

在親子共讀中,兒童需要和父母共讀,更需要分享、表達,需要傾聽和反饋。語言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最受益的是閱讀之后的對話。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閱讀量的增加,作為家長,在扮演好“讀書人”“朗讀者”的同時,還要努力做一個積極的“對話者”。有些家長在調查中反饋,自己缺乏親子閱讀方法,希望得到教師專業、系統的指點。于是,筆者想到以“親子共讀分享會”的方式指導父母扮演好親子閱讀中“對話者”的角色。

在每次“寒假(暑假)家庭共讀策劃會”上,筆者都會重點指導每個家庭設計假期讀書分享會的方案。為了提高家庭讀書分享會的實效,筆者提出了三個指導性的建議:

1.活動前準備充分。父母親都要參與家庭分享會方案的商討,確定活動主題和形式,細化活動流程;主持人必須由孩子擔當,父母指導孩子寫好活動串詞,反復操練。

2.活動時暢所欲言?;顒舆^程中,家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相互鼓勵與點贊。

3.活動后主動反思?;顒咏Y束后,由爸爸帶著家庭成員總結活動得失,討論下月家庭分享會的相關事宜。因為相較于媽媽而言,爸爸日常的參與一般較少,而面對孩子的不足,爸爸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有不同。

第一次家庭讀書會圓滿結束后,很多家庭在讀書交流微信群里分享活動圖片、音頻視頻和美篇等。他們的讀書分享會形式豐富多彩,有閱讀闖關游戲、讀書沙龍、經典誦讀、好書推薦、飛花令、辯論會……例如,王同學家庭開展的“閱讀闖關”讀書分享會獲得了眾多群友的點贊。他們一家人(包括孩子的祖輩)共讀了《我要做好孩子》和《波麗安娜》,共同設計了閱讀闖關的形式和有趣的闖關題?;顒咏Y束后,王同學父母在班級微信群如是說:“通過親子共讀活動,我們家的讀書氛圍愈加濃厚。我們在讀書中碰撞觀點,少了囫圇吞棗,多了對所讀作品的通透理解;我們在讀書中交流想法,加深了感情,在共讀的美好時光中我們的心更近、愛更濃!”

此外,教師還指導家長們開展不同家庭之間的親子閱讀線下分享會。孩子們在讀書會上推薦好書,分享閱讀感悟;家長們暢談親子共讀經驗或困惑;教師為家長們做親子閱讀小講座,現場為孩子和家長答疑解惑。

四、多元評價共讀成果,讓共讀“可持續”發展

以前,教師對學生的讀書成果經常不予評價,或者到開學后打個分數、等第,或者評選一些“優秀讀書作業”張貼于班級墻報展覽。這種評價時間滯后、方式單一,很難使學生感受到認真讀書帶來的成就感,也無法使他們對課外閱讀保持熱情。

假期里,筆者借助互聯網,開設了“親子共讀打卡欄”,建立了“親子共讀”微信交流群,讓家長和學生在這兩個虛擬的在線班級里,每天自由發布各種形式的親子共讀成果,有親子朗讀音視頻、親子讀書故事、親子喜愛的人物排行榜……在這兒,他們可以隨時獲得教師的評價和指導,獲得不同家庭成員的肯定和欣賞。一張無形的“網”,使全班四十多個家庭因為閱讀而心意相通,情誼相牽,書香氤氳。

“互聯網+”的評價是師生、生生、不同家長之間的過程性評價,而假期結束前家庭成員之間的互評則是充滿溫情、極富教育意義的成長型評價。教師和班級家委會成員共同制定了本班“書香好家長”和“我是閱讀小達人”的評選標準,鼓勵全班家長和孩子積極參評。由學生對照評選標準,為自己的家長寫《“書香好家長”申請書》;家長對照評選標準,為自己的孩子寫《“我是閱讀小達人”申請書》。 兩個獎項的獲獎名額不限,重在鼓勵和欣賞。親子互評互賞的評價方式,大大激發了家長和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很多學生還用繪本表達親子閱讀帶來的快樂,或用思維導圖、文字記錄自己的閱讀體驗。

比如,徐同學說:每天,我和媽媽一起閱讀課外書,漸漸讀懂了“好書不厭讀百回,熟讀深思子自知”的含義。工作繁忙的爸爸看到我讀書熱情高漲,也加入到我們的讀書小組來。我們一起開讀書會,一起分角色朗讀,還互相點評。讀書真是其樂無窮!

孩子的可喜變化,家長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二十多位家長也紛紛寫下親子共讀感言。

李同學爸爸說:陪孩子一起讀書,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更重要的是,一家人通過共讀、共聊書中內容的過程,情感更加親密,從中獲得了幸福和滿足。陪伴孩子閱讀,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如此多的歡愉,何樂而不為?

洪同學媽媽說:親子共讀活動讓我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情緒發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學會了用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同時也讓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爸爸媽媽的想法。兒子是個特別好動的孩子,所以我們都想不到,截止目前為止,已經10天沒下樓“瘋野”的孩子在家還能如此歡愉。那是因為孩子的閱讀興趣變得濃厚了,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通過推廣親子共讀,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教師的創意工作、家長的優質陪伴、學生的深度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還可以讓書香的氛圍彌漫在每個家庭之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親子共讀多元評價
拓寬閱讀視野,提高語文能力
讓課外閱讀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前行
淺談如何構建中職德育課多元評價體系
如何提高焊工實習教學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項目教學分組學習探討
多元評價,不拘一格
開展科學繪本活動建構生動課堂探研
兒童繪本的暢銷因素分析
在“親子共讀”中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