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中嵌入“快閃藝術展”的空間要素分析

2021-03-08 01:44戴夢婷
設計 2021年5期
關鍵詞:設計要素商業空間展示設計

戴夢婷

摘要:探索“快閃藝術展”在商業空間中的空間設計特征。對商業空間中展覽中間的展陳設計要素,包括布局與展線、表現內容的形式手法、光和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再從實踐角度進行驗證?!翱扉W藝術展”設計展示設計在內容形式表現手法上個性鮮明,具有創新性且觀眾行為模式發生轉變?!翱扉W藝術展”的展陳設計模式在遵循傳統展陳設計的大原則下,以自身創新、個性的展示形象融入到商場的氛圍中;展覽設計中的空間修辭手法會讓展覽變得更加具有說服力、創造性。

關鍵詞:“快閃藝術展”展示設計 商業空間 設計要素 創新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1) 03-0149-03

引言

“快閃藝術展”是指一般在商業空間內的美術館或者公共空間中舉辦的短期藝術展覽,和藝術包裝下的品牌宣傳相比商業性質低,藝術和背后的主題旨意高、文化內涵深刻。時間一般為1-3個月,主旨在于拉近大眾和藝術的距離,并且促使泛藝術化。

一、展示空間環境設計要素

(一)布局與展線?!翱扉W藝術展”作為藝術展覽的一個分支,起源于博物館展示設計和“快閃”活動。站在快閃展覽的空間設計角度分析,它依然延續著正統的展示設計方法論,即設定主題、分割空間、布置展線、塑造形式、修飾版面與群落、實施和運營等主要程序。對商業空間中“快閃藝術展”進行策劃設計時,首先把以下兩個元素作為前提:

1.場地。應考慮場地因素,場地因素是整個設計程序得以進行的前提,商場中的展覽場地一般都有所差別,例如上海Kl1藝術購物中心將美術館建在83層,建立之初就把約3000平米藝術空間作為一個重要的功能區域;上海興業太古匯L3多功能廳既可以舉辦展覽也接待會議活動,此外位于南京德基廣場的德基美術館則是在廣場建立約十年后開始策劃設計并于2017年9月竣工。這些商業場所的展覽場地性質、面積等都不相同,快閃展覽進行空間環境設計時遵循一般設計原則對展覽場地及周邊環境進行考察,其中包括商場周邊交通地理環境、商場內部公共空間、展覽實際場地等的細致了解。

2.空間布局與展線設計??臻g布局和展線一般建立于強烈的邏輯思維中,設計者需要熟悉、理解每一處內容,需要和策劃團隊或者專業人員、藝術家合作、協商,盡可能地吸收內容信息,同時又有將內容整合、分解的能力。并且思考商業空間如何與展覽相關聯,展覽空間內部功能劃分是否符合內容體量、墻體規格是否與建筑空間相一致、比例尺度是否得當、是否保證了人與物的安全等問題。這個過程也是在建立大眾獲取信息的基本路徑,組織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故事框架和梗概。

(二)表現內容的形式手法。20世紀美國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的在其關于環境媒介的理論中指出“語言不是現實的表征,而是現實的中介,正如‘地圖不是版圖一樣”[1]。人類為了表示意圖、傳達信息而創造了語言,從物化的角度分析語言,它是人類發明的強大工具。展示空間存在的意義也是向人傳遞某些信息,如果忽略體量,它也是策展人、設計者、藝術家等信息發送者向受眾的“訴說”,此時整個空間變成類似于語言的“工具”,受眾認為它是可以產生認知學習的手段,設計者認為它是表現內容的形式方法的集合。

1.版面和群落。版面和群落是“快閃藝術展”最直觀的視覺語言,二維平面和三維立體的組合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版面中的文字、圖形、圖表、插畫或者是依附于其上的展品燈都在充分體現個體作用的基礎上更好地闡述展覽主題。版面上的立體展品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它是走出版面的實物,促使觀眾腦海中的形象、故事更加具體。某種意義上說,所有表現形式都是空間媒介的延伸;圖表和圖形著重于利用人的視覺和認知特性迎合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最大化地讓接收方不受語言、地域文化、文化程度等限制,所以他們是空閆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而文字是傳遞展示信息最基礎的符號[2],文字在版面中的作用時常是“統領全文”或“總結全文”,它約束圖形、插畫等元素的服務方向,使整個版面更加完整。而聲音、視頻等都可以拉近人與展品的距離,更加容易觸動人的感覺,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體驗展品相關的故事內容、情感表現。圍繞一個或一些展品,利用文字、圖像、視頻或其它表現方式組合成的群落共同進行新的傳達,內部元素主次、動靜結合,群落的存在也將整個展覽的內容分為各個不同的小的節點,讓非專業觀眾將不熟悉的內容有層次地吸收。在“快閃藝術展”中,群落的概念更加明顯,設計師會用組合的場景來傳達相關知識點,群落的形態也是由基礎的點、線、面抽象形成。群落中的形體有體量、比例的關系,這些形態的特征必須表現出主題形式,凝固的體塊與流動的線條,構成各種對比和變化,體現了視覺的空間美感與主體性。

2.空間修辭。修辭本是對語言的一種修飾,20世紀著名的美裔俄籍語言學家諾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提出了語言交流的六要素,即談話者、語境、信息、接觸、編碼、接收者。筆者認為,這六個要素同樣適合于空間和人之間“對話”,并且在眾多展覽空間中,語境、信息、接觸和編碼是判斷空間優劣的關鍵,這四個要素體現于展覽空間中的信息傳播媒介與渠道;體現空間修辭的手段,比如設計元素的形式美、夸張、重構等;還體現于展示信息的傳達層次和效果,觀展者和消費者因為認知背景的不同對信息的吸收理解程度也不同,這也符合語言交流中的特性,即意義流動的不確定性,但快閃展覽空間的公共服務特征強調尋求最大的適應性是其空間存在原則,這也是空間修辭和語言交流最主要的區別。

國內學者陳汝東對空間修辭的定義為:是一種以語言、圖像以及音像綜合符號為媒介,以最佳的視覺效果為目的的人類傳播行為。另外,對空間的視覺修辭分析一般由兩個分析層面展開:研究者處理要分析空間中的視覺元素與空間關系之外,還需要探討空間與主體的互動如何深化其社會意義。展覽空間從最初的“庫房式”展覽到現在多樣演繹的產生,核心從收藏保護、研究詮釋轉向為展示展覽、教育傳播,為大眾創造愉悅的學習空間,職能是為人服務、滿足觀眾的期待,并且越來越注重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引發觀眾思考,形成空間和觀眾、展品和人之間的交流,上述的版面和群落是空間修辭的直接表現,它們都是不同的演繹手法。語言修辭讓話語、文章變得優美或者具有說服力,展示空間是具有實物性的實踐型空間,對比夸張、比喻象征等都會使內容信息傳播變得具象、富有感染力。

3.空間形式手法。在藝術設計領域里,創新就是設計創意,設計創意是以新思維、新設計和新描述為特征的概念化過程[3]。展示空間中的形式創新是一個從內容策劃出發,以供需雙方的旨意要求為基礎,依賴于設計創意者的專業素養,以當前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經濟、科技水平為依托的一個空間變量,這個變量外在表現于空間的氛圍、空間修辭手法、空間群落以及版面,細化可追溯到隔墻形式、輔助展品、道具、平面排版以及材質、燈光、音效等具體元素的呈現形式,設計創意者將各種元素與不同的內容整合在一起,考究整體設計和局部設計的關系,再進行形象思維的發散,形式的創新可以源于任何專業和領域,最后不斷地推敲、探討可實施性,解決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問題,直至完成現場施工布展工作。展示空間的設計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設計師空間造型能力的體現,實則反映的是設計師對所要傳達的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建立在認知心理學、視知覺、傳播學等學科基礎上的對信息重新組織的能力[4]。

(三)光和色彩。光、色彩、材質的組合會給展示空間帶來豐富的空間層次感,不同色彩的光給無機的材質帶來生命力,從而創造出不同空間風格。

1.光的作用。光像其他所有材質一樣具有自己特有的形態,光和影可以給靜態的空間增加動感,也可以增強材質的情感表達,在現代展示空間中,光源一般為自然光和人工光,快閃展覽因為特殊場地條件,一般位于商場中庭等公共空間的以自然光、人工光結合為主。在“快閃藝術展”的演繹空間中,光的走向依據內容和形式的展現,基礎照明和重點照明以及氛圍照明的交互使用,在滿足受眾基礎視覺生理需求的基礎上,營造氛圍空間,并增強展品及輔助展品等的立體感、材質感和色彩感,提升圖片、裝置、道具等一切與展示相關的設計語言的價值。

2.色彩的價值。色彩是展示空間情緒的主導,人類對于不同色彩的感覺來源于在自然界中長久的生存體驗,色彩的符號意義也是人類對萬物的感受,并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將一些色彩轉換運用來表達自身的感情或感覺??臻g設計創意對色彩的認知應該是深刻的,用不同色彩的搭配傳遞細膩的內容情感和空間性格,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純度,非專業觀眾一般用色相統稱一個空間的色彩特性。在藝術展覽空間中,色彩可以來自于燈光、圖文版面、道具景觀、墻體立面等不同物體,內部組合復雜但又不能缺少秩序感,不同的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混亂的空間色彩會干擾觀眾的認知,沒有主次、缺少指引的色彩會讓空間失去價值,所以在進行設計規劃時,設定好空間的風格傾向,讓色彩在一個大的方向上進行組合變化非常重要。多彩的世界給人們帶來無限的視覺經驗,出色的快閃空間形成的視覺刺激會與這些經驗不謀而合。

二、觀眾行為模式的轉變

(一)觀眾活躍度的促進。展覽空間是商業空間中的新情境,新的情境會帶來不同的行為,情境中的主體依然是人、物、空間,最基本和最普遍形式的本質是信息交流,所以人在空間中具有很大的主導作用,他們既可以選擇接收展品內容和形式信息,也可以選擇和人進行交流,即展示空間因為信息傳遞的目的具有聚集人群的功能,聚集的人群會因為空間的密度、氛圍、界線等特征,產生不同的群體活動,從而展開不同的社交活動,在這個層面上看,快閃展覽空間可以促進群體行為的發生或轉變,繼而促進大眾活動的綜合性發展。

(二)文化消費理念導向。文化消費是大眾消費行為隨著經濟條件發展和文化意識形態不斷提高后形成的一種滿足于精神需求的消費模式,顯現于普通消費轉至空間消費的過程中,在哲學領域,鮑德里亞曾說:當今社會“消費”不是一種附屬于生產的消極行為,而是成為“生產力的一種有組織的延伸”[5]?,F今大眾的消費不局限于某一個具體的品牌,消費也不是一定帶有目的性。商業空間中的電影院、超市、飲食店等,滿足各自基礎功能之外,空間的延伸更加吸引現在的消費者,例如空間的服務、形式、氛圍、情感等,會成為吸引消費的核心因素。人們感受到的色彩、陳設、空間都是功能化,對這些內容的規劃和組合才會帶來不一樣的觀感質量。

城市商業空間并不是狹隘地滿足于回應人的物質資本交換,它更多的是創造一個帶有文化、情感、精神價值的符號群體,創造出可依賴、有黏度、有溫度的空間,并且能夠成為文化的載體。商業空間將“快閃藝術展”納入其平臺之中,就是解構和重組其自身內容,重塑人在商業空間中的系統行為,介入社會公共文化傳播的職能。它將藝術展覽變成空間內部的一個流動成分,利用展覽的主題、演繹形式、信息價值創造消費者群體在消費空間時新的情感需求,從而迎合大眾對文化消費的追求,具有審美價值、文化導向的展覽空間成為改變人們傳統消費行為的“指引符號”。

三、實踐案例概述與分析

(一)《海的輪廓》展覽設計實踐。此次展覽是筆者2019年參與的快閃展覽展陳設計,此次項目位于上海K11購物中心k11美術館內。首先,在參與整個項目的過程中,是前期多場地的考察,除了展館場地之外,還需要了解整個商場的氛圍、風格,商業品牌的大致類別等。在設計階段,展覽主題是海洋生態的展現,主要展品是數字媒體影視作品、攝影作品等,在對展示內容的特征、藝術家的要求進行了解溝通之后,綜合確定整個展覽空間需要表現沉浸式的海洋氛圍,所以在空間色彩上選用了indigo藍色,在形式手法上,入口空間地面選用了同色系的地毯,與第一展區藝術家夢幻的作品共同形成深邃的空間,地面不一樣的質感感官上將走進空間商業場所的消費者變成藝術體驗的感受者。展覽另外一個創新是整個展廳的過道空間都采用了呼吸燈,這在許多展覽中是不常見的,暗色調與呼吸燈的結合可以營造出從海洋中看向天空時飄浮不定的柔碎光線,給人帶來更加真實的感覺。

(二)《火星2035》展覽實踐分析。此次展覽是從2020年了月17日志至2020年10月8日在上海環球港L4演繹空間開展的科普類“快閃藝術展”,內容上一共設置了九個區域的內容,其中包括“往事劇場”、“沖日之夜”、“火星奇境”、“萬象”、“紅色家園”等展區。策展方和設計方共同的目標是創造一場獨特的展覽,既有科學又有藝術。設計團隊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空間修辭上,思考怎樣用更多的演繹手法去打動人心。另外,藝術是廣闊的,雖然傳統展覽中常見的是繪畫、模型場景等制造,在漫長的策展與設計階段,設計團隊想到了現場表演,這也是最有沖擊力的手法,最終決定設計在一個觀測儀、日晷等大小不一的模型以及大型LED顯示屏組成科幻舞臺上展現人類宇宙觀的進化,此次的表演場所與空間中的文字、圖畫相關聯,并且舞臺在非表演階段觀展者可以上臺在分散的復古桌柜中尋找隱藏的線索,共同組成一個新的信息群落,更加生動地訴說展覽內容,用趣味、互動的方式敘述最早人類開始探索太空奧秘的往事,如圖l。除此之外,還有以用皮爾斯伯戈經典科幻電影《世界之戰》的“沖日之夜”展區也非常精彩,展區想要表現的是在人類還沒有條件探測到火星具體構造與環境時,對火星的猜想,因此,展區內容打造成復古的室內風格,墻上的細節都表現著人類對于火星生物猜想的各種模型,中間則是一只被拴住的整體約2.5米高的怪獸模型,這也是設計團隊在看了很多科幻電影之后自行創作的,并且現場的怪獸指尖有按鈕,觀眾觸摸之后,怪獸就會隨之掙扎、雙眼變紅,整個空間的燈光設計渲染了神秘的氛圍,窗戶外led屏上跳動的紅色火焰,也讓觀眾想到了危險的氣息,很多觀眾在現場與觸碰怪獸之后被驚嚇到。在這一展區中,我們更多的用立體展品模型代替平面圖文敘事,希望成為整個展覽中的一個亮點,走進展廳的觀眾,因為氛圍渲染產生驚喜或者短暫驚嚇的情感都是設計團隊所希望的,在走出展廳之后,重新回到商業空間,可以回味人類在技術不先進的那個年代,對火星上環境與生物的幻想并與現代已知科技成果對比,感受人類外太空執著的探索精神。

除此之外,筆者也參與上海愛琴海購物中心明珠美術館《雨果:天才的內心》、外灘一號美術館《生生不息:齊白石大展》等設計,在這些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分析驗證前文中所提到的“快閃藝術展”的特性,他們都與商業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但又非常注重自身空間演繹的創意表現,也越來越符合當下年輕人文化消費觀念的傾向,不斷追求新的說故事的方式,嘗試跳出固有主題符碼外,創造更加深刻的體驗感,帶來感動和情感上的共鳴。

結論

本文從“快閃藝術展”的內部展示設計模式分析出發,在遵循展示空間設計的大原則下,設計師要思考展品以什么樣的形式呈現給觀眾以及考慮如何使展陳空間、展示理念融入進商場的氛圍環境中,注意場地因素,量體裁衣。商業空間的“快閃藝術展”具有更強的創造性表現,光和色彩跟隨物和空間的節奏,可以創造出有層次感的氛圍,內容的形式傳達、觀眾的物理和心理感受都成為“快閃藝術展”在追求創新時想要有所突破的領域,最終使展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項普通、頻繁藝術活動、社交活動形式,展示空間除了是一種設計形式之外,更加作為一種城市社會生活方式和文化現象與人們密切關系[6]。

參考文獻

[1]林文剛(Casey Man Kong Lum)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189

[2]吳詩中.展示陳列藝術設計[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6 32

[3]吳亞生.展示空間:設計實踐與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28-229

[4]吳詩中.展示陳列藝術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04

[5]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76

[6]王曉慧,解麗君.設計情感視角下的空間消費——以商業空間為例[J]美與時代(上),2017;(11)73-75

猜你喜歡
設計要素商業空間展示設計
商業空間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新媒體藝術在商業空間設計中的運用探究
梧州傳統騎樓商業空間的發展更新研究
吉祥物設計的關鍵要素與設計思路初探
科技館展示設計的思路與創新
基于服裝櫥窗靜態展示設計研究
會展設計要素探究
現代展示場景設計中視覺元素的應用研究
基于市場經濟的陳列設計研究
兒童玩具設計要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