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分析

2021-03-08 06:22耿傳令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商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耿傳令

摘 要:商丘市被譽為“豫東糧倉”,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商丘市給人的印象仍是“貧窮”。2017年10月,鄉村振興戰略開始實施,商丘農村經濟在平穩發展的同時,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研究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能夠認清當前農村經濟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的優勢與問題,從而指導經濟發展趨利避害,切實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人民獲得感提供幫助。

關鍵詞:商丘;農村經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產業更是實現農村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農業支撐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這一經濟主體的活動更是支撐著農業的發展,農民脫貧致富是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意義所在。本文以河南省商丘市農業經濟為研究對象,回顧30年來商丘農村經濟發展歷史與當前狀況,從農民人均收入與農產品價格波動入手,分析商丘市農村經濟發展的漫長道路。

一、商丘市農村經濟發展回顧與現存問題

(一)10年間三大產業生產總值對比

商丘是一個農業大市,在2019年的統計數據中,商丘農村人口占總人口900萬人的70%。由此可見,實現商丘鄉村的振興發展是解決商丘經濟發展問題的關鍵環節。農作物的種植收入是農村主要經濟來源,諸多農作物中,小麥產量的增長率與第一產業6%的增長率保持一致,其他主要農作物的增長率仍然低于糧食的增長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水平遠遠沒有達到與第一產業保持同步增長的要求,處于簡單再加工階段。10多年的農業結構不合理狀態下,雖然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在持續增長,但是對比之下,商丘市的經濟增長水平仍處在河南省人均生產總值之下,而河南省又遠遠低于全國水平。分析一組數據:表1為商丘市2007年至2016年三大產業經濟增長水平,表2與表3分別為全國與河南省10年來三大產業經濟增長水平的數據統計。

通過圖表可以看出10年來商丘市、河南省、全國三大產業的增長水平與相互的數據對比。經過計算可以得出:商丘市10年間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與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72.5%、155.7%、254.8%、160%;河南省為98%、135%、259.4%、168.5%;全國增長水平為129.1%、134.2%、231%、175.2%。2007年,商丘市人均生產總值為9309元,此時全國人均生產總值已達20505元,僅為全國人均生產總值的45.4%,直至2016年商丘市的人均生產總值為27332元,全國人均生產總值為42575元。盡管10年間有了明顯增長,但是仍然只為全國人均水平的64.2%,這說明商丘市整體經濟發展仍然遠遠落后于全國水平。

(二)農村經濟現存的問題

第一產業占比仍處于較高水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以2016年數據為例,商丘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05元,僅是河南省的82%,在河南省18個地市中居于倒數第2位,僅高于周口,是全國的77%,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

1.基礎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融合度偏低。農作物種植業是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單純的作物種植只能增加鄉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并不能因作物增產豐收而富足。同時,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度低,也導致出現農作物價格波動甚至滯銷的局面。這樣的狀態極大地打擊了以務農為主的農村居民的生產積極性,在政策實施上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事業增加了推進難度。

商丘地區主要農作物種類較多,以蘋果為例,種植區主要位于靠近山東、瀕臨黃河故道的虞城、夏邑等地,蘋果價格的波動性較大。2015年紅富士蘋果批量售出的價格為3.6元/公斤,2016年同樣品種的蘋果價格跌至3.2元/公斤,2017年與2018年跌至近年谷底,1.6元/公斤左右的價格仍有大量果農出售。2019年蘋果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是也僅有2.4元/公斤。大多數農民為個體經營種植,蘋果等其他農作物成熟后并沒有專業的儲存倉庫,沒有科學的儲存方法,變質即為虧損。而價格則由蘋果批量收購的商家確定,次果價格更低,甚至只能喂豬或腐爛在農田里。而同樣的時間節點,二、三線城市的超市內蘋果的價格基本上維持在7元/公斤以上。2018年以來,小麥價格持續下降,而飼料、化肥等價格指數卻連續上漲,導致小麥畝均產值下降和生產成本上漲,種植收益明顯下降。如養豬專業戶在經歷非洲豬瘟的侵襲后損失慘重,而2019年豬肉價格飆升甚至超過80元/公斤。又如大蒜、大豆等價格波動同樣使人擔憂,遇到突發狀況,抗波動性的能力極為低下。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度較低,在鄉村地區沒有相應的精細型加工工廠,加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不高、農業科技水平較低等問題,導致鄉村農戶的生產與收益沒有保障,大大打擊了其生產積極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在總體方面取得的成效喜人,但是依然不能夠全覆蓋,目前還沒有顧及各個鄉村。

2.農產品供給結構不合理。從本質上看,河南農業的深層次矛盾明顯,要素配置不合理,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等問題突出。就全國總體情況來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對生活基本物質的需求由數量轉換為質量,對農產品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而河南省的農產品供給主要為低端產品,沒有品牌支撐和特色鮮明的宣傳等,導致知名度不高。以商丘主要農作物小麥為例,商丘是小麥種植大市,但并不是強市,產量多但沒有知名度,產業大但品牌雜,呈現量多而不全、品種雜而無名氣的狀態,導致出現農產品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同時,生產成本增加與收益低下的雙重因素,也導致農村勞動力外流嚴重,土地外包甚至荒廢。

這種不合理的供求關系以及集體經濟模式薄弱的狀態亟須作出調整,以期找到商丘市種植、養殖特色,合理利用土地,將糧食生產作為鄉村人口的主要收入。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此為大背景,應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爭取切實調整商丘農村供給關系,調動村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三步走”戰略安排已經進入第二個階段的收尾期,而制度框架的構建和政策體系的完善還在進行中。2020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不僅要求全國鄉村整體水平達到計劃安排的要求,而且貧困落后的鄉村地帶也要向目標靠攏,發動群眾力量搞建設,以求跟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目標,就是不斷提高鄉村居民在農業生產與鄉村經濟發展中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以達到徹底在基層解決農村經濟問題和鄉村居民就業創業問題的目的,確保當地群眾能夠長期穩定增加收入、安居樂業。為了盡快且平穩地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明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及其與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必然聯系。

(一)農村經濟發展依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增進農村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益,提高與農村經濟息息相關的農作物的品質與收益,構建合理的供給與收入體系,使農民便捷賣出保證經濟來源的農產品,買進保證生活質量的實惠產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六大改革要素:調整完善人口政策、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深化簡政放權改革、構建社會服務體系。其中,推進土地制度改革與農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只有通過推動土地制度改革,全面釋放土地活力,完善農村的供給關系,才能引回農村外流人口,培養創新創業的人才,激發農村創新活力,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實現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助力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提升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由此可見,完善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配合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更凸顯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是激勵農村居民提高生產水平與質量,釋放供給結構的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途徑。對于以種植和養殖為主要生產手段的商丘農村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人們的迫切希望,不僅有利于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有利于新農村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為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關系到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對于促進農業全面升級、推動農村全面進步和實現農民全面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改善農村供給關系,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才有實力培養下一代,為人才建設提供新鮮血液,同時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鼓勵城市人才回鄉創業,將才智發揮在廣闊的黃土地上,帶動生產,助推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在科學的供給結構以及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實現農村經濟的專業化、規?;?、社會化、產業化,為建設美麗新農村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貢獻力量。

三、結 語

商丘市要摘掉貧窮的帽子,就要堅持黨的領導,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借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土地生產活力,使得鄉村基礎經濟能夠為商丘市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支持以及經濟支持,全方位改善商丘總體經濟狀況?!霸|糧倉”不能空有其名,廣闊平原不能丟掉產糧的最基本優勢,只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讓這片廣袤的土地釋放活力。唯有使商丘人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前景,深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效益,商丘市當前遇到的困難才能迎刃而解。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關系,在認識到當前困難的同時,也直觀地感受到改革的必然性以及黨和政府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高度自信。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才回鄉、結構調整,第二、第三產業在農村經濟的支持下將會蒸蒸日上,從而建設好和諧美麗的新農村。

參考文獻:

[1]岳曙光.商丘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狀與對策[M].河南農業大學,2018-5:2.

[2]史繼紅.論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以商丘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視角[N].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9-1-25.

[3]董存仁.商丘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人力資源支撐問題研究[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19.

[4]陳超.商丘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

[5]張睿.商丘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研究[M].河南工業大學,2018-5.

[6]李忠恕.中原崛起背景下的商丘經濟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8.

[7]高維建.對供給側理論及其改革的幾點認識[N].管理研究,2018.

[8]劉軒.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返鄉農民工創業能力的提升路徑及對策——基于動態能力理論的視角[J].成人教育,2019.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農村經濟發展商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商丘師范學院美術作品選登
商丘師范學院美術作品選登
商丘之旅
讓更多企業在商丘長得大、飛得高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