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布魯氏菌病流行情況調查及綜合防控措施

2021-03-09 03:58魏邦香陳正博吳此玲徐金霞楊曉宇
智慧農業導刊 2021年20期
關鍵詞:布魯氏菌調運陽性率

魏邦香,陳正博,吳此玲,徐金霞,陳 炳,楊曉宇

(甘肅省榆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榆中 730100)

羊布魯氏菌病是羊感染布氏桿菌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人感染布魯氏菌病絕大多數都與感染布魯氏菌病病羊有接觸史。布魯氏菌病不僅嚴重危害養殖業的發展,而且也危害人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將布魯氏菌病列為B類傳染病,我國將布魯氏菌病列為二類傳染病[1]。

1 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概述

榆中縣畜間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最早開始于1973年,老一輩畜牧獸醫工作者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于1991年將我縣的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達到了穩定控制區標準。但隨著上世紀90年代末奶牛養殖熱的興起,跨省跨區長距離調運奶牛使我縣奶牛發生了布魯氏菌病,并在一段時間呈流行態勢。2012年我縣肉羊養殖業的興起,由于養殖戶違規從全國各地大量引進基礎母羊、種羊,無序的引種一度曾使我縣羊布魯氏菌病的群體陽性率達到12.79%,個體陽性率達到了2.79%,并有進一步擴散蔓延態勢。為了防治羊布魯氏菌病進一步擴散蔓延,2012年我縣開展了以羊為重點的布魯氏菌病檢測凈化工作,但為了全面了解全縣羊布魯氏菌病的流行和感染狀況,2014年至2020年開展了為期7年的羊布魯氏菌病的流行情況的調查。

2 流行病學調查的方式及調查結果

2014年根據羊布魯氏菌病既往病史和流行情況在全縣23個鄉鎮268個村選擇144個流行病學調查點,采集12 038份羊血清進行檢測,羊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是8.30%,個體陽性率是1.70%;2015年選擇181個調查點采集15 191份羊血清檢測,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是12.70%,個體陽性率是2.79%;2016年選擇對231個調查點采集17 134份羊血清檢測,羊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是7.79%,個體陽性率是1.40%;2017年選取了352個調查點采集13 601份羊血清檢測,羊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是4.80%,個體陽性率是1.10%;2018年選取302個調查點采集12 763份羊血清檢測,羊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是4.11%,個體陽性率是0.60%;2019年選取292個調查點采集13 105份羊血清檢測,羊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是2.31%,個體陽性率是0.55%;2020年選取246個調查點采集11 351份羊血清檢測,羊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是2.29%,個體陽性率是0.30%[2](見表1)。

表1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單位:個、只

3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

從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來看,通過連續6年的“檢、殺、消、管”綜合防控措施的實施,榆中縣羊的布魯氏菌病的防控取得了顯著成效,羊布魯氏菌病群體陽性率從12.70%下降到了2.29%,個體陽性率從2.79%下降到了0.30%。這一結果表明,通過科學合理的檢測,及時消除傳染源,加大對調入動物的有效監管,布魯氏菌病一類防控區無需實施全面免疫(榆中縣是布魯氏菌病一類防控區),通過檢測凈化的方式也能達到有效防控的目標。

3.1 羊布魯氏菌病流行原因

從對血清學陽性羊的溯源調查來看,造成我縣羊布魯氏菌病的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跨區域長距離調運動物是布魯氏菌病傳播和流行的主要因素[3]。上世紀90年代初我縣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達到了穩定控制區后,羊布魯氏菌病在我縣沒有發生和流行過,但2012年肉羊養殖業的興起,從各地大批調入羊后引發了我縣布魯氏菌病的發生和流行。從對陽性畜群的溯源調查來看,77.70%的陽性場是由于引種而引發的。

(2)養殖場暴發流行布魯氏菌病是由于對種公羊檢測不嚴或者隨意調換種羊而引起的。我縣8個規模養殖場大面積發生布魯氏菌病都是因種公羊感染布魯氏菌而引發的,一只感染了布魯氏菌病的種公羊一個生產周期能使25~30只生產母羊感染布魯氏菌病,如果不及時檢測處理,就會引起布魯氏菌病的暴發流行。

(3)對羊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特點不了解也是造成布魯氏菌病流行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通過幾年的宣傳和培訓,大多數養殖戶對布魯氏菌病的防控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引進羊時都對所購羊只進行檢測,然而卻忽略了場群的整體狀況,從布魯氏菌病沒有凈化的羊場引進羊只,導致布魯氏菌病的發生和流行。我縣有5個養羊場從布魯氏菌病陽性場引種而引發了疫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傷,有一個規模養殖場經過連續4年的跟蹤檢測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完全凈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布魯氏菌病源頭控制的重要性。

(4)免疫區的羊只禁止向非免疫區調運難以落實是造成布魯氏菌病流行的又一因素。在目前散養還是主要飼養模式的情況下,基層防疫體系不健全,防疫力量薄弱,免疫前的檢測無法保證、免疫畜的調運監管又難以有效落實,感染抗體與免疫抗體又無法區分,這又是布魯氏菌防控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我縣有3起引進免疫區羊只而引發本場羊感染布魯氏菌病的實例。

3.2 羊布魯氏菌病對人的危害調查

2015年至2020年,我縣人間布魯氏菌病的確診病例是31人。從對這些人員的職業調查來看,其中19人是從事肉羊養殖的,占確診病例的61.3%;5人是從事奶牛養殖的,占確診病例的16.1%;2人是鄉村獸醫,占確診病例的6.5%;其他5人是外出務工人員(沒有養牛、羊的經歷,長期在外打工,愛吃燒烤)。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人間布魯氏菌病的感染者大多都與羊有密切接觸史,這也反映出羊布魯氏菌對人的危害是最為嚴重的。羊布魯氏菌病的有效防控是人間布魯氏菌病防治的關健所在。

4 羊布魯氏菌病綜合防控措施

上世紀90年代初,布魯氏菌病達到穩定控制區后,大多數地方近20年內再沒有對羊的布魯氏菌病進行檢測,存在著對羊布魯氏菌感染和流行情況底子不清,一些布魯氏菌病陽性畜沒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造成病原的擴散和蔓延是布魯氏菌病出現反彈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與羊的長距離無序調運、基層防疫人員少力量薄弱、監管難以到位也有很大的關系。針對復雜的防控形式,為使布魯氏菌病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4.1 消除和凈化病原是防控布魯氏菌病的關鍵

布魯氏菌病是接觸性傳染病,由于潛伏期長、隱性帶菌動物無法及時檢出的流行特點,決定了羊群一旦感染布魯氏菌病,即使采取嚴格的凈化措施短時間內也難以凈化。特別是種畜更要實施嚴格的檢疫,防止布魯氏菌病通過配種這個環節傳播而引起暴發流行。對于外購動物除要求檢測布魯氏菌病以外,還應了解養殖場至少3年的布魯氏菌病的檢測及流行情況,絕不能從布魯氏菌病陽性場引進動物,最大限度地避免引進隱性帶菌動物。

4.2 嚴防高風險區的動物調入低風險區是目前防治布魯氏菌病的重點

從我縣7年的羊布魯氏菌病的流行病學調查來看,77.70%的陽性畜都是由引進畜而引發的,長距離跨區域調運動物已成為動物疫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在防控布魯氏菌病的關鍵時期,各級政府部門一是要建全動物防疫體系,增加投入;二是要強化基層防疫隊伍建設,配備與養殖量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加強對養殖場的監督管理,減少不規范引畜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疫病發生的風險。

4.3 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研發布魯氏菌病診斷試劑是當務之急

《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提出了“因地制宜、分區防控、人畜同步、區域聯防、統籌推進”的布魯氏菌病防控策略。我省也按照國家布魯氏菌病的防治目標要求,制定了相應的防控措施,采取的是對35個布魯氏菌病一類防控縣的羊實施免疫,其余的51個縣以檢測凈化為主的方式來防治布魯氏菌病。在目前散養還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調運監管又很難落實,提高實驗室鑒別診斷能力,有效區分免疫動物和感染動物對于布魯氏菌病的防控顯得尤其重要。

4.4 開展布魯氏菌病的凈化工作是防控工作的最終目標

以縣或者養殖場為單位,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羊布魯氏菌病的檢測凈化工作,每年組織召開獸醫與衛生部門的布魯氏菌病防控聯系會議互通信息,對布魯氏菌病防控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制定檢測計劃,分區域開展檢測凈化工作,逐步控制和凈化布魯氏菌病。

4.5 加大培訓宣傳力度,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減少布魯氏菌病對人的危害

通過印發宣傳圖冊、“明白紙”,新媒體等多途徑多形式的宣傳,讓老百姓了解布魯氏菌病的危害及相關的防控措施,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養殖場戶防范布魯氏菌病感染風險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布魯氏菌病對人的危害。

猜你喜歡
布魯氏菌調運陽性率
采集部位及送檢模式對提高血培養陽性率的分析*
破傷風抗毒素復溫時間對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率的影響
視頻宣教結合回授法對肺結核患者病原學陽性率的影響
簡述羊布魯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艦載機典型調運方案推演與時序優化
破傷風抗毒素復溫時間對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率的影響
淺談家畜布魯氏桿菌防治
鹽窩鎮:組織代表視察布魯氏菌病防控情況
動物及動物產品調運監管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線性規劃運輸方案在集裝箱空箱調運規劃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