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走在行知路上的楊瑞清

2021-03-11 06:02本刊編輯部
未來教育家 2021年10期

本刊編輯部

2021年6月,我們與楊瑞清校長在北京見面,達成了在陶行知誕辰130周年之際,以現在讀者看到的報道方式來共同紀念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后來的幾個月里,我們沒有閑著,看史料重溫陶行知教育思想,交流學習心得,厘清選題思路。原計劃9月去南京采訪,受疫情的影響,我們的采訪計劃推遲到10月才得以實現。

在南京的三天里,我們出席了江蘇省教育學會為行知教育集團主辦的“扎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全國研討會,邀請楊瑞清校長忙里偷閑展開了對話,聽他述說行知路上的行與知、行與思。

楊瑞清給馬來西亞愛心學校校長上網課

再談行知教育

《未來教育家》(以下簡稱“《未》”):楊校長好!您扎根鄉村40年,一直在學陶師陶。您心中的行知教育是什么樣子?

楊瑞清:你們好!40年來,我一直在推敲我們心目中的行知教育。什么叫行知教育?行知教育當然首先是傳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但是又必然要有時代創新;同時,行知教育不能只是我們在這里做,要大家來共享。所以我以為,傳承、創新、共享,是行知教育的基本特征。

現在中國有很多教育品牌、很多教育模式,講到某種教育就會想到其代表人物。那么,講到行知教育大家會想到誰呢?當然是陶行知,這是一個共享的概念,大家都能夠從中吸收到營養,而我也是參與其中的一分子。

陶行知倡導的全面教育、民主教育、愛的教育、創造教育,等等,有很多好的做法,我們今天可以吸收。我們還要呼應這個時代,我們要有創新、要有發展,所以,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尋找一個我們想要的核心概念。雖然我們走過一些彎路,好在2011年紀念陶行知先生誕辰120周年時,我們終于確認,那個最貼切、最美妙的詞就是“行知教育”。

我們看一棵樹,它是“生命”;是生命,它就在“生長”;長得好不好,要看它有沒有“生機”;要想長得有生機,就必須要給它適合的“生態”。在健康的生命體中,我們都可以讀出這四個詞——生命、生長、生機、生態。從這個意義上看,做行知教育就是要關懷生命,關注生長,關切生機,關心生態。我覺得,好好地把這四個方面落到實處,就是我們想要的高質量教育。

《未》:作為一位走了40年行知路的教育人,有許多老師跟隨著您學習行知教育。如果一位普通的老師也想做行知教育,您有什么建議?

楊瑞清:很多老師都認為做行知教育很難,其實不然。也許只要三個字——我愿意。

柿子樹的故事成為行知小學生動的校本課程

《未》:我愿意?

楊瑞清:是的,“我愿意”。只要老師愿意,就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實實在在的行知教育實驗,“從我做起,以班為主,帶動家庭,協進學?!?。

我們發現,在學校層面想要非常深入地展開行知教育是有較大難度的,因為班級差別很大,教師也很不一樣。相對比較好做的是班級層面的行知教育實驗,這叫“我的班級我做主”。班主任老師、學科老師,只要愿意,就可以在自己的班級里,在自己的課堂里,比較完整地來踐行行知教育,還可以同時開展自身成長層面和家庭教育層面的行知教育實驗。條件允許時,就不失時機地推動學校層面的行知教育實驗。關鍵是“從我做起”。

我這里有一本書叫《許孩子3年快樂時光》,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黃朗幼兒園楊玉硯園長編寫的。她在幼兒園做行知教育實驗,好像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形式或模式,但她們的故事,一個個觸動心靈。她們在細節上面把握得很準確,她們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什么教育是孩子需要的。我們發現,許多同行都能在行知教育的旗幟下各自開展精彩的教育探索、教育創新,這一點讓我們覺得特別高興。

“并肩走在行知路上,攜手創造精彩人生”。我和我的團隊也是行知路上的一員,我們也不敢說要帶頭,也不敢說能引領,我們只是行知教育實驗的一員。我們把自己擺在這個位置上,感覺很舒暢。行知路上,大家快樂前行,誰沖在了前面,誰就是榜樣,大家就跟著學。這樣一種相互激發、共同探索的過程是很迷人的。

《未》:每次聽您和您的團隊老師講行知教育時,發現你們都會由心而發、流露出滿滿的幸福感,我聽的過程中也很幸福。您的幸福感影響著身邊的每個人。由此,我想到您的學生一定也是幸福的。

楊瑞清:是的。今年,我們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調查。我們請了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楊躍教授領銜,對行知小學畢業的81個“行知班”2735名學生開展了問卷調查和抽樣訪談。結果顯示,行知校友記憶中的學校生活和當下生活體驗表現為有“快樂感”“自尊感”“自由感”和“做真人”“愛生活”“善學習”“有擔當”。有一個校友說:“記憶的深刻有兩種,一種是最苦的,一種是最甜的。在我的意識里,兒時的記憶最甜,所以記得最深,現在想來都是甜的?!?/p>

讓學生擁有甜蜜的童年,是一件多么美好的感覺。我們學校早年條件很差,又沒有什么經驗,但是孩子們覺得是甜蜜的,是難忘的。

現在想想看,我們有必要好好地總結一下這樣的鄉村教育。其實,中國面廣量大的鄉村學校,最寶貴的東西可能就是這一份情懷。聯想到朱小蔓老師那么強調情感,那么強調情感文明,一生致力于情感教育,我就更清晰地感受到這個村小當時洋溢著的情感文明,可能是教育里面最寶貴的東西。我們過去沒有意識到,現在回過頭來,通過數據分析和校友們真切的回憶,讓我們看到,一所普通的鄉村學校,曾經擁有這么美好的教育品質,今天我們不能把它丟掉。

《未》:是的。您的學校特別溫暖,許多看得到、摸得著的地方都有一個美好的故事,比如農民集資建的小平房,為了給孩子做課桌椅種植的小樹林,學校老舊的墻壁,八棵柿子樹,每一個都是那么有意義。

楊瑞清:是的,這條路走得很有意思。行知教育本質上是大教育,是一個全民的、終身的、全面的、全方位的大教育,而這也應和了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喜歡說的一句話——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學習者,人人都是創造者。在梳理行知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要培養什么人?當然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認為在這樣一個普遍的表達基礎上,還要有學校個性化的表達。我們發現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追求的育人目標,都是用三個關鍵詞來表達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培養“持續的學習者”,不應該抱著小學六年,學生畢業出去就跟我們沒關系了的想法。重慶謝家灣小學很了不起,提出了“六年影響一生”的核心理念。第二個關鍵詞是培養“自覺的教育者”,就是要讓孩子意識到他一生當中有一個重要角色就是教育者,他未來為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現在是“即知即傳”的小先生;而每個人要終身學習、成長,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終身教育者。教育者的角色不能忘記。明確把“自覺的教育者”作為學生培養目標提出來的學校不多。第三個關鍵詞是培養“積極的創造者”。正如陶先生說的“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

如果把這三點作為核心素養,能夠好好地細化,扎扎實實落實,那是非常有價值的。

“辦好中國的農村教育,就是辦好中國的教育”

《未》:扎根鄉村40年,扎根的意義一個在于汲取,另一個在于生長,行知教育實驗就是從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汲取營養后,探索出了一條能傳播開來的,有蓬勃生命力的路徑。比如,村級大教育實驗、良師成長實驗、教學做合一實驗等,這些都是為了解決當時面臨的教育問題而做的實驗嗎?

楊瑞清:我們的確做過許多的教育實驗。我認為,關起門來孤零零地就小學論小學是沒有出路的,鄉村教育必須在大自然、大社會里尋求資源,只有走聯合、開放的辦學之路,才能獲得主動發展的力量。

農村學校的教育科研,要牢牢扎根于農村教育的實際問題,要老老實實服務于學校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要走出一條鄉村學校自己的科研道路。踏著泥土的芳香,接受著大地的滋養,把教育科研的論文寫在鄉土上,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未》:當年您理想中的農村小學應是什么樣子呢?

楊瑞清:在2000年的時候,我特別想過這個問題。學校不僅僅是一個學校,學校和家庭、社會聯系密切,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平臺、研究平臺。我覺得在鄉村學校的各種功能追求中,要特別突出的一點是,要讓學校成為這一方人的精神家園。這個精神家園是無形的。所以,我們當年對辦一個中國新型的農村小學做過一個描述,這個新型的農村小學跟原來意義上的農村小學不一樣,它應該是:上千農家子弟健康成長的現代校園,上萬社區農民終身學習的精神家園,眾多城市學生盡情體驗的鄉村田園,無數有識之士熱情共建的文化樂園。這樣的農村小學要發揮出科學育人功能、科研開發功能、社區服務功能、交流培訓功能、形象示范功能、文化傳承功能,還要有自我造血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并不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實際上是一種新的辦學機制在里面自然而然地發揮作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未》: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我們的教育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國的村辦小學正在面臨著撤并或城鎮化的問題。

楊瑞清:近20年來,國家對農村小學進行了大規模的布局調整,一些辦學規模較小的村辦小學被陸續撤銷,蘇南發達地區的農村,往往一個鄉鎮只辦一兩所小學。我們行知小學所在的原建設鄉所屬的17所小學最終只保留行知小學和高旺小學。農村教育布局調整是農村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實現路徑,極大地促進了農村教育的發展。

但是,我國的村辦小學仍然是學校數量眾多,學生數量龐大,辦學條件卻普遍較差,質量、效益普遍較低的辦學實體。要迅速改變農村教育的這種落后狀況,除了國家要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和指導外,廣大的村辦小學自身也要行動起來。在我們實施的二十多個實驗項目中,“村級大教育實驗”的思路是值得關注的。

《未》:農村小學還在布局調整過程中,那么“村級大教育實驗”還會繼續下去嗎?

楊瑞清:會的,一方面村級小學在全國范圍內還將長期存在,村級大教育辦學模式仍具有長期的研究、推廣價值;另一方面,村級大教育必須面對和研究布局調整、鄉村振興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自身的變革,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所以,我們主張逐步用“農村小學大教育”概念取代“村級大教育”概念。農村小學大教育把傳統的“小教育”和新型的社會大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新的具有時代氣息的辦學模式,她以農村小學和學校所聯系著的社區為實施范圍,以社區內全體民眾為教育主體,以小學教育為中心環節,以聯合辦學為運行機制,以農村小學教育現代化為根本目標。我們相信,農村小學大教育實驗,對于農村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形成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未》:那么,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要建設高品質的鄉村學校應該怎么做?

楊瑞清: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學校不能脫離社區,脫離民眾。國家投資在一個社區辦一所學校,這個學校就理應成為當地文化建設、精神引領的一個重要陣地。

建設高品質的鄉村學校,要主動應對城市化問題。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教育要有自己的定位,不能在城市化浪潮中迷失自己。要抓住城市化的優勢,既提升學校硬件水平,又保持鄉村教育固有的優勢,鄉村學??梢赞k出中國最好的教育。

現在,行知小學、行知中學所在的地區已經明顯城市化,但是“扎根鄉土”仍然是我們必須長期堅守的學校文化定位。我們的學校從村小發展而來,40年前村民集資建成的四合院老校舍還完整地保留著、使用著,我們的學生依然是農民的孩子,只是他們的家庭剛剛拆遷,有的尚未安置新家,行知教育集團成員單位石橋小學還在偏遠的鄉村……我想,我們所經歷的城市化變遷過程,可能是將來更多的鄉村學校將要經歷的過程。所以,如果說我們有一些經驗教訓,我們也希望能夠呈現出來給面廣量大的鄉村學校提供一個參考。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強調扎根鄉土,扎根中國大地,既順理成章,又能夠更好地彰顯學校價值。

其實當今的學校,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外國,不管鄉村還是城市,所有的學校都應該意識到,你就是在地球村上辦學校,你就是“世界學?!?。鄉村學校并不是落后教育的代名詞,城市學校也面臨許多新挑戰。事實上,全世界的學校已經走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為了一個相同的使命——讓我們的孩子未來能夠在地球村里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行知教育再出發,爭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未》:為什么您把40年的行知教育探索之路,定義為“行知教育實驗”而不是“行知教育實踐”?

楊瑞清:推動教育發展,需要有良好的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也需要有自覺的自下而上的教育實驗。強調教育實驗,就是要抓住教育突出問題,積極呼應教育政策,自覺遵循教育規律,系統開展探索研究。強調教育實驗,有利于喚醒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所說的“深度自覺”。我在顧明遠先生主編的《教育大辭典》里查到“愉快教育實驗”“成功教育實驗”“和諧教育實驗”等詞條,也關注到朱永新先生領銜的“新教育實驗”。我覺得我們這個時代還要大力倡導“行知教育實驗”,大力倡導更多的教育實驗。

《未來教育家》:我們很贊同最后落在實驗上。實驗是行動的姿態,是行動的一種方式。您對未來有什么期許?

楊瑞清:我常常在想,走在行知路上,10年磨一劍;走在行知路上,20年出奇跡,我覺得一件事用心做20年一定會出奇跡的,我在我們的學校似乎看到了這樣的奇跡;走在行知路上,30年創品牌,我覺得行知教育具有了顯著的品牌價值;走在行知路上,40年會有什么感覺呢?此時此刻,我想到了“再出發”。今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時發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的殷切期望。我和同事們深受鼓舞,在內心升起一個篤定的期許:以陶為師40年,行知教育再出發,爭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未》:您如何理解“大先生”這個詞?我們要如何爭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楊瑞清:新時代的大先生,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樣擁有愛滿天下的大情懷。陶先生說:“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贝笙壬紫纫獝勖恳粋€兒童,絕不熱衷于“掐尖招生”,絕不做“天天罵花苞,日日掰花苞”的傻事。陶先生說鄉村教師要有一顆“農民甘苦化的心”,要“向著農民‘燒心香’”,要“愛中華民族中最多數而最不幸之農人”;他三次瞻仰馬克思墓,稱贊“二四七四八,小墳葬偉大”。陶先生用生命告訴我們,大先生要愛農人,進而愛人民、愛全人類,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做貢獻。

因為有對生命如此的摯愛,所以,在陶先生的眼里,人人都是學習者,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創造者。說人人都是“學習者”“創造者”人們都還比較熟悉,說人人都是“教育者”真是太有深意了。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導“小先生制”,他說:“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彼€說:“教人民進步者,拜人民為老師?!碧障壬慕逃枷雴⑹疚覀?,一個真正的大先生,會致力于喚醒每個人的“教育者”角色意識,讓小孩子成為“小先生”,讓父母成為孩子合格的“第一任老師”,讓每個人自覺成為自我教育的“終身老師”。

我堅信,大先生不只是說出來、寫出來的,甚至也不只是做出來的,而是像陶行知先生那樣,活出來的。謝謝!

《未》:謝謝楊校長!

(文字整理:吳盈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