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比存在更永久

2021-03-11 02:57田田
莫愁·智慧女性 2021年3期
關鍵詞:布料藝術

田田

2020年5月31日,84歲的克里斯托·賈瓦契夫在其紐約的簡陋家中安詳去逝——妻子讓娜·克勞德早他11年離開。在彼此的藝術認同中,他們的愛情亦是深藏不露的驚世之作。

藝術狂想

1935年6月13日,克里斯托出生在保加利亞,讓娜出生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同一天出生的兩人卻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

因為不滿當局打壓藝術自由,克里斯托從索菲亞國家藝術學院畢業后一路逃離:他登上一輛運輸藥物的火車,先后流亡到維也納、日內瓦等地,最后駐足在有“藝術天堂”之稱的巴黎。迫于生計,初來乍到的克里斯托成為“職業畫師”,專為當地的上流人士繪制肖像。

1958年10月,應邀登門作畫時,克里斯托對讓娜一見鐘情。剛剛結婚的讓娜結束了自己21天的婚姻,轉而義無反顧地嫁給克里斯托。時隔多年,讓娜直言當初的選擇與藝術沒有絲毫關聯,“只是他強大的吸引力使然”。

學生時代,克里斯托與同學們常被派至鐵路沿線的農場安裝設備。無形中培養的動手能力與素有的藝術思維交融,他開始用帆布、塑料布、繩索等觸手可及的材料包裹自行車、桌子、椅子、酒瓶、雜志……盡管對現實物品的挪用還未完全擺脫人物畫的痕跡,但一種顛覆性的美學志向已然嶄露頭角。讓娜此前從未接觸過藝術方面的專業訓練,不過拿到哲學和拉丁文學學士學位的她具有不凡的領悟力,足以參與丈夫的創作。

“大地是生化萬類的慈母,她又是掩藏群生的墳墓?!毖豆防滋亍返慕浀渑_詞,克里斯托和讓娜在1962年用240個油桶做了一個臨時圍墻,塞納河邊狹窄的威斯康辛小街因此堵塞8個小時。創作者對自己的創作意圖寡言如初,人們卻不由聯想到不久之前建立的“柏林墻”?!惰F幕》以不著痕跡的借用手法諦生出與現實狀態的鏈接,喚起了民眾對社會價值的思考。此后,讓娜興奮地提議克里斯托將創作對象擴展到廣袤的自然環境,這恰與克里斯托醞釀中的“藝術狂想”一拍即合。

用包裹藝術解讀世界

兩年后,克里斯托和讓娜帶著兒子西里爾定居紐約??死锼雇袑酥拘越ㄖ锂a生濃厚興趣,在贏得一筆豐厚的制作費后,他與讓娜相約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當代美術館開啟“包裹”之旅。

克里斯托和讓娜的創作工程宏大至極:除了耗用機械設備,還需要各行各業的人工支持。一樁樁奇思妙想正在辯駁與協同中向時代貼近。

1969?年,克里斯托計劃用防腐布料包裹海岸線。這條兩公里長的海岸線隸屬一家私人醫院,人們平時來這里散步觀景。所有的醫生和護士都擔心此項目終會讓病人買單,于是不惜以“罷工”的說辭威脅院方。讓娜向其承諾:費用將完全由他們夫妻自行負責,且絕不會因為施工阻斷它的娛樂功用……《包裹海岸》歷經7年橫空出世,銀白色布料包裹的海岸與峭壁呈現出溫柔的狀態,人們驚奇地察覺到原本騷動的日?;秀壁呌谄骄?。

1972年,克里斯托與讓娜曾在兩個科羅拉多山坡間架起橘色的“垂簾”。由于峽谷內強風對流,這件作品維持28小時后必須拆除。他們安靜地守候在“復原”現場,克里斯托瞧著妻子,“我們的作品有關自由,自由的敵人便是擁有。讓娜,消失要比存在更永久?!弊屇赛c點頭,她猛然明悉了丈夫的“自由”信念:或許無法持久的事物更會引發“愛和溫柔的情感”。

始于上世紀70年代的“包裹新橋”項目不乏情境主義美學的滲透。百年來連通巴黎各區的新橋象征永恒,克里斯托和讓娜試圖采用“創造性視角”凸顯人們熟視無睹的功能:畫匠繼續描繪橋的風景圖,警察繼續指揮橋周邊的交通,連一貫保守的市長都為給該項目開出“許可證”感到自豪……到1985年再度裝飾新橋時,夫妻倆在一艘駁船上指揮攀爬工人安置拱門下的布料。砂礫色的布料在河水映射中閃閃發光,克里斯托和讓娜仰頭驚嘆,又低頭相視而笑。

此后,克里斯托和讓娜繼續著包裹藝術創作。比斯坎灣的島嶼不只是度假區,亦是各種珍稀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決定“包圍”其中的11個迷你島嶼時,克里斯托和讓娜在政府機構、公共團體和普通人群間奔走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通過相當嚴謹的環保論證,他們用鮮明的粉紅色布料施工,締造出如同莫奈《睡蓮》般不真實的美感。

二戰結束50周年之際,德國柏林國會大廈被10萬平方米的銀白色面料和1.5萬米的深藍色繩索包裹成最基本的幾何形態。100名攀巖者跟隨大廈外墻上緩緩舒展的幕布下滑時,讓娜依偎在克里斯托的肩上:“這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美麗的事物之一?!睘榱诉@一天,他們等待了24年。

生活因理解而美好

“一切都是冒險?!笨死锼雇袝r常告訴讓娜。盡管囿于種種原因他們被迫擱置過許多藝術創想,但只要做了決定,便沒有什么因素可以阻擋其不斷向前的步伐。

相伴50年的藝術征程中,克里斯托和讓娜分工明確:每個項目實施前,克里斯托制作令人信服的草圖、拼貼、版畫、模型等,有時也直接把方案的整體構想畫于實地實景的照片上。讓娜則負責聯系買家——憑借夫妻倆的口碑與名氣,出售這些作品的收入斷然不菲,但往往全部收入加上必要的銀行貸款才能保證新藝術項目的運行。那些精彩絕倫的戶外作品總是引得人們蜂擁而至,雖然克里斯托和讓娜不需要從中收獲任何盈利,依然有人將他們稱作“企業家”。他們有些無奈地相覷而自嘲:“企業家就是開創事業的人。好吧,我們當然富有事業心?!?/p>

讓娜經常拒絕任何形式的贊助,“那可能干擾他的自由?!倍嗄暌詠?,身為藝術家的兩個人沒有真正的工作室,沒有代步車,長年居住在一幢沒有電梯的公寓樓里。

2009年?11?月?18?日,讓娜因病去世??死锼雇袕娙贪椽氉郧靶?,“我想盡快去做那些我們商量好的事情。因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贝撕髱啄?,克里斯托陸續進行著《漂浮碼頭》《馬斯塔巴》《包裹凱旋門》等的創作。

斯人已去。人們或許還記得由他們共同創意的《漂浮碼頭》:兩條用20萬個高密度聚乙烯立方體鋪成的小路。它們蜿蜒著,共同通往意大利伊塞奧湖的一個湖心小島……這件作品,像褪去了玫瑰色浪漫的愛情隱喻,像極了只有克里斯托與讓娜兩個人才理解和堅守的藝術生活。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

猜你喜歡
布料藝術
智海急流(一)
神奇的“空調布料”
紙的藝術
洗水soft fabric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小裁縫
挾布黑板擦
爆笑街頭藝術
對公共藝術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