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根同源?差異發展?特色整合

2021-03-11 07:19譚繼和
文史雜志 2021年2期
關鍵詞:蜀道巴蜀成渝

譚繼和

巴蜀文化共同體是中華廣域文化共同體中一支重要而奇特的地域文化。它由巴文化和蜀文化兩個共同體組成,其形成與發展,經歷了長期交往、交流與交融的過程。巴文化與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質同體;兩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認同是巴蜀文化共同體形成的基礎。巴與蜀的互補結構及其差異性發展是巴蜀文化共同發展的動力。巴與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的未來發展方向。

成渝:巴蜀文化的“雙子星”

早在5000年前,巴文化與蜀文化就在各自起源和發展過程中開始相互接觸、交流與認同。早在新石器時代,古羌族群就由河湟區域經隴右向岷山和秦巴山區發展?!妒酚洝ぬ旃贂氛f: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這句話指的就是巴人與蜀人均起源于隴蜀古羌族群?,F發現距今7000年的天水大地灣遺址就包含著巴與蜀兩支源文化的祖根。其中,向西發展的一支,是到岷山區域名曰“蜀山氏”的蜀人。向東發展的一支,是到秦巴山區、秦嶺、三峽和西漢水的以伏羲為祖先的巴人。早在寶墩文化時代,巴文化與蜀文化就互有交流,后來巴人又逐漸向四川盆地東部方山丘陵區域發展。到春秋戰國時代,就在四川盆地形成了巴文化與蜀文化兩大區域的分布格局。巴區域包括嘉陵江、長江和烏江流域,形成江州(今重慶)、閬中、涪陵、宣漢羅家壩王都遺址、渠縣城壩宕渠城遺址等古城市群。蜀區域包括岷江、沱江、金沙江等流域,在都廣之野(即成都平原)上形成成都、新都、廣都、寶墩文化六座古城、三星堆王都遺址、金沙王都遺址等古城市群。今天以成都與重慶為中心的大小城鎮群落網絡體系,就是在古巴蜀兩大古城市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都與重慶就是巴與蜀城市群的兩大中心,是巴蜀城市經濟文化圈的“雙子星座”。

巴人與蜀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交流與交融發生很早,前述新石器時代是巴人與蜀人認同為兄弟的“人皇”時代。5000年前黃帝嫘祖族后裔高陽氏與高辛氏兩大部族集團分別與巴、蜀聯姻,夏代大禹出生于蜀,大禹又派臣子孟涂管理巴地。商周直到漢代,巴蜀人共同參加武王伐紂與漢王興漢統一,其兄弟關系是很緊密的,難分彼此的。最有趣的是巴蜀習俗文化的交融。如魚鳧文化,即養魚老鴰(鸕鶿)捕魚的漁獵文化,因在江邊捕魚的人被稱為“白水郎”,故又叫“白水郎文化”。其興起于蜀地“魚鳧氏”時代,又沿岷江、嘉陵江傳播到長江,通過東海黑潮傳播到日本盤余彥神武天皇部族。在傳播路徑上留下了魚鳧、魚婦、魚符津、魚復關等地名標志。在三星堆遺址中發現鳥頭勺把,金沙遺址中發現魚、鳥、箭、人面的金帶,均是魚鳧王形象。三峽考古中,云陽李家壩墓葬有兩條大魚陪人殉葬,還有口含魚的形象。這都是魚鳧文化習俗在巴蜀兩地共同交流的證據,是巴與蜀互相認同的兄弟關系的證明。

“巴蜀”連在一起的稱謂怎么來的呢?“巴蜀”連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戰國策》等文獻中,到《史記》《漢書》里才把“巴蜀”列為同風同俗的文化區域。巴與蜀同根同源、同質同體,形成一個文化共同體,這確是有歷史依據的,這是川渝文化合作的文化基礎、歷史優勢和文脈之根。

巴文化是從漁獵文化走向農耕牧業文化;蜀文化是從農耕文化開始,從耒耜耕作發展到高級農業和蠶桑絲綢文化。這兩個地域的文化各有不同特點:巴文化尚剛,尚武重義;蜀文化尚柔,崇文好仁。剛柔相濟、陰陽和合就成為巴蜀文化共同體的集體文化性格。巴蜀作為地域文化,還是中華農桑文化多元起源的發源地之一。這里既是都廣之野發展到天府的優越秀冠的農耕文化起源地,又是蜀山氏蠶叢養桑蠶織絲綢的起源地。絲綢之路之所以被稱為“絲綢之路”,關鍵在于它是以絲綢貿易為特色來命名的,而成都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絲綢生產地之一,是絲綢的高端產品“蜀錦”“蜀繡”的制造中心。它對北方與南方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作出過重大貢獻。

總之,從古到今,巴文化共同體與蜀文化共同體從始源到發展,經過長期的歷史融會與區域文化認同,形成了一個親緣相近、剛柔相濟、相輔相成、相輔相依的緊密的文化共同體。這個共同體的根脈與根系盤根錯節,不會因為歷史與現實行政區劃有所變更而割斷。今日之重慶市行政區域是歷史上“三巴”中的巴東郡和中部巴郡的部分區域,而巴郡的另一部分區域和巴西郡則仍還在今日四川行政區境內。它們是交匯在一起的。巴與蜀兄弟般的高度地域文化認同性是今日川渝文化合作的天然的歷史聯系和文化基礎。

串聯成渝雙城文化圈的金線和母題

歷史上的巴蜀經濟文化圈,不僅是今天的重慶和四川,還包括相鄰的同風同俗的區域。今天的川渝是歷史上巴蜀文化圈的核心區域。它的外延部分,北及漢中,南及滇黔,均是歷史文化資源富集之區。其特點是魅力獨特,點多面廣,類型多樣,有如滿盆珠玉,到處閃光;但就今天巴蜀經濟文化圈的文化和旅游產業現狀看,其缺點是整體經濟和文化生產力布局相對分布零散,資源劃區為牢,神品景區景觀雖多,但缺乏一根“金線”穿珠,缺乏一個母題來整合與用活眾多特色文化資源。

這根“金線”是什么?我認為就是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

重慶市和四川省都是巴蜀文化永恒的故鄉。它有著“宇宙之絕觀”(唐人王勃語)自然生態無邊的神奇,有著文化世界無窮的神秘,還有著心靈享受無盡的神妙,包括奇幻的巢居干欄吊腳樓文化、古驛道與南北絲路文化、棧道與笮橋文化、梯田文化和林盤竹居文化,還有特異的巴蜀民俗和民風。這些歷史資源為今天川渝合作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文心”養料,是川渝合作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的無盡源泉,是整合川渝多種特色資源加以金線穿珠的最大母題。

巴與蜀都有長達4500年以上的城鄉渾然一體發展的歷史優勢。在長達幾千年的巴蜀農耕文明社會里,城市就是有城垣的農村,鄉村生活占據著社會生活的主導地位。鄉村社會與城市社會交融,鄉村地域與城鎮地域交錯,鄉民與市民“耕讀傳家”“務農業儒”,“負耒橫經”“鋤經種德”,城鄉生活方式常?;Q角色,形成天然的書香社會和詩意生活特色。巴蜀的城與鄉有天然的歷史聯系,這正是今天成渝合作統籌城鄉發展的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也是成渝統籌新農村建設風貌,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最大優勢。建設有巴蜀特色的川渝新農村,發展書香農居,和諧鄰里,建設新型鄉賢鄉思鄉愁特色社會體系,發展詩意生活與特色體驗旅游等等,特別是文化環境和文化空間的特色塑造,還大有合作的空間和余地。

巴渝文化異軍突起后產生的“巴渝文化現象”更值得研究。巴文化共同體包含巴渝文化、巴渠文化和巴涪文化三大部分。嘉陵江流域的巴渝文化,既有重慶,也有四川。它的最大特點是多曲流、多曲折三回。如“巴”字的太極城古城鎮。當然,渠江、涪江、烏江和三峽等流域的巴文化也各有特色。不過,“巴渝文化”是串聯幾支巴文化的“金線”。提出“巴渝文化”概念,是個好主題,找到了滿盆巴文化各種珠玉穿針的“金線”主題。它既可推動川渝聯合共同打造嘉陵江流域的巴文化發展戰略,又可為其他流域或區域的巴文化發展做出示范,預示未來的走向。由于它面向海洋文化的現代性早于三蜀文化,所以,它又給巴蜀的文化轉型帶來新的期望。未來的巴蜀文化向現代化轉型,需要細微分區進行文化建設,需要既按巴蜀文化的共同特色,又要按各自區域的文化個性,把文化和旅游資源用活。川渝聯合打造“巴蜀文化”品牌,共同推動長江上游經濟文化帶與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巴蜀文化地域內各區域的文化生產力建設,此正當其時矣。我想,這就是解讀“巴渝文化現象”的真諦。

川渝兩地聯合起來,在整個巴蜀文化體系內通過聯姻互動,相輔相依,發展幾大支本地的文化,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川渝合作,通過推動各地特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和發展,從而實現巴蜀文化整個體系的現代化,更是亟須發展的方向。

成渝雙城文化旅游走廊的特色

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文化和旅游是“靈魂”和“載體”的關系。人們通過旅游這一載體,體驗、品味、欣賞到特定的文化。文化使得旅游負有更多的人文內涵,而旅游使得文化得到更廣泛地傳播。同時,文化和旅游也是“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關系。世界上,有有字之書,有無字之書?!叭f卷書”是“有字之書”,“萬里路”是“無字之書”。這方面的典范,當數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徐霞客的“游記”。他既游過巴地,也游過蜀地。

基于此,文化是旅游的根基和未來。

司馬相如生于蓬安,在巴地;長于成都,在蜀地。他受兩地文化熏陶,形成剛柔陰陽相濟、文韜與武略兼具的文化性格。他指出巴蜀父老的特點,是多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巴蜀多不同常人的創新創造的人才。在文化與旅游的融合上,成渝兩地多的是精品旅游資源,所以,成渝兩地要善于繼承巴蜀祖先的創新傳統,來創建兩地旅游的明天。

“成渝古道”也是待開拓的一項重要神品旅游資源,它是廣義蜀道的一部分。今天成渝兩市四通八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優勢,是從古代的蜀道發展起來的。古蜀道的特點就是個“難”字??朔竦离y,就靠巴人蜀人自古具有的“非常之人”的開拓精神。為了通長安連接絲綢之路,更快融入中原為中心的全國商品城鎮網絡,巴蜀人“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在秦嶺和秦巴山地險峻無比的山谷空隙、懸崖“左擔”的險境中開辟出了商業貿易小道。遠觀這些小道,如凌霄步虛的青云之上的天路,故“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當然最有特色的是北上的古金牛道、褒斜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等。但人們較少注意到:為了連通北上的蜀道,或者走出夔門三峽,成渝兩地兩大城市群之間還開拓了不少如網絡一樣彼此勾連的陸上水上通商道路,其艱難險阻不亞于北上蜀道。所以,今天注意到成渝雙星城市的線路旅游遺產的挖掘和宣傳,注意到成渝古驛道遺跡遺存,注意到這是神奇神秘的蜀道線路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很應該的,是很有意義的。

其實,我們的巴人蜀人祖先,很早就注意到“蜀道”含義的廣義性,絕不只是今天宣傳的“劍門蜀道”。在李白“蜀道難”之前,早在魏晉六朝就已有《蜀道難》為題的樂府詩。唐宋時代,各種類型的蜀道交通發展起來了,出行變得容易了,就寫出了翻“蜀道難”案的詩賦:“蜀道易,易如履平地?!碧扑问竦李愋鸵呀浂鄻踊?,包括陸路和水路,故在中唐以后又惹出了李白《蜀道難》是寫陸路,還是寫三峽水路爭論的筆墨官司。其實,這是因為蜀道開拓更廣、類型更多的現實,遇到巴蜀人好翻案、好開拓、不守陳規、善于創新的思維方式,二者碰撞的結果,遂出來很多奇幻、神妙的蜀道故事。如果聯系到巴蜀歷代對絲綢之路的開拓,這種故事更多?!斑B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峨眉山月半輪秋”是特色,“眾水匯涪萬,瞿塘爭一門,群峰萬壑赴荊門”也是特色,成渝古驛道和古水道的優勢和特色是互補的,是相輔相成的,這是我們今天尋覓古成渝道遺跡遺存之神韻所在,是講好中國故事和成渝故事的精髓所在。

成渝經濟文化圈是一個充滿活力充滿神奇的旅游文化圈,這個活力來源于兄弟間的合作與競爭。合作中有競爭,競爭中也有合作,合作與競爭都是為了成渝共同體的凝聚與發展。為了成渝共同體,更為了中華廣域文化共同體,要繼承和弘揚巴蜀祖先敢為人先、勇于開拓、兄弟合作、力爭上游的“非?!眲撔戮?,這就是我們對成渝經濟圈旅游文化發展合作戰略的要求。

(本文原稿由新華社四川分社記者記錄和整理,特致謝意。)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杰出研究員

猜你喜歡
蜀道巴蜀成渝
蜀道行
蜀道向天開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川渝兩地攜手共建“巴蜀電影聯盟” 聯合打造巴蜀特色電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書法綜述
蜀道除艱險天府盡歡顏
蜀道雄魂
成渝雙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