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析安徽花鼓燈表演中的“形、氣、情”

2021-03-15 04:50謝柳璐覃海
錦繡·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步伐情感表達氣息

謝柳璐 覃海

摘要:安徽“花鼓燈”來源于民間,更來源于人民,在當地人民生活中產生與流傳,他們的生命力扎根于生長的土地里。漢族歌舞表演藝術熱鬧非凡,表演形式多變反映了“花鼓燈”具有個性化的藝術流派,當表演場域轉換時,“花鼓燈”不只是皖北一帶人民在喜慶節日玩花燈的一項活動,而是進入職業化課堂中,我們提取“花鼓燈”獨特的運行方式,對此進行解構分析。首先以“氣”控制步伐重心的失衡轉換,掌握步伐動作的“形”,感知安徽“花鼓燈”表演的“情”,達到以氣帶舞,深透于本民族的生活情感、情緒、情境中,刻畫出“花鼓燈”的人物形象,達到與心靈引起的共鳴,產生特殊的聯結情感。以舞動和神情狀態“再現”情感,挖掘本民族文化,試圖找到自然又質樸的情感,同時滿足當今身體訓練的需要,用內心情感表現“花鼓燈”舞蹈藝術的原本樣貌,使“花鼓燈”的流派風格、動律節奏、體態與情緒深入身心,呈現出安徽“花鼓燈”民間舞的表演風格特點。

關鍵詞:安徽花鼓燈;步伐;氣息;情感表達

一、安徽花鼓燈的步伐形態

(一)步伐形態的平衡與重心

步伐在安徽“花鼓燈”民間舞中,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更是體現“花鼓燈”表演風格的重要存在。步伐的產生與社會、歷史、文化內涵、自然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把握步伐形態特征,以步伐重心的轉移,使動作具有不同的形態特點,我們需剖析步伐的運行方式,從而反映每個民族的風格特點。如“花鼓燈”中的碎步、剎止步、雙環步、登山步的重心都為前半腳掌,上身多為傾、擰、靠的基本形態。舊時的“花鼓燈”女角“蘭花”形象中,腳下為踩寸子表演,打破日常身體平衡,創造超日常技巧性動作,隨著時代的改變,寸子變為平底鞋,但依然在表演中保留此形態的特點,身體以傾擰重心來推動步伐的變化,碎步在流動中體現快速而平穩的動態。

其中如“ 剎止步”以亮相后形態的特點,身體借重心推動至前,將運用肌肉控制力剎住步伐,姿勢為呈現動作的最終階段,借以身體的余力,創造反彈力的特點,因此步伐與上身形態相互推動,在直立平衡的穩定下,體現上身形態感與步伐的動力感?!暗巧讲健钡闹匦膶鶕匀坏牡匚φ业狡胶恻c,重心的動勢呈現在前,前半腳掌落地,以左右兩邊交替進行,控制重心來形成動作變化與流動調度的協調性,步伐進行時,保持膝部關節不放松,使腳掌與地面有力量地摩擦?!半p環步”為左右單邊重心,在小腿交替劃圓下完成動作,輪流維持左右重心平衡?!捌阶悴健背霈F在“花鼓燈”基本步法中,與上身動律相配合,表現內在的韌勁,由“花鼓燈”的男藝人模仿女人動作時,所呈現的小步伐,腳下需要“?!敝?,以穩定身體重心。在不同的流派藝人表現各異的動作與路線,體現動作風格特點、情感、人物形象,挖掘出“花鼓燈”內在涵義。掌握“花鼓燈”表演中“溜得起,剎得住”獨有特點,控制身體平衡變化,巧妙地帶動重心,訓練動作與動作之間連接的穩定性,達到腳下步伐不離散的技藝動作。

(二)步伐形態與環境的影響

“花鼓燈”原為民間廣場藝術,因此步伐形態是伴隨民間特殊環境而形成的,動作多具即興表演色彩,腳下步伐在安徽“花鼓燈”民間舞中尤為重要,因當時在民間社會腳踩寸子,講究腳下的穩定性,長期以來自然就出現不同的步伐?!盎ü臒簟碑a生于人們的勞動生活中,人們在枯燥的秧田里勞作,當有舞、歌、鑼鼓時舞動,對生活一切的來源,更能反映人們的幸福感,以獨特的形式詮釋著家鄉情的美好與樸實。在“花鼓燈”中的“拔泥步”來自生活勞作,雙腳行走在民間秧田里淤積的泥土上,在深泥里拔地而起,其動作帶有韌勁感,突顯漢族“艮勁兒”?!吧仙讲健痹醋詣趧由顒討B,像人們在爬山路,身體自然向前,一腳向前,一腳后跟向下壓,使雙腳交替推壓,力量不輕浮,以腳下的襯勁體現登山形態,在舞蹈中具有獨有的登山特點。

舊時以“三寸金蓮”小腳為美,腳對男性需求來說,小腳更受觀察,在“別步”中體現男女在特定環境下與人們所產生情感反應,“蘭花”因此產生躲避之意,迅速收腳。在人們看來,小腳是“女性美的標志性”,但更多地是在摧殘人的身心體質,因此在舊時,剛踩寸子的女性,行走時身體重心不穩,好似風擺柳一樣,當成熟女性習慣穿著寸子,相比前者穩健許多,腳下干凈利落,上身平衡后具備松弛心態,形成女性曲線美“三道彎”的形態,“三道彎”是“蘭花”的獨特形態,上身略靠右斜后,右肋骨往上,保持氣息向上領,腳下為左腳重心,右腳輕點地,單邊重心踩在寸子上身體不下塌,動作平穩扎實,形成女性身體特有的曲線美和“弧線上提”的體態特征。與男性扮演的“蘭花”角色結合,腳下的步伐剛健有力,使得安徽“花鼓燈”的步伐在特殊環境下影響很深,決定步伐在表演空間中的動力。

二、安徽花鼓燈的氣息運用

(一)氣息與步伐的控制

演員或舞者在表演中除了運用身體表現舞蹈外,還需巧妙地運用氣息控制身體完成動作,把內、外、心、形、氣、身合為一體,更好地體現“花鼓燈”原有的獨特感染力。在表演安徽“花鼓燈”時,步伐在表演形式上占重要位置,步伐成為行走中的藝術,利用腳的移動方式,不斷改變呼吸節奏,通過節奏帶動步伐,貫穿于步伐內,根據使用不同的氣息控制與表演空間調和,形成流動性步伐。步伐靜默時是身體形態的終止點,則氣息是情感的“延長線”,使得在停頓造型上突顯動作中的平衡感,這些停頓非靜止,而是轉化和延續?!盎ü臒簟彼椴綍r,分為前、旁、后三種步伐,在單一訓練步伐中,需要小而快,體現身體超日??刂啤傲锏闷?,剎得住”。如在“大起步”時,位于組合之間的亮相,以沉穩的氣息控制人體的形神和韌性?!昂蠊刺鸩健钡牟椒タ焖俣`巧,以瞬間提氣來帶動身體,在流動中達到身體的平衡控制,在流動中尋找瞬間靜止,步伐為動作的核心所在。

安徽“花鼓燈”強調“剎住不斷線”,步伐形態靜止時,則氣息不靜止,以呼吸延長氣息,如沒有氣息,動作形態將會呈現過于僵硬,將力量在步伐流動中逐漸增強,在停頓動作形成反制的阻力,呼吸與動作力量抗衡,可以擴張動作的空間幅度。因此氣息在步伐上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兩者密不可分。

(二)氣息與情感的關系

“蘭花”一詞為“花鼓燈”女性角色的稱謂,“鼓架子”則是男性角色,在“花鼓燈”舞蹈表演中,角色是刻畫男女的人物行形象,以此特定表達人物情感。氣與身體合二為一,身體氣息由心而發至情感,是情態的刻畫,當人體日常吸氣和吐氣時,是氣體交換的活動狀態,日常中的氣息與舞蹈動作氣息截然不同。舞蹈氣息所產生的變化,一是根據動作的能量,與呼吸相結合來控制動作的力度,以氣息來帶動動作的力度。例如,當做延伸動作時,一口氣息改變動作的時值,氣息則舒緩地慢吸或慢吐,達到綿長而悠遠。當動作快且強烈時,則需將氣息時值縮小到最短,氣息為急促的,在規定時長完成所需動作,呈現動作的形態,因此呼吸和節奏力量相互影響。二是根據舞蹈情感變化,人類的身體具有多樣化的情緒,情感由心而發,將會改變呼吸的性質,這是自然地表現。人類基本情緒有喜怒哀樂四種表達方式,例如,當舞蹈表達喜悅時,身體動勢則向上,吸氣會比呼氣時間長。當表達哀愁哭泣時,情緒低落,呼吸次數變為間斷緊密,氣息所呈現為低沉的狀態?!盎ü臒簟钡谋硌菪问綇碗s多樣,敲鑼打鼓地大鬧花燈,在強烈歡快音樂節奏下舞蹈,節奏緊促而有力,因此人們情緒狀態必定是高漲的。當我們在課堂訓練時容易忽略氣息,如男女情感交流的方式“三點頭”,其難度在于以呼吸帶動身體,通過面部傳情達意,結合節奏隨之而改變,放眼時慢長吐氣,收眼時快吸氣,具有男女情感色彩,而我們需要在其中把握氣息的貫穿,控制呼吸的速率,注重氣息節奏與情感結合,以此更好地詮釋“花鼓燈”內在感覺和韻味。

三、安徽花鼓燈在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運用

(一)如何通過身體動態體現情感

情感是每個人自身對物質與精神世界所產生的心理反應,當表達“花鼓燈”人物情感時,經過自身吸收、消化、重新認識和整理,體現最合適最貼切實際的體驗狀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情緒反應也許能隱藏,但舞蹈中的情感需要夸張化,動態是傳達意義的,任何一個舞動都能成為傳達語言的意義,掌握動作的形,感知人物生命的情,對生活情境、情感建立聯想的形象,達到與之引起的心靈共鳴。在情感濃度上做到恰到好處,以舞動和神情形式“再現”情感,舞蹈中抒情形式最終以依附內容形式,有層次和遞進關系外流,當動態發生改變時,在于形和情。首先情節性情感,由生活經歷上延伸情感表現,在中國民族民間作品《說蘭花》中,以安徽“花鼓燈”作為素材,用情感表達女性“蘭花”的形象,傳達出蘭花之情,含蓄細膩的情感,第一在蘭花與鼓架子的表演情節,突出男女之間傾心愛慕,以“鳳凰三點頭”眼神傳達情意,節奏加快,層層關系愈來愈近,加深對“鼓架子”產生的情感。第二在做“簸箕步”時,以重心傾倒,透露內心情感的厚重,腳下扎實有力,說明“蘭花”充滿生活勞動氣息,質樸與純真,把“蘭花”內心情感。在情感表達上要追求本體的強化,通過眼睛和面部肌肉達到精準位置,情感則與觀賞者產生共鳴,充分地展現民族情感與生活狀態。

(二)民族情感表達對表演與環境影響

人們演繹舞蹈時,情感表達為舞蹈內涵的方式之一,但并非單純某種意義的表達,而是整體中涵蓋許多意義,如人們會通過載歌載舞方式傳遞情緒,人們在舞蹈中歌唱,更能直接傳達意義給觀賞者,在兩者之間建立無形的橋梁,能讓情感表現突出,達到情緒的飽和點,從而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例如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中有兩個舞蹈作品,作品由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創編,《遠去的蘭花爺爺》作品中主要角色為老男藝人,反演 女角“蘭花”,以細膩的情感打造“蘭花”的形象,表達漢族女子內斂、羞澀的性格,突顯“陳派”陳敬之民間藝人的風格流派,“蘭花”動作情感細膩活潑,善于刻畫人物形象,作品中“蘭花”爺爺扮演女性角色,從對角色到對扇子的運用,情感描繪和細節處理有獨到之處。作品中演員跪下地前俯身時,那種安徽人民對“花鼓燈”藝術的崇敬與流傳血脈的情感油然而生,將抖扇動律特點轉化事物的多元生命,骨子里無不散發著安徽人民對“花鼓燈”的熱愛。再到于曉雪《淮河共鄉土》作品,突顯出“懷派”代表民間藝人馮國佩的流派風格。人們常用“向前三步風擺柳,向后三步牡丹開”形容動作,步伐輕盈矯健,以步伐表現年輕女性的俏麗,到鼓架子的典型動作融合,為女性最終的本質添上一筆,人物形象含蓄中風流,嫵媚動人,更加顯現老藝人的歲月滄桑,依然把“蘭花”視為珍貴生命的象征捧在手心。導演以進退碎步來做調動,用扇子轉化表達,讓每個人深入淮河情中,讓“蘭花”流淌在淮河上,整體離不開對家鄉的贊美?;春游幕凇盎ü臒簟蔽璧杆囆g上賦予生命,為“花鼓燈”藝術背后打造一道堅實的墻。

這兩支舞蹈作品誠然為不同流派風格,但表達著“傳承”文化,老藝人與年輕弟子一脈相傳的故事,建立民族情感,賦予其意義,呈現民族情感各有其美。在《淮河共鄉土》中,老藝人把蘭花一層層地傳到下一代時,那個場景讓我們感受到“蘭花”的寓意非凡,演員同時把扇子緊緊抱在懷里,懷著一顆崇敬的心仰望著“蘭花”,最直接地給我們傳遞信息,在舞姿體態上頻繁地出現“三道彎”的優美,《遠去的蘭花爺爺》也是在講述傳承人與弟子的故事,更多突顯了男性扮演“蘭花”的角色,在授予弟子動作時,臉上洋溢著的欣慰,讓我們感到這一角色的來之不易,需要保護與永遠地傳承下去。在當今社會,用現代編創手法創造出藝術作品,堅守著中國民族民間舞強烈的地域風格和情感色彩。一切來源于民族的“根”,以作品詮釋民族典型性和標志性,如忘了原初之本,就會丟失的其民族的獨特和別致,地基不穩固,何來談創新與成長,所以一定遵循中國民族民間的根本來源,把握民族情感的深入度,抓住民族情感,也就找到了其民族的風格特點,不失其精華,還原其本真,才能在扎實的地基上活躍起來。

四、結語:

傳統的安徽“花鼓燈”憑借一雙“寸子”轉換重心,形成獨特的動作形態,將身體抗力分為不同層面釋放能量,從創造不尋常的動作形態,來體現民族文化的獨樹一幟。本文通過揣摩安徽“花鼓燈”文化與時代情感,分析女角“蘭花”腳下步伐與身體形態特點,在流動步伐中表露無疑,存在著節奏感和形態美感。在探尋安徽“花鼓燈”過程中,我們認為在延續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追隨著當代人的審美意圖,擴張“花鼓燈”民間舞的歷史脈絡,充分地紛呈本民族心理情感與生活狀態。因此通過表演中的“形、氣、情”三層面分析“花鼓燈”的風格特點,讓民族文化情感灌入體內,把有效言語顯現在有思想情感的舞動中,掌握地域特征與風格特征,刻畫動作的“形”,控制身體的“氣”,感知生命的“情”,讓“花鼓燈”更具有時代意義的存在感。

參考文獻、書籍

(一)陳汐.試論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中的“氣息運用”——以《說蘭花》作品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8,No.156,185-187.

(二)莊英邦;李芹芹;胡曉雯.分析安徽花鼓燈蘭花表演藝術的特點和創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No.185,177-178+181.

(三)黃斯.試論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性組合的風格演繹[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6,No.117,83-87.

(四)曹寧.安徽花鼓燈運行形態及現象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12).

(五)李靈鑫.論中國民族民間舞傳統、典型組合的審美價值——以漢族舞蹈為例.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年(09):225-227.

(六)《中國民族民間動作分析與創編法》 主編:高度 黃奕華?著者:高度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ISBN 978-7-5523-0719-1.

(七)《劇場人類學辭典》作者:尤金諾.芭芭、尼可拉.沙娃里斯/著,鐘明德/審訂

原文作者:Eugenio?Barba、Nicola?Savarese 譯者:丁凡?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31日?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4453375.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22)

猜你喜歡
步伐情感表達氣息
蕾絲氣息
輕快漫舞
“春的氣息”
淺析詠嘆調《我懷著滿腔熱情》旋律特點及情感表達
圖形創意在平面廣告中的情感表達
芻議繪畫藝術中色彩的情感表達
兒童戲劇文學中的游戲元素對幼兒情感表達的影響
春的氣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氣息
萌你一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