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型血清學檢測在新生兒黃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2021-03-17 10:19喬梁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5期
關鍵詞:血型黃疸膽紅素

喬梁

(北京市懷柔區婦幼保健院,北京 101400)

0 引言

在當前計劃生育政策的推動下,新生兒的出生數量正在逐年增加,但同時也提高了先天性疾病的發生率,如常見心臟病、畸形、唇腭裂等,均會對患兒的生長發育產生嚴重影響,甚至是生命危險。在當前新生兒群體中,黃疸的發生率較高,并伴隨有瘙癢、發熱、腹痛等臨床癥狀,對患兒的正常發育有較大的影響[1]。同時,黃疸的發生多半是存在溶血病所導致,且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癥狀便是黃疸,其主要致病因素是新生兒血型與母體不合所導致,屬于免疫性病癥,若不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極有可能會產生生命危險。溶血病威脅新生兒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因此應及時對新生兒進行診斷,在發現黃疸癥狀后提高警惕性并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本次實驗中,詳細分析了使用血型血清學對新生兒黃疸癥狀進行檢查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實驗中選取了109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實驗時間為2019年1月至10月。參與本次實驗的109例新生兒均符合入組標準,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黃疸癥狀,出生時間在1~15 d,平均(7.26±2.06)d,男59例,女50例。

1.2 方法。在對存在黃疸的新生兒實施血型血清學檢測前需要準備離心機、孵育器、微柱凝膠卡等設備。提取新生兒2 mL靜脈血液,隨后采用微住凝膠免疫檢測技術來進行溶血病檢查,并記錄陰陽性情況[2]。

1.3 觀察指標。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以血型血清學檢驗的溶血病檢出符合率、不同血型的檢出率、不同出生時間的檢出率為準。

1.4 統計學處理。實驗過程中的統計學處理工具選擇SPSS 21.0,以(%)表示構成比,若數據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應表示為(P<0.05)。

2 結果

2.1 血型血清學檢驗情況分析。在血型血清學檢測完畢后發現,共有31例檢查結果為陽性,存在溶血病,占比(28.44%)。在31例陽性患兒中,血型為A的19例,占比(61.29%),B型12例,占比(38.71%),A型血患兒的溶血病發生率顯著高于B型,詳情見表1。

表1 血型血清學檢驗情況分析(n,%)

2.2 溶血病發生率。31例患兒中出生時間小于7天者22例,占比(70.96%),大于7天者9例,占比(29.03%),小于7天的溶血病發生率顯著高于大于7天者,數據間差異較大,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率在不斷提高,對新生兒及其家庭會造成嚴重打擊。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主要因素便是新生兒血型與母體血型不合所導致,據實際調查情況來看,該病癥常發生于嬰兒出生24-48小時內,同時,溶血病的出現會伴隨由明顯的黃疸癥狀。因此在對新生兒進行溶血病檢查時可針對黃疸患兒進行,以此來縮小檢查范圍[3]。目前臨床上常見新生兒溶血病多為ABO血型系統,屬于免疫系統類病癥,會對患者的生長發育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要知道,新生兒的血型是何種是由其父母血型決定,但若水患兒父母存在不同的血型抗原或者其中一方中的血型抗原另一方沒有,那么在分娩后母體會由胎盤血液使得此類抗原進入新生兒體內,新生兒體內免疫系統便會對其發生攻擊并產生溶血。當前因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生率較高,對患者身體的影響較為嚴重,且該病癥發病較急,臨床上應及早診斷、及時治療,以便于更加有針對性的對患兒開展治療。目前,對于新生兒溶血病的檢查方法一般可使用血常規、血清膽紅素、定血型或者使用X線及超聲技術,但相比之下,血型血清學的檢測效率更高,主要是因該方法能夠針對血清中的相關指標進行檢查,因此應用價值較高。

新生兒溶血病的出現主要是因血型不合而導致,會出現同族免疫性溶血病癥。據當下醫療衛生研究統計情況來看,已知人類血型共有40多種,一般情況下人們的血型主要包括A型、B型、O型,且新生兒溶血病也多發于這三類血型中。一般情況下新生兒溶血病的嚴重程度與其抗原性的強弱、產前干預措施、代償能力以及個體免疫反應有著較大的聯系,因此在產前醫護人員便應做好篩查工作,并及時制定針對性的防范計劃,一旦胎兒在出生后出現溶血病,便在第一時間開展治療。新生兒在溶血病的影響下會伴隨有明顯的水腫、黃疸、貧血、肝脾腫大或膽紅素腦病等臨床癥狀,風險性較高,臨床上多以水腫、黃疸、貧血等癥狀為主。首先,新生兒在出現溶血病后,機體內免疫系統會進行抵抗,并出現明顯的免疫反應,在此影響下,患兒會出現腹水、心率快、呼吸困難、全身水腫等多種癥狀,致死率較高,若未能夠及時進行干預,可能會導致患兒面臨生命安全。其次,黃疸情況本身便屬于新生兒常見疾病,是因血清膽紅素過高而出現的病理反應,存在溶血病的新生兒其機體內膽紅素和血清膽紅素并不能正常結合,進而導致異常情況出現,據實際調查,黃疸情況會在24 h內表現于存在溶血病的新生兒中,同時也有較大幾率會并發膽汁黏稠綜合征。最后,在溶血病的影響下,患兒血液循環系統正常功能會受到影響,無法正常進行循環,進而有較大的可能會出現貧血,但多數情況下發生于出生3-5周,隨著其病癥的發展,貧血情況也會愈加嚴重。此外,存著溶血病的新生兒除以上臨床常見癥狀外,膽紅素腦病也是其癥狀之一,需嚴格按照相關治療標準進行防范,正常情況下,若新生兒的膽紅素在18 mg/dl以上,便有較大的可能會并發膽紅素腦病。新生兒在妊娠期間其腦部神經系統已經發育完全,但因膽紅素含量較高,可能會對其神經系統產生較強的刺激反應,導致患兒出現發熱、肌張力增高、抽搐等癥狀,若病癥情況較為嚴重,幾乎1天內便可能會致死[4-5]。

血型血清學檢驗是當下較為先進的檢測方法,能夠通過提取少量患兒血清樣本來進行檢測,在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中有極高的準確率。目前,血型血清學檢驗方法可分為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與抗體釋放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抗體釋放試驗、血清膽紅素定量等,均有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可根據患兒情況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檢驗方法,通過應用此類檢測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新生兒溶血病的檢測準確率,對其能夠及時接受針對性治療有積極意義。隨著當下醫療衛生技術的發展,臨床上對于新生兒溶血病的治療方法也有了革新,如今,其療法主要為光療、藥物治療、換血療法以及其他療法。首先,光料療法為最基本的療法,若在新生兒出生并接受全面檢查后,發現其膽紅素含量較高,且存在一定的黃疸情況,應將其懷疑為溶血病,并積極實施光療治療,在確認無誤后方可停止,反之則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其次,在藥物治療方面,可使用IVIG、人血白蛋白、錫原卟啉等;再次,患血療法是治療新生兒溶血病的最直接療法,多被應用于存在嚴重高膽紅素血癥的患兒治療中。此外,患者在經治療且康復出院后,家屬應嚴格遵照醫囑做好日常防護工作,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應增加多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量,可多食用黑豆、面筋、蘿卜干、龍眼肉、獼猴桃、山楂等。

由于溶血病對新生兒身體的影響較大,因此必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盡最大可能的降低其對新生兒身體的傷害。對于新生兒黃疸的檢查,一般可采用血型血清學檢測來進行。在采集黃疸患兒的血液樣本后對其實施離心,并進行微柱凝膠免疫檢測,可準確檢測出患兒溶血病的陰陽性,并針對性的對患兒采取治療措施。據本次實驗結果來看,A型血新生兒溶血病發生率較高,且出生時間在7天以內的發生率也較高,因此在針對黃疸新生兒的溶血病檢測時要更加注意A型血患兒,并及早實施檢驗,以進一步提高檢驗符合率,同時據分析來看,血型血清檢查方法的在新生兒溶血病的檢查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在臨床上加大推廣力度。

猜你喜歡
血型黃疸膽紅素
遺傳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癥研究進展
新生兒黃疸治療箱常見故障處置及預防性維護實踐
魯曉嵐:黃疸
新生兒不同部位經皮膽紅素值與血清總膽紅素值的對比
總膽紅素偏高,需警惕肝臟疾病
怎樣看待升高的膽紅素
向你普及新生兒黃疸相關知識
碳氧血紅蛋白在新生兒ABO溶血性黃疸中的臨床意義
你是Rh(-)血型的準媽媽嗎
你是Rh(一)血型的準媽媽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