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采用兩種方法計算置管深度的效果及對其臍部感染發生率的影響

2021-03-17 07:03曹曉寬葉曉秀李貴平姚詩晗劉正希鄒遠霞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3期
關鍵詞:臍部尖端置管

曹曉寬,李 潤,葉曉秀,李貴平,姚詩晗,劉正希,王 歡,周 慧,周 波,毛 雪,鄒遠霞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臨床上在對早產兒進行靜脈輸液時,為其建立一條高質量的輸液通道至關重要。早產兒外周血管的血管壁較薄,通透性較高,對其外周血管進行靜脈穿刺的難度較高,且在輸液的過程中其易出現藥液外滲、局部水腫、組織壞死等并發癥。臍靜脈置管是指將輸液導管通過臍靜脈直接置入下腔靜脈的一種置管方法。臨床實踐證實,對早產兒、低體重兒進行臍靜脈置管能提高其置管的成功率,延長導管留置的時間,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其痛苦。在對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有效地計算其置管深度至關重要?!秾嵱眯律鷥簩W》[1]中指出,對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導管置入的理想位置為導管尖端位于膈上0.5 ~1 cm處。若導管置入過深,可能使導管尖端插入早產兒的右心房內;若導管置入過淺,可能使導管尖端位于早產兒的肝靜脈、門靜脈處,影響其肝靜脈及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本文主要是比較對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采用體重法與體尺法計算置管深度的效果及對其臍部感染發生率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臍靜脈置管的62 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具有進行臍靜脈置管的指征;胎齡不超過32 周,出生時的體重不超過1.5 kg[1];通過臍靜脈置管進行腸外營養支持;病歷資料完整;其家長知曉本研究的內容,并自愿讓其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存在先天畸形或臍帶結扎過低;存在臍膨出或腹膜炎;存在下肢血液循環不良。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31)與對照組(n=31)。在觀察組早產兒中,有男17 例,女14 例;其胎齡為26 ~32周,平均胎齡為(28.68±2.56)周;其出生時的體重為810 ~1490 g,平均體重為(1017.70±254.98)g;其出生時的身長為34 ~45 cm,平均身長為(37.63±2.88)cm;其生時的頭圍為23 ~31 cm,平均頭圍為(26.00±3.55)cm。在對照組早產兒中,有男16 例,女15 例;其胎齡為27 ~32周,平均胎齡為(28.90±2.65)周;其出生時的體重為825 ~1472 g,平均體重為(1026.54±260.42)g;其出生時的身長為35 ~46 cm,平均身長為(38.07±3.15)cm ;其生時的頭圍為23 ~32 cm,平均頭圍為(26.34±3.63)cm。兩組早產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兩組早產兒均進行臍靜脈置管。在對觀察組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采用體尺法計算其置管的深度,方法是:用軟尺測量其臍部至右側乳頭連線的長度,將這一長度標記為“L1”。用軟尺測量其臍殘端的長度,將這一長度標記為“L2”。其臍靜脈置管的深度=L1+L2。在對對照組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采用體重法計算其置管的深度,方法是:測量新生兒臍殘端的長度,將這一長度標記為“L2”。其臍靜脈置管的深度=體重×2+5 cm+L2。待確定置管的深度后,由經驗豐富的醫生對兩組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置管方法相同。置管成功后,對兩組早產兒進行X 線檢查,探查導管尖端的位置并進行調整,記錄置管的深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早產兒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比率、置管深度的符合率、置管后臍部感染的發生率及置管后腸炎或腸穿孔的發生率。判定置管深度符合的標準是:置管前計算出的置管深度與實際置管深度的差值在0.3 cm 以內。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 s 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早產兒的各項臨床指標

觀察組早產兒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比率和置管深度的符合率均高于對照組早產兒,置管后其臍部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早產兒,P <0.05。兩組早產兒置管后腸炎或腸穿孔的發生率相比,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早產兒的各項臨床指標[%(n)]

2.2 對比兩組早產兒置管的深度

觀察組早產兒置管的平均深度為(9.05±1.59)cm,置管后其導管尖端的位置基本不用調整。對照組早產兒置管的平均深度為(9.67±2.08)cm,置管后其導管尖端的位置需要進行調整,調整后其置管的平均深度為(9.04±1.59)cm。

3 討論

早產兒臍靜脈的周邊分布著較多的血管分支,在為其置入臍靜脈導管時準確控制導管尖端位置的難度較大。若置管時導管尖端位于早產兒的下腔靜脈外,會導致其出現肝內門靜脈高壓,影響其肝靜脈及胃腸道的血液循環;若置管時導管尖端插入早產兒的右心房,可能導致其出現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2]。過去,臨床上在對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主要是依據其體重計算置管的深度,然后通過進行影像學檢查調整導管尖端的位置。但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置管深度存在一定的誤差,在置管后可能需要對早產兒進行多次影像學檢查,反復調整導管尖端的位置,易對其造成不必要的損傷[3]。王清嫻、梁淑文等[4-5]研究指出,對新生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若置管深度不達標,會增加其發生并發癥的風險。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早產兒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比率和置管深度的符合率均高于對照組早產兒,其置管后臍部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早產兒,P <0.05。這說明,對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采用體尺法計算其置管深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與采用體重法計算新生兒臍靜脈置管的深度相比,采用體尺法計算其臍靜脈置管的深度能避免受到其胖瘦程度的影響,提高計算的準確率[6]。

綜上所述,對早產兒進行臍靜脈置管時,與采用體重法計算其置管的深度相比,采用體尺法計算其置管深度的效果更佳,能提高其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比率和置管深度的符合率,降低置管后其臍部感染的發生率。

猜你喜歡
臍部尖端置管
探討個體化干預模式在臍部敷貼法治療小兒泄瀉100例的應用價值
腔內心電圖技術用于早產兒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效果
兩種不同臍部護理方法對預防新生兒感染的效果比較
新生兒不同斷臍長度對減少臍部感染的影響及護理干預
科學中國人(2018年8期)2018-07-23
高壓氧治療過程中深靜脈置管非計劃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積極有效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置管中的應用效果
B超引導定位法和體表定位法在腫瘤患者股靜脈置管中的效果比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藥用于剖宮產手術的效果觀察
基于位移相關法的重復壓裂裂縫尖端應力場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