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冠狀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探究

2021-03-17 07:03
當代醫藥論叢 2021年3期
關鍵詞:植入術氯吡球囊

倪 諍

(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北京 100043)

急性心肌梗死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后,患者可因過度勞累、暴飲暴食、吸煙、受寒冷刺激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破裂,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及壞死。冠狀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是一種機械性介入治療手段,是近年來臨床上治療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臟動脈阻塞的新技術。本文以2015 年2 月至2017 年5 月期間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接診的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采用急診冠狀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治療該病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2 月至2017 年5 月期間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接診的6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2)未合并有肝、腎功能不全。3)未合并有精神障礙。4)未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近期未出現過活動性出血、未進行過心臟手術。按照這68 例患者的個人意愿將其分為對照組(n=19)和研究組(n=49)。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4 例;其年齡為47 ~76 歲。研究組患者中有男37 例,女12 例;其年齡為48 ~78 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療前,指導兩組患者嚼服300mg 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和300mg 的氯吡格雷片。在此基礎上,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靜脈溶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取150 萬U的尿激酶,將其與100ml 濃度為0.9% 的氯化鈉注射液混勻后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在30 分鐘內滴完。在進行滴注的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滴注完畢后,對患者進行序貫抗凝治療,即為其皮下注射5000 U 的低分子肝素,每12 h 注射1 次,連續用藥5 ~7 d。同時,指導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首次服藥劑量為300mg,然后改為75 mg/d,連服1 年;阿司匹林首次服藥劑量為300mg,然后改為100mg/d,連服1 年。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急診冠狀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為:1)在進行手術前,協助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確定其發生病變的部位,并為其選取合適的心臟起搏器。2)對患者進行橈動脈穿刺,然后對其進行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利用最少的投照體位顯露其發生病變的部位。3)將指引導管送至冠狀動脈的主干口,沿著導管的方向將導絲穿過發生梗死的部位,直至血管的遠端,同時沿著導引導絲將球囊送入發生病變的血管。對球囊進行加壓,使其預擴張。待預擴張的效果令人滿意后,退出球囊,沿著導絲插入帶支架的球囊導管,并將其送至發生病變的位置。充盈球囊,打開支架,待球囊減壓后將其撤出。4)術畢,為患者皮下注射5000 U的低分子肝素,每12 h 注射1 次,連續用藥5 ~7 d。同時指導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首次服用量為300mg,然后改為75mg/d,連服1 年;阿司匹林首次服用量為300mg/d,然后改為100mg/d,連服1 年。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再灌注的成功率和左室射血分數。對兩組患者均進行12 個月的隨訪,對比其并發癥(包括嚴重的心律失常、冠狀動脈再閉塞及嚴重的心力衰竭等)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兩組患者再灌注的成功率及左室射血分數的對比

術后,研究組患者再灌注的成功率為91.84%(45/49),對照組患者再灌注的成功率為73.68%(14/19),二者相比,P <0.05(P=0.047)。研究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為(57.33±18.60)%,對照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為(42.57±13.07)%,二者相比,P <0.05(P=0.001)。

2.2 術后12 個月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死亡情況的對比

術后12 個月,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的死亡率及并發癥的總發生率均較低,P <0.05。詳見表1。

表1 術后12 個月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死亡情況的對比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則為疏通患者發生梗死的血管、預防其發生并發癥、保護其心臟的功能等。進行靜脈溶栓是臨床上對該病患者進行早期治療的常用方法,但治療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冠狀動脈的再閉塞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仍較高。而且,有研究證實,僅有約1/3 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備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適應證。

進行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是近年來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一種介入手術。該手術可通過預防患者的血管壁發生塌陷,使其血管腔處于開放的狀態,從而可保持其血流的暢通,開通其發生梗死的血管,縮小其心肌壞死的面積,保護其心功能,進而可改善其預后[1]。研究證實,用該手術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可改善其局部心室壁運動異常的現象,減輕其左室功能受損的程度,增強其心肌電的穩定性,降低其惡性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及病死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急診冠狀動脈腔內支架植入術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確切,可提高其再灌注的成功率,改善其心臟的功能,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猜你喜歡
植入術氯吡球囊
心肌缺血預適應在紫杉醇釋放冠脈球囊導管擴張術中的應用
翼突種植體植入術的研究進展
切割球囊用于冠狀動脈疾病治療的現狀及應用前景
阿托伐他汀與氯吡格雷聯合應用于腦梗死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探討氯吡格雷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
球囊壓迫法建立兔雙節段脊髓損傷模型
氯吡格雷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臨床觀察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伴隨疾病心理疏導
不同超乳切口聯合IOL植入術后視覺質量的比較
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