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防御教堂

2021-03-24 09:57葉克飛
時代郵刊·下半月 2021年2期
關鍵詞:塔樓羅馬尼亞圍墻

葉克飛

特蘭西瓦尼亞位于羅馬尼亞中部和西北部,面積幾乎占羅馬尼亞的一半。

若要尋訪1993年被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防御教堂,就不能繞過特蘭西瓦尼亞的歷史。神圣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曾在這片土地上爭斗了近兩個世紀,對于當時的基督教世界來說,抵御奧斯曼帝國是第一要務。如今的匈牙利以及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就是當年的第一防線。匈牙利因此留下了“基督教之盾”的贊譽,特蘭西瓦尼亞則有防御教堂傳世。

如今,地勢由東向西綿延向下,丘陵與河谷相間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散落著無數村鎮、城堡與教堂,尤以樹葉變為紅黃橙幾色的秋季最美,被視為全球最美自駕路線之一。

在這自駕者的天堂里,防御教堂就是明珠一般的存在,即便歲月蒙塵。

從羅馬尼亞最富盛名的小城錫吉什瓦拉出發,沿橫貫公路DN14前行,就進入了防御教堂的密集區。比埃爾坦并不在公路兩側,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導航提示向南轉入岔道,一路沿山間狹窄道路前行,再開10多公里才到達目的地,沿途都是密林,位置相當偏僻。雖然偏僻,但始建于1283年的比埃爾坦可算是沿途最漂亮的市鎮之一,起碼在小小的中心廣場上,見不到什么破敗的痕跡。

小小的廣場之上,防御教堂便是制高點。與一般教堂有別,它建在山坡上,并被高高的圍墻環繞。幾座高聳塔樓位于四周,宛如城堡。整座小城正是以此為中心,以棋盤式街道向外發散。

有趣的是,準備進入教堂時,我忽視了小小的入口。它在圍墻一側,簡簡單單兩扇門,開始還以為是一家商店的正門。我沿著圍墻邊的一條路慢慢地走。這條路沿教堂所在山坡而建,蜿蜒起伏,一側是高墻,另一側則是民宅院子。院中有孩童嬉戲,甚至還有兩匹馬在溜達,一路走來倒也不悶,但走著走著,眼看就要繞教堂一周,心知不對,掉頭重新找門。這時才驚覺,這個沿圍墻起伏的小路,其實就是當年圍墻之間的巷道,因為圍墻并非只有一條,比埃爾坦人足足建了三道圍墻,只是其中兩道防線今已不存。重新找到入口,是一條不算寬闊的有頂巷道,也是進入教堂區域的唯一道路,舊時大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教堂位于整個區域的中心,紅瓦大斜頂和尖塔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側面小門的雕花帶著巴洛克風格的印記。它建于1500年,內部簡潔,圣壇莊嚴。教堂四周都有塔樓,既有斜頂紅瓦的石造塔樓,也有木造教堂式的碉堡,兩者頂層均有瞭望塔和防御臺,合計8座。整個防御體系,都采用中世紀要塞和城鎮加固的方式建造。

教堂于16世紀初始建時,正是路德教派的宗教改革得到特蘭西瓦尼亞的薩克森人支持之時。但整座防御工事的雛形包括第一道圍墻建于14世紀,是當初比埃爾坦作為武裝城市的見證,第二道和第三道圍墻則分別建于16世紀和17世紀。

在奧斯曼帝國頻頻進逼乃至控制本地區的時代,300多座防御教堂就這樣建成,至今仍有 200多座留存。人們圍繞教堂居住,遭遇變故便帶著糧食和牲畜躲入教堂區域內。

如今的人們,早已不需要再躲藏于教堂之中。但每逢禮拜,他們還是會聚集在教堂的圣壇前。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流連于教堂四周的“城墻”前,眼前是山谷中的比埃爾坦。綠色山坡起伏,高高低低,草地與樹林交錯,一棟棟斜頂小屋散落于平地之上,宛如世外桃源,沉靜氣氛極其動人。

防御教堂是民間自治的產物,在同一信仰之下,人們選擇抱團取暖,并遺澤至今。環繞其而生的鄉村各有際遇,大多數都如比埃爾坦這般,在數百年后的今天,自顧自地寧靜。

猜你喜歡
塔樓羅馬尼亞圍墻
超越圍墻
突然之間
塔樓和貓
圍墻的信念
夏天的圍墻
逃獄
多塔樓結構設計概述
幕后——巴維爾(羅馬尼亞)▲
“出軌” ———佩 夫(羅馬尼亞)▲
西方選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