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兒告狀行為及教師對策研究

2021-03-24 11:32李多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1期
關鍵詞:大班幼兒

李多

摘?要:幼兒告狀行為及教師策略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選取了上海市一所公立幼兒園的一個大班進行研究。綜合運用自然觀察法和訪談法,共收集到41件幼兒告狀行為,總結出大班幼兒告狀行為主要特點。針對上述主要特點,筆者提出了以下教育建議:一是應對幼兒告狀行為時,教師應積極表達自己的態度;二是在應對幼兒告狀行為時,教師切不可簡單粗暴;三是教師在應對幼兒告狀行為的時候,可以主動反問幼兒,將主動權交還給幼兒;四是教師在應對幼兒告狀行為時應避免生搬硬套,要考慮幼兒性格特點等各方面因素。

關鍵詞:大班幼兒;告狀行為;教師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096-02

【Abstract】Children's complaint behavior and teacher's strategy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study selected a large class of a public kindergarten in Shanghai. A total of 41 children's complaint behaviors were collected by natural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complaint behaviors were summarized. In view of the above main characteristic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1.When dealing with children's complaint behavior,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express their attitude ;2.When dealing with children's complaint behavior,teachers must not be simple and rude ;3. When dealing with children's complaint behavior,teachers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sk the initiative to the children;4. Teachers should avoid copying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character when dealing with children's complaint behavior.

【Keywords】Children in large classes;Complaints behavior;Teachers should respond

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包括了沖突、互助、謙讓、告狀等行為,且大部分幼兒都存在告狀行為。幼兒的告狀行為也影響到了幼兒與教師、同伴以及周圍的人之間的互動和關系,因而告狀行為對幼兒的生活產生了一部分影響。根據研究者的觀察,不同的教師應對幼兒的告狀行為時會采用不同的策略,進而對幼兒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本研究基于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及師幼互動的關系,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對幼兒園中幼兒頻繁的告狀行為進行一些研究和分析,尋找出該年齡段幼兒告狀行為的動機、特點以及教師相應的反饋。從而,為教師面對幼兒告狀行為使用正確的應對策略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見。

1.幼兒告狀行為的內容

幼兒告狀內容從告狀人與被告狀人的關系上可以分為三類:發生于告狀幼兒本身、發生在告狀幼兒與其他幼兒之間,發生在其他幼兒之間。此三種類型分別占總告狀的14.63%,41.46%和43.90%。

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告狀行為一共有6例,可以分為求賞、求助、炫耀三種類型。發生在自己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告狀行為一共有17例,可以分為陳述、求罰、求助、試探等類型。發生在其他幼兒之間的告狀行為一共有18例,可以分為求罰、陳述、試探等類型。

據此,可以發現,發生在自己本身身上的告狀行為絕大多數都是為了凸顯出自己的優點,從而得到老師相應的肯定和表揚。而發生于告狀幼兒與其他幼兒之間以及發生于其他幼兒之間的告狀行為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讓老師從中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決”,分辨是非對錯,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梢娪變焊鏍畹膬热菖c其告狀的目的也有所聯系。

通過對觀察記錄的收集與整理,筆者發現幼兒告狀行為的內容從類型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破壞規則、原則性問題、對比他人、求助哭訴和假意詢問,通過對幼兒告狀行為的整體觀察,可以發現,幼兒告狀內容的類型與幼兒告狀的類型基本上相對應,也就是說幼兒在表述告狀內容的同時已經在內心有意識地選擇了他們認為有利或合適的告狀類型。

2.幼兒告狀行為的特點

(1)幼兒告狀行為的時間分布

39.02%的告狀行為發生在自由活動。24.39%的告狀行為發生在角色游戲。17.07%的告狀行為發生在生活活動。14.63%的告狀行為發生在學習性區域活動。4.88%的告狀行為發生在學習活動。

筆者對4名大班老師進行了訪談,了解老師對于幼兒告狀行為集中發生于生活活動的看法和理解。受訪老師均表示幼兒進入幼兒園后會產生一個屬于他們的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有他們自己運行的一套規則,而自由活動環節是幼兒彼此交流、彼此接觸最密切的時間,在此時間段中幼兒會展現出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因此也最容易產生摩擦。

(2)幼兒告狀策略與幼兒告狀類型之間的聯系

根據對幼兒告狀行為的文獻研究,根據前人的研究結果,將幼兒告狀類型劃分為:消極評價、神態示意、嘲笑、撒嬌、解釋說理、請求、耐心等待、反復告狀、抱怨、提示、炫耀和訴苦,但考慮到現實生活中幼兒可能會出現除以上以外的告狀策略,因此添加其他項,并要求描述幼兒的具體策略。而告狀類型根據文獻主要分為求助、求賞、求罰、試探和陳述。

筆者據此向大班四位老師進行了訪談,涉及到老師對于幼兒告狀行為的分類、態度、策略等方面。受訪老師表示一般將幼兒告狀類型分為哭訴自己的委屈、對其他幼兒的管控、炫耀或夸獎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班里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且幼兒普遍采用的告狀策略有反復告狀、解釋說理、哭訴、神態示意、消極評價。受訪老師均認為面對幼兒不同的告狀類型及不同的告狀策略應當采取不同的應對態度及策略,因為在很多情況下老師解決幼兒告狀時的態度會對幼兒是否認可老師最后的處理結果產生影響,而教師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則可以即刻有效的解決幼兒之間的矛盾或問題,也可以對日后幼兒之間自行解決或處理此類相似情況提供模仿的樣本。

3.大班幼兒告狀行為的原因

通過對已收集的41例告狀行為中告狀原因的統計,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種:自身受到外界的干擾,共計7例;幼兒之間發生打鬧,共計11例;幼兒不遵守既定規則,共計11例;其他等原因,共計12例。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幼兒產生告狀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幼兒之間的打鬧和幼兒不遵守既定的規則,包括游戲規則、生活規則,甚至是幼兒園這個小團體之間的“社會性規則”。

據此筆者對大班的教師進行隨機訪談,部分教師認為大班幼兒擁有對大部分事物及現象的判斷能力,而他們之所以需要向老師發起告狀,除了以上列舉的原因之外,還存在一些心理原因,例如,向被告幼兒示威、通過對比凸顯出自己的優點或進步以期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等原因。老師們認為幼兒告狀行為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除了表面表現出來的原因外,還有其內心心理活動引起的原因,幼兒所處的環境也會對幼兒告狀行為產生影響,因此,環境也可以作為幼兒告狀行為的原因之一。

4.教師應對策略

面對幼兒的告狀行為,老師們都認為這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情況,主要是由于5-6歲的幼兒對于周圍的世界已經有一定的認知,明白一些規則及道理,并且語言學習已初見成效。

在前人的研究中,李雪玉和汪亞男將教師應對策略分為以下幾種:應對為表現自我而告狀的策略、應對為保護自我而告狀的策略、應對同情他人或檢舉他人而告狀的策略、應對取笑他人而告狀的策略和應對嫉妒他人而告狀的策略。

受訪老師均認為面對幼兒告狀行為時應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只有當幼兒陳述一件已經發生且幼兒自行解決的告狀時,教師才可以不采取應對策略。教師具體的應對策略則需要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當被問及最有效的解決幼兒頻繁告狀的策略時,一部分老師認為應當將今天所發生的典型存在或普遍存在的告狀內容以恰當的形式分享給全班幼兒聽,并且征詢全班幼兒的想法,與幼兒一同探討,并最終拿出得到全班認可的解決方案。另一部分老師認為解決幼兒告狀行為的最有效的策略是預防幼兒告狀行為的發生,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在平日的一日生活中從點點滴滴細小的地方說起,對幼兒形成一個良性的引導方向,當幼兒之間產生矛盾或問題時,不論是當事的幼兒還是旁觀的幼兒都能夠給予評理和適當的解決。

通過對幼兒告狀行為發生的時間與告狀原因的整理,可以發現幼兒的告狀還與環境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如果為幼兒創設一個可以減少告狀又保有其自主性的生活環境是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們所需要去思考的。

面對幼兒告狀行為時,教師采取的應對策略會對師幼關系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選擇適當的應對態度能夠促進師幼之間的情感關系。為了促使幼兒能夠在每一次告狀行為后,學會如何處理相似的情況或懂得一個道理和規則,教師在實際應對的過程中通常會選擇講道理或對事件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提高幼兒自身的能力。批評或指責的應對策略應盡量避免,只有在幼兒的行為已嚴重偏差的時候使用,不宜多用。

參考文獻

[1]李雪玉,汪亞男.幼兒告狀行為之解析與應對策略[J].教育時空,2015.132

[2]楊翠美,劉晶波.5-7歲幼兒告狀行為策略分析[J].幼兒教育,2007(10):32-36

[3]曾昵.大班幼兒告狀行為及其動機淺析[J].教育導刊,2010(10): 36-39

[4]賀永琴.如何有效回應幼兒告狀行為[J].中國教育報,2013(07):03

[5]劉晶波.幼兒告狀行為分析[J].幼兒教育,1999(02):6-7

猜你喜歡
大班幼兒
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襄陽市郊區農村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發展現狀研究
大班幼兒感恩教育實踐與探討
增強大班幼兒美術欣賞課有效性的幾種策略
大自然的濃縮
編趣味繪本,繪精彩童年
區域游戲分享交流模式的建立及對大班幼兒學習能力的提升探究
淺談繪本教學對大班幼兒語言能力的推進
在角色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的自信心
白板,讓數學不再枯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