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課堂學習,共享網絡空間

2021-03-26 07:40嚴文清袁潔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6期
關鍵詞:融合疫情信息技術

嚴文清 袁潔

【摘要】因為荔灣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學校緊急啟動線上教學預案。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中,會遇到諸多障礙,主要是因為語文知識有著抽象性的特征,學生抽象思維比較薄弱,所以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教師為能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質量,在疫情下發揮信息技術作用,封閉居家線上學習顯得及其重要,本文主要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就語文學習模式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意義、路徑和成效詳細探究,期望為實際語文學習模式的良好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疫情;小學語文;信息技術;融合

2021荔灣疫情突如其來,與2020年疫情有所不同,2020年疫情是師生有兩周時間準備和過渡的情況下開展,這次是從常規學習直接跳到線上,有的師生是在資料不齊備的情況下開展線下教學,有的師生在平臺使用上進行重新測試,各種掉線、平臺問題導致前期教學手忙腳亂、雞飛蛋打,有的師生果斷選擇更好的網絡方式進行教學……各種狀況的出現磨練教師的心智同時也考驗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同時,語文線上學習也要緊扣課標要素,從教材出發,從學情出發,不脫離年段要求和教材重點,一位語言親切、態度溫和并充滿鼓舞力量的自帶網紅主播潛質的教師,學生定能自覺積極參與課堂。教師利用騰訊會議進行早讀,課前聽寫和默寫,能量滿滿開啟一天的學習,師生熟練使用學習平臺的提問和舉手功能,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課后教師用QQ群助手檢查完成的情況,用騰訊課堂的考勤數據發布避免學生課堂中途“溜走”。信息技術不斷解鎖新技能,凝聚教師智慧,線上學習也漸入佳境。

教育信息化勢在必行,統編版語文教材對小學語文學習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居家教師在線上實踐教學中為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將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習模式進行有機融合,多思考屏幕那端的孩子需要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既有學習訴求,又有對課堂的敬畏,有興趣也有適當的壓力,這樣才能持續參與。優化教學形式,凝聚教師智慧,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改變傳統語文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漫步課堂云端,暢享網絡資源,使學生達成高效語文學習的教學目標。

一、云端融合的意義

為保護學生視力,這次線上課程教學的時間濃縮為20分鐘,要充分利用這20分鐘,就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信息技術做高效率的事。線上學習可以看見不同智慧的結晶迸發出驚人的力量,是難得的機會接觸網絡教學:課前,教師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圖片、視頻和課件,也會思考一些小互動,激活直播氣氛,高頻互動吸引學生注意力;課中,每節課教學內容不宜過多,講透重點的知識點,精選教學材料,設計驚艷的過渡語,緊湊環節設計;課后,堅持“盡快批改、盡快反饋”的原則,結合QQ群教師助手自帶功能,快速完成作業和優秀的同學會相應得到“一筆當先”“超級學霸”等稱號……所以思考如何有效運用線上教學的平臺,提高線上教學的效率,值得深思。

統編版語文教材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新的要求,教師要能及時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貫徹于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中教師通過采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動態化學習的環境,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質量效果,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發展[1]。語文教學中有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又有不同的需求,為了避免學生用太多平臺而出錯,可主要利用騰訊會議早讀、騰訊課堂直播、作業盒子APP每天一練、調查問卷線上檢測等。運用互聯網平臺,教師可通過音視頻以及圖片等方式為學生呈現語文知識,信息化的課堂更為開放和包容,學生在課堂中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中有所進步,從多角度感知語文知識。

二、云端融合的路徑

(一)多媒體應用設置體驗情景

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對學生的思維特征有所了解,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在為學生直播講述語文知識的時候,可通過多媒體技術應用為學生創設生動化的情景,促進學生結合文本內容直觀感受,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知識,提高學生知識理解能力。教師只有在現代化教學方式應用下,為學生創設新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質量[2]。如在語文課堂中講述《觀潮》一課時,為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教師課前先讓學生閱讀一遍課文,了解其中的大意,然后通過騰訊課堂中播放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呈現生動的錢塘江的畫面,文章描寫的錢塘江有的學生欣賞過,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就會產生聯想,真實的錢塘江浮現在腦中,而有的學生沒有觀看過錢塘江,而在多媒體的輔助下,能幫助學生建立新的感知畫面,幫助學生將文本內容和視頻內容進行融合起來,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錢塘江“一兩丈高的水墻”這一壯闊場面,能直觀的給學生帶來生動視聽體驗,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于是引導同學們在討論區上發言,同學們結合想象興致勃勃流瀉下一時感受。

(二)白板技術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信息化技術,要和語文課程教學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并要能明確教學的目標,激發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探究的主觀能動性。傳統的靜態化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需要,采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只有在互動的基礎上,才能促進學生高效探究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能力[3]。如在推送的錄屏課中,講述到《景陽岡》課文知識的時候,為能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教師可將白板技術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去,發揮希沃白板的作用功能,能夠為學生帶來動態化的學習優勢,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感知課文知識,幫助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難度。課文內容講述中教師為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如文章中描寫了怎樣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有著怎樣的性格特征?通過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和白板技術進行結合,引導學生操作白板技術,使學生主動積極探究語文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能力學習素質的有效性。

(三)微課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素質,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創新的方式,將微課教學方式和語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起到促進作用,讓學生通過提前預習,課堂中發揮微課的優勢,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以及在課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都能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起到促進作用[4]。如教師講述《黃山奇石》的文章內容時候,為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通過微課應用提前對學生發送微課視頻,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要求和目標明確,提前預習,明確預習當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然后在課堂中進行探究,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只有從這一基礎教學方面進行優化設計學習方案,輔助學生高效學習,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素質。

三、云端融合的成效

(一)網絡空間的建造

教師空間和學生空間的開通雙管齊下,開展優質資源的應用和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的探索,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廣泛和深入應用。以教師空間帶動學生空間為抓手,鼓勵教師基于學生需求,依據自身特長,建立個人特色教學資源,實現備課答疑、在線批改、交流教研,轉變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式,學生根據自身實際設計空間,并利用空間訓練語文古詩朗讀、晨讀和作業盒子APP上的語文在線測試,調查問卷測驗等活動。以學??臻g聯動家長空間為突破,學校利用空間將各類信息推送到相關教師、學生和家長空間。在空間里展示優秀的學生作業、學生表現和各種情況,通過公眾號和美篇輸出學校的動態,以QQ群和微信群發布臨時通知等信息,定時個性化推送心理線上課程和家庭教育資源,構建網絡-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綜合教育。形成了以空間應用推動資源應用,形成學??臻g聯通家長空間、教師空間帶動學生空間的應用模式。

(二)網絡課堂的建設

學校及時制訂網絡課程計劃,以班為單位統一使用一個平臺,使用原有APP,減少學生和家長的麻煩。充分發揮青年骨干教師帶動、輻射作用,讓所有一線教師行動起來、參與建設,分批承擔網絡課堂的建設任務,有序形成豐富動態的網絡課程資源,使學生同聽一堂課,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使基礎教育以新方式得到均衡發展。大小群并進,全班的大群+小組的小群同時開展指導,實現線上小組合作學習,起到互助、交流督促的作用,促進了學習熱情、效果的提升。雙平臺互助,教師上課時采用雙平臺操作,實現線上課堂教學的真實感與實效性,使用騰訊會議和qq群雙平臺操作。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師生差異、年齡不同形成了“雙向互動”“單方接收”“一對多”“分片段同步”“全過程同步”等多種網絡課堂模式。

(三)網絡教研的建立

學校要求各學科教師以科長、級備為召集人進行線上集體備課和教研,在年級統一的基本教學內容和形式上再進行個人創新。每周教研時段進行線上學科年級組的教研活動。制訂好開展網絡教研活動的計劃,并在區網絡教研的帶動下,學校的網絡教研進一步開展。教師根據自身需求建立或參加多個教研群體跨越式級組,發起或參與多種模式的網絡教研活動,教師們足不出戶就有均等機會參與教研活動,使教研參與面擴大,教師同步提升專業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教師們熱情高漲,參加同時不同地的網絡教研,形成了深受教師歡迎的課堂展示性、主體研討型、視域點播型三種教研模式。

平臺動態整合了國家、省、市區等各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教師們通過平臺開展多種方式得網絡備課,備課形成資源供語文學科教師共享。豐富的資源、便捷的操作、迅速的統計,彌補部分教師自身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為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節省時間,提供方便,提高了備課質量,更是構建了高效課堂,也能使學校有效解決教學進度監管等問題。初步形成了“專家-學校-校間”三位一體的網絡備課模式。

四、結語

總之,教師在講述語文知識的時候,要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調動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素質。通過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良好學習積極促進,才能有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蕾.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合實踐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7):54.

[2]康慧.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21(07):105.

[3]黃念書.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分析[J].讀寫算,2021(18):9-10.

[4]段青瑋.淺析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45-46.

作者簡介:嚴文清(1968.12-),女,漢族,廣東廣州人,本科學歷, 小學副高,廣州市荔灣區坑口小學,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袁潔(1989.6-),女,漢族,廣東廣州人,研究生學歷,小學語文二級,廣州市荔灣區坑口小學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融合疫情信息技術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戰疫情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剛柔并濟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